秦时明月汉时关-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叫翻身派。具体的,很抱歉,他们实在不够格青史留名,只能这么统称。“翻身派”比起“资格派”自然嫩得多,但发展势头迅猛,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苗头。现在貌似弱势,可不要忽略了,它背后有个大靠山——胡亥。
第三派,骑墙中立派。这些人的来源比较杂,有之前归属于蒙派的小角色,有被李斯派排除,又不屑于加入赵高派的闲散人员。总之,他们抱着明哲保身的原则,保持中立两边观望,遇到事情能不开口他们绝对不多说一个字。有事指望谁也千万不要指望他们。
骑墙中立派请先站远点。李斯资格派和赵高翻身派,这两派从最开始就注定日后水火不容。可以说,翻身派才冒头就遭到资格派的打压。
胡亥巡游几个月,沿途赵当家可谓风光了一把,但是他杀人也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李斯资格派自然看不得有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大肆培植势力。巡游途中他们日夜给胡亥上疏表示反对。可是胡亥大靠山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面对大臣们的群起反对,他开始只是笑笑安抚,渐渐的不耐烦了,就把皇帝的脸面一沉。大臣们捏捏鼻子没有办法,但是和赵高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现在,刚回到咸阳,胡亥龙椅还没坐热,赵高派就联合出击把矛头指向了蒙氏。这个时候,满朝大臣们都不吭一声,原因很简单:想灭蒙氏的,除了赵当家还有个李老大。原因前面已经说过,蒙恬是李斯丞相位置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虽然蒙氏兄弟已经下狱,但万一哪天他们死灰复燃怎么办?那么就对不起了,真正能让人放心的只有死人。赵高派集体弹劾要求处死蒙氏,李斯派乐见其成,骑墙派们自然三缄其口在旁观望。这才有了前面子婴孤身一人跳出来大喊反对。
子婴反对的理由是充分的。作为嬴政的弟弟,胡亥的叔叔,他的话就算又长又臭,众人还是得耐着性子先听他说完。
他扯完一大堆引经据典的史料论据后,终于咂出结论,他说:“蒙氏兄弟是国家根基重臣,皇帝想动他们坚决不行。”
这话很有胆色,但比起下面的就算不得什么。子婴立刻又说:“草率的人不可以治国,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辅助君王。胡亥!如果你杀掉忠良重臣而起用没有品行的人,大臣们生间隙,将士们无心抗敌,这样国家就完了!”
这简直是重磅炸弹!恐吓皇帝的同时还讽刺赵当家。而且说的还都是大实话,朝野官员们都被这话震惊了。
子婴如此胆色,他到底算哪一派?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从他说的话就看得出来,他绝非李斯派、赵高派中的任何一派。细想之下,我觉得也不能把他划在骑墙中立派里,这一派最明显标志就是“明哲保身三缄其口”。很显然,子婴不是。如果非要划分的话,他应该算作另外一个流派“子婴独孤派”。全派就他一个,是掌门也是弟子。
回到前面子婴身世谜团,子婴有胆子这样说话,而胡亥竟然容忍得了。也更加佐证了子婴的身份应该是嬴政的弟弟。此言一出,赵高的脸色可以想象,李斯的脸色倒是不改。所以在胡亥听了重话看向李老大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沉默。很多时候沉默的意思就是默认,李斯绝对同意除去蒙氏。
胡亥驳回子婴的反对,这已经够给面子的了。子婴为阻止大秦帝国的覆灭做了他该做能做的事,尽管后来事实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于事无补,但子婴的勇气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为后人所铭记。而赵高,从他手掌大权开始,这是第一次有人敢指着鼻子讥讽他。赵高忍了这口气,没有办法,靠山胡亥都能忍了,他还有什么话说。可令赵高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子婴掌门现在敢讽刺他,日后就敢送他归西。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朝议结果:除去蒙氏铁板钉钉。至于先杀哪个,胡亥决定先拿蒙毅开刀。这是有原因的,蒙恬任用外事领军在外,这是位带兵的主,虽已下狱但军中威望还在,动他是有危险性的。而蒙毅主内事,受嬴政宠信,是个耍嘴皮子的京官,相对之下蒙毅这颗柿子更好捏。
胡亥派遣御史曲宫带了圣旨去代(地名)找蒙毅。
曲宫开门见山,见到蒙毅就问:“当年先皇要立陛下为太子,是你坚决反对,有这个话吧?”
这话在嬴政死去不久,蒙毅拜完神刚回来后就曾经说过,现在旧话重提蒙毅就知道要坏事。
他想了想,回答说:“没有这个话。我这么多年跟随先皇,一直到先皇仙逝都很得宠信,可见我是知晓圣意的。我不会阻挠先皇立储的意愿。再者,据我看先皇想立陛下的心意是早就有的,从当年先皇巡游诸多皇子只有陛下一人能跟随身边就可以看得出。陛下的才华在那时候就得到先皇的赏识,我怎么可能欲加干涉呢。”
说这话的时候蒙毅低着头。不错,他是知晓圣意的,跟在嬴政身边这么多年,甚得荣宠,嬴政的心思他能猜到七八。但这番话说的不但违心,甚至还有些无耻——他在拍胡亥的马屁。嬴政心里最想立的是公子扶苏,这个我们都知道,蒙毅当然更知道。
人身处绝境时,为求生存难免会做出些有悖德行良心的事。现在蒙毅就身处绝境,但只是这么说说,这一点上我对他抱以同情,却不忍心责备他什么。
想来,这番违心话如果被胡亥听到或许会有用吧,可蒙毅忽略了他不再有直达天庭的机会,他面对的只是带着“杀无赦”密旨的御史曲宫。
曲宫看了看低着头的蒙毅,暗自叹息一声,说:“好了,你不必说了。我只负责传旨,大人说得再多也没有用。陛下有旨,丞相大人认为你不忠,其罪祸连家族。但陛下念你多年功劳不忍心株连蒙氏,现命你自尽,你就安心去吧。”
蒙毅似乎早料到这样的结局,他虽然被囚禁在代,但朝中消息还是知道些的。胡亥巡游大肆问罪沿途郡县官员,还有那深埋心中关于沙丘的疑虑,种种信息都让他知道自己此劫难逃。除了自己的处境,蒙毅还忧心他的哥哥蒙恬。
蒙恬虽也被囚禁,但他和自己不一样。领军三十万戍边,在军中威望很高。蒙毅自知大势已去,但蒙恬还是有能力做些什么的。且胡亥的旨意里有这么一句“不忍祸连蒙氏,赐你自尽”,这话什么意思?
很明显,这是胡亥诱使蒙毅乖乖交出脑袋的饵。细想下,这句话似乎可以理解成“蒙毅只要你死了,我就可以不追究蒙恬的罪过”。旨意中的另一句也颇耐人寻味,“丞相认为你不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无疑,胡亥传出这道旨意时是心虚的,诱骗不说还推卸责任。即便是杀人,他也怕背上谋杀重臣的恶名,在旨意中假借了丞相李斯的口。而李斯也对得起这恶名,他当之无愧。
此刻的蒙毅真是心潮起伏,他沉思良久终于对曲宫说:“说这些不是我怕死!只是我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会有辱先皇的名声,请大人将我的话告诉陛下,让我死在应有的罪名上吧!”
其实蒙毅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罪责,让人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的罪责就是个“莫须有”,皇帝想除去你的心已定,说什么都是枉然。传旨问话只是幌子,曲宫的怀里还揣着另一道真正的旨意——胡亥的杀意。曲宫打断了蒙毅的申述,让他永远闭上了嘴。
“莫须有”杀了蒙毅,消息传到咸阳宫胡亥很高兴,他立刻又派出使者前往阳周(地名),也给蒙恬带去另一道圣旨。
传旨使者也很直接地对蒙恬说:“将军的罪过太多,而您的弟弟蒙毅也犯有重罪,依大秦法律要牵扯到你。”
这话和前面对蒙毅说的相互呼应,蒙毅已死却谎称犯重罪。
蒙恬听后傲然冷笑道:“我蒙家为大秦效忠三代。我如今即便身陷囹圄,但还有足够能力叛乱。我为什么不这么做,是不想辱没了我蒙家世代忠良的名声,背弃祖训,且我深受先皇恩宠不能不报。陛下想要我的头,可以,但有几句话,请你带给陛下!”
“我知道蒙氏将亡,定是有乱臣贼子进谗言欺瞒君主。请将这话转达给陛下,蒙恬愿意用性命死谏,只求陛下能改正振作安抚百姓光耀大秦,这样我即便死也是值得!”
传旨的这位使者,是否还是曲宫不得而知。蒙恬的话让他动容,看着为大秦耗费一生的将军白发苍苍,他能说的只有一句:“我只是个传旨的小官,不敢将将军的话禀报给皇帝。”
使者的话是暗含痛惜与无奈的。我知道你说的是肺腑忠言,但无奈你不死,我无法复命。比起你的命,我的命更重要。使者说完这话就不再说了,他交给蒙恬一颗毒药。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而且说什么都是白说。接过毒药,蒙恬沉重叹息:“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没有错就要被处死吗?”
其实,蒙恬你犯罪了,罪名和蒙毅何其相似。一个是莫须有,一个是欲加之。
蒙恬吞下了毒药,最后他留下了一句颇耐人寻味的遗言。
“我的罪过就是修筑万里长城,从临洮到辽东一万余里,我错就错在挖断地脉,触怒了天地。”
这句话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是这位蒙将军迷信,自觉杀了太多人打了太多仗,免不了动了人家祖坟损了阴德。实则是句赤裸裸的讽刺,蒙恬知道他的罪名,只是三个字“欲加之”。
读历史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不分好坏,无法用好人坏人这两个定义去定性某个历史人物;第二境界不分对错,对于史实,无论对错都起到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作用;第三境界不分真假,真作假来假亦真,此为终极王道所成。
以此纵观蒙恬一生,公允地说褒贬功过参半。作为一代名将他辅助嬴政统一六国有功,大秦帝国建立后又戍边多年,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外族侵略。然此举耗费太多人力物力,空虚国库激起民怨。
蒙恬有能力反而不反,归结来说原因有两条。一是蒙家世代公卿忠良的包袱,二就是扶苏已死,蒙恬想反缺少大义名分。
现代人差个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