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8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8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在没有转盘的情况下,由于要对土坯进行长时间的修正,土坯的厚一直不能做得太薄,否则轻微的修正动作都会破坏没干透的土坯。这与后世用习惯了的薄壁陶瓷器皿相比,实在有太大的差距。

从以上原因看,转盘是当前必须发展的重要生产工具!(还有一个让我对转盘映象深刻的原因——“人鬼情未了”里的经典镜头)

实际做起来并不很难:两块木板(石斧劈破,陶片刀修平),厚约两厘米,用火烧法大致修圆成直径30厘米的两个圆盘,中心都用陶片刀穿出圆孔(直径4厘米左右),边沿挖出均匀的槽,其中一个圆盘靠近边沿的地方还穿了一个小方孔;再找两根硬质圆木棍(直径8厘米左右,长约60厘米),一端修整出跟圆孔差不多大小的转轴,另一端削尖插入地面约40厘米。

这下子将圆盘放在轴上,就可以转动了。

为什么要做两个呢?——为了解决动力力问题。因为要让一个人既要制土坯,又要转盘动起来,一心二用不说,还需要比较复杂的机构。

我用两根鹿筋拴起一个圈,套在两个盘上(边沿上做了槽的),再调整两轴间的距离使这根“传动带”拉紧。让土土用一根小木棍插入其中一个盘上的小方孔,像推磨一样转动——现在两个盘都转动起来了。提供动力的人不管制坯,制坯的人不管转动——很好的分工合作!

由于轴和孔的精度都不高,属于典型的“间隙配合”,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精度也不可能太高,这个粗糙的转盘还只是属于“慢盘”的范畴。

要让混合粘土能在转动中产生足够的离心力,并带来成型的效果,必须让转速提高到每分钟90转以上——这直接带来了陶转轴的发明!

不过那是后话,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的生产工具首先带来的是陶器生产的大发展。我领导族人建设了第二座窑,比第一座大了近一倍,同时在结构了做了一点改进:在火塘和陶坯之间砌了一道小小的土墙(这为下一步建房提供了宝贵经验。),不让火焰直接和陶坯直接接触,使升温均匀;同时扩大了底部的孔——并从竖孔改为横孔——这下子加柴可以从底部加而不是从顶部加了:有了一点竖窑的味道,也避免了我再被大火“烧烤”。

从此陶制物品在族内大大发展,快速丰富起来。器皿壁厚也快速降低到5毫米左右,但这样就得等陶坯完全干透后才能搬动,延长了开窑周期。

就在我一边大力发展生产,一边开始紧张地筹备“自主建房”工作时,一件重要的“外交”事件发生了,这件事极大地开拓了我作为“村长”的视野……

第八章 部落外交

 “圈地运动”完成后,我正在进行“建设规划”:包括住房、公共厕所、牲畜圈等设施的规模、分布以及建设方法,却面临了一个意外的情况。

这天中午,木青安排用餐之前,所有的劳动人民已下班回来,五个年青的部族成员(三男两女)在木青的指挥下,在我的王座前跪下,两个女孩子在前一排,三个男孩子在后一排,木青让我坐好不要动:我看了一下,每个跪在那里的青年都捧着一张阔树叶,两个女孩子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堆水果和植物块茎,男孩子则捧着一块连皮的肉。

木青站在我的旁边,严肃地发表一番讲话,洞内其他人都沉默不语,气氛非常沉重。

这是在干什么?

木青示意我收下献礼,放在我的座位旁。

那几个青年——其实按年龄标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少年——看我收下东西,高兴地跳起来,去和他们的父母拥抱,而他们的父母则显得有些悲伤。

我询问木青,他在解释许久仍然不能让我明白的情况下,走到洞口,用一根木棍指着内陆方向的一座山,大声叫道:“汉土”

我看着几个少年人收拾起狩猎的用具,带上远比平日多的干粮,跟自己的亲人告别,看得出来,这是一次重要的远行。

部族里一半的成年战士也在做同样的准备,却没有与亲人告别的环节。

木青则拉着我,指着洞里大批的陶器,又指着那几个少年,很谨慎地跟我解释,想要把一些陶器给那些少年带上,我当然不反对这个做法——几件陶器算什么!

可是当木青宣布我的决定后,那几个青年和他们的父母则为此大声欢呼起来,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用藤条捆起了两个陶盆和大约20个碗、两个汤勺,由成年战士背在身上。

我问木青我能不能跟他们一起去,木青犹豫了一阵子,还是同意了。

后来我知道这是部族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相亲。

每一个部族里的少年,长到一定的年纪(生理二次发育完成),就面临选择配偶的机会,这必须先征得长老的同意,由长老向“村长”求得许可——就是先前的仪式——并证明女孩子已能采摘食物,男孩子能自己打到食物(在自己猎到的动物身割下一块带皮的肉献给“村长”),只要村长收下这些食物,就是同意他们到另一个或两个部族去相亲。

在不同的部族间进行这样的行为,是保持“基因”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否则长期的同族婚姻下来,不用任何外敌,自己就因遗传病过多而灭族了!

而另外的部族在接待来相亲的队伍后,送相亲的一方和接待的一方会开始讨价还价,决定相亲后的配偶是留在接待那一方还是跟随送相亲的队伍返回,一般保证双方的所得与所失要大致相等,有时这就意味着要有一方要做出一些补偿,才能获得更多的人口——这可是对每一个部族来讲都最重要的“适龄青年”啊!

所以当部族里的人看到我愿意让他们带着陶器出去相亲时,都知道,他们讨价还价的本钱多了起来——对方给再多的食物也比不上给对方一口“锅”!何况还有战士们带上的网!

有时为了多获得一点人口,送亲的队伍在途中要狩猎多日,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食物作礼品和对方讨价还价,这些陶器是作为跟两个部族进行相亲工作准备的。

所以我同意带上我制作的陶器,那几个青年人可能就不用接受骨肉分离之痛了,只会给部族带来更多的人口。

因为目前只有我能制作陶器,在没征得我的同意前,木青也不敢擅自决定将如此重要的东西用作交易——他应该最明白这样的物品对一个部族的价值有多大!

实际上另一个部族并不远——只稍远于我们到海边的距离,天黑的时候我们就赶到了,途中我注意到我们的队伍在木青的带领下,在水最浅的地方过了河——这让我想到,在这个时期,至少在这个地区,可能没有“桥”或者“船”这类的东西存在:我的任务又多了一项!

可是到另一个部族所在的山洞时,看到的情况还是让我们大为意外:我们来得太不是时候——或者说太是时候了!

“汉土”部落的洞口离地只有一米多高,两米多宽的洞口前有一个近10平米的平台,像一个天然的门厅。

这时可以看到,平台上烧了两堆火,几个战士在火堆后手持木矛跟火堆前的近20匹狼对峙!远远的就可以看得出几名战士都受了伤,其中一位已显得不支,却仍不敢后退!

发生了什么事?部族里就只有这几个战士吗?其他人呢?出猎的人应该已经回来了啊?难道也是去相亲去了?

当我们19人的队伍出现时,狼群已没有了任何胜算,头狼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后,付出两死五伤的代价,然后明智地撤退了。

我们进洞去了解了一下情况,部族的“村长”已战死了,近段时间,由于猛兽和狼群不断光顾,这个部族里的青壮年战士本就有一定的死伤,加上他们的山洞防御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好,不时有一只猛兽攻入洞中捣乱,防御方面还要采用门口的火堆维持,每晚都得有人守夜。

昨晚不知道为什么,白天出猎的时候与一群狼发生了冲突,战士死了一个,“村长”带伤回来,狼群就一直围攻了山洞一天一夜,八名主要作战人员死了四个——包括“村长”——轻伤了三个,重伤了一个。

要不是我们及时出现,最迟明天,他们就有面临“灭族”的危险。

我看了一下,部族确实已没有自保的能力了——还有30余个老弱妇孺和四名带伤战士。

伤者从洞里取出一种明显是作为伤药的杂草——反正我不认识——嚼碎了敷在伤口上,血很快止住了——也得益于我用藤条给他们捆上了。

重伤者已处于弥留之际,止血措施对他没有什么作用了,挣扎大半夜后,还是血流不止地在痉挛中痛苦地死去。

这是我在原始时代最感到无助的一件事情——让我后悔大学本科为什么学的是机械专业,为什么不是在成都中医大念的书!

当年我在成都中医大还有几个好朋友,我常以看不起的态度面对他们的中医知识——甚至给他们上课的中西医教师内部之间也相互看不起——更不要说从他们那里学点东西了!

“阿康!阿涛!你们在哪里?!”我在郁闷中吼叫!

这比第一口陶锅破裂带给我的伤痛更大,看着一个生命在我身边痛苦地离去,我却无能为力,深深的无力感包裹着我,使我守在洞口,不敢进去面对。

天亮后,木青和这个部族里的人商量了许久,所有的族人都同意合并到我们村里去——尤其是几个原来就从我们的部族里“嫁”过来的老年人。

中午,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我们带着这支队伍走向返回的路,那几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少年有些失望,一路上都在跟木青嘀嘀咕咕地抱怨,可能是埋怨他选错了部族。

“学过《婚姻法》没有!”心情不好的我对着这几个最多不超过16岁的冤大头吼了一声,他们才没再去烦木青。

安置好这群悲伤中夹杂着强烈好奇的幸存者,木青第一时间给他们同时煮了两锅野猪肉,从肠胃里感受到的幸福很快让他们摆脱了悲伤。

族里原来“嫁”过去的人则忙于与尚存的亲人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