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长空英豪 >

第38章

长空英豪-第38章

小说: 长空英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六章 千锤百炼(八)

 张志宏的父亲得知儿子就在本省飞行,在秋收结束后,到部队来看张志宏。由于整天忙于飞行,也没有时间陪父亲说说话。

两年多不见,父亲又老了很多,脸上和手上的皮肤又粗又黑,一道道皱纹是艰苦岁月的痕迹,未经修饰的脸上满是长长的胡须,还不到50岁的年纪,但看上去却像有60岁。

父亲到部队后,被领导安排在部队招待所里,一日三餐在招待灶吃。张志宏吃的是空勤灶,不能同父亲在一起吃饭。

父亲已经来了好几天了,成天也见不到儿子的面,干惯了活的人,突然闲下来觉得很无聊,准备回去。

领导得知张志宏的父亲快要走了,特批张志宏可以将空勤灶的饭菜打一份回去,和父亲共餐。因为机场地处荒漠,周围没有饭店,想和父亲吃一顿饭也成了难题,只好采取这种办法。

空勤灶晚上的饭菜比较丰富,有葱油鲤鱼、西红柿炒鸡蛋、辣椒炒肉,还有素炒白菜,主食是米饭,外带一个菠菜汤。空勤灶的师傅知道张志宏是在招待自己的父亲,每样菜都盛了很多,足够三个人吃了。

张志宏将饭菜端回招待所,父亲看到这些丰盛的饭菜后非常高兴。特别是当他看到儿子穿着一身崭新的皮飞行服,显得英俊潇洒的样子,更是从心眼里高兴,忘记了吃饭,只是从头到脚不停的打量着儿子。

“爸,吃饭吧。”张志宏提醒父亲。

“好,好,好!”

父子俩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其他的菜父亲都见过,在家时赶上谁家有红、白喜事也吃过,惟独鱼从来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吃过了。

甘肃人本来就没有吃鱼的习惯,相传马步芳的父亲到部队去看他,马步芳让勤务兵到市场上买了一条鱼,准备招待老爹。勤务兵买来鱼后,放在家里厨房的地上,鱼还没有死,直在地上蹦达,马步芳的父亲看到后,很生气,把鱼拿起来扔进了水缸里,还说,我叫你蹦,看我淹死你。结果鱼到了水里,畅快的游了起来。

因为空勤灶为了方便分餐,鱼不是整条做出来的,是分成一块一块的,这样就餐时,每人一块。给张志宏盛菜时,厨师没有盛鱼头鱼尾,所以分不清是什么肉。

“这是什么肉?”父亲指了指鱼,没有敢吃。

“这是鱼肉,很好吃,你尝尝。小心鱼刺,别扎着。”张志宏夹了一块鱼肉,把里面的刺挑出来递给了父亲。

父亲接过来,放在嘴里,边吃边赞叹:

“还真是不错。在家是听老人讲故事讲过王祥卧冰,里面就说到鱼肉,没想到今天我也吃到了。”

王祥卧冰的故事,张志宏在家时也听说过。说的是王祥是一个孝子,有一年母亲病得很重,想吃鱼。可是在数九寒天的严冬,上哪儿去弄鱼。为了能让母亲吃上鱼,王祥便来到河边,脱掉衣服,爬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捕到河里的鱼,拿回去给母亲吃。王祥在冰上爬了几天几夜,不但没有暖化坚冰,自己却已经冻得快不行了。这件事感到了玉皇大帝,指派龙王将水里的鱼送给王祥几条。王祥在昏迷中听到鱼尾拍打冰块的声音,醒来后见有很多鱼,就挣扎着拿回家给母亲熬鱼汤喝。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父亲认为能吃到鱼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还这么好吃。

“你每天都吃这么好吗?”

父亲尽管已经知道了这是从空勤灶拿来的饭菜,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他认为是空勤灶专为自己做的。

“天天都是这样,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张志宏证实。

“那可真是太好了,你算是掉在福窝里了。看你穿得好,吃得也好,我们也就放心了。在部队你一定要好好干,可不能辜负了毛主席,是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

父子俩边吃边聊。

“家里还都好吧?”父亲来了两三天了,张志宏还没有时间详细问过家里的情况。

“都好。就是全家人都想你,特别是你母亲和你奶奶,每天都念叨你,有点好吃的就想到你。我说娃在外面很好,来信都说了,她们就是不信,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哪有在家好。这回我亲眼看到了,回去给她们说说,她们也就放心了。”父亲简单介绍了一下家中的,有些是也是张志宏预料之中的。

“还有一件事,在信中也不好说,你知道我不会写信,求人写好多话都不好说。现在村镇里同你一般大小的都结婚了,有的娃娃都能下地跑了。不知道你的婚姻的事怎么解决,是在家里找还是在外面找,我们好有个打算。”

对于婚姻的事张志宏还真没有考虑过,现在是学习期,还是学员,没有提干,是不容许找对象的。将来怎么样,还得听领导的,自己也说不好。但是父亲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提出来,也得有个答复。张志宏只好说:

“我的事,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我现在是飞行员了,一切都得听领导的。现在还不让找,将来容许了,再说。”

“我们也知道,你现在是国家的人,是身不由己了。你要不行,就让你弟弟先结婚,我们也顾不了先来后到了,我们总得抱孙子。”

“我弟弟才多大啊?”弟弟比张志宏小三岁,才十七、八岁。

“在农村也不小了,像他那么大的,也有结婚的了。”

“我想还是让弟弟多学点知识,将来会有用。”张志宏婉转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学什么啊,你在部队是不知道,学校好几年都不上课了,现在在家种地,好歹也算初中毕业了。种地识那么多字有啥用。”父亲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父亲来看自己,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张志宏不想弄得不愉快,看父亲态度很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

父亲仔细的吃完了所有的鱼,最后连鱼汤也拌在米饭里吃了下去。看来不是甘肃人不吃鱼,而是没有条件吃鱼。这时张志宏也暗暗下了决心,将来有钱了,一定要让父母亲吃遍所有没有吃过的东西。

吃完了饭,父亲有问了一些部队的事,属于保密的,张志宏严守秘密,不能透露。飞行中危险的事情,怕家里担心,也不便说,张志宏只能灶王爷上天,专拣好的给父亲介绍了一番。

因为第二天还要飞行,张志宏告别了父亲,回到了飞行员宿舍。

第五十七章 千锤百炼(九)

 张志宏回到宿舍,见大家都已洗漱完毕,正准备睡觉,他也匆匆忙忙的洗了一下脸和脚,上床睡觉。躺在床上,他又想起父亲说的关于个人问题的话题。当兵出来后,一门心思都用在飞行上,只考虑着如何才能飞出来,无暇考虑其他的事情。现在已经出来三年了,飞行也基本稳定了,是否应该考虑个人的问题,他还拿不定主意。

这时一个人的影子在他的脑海里晃动,那就是他的高中同学郑萍。三年来,张志宏一直和她保持通信联系,互相介绍各自的情况。开始写信时,称乎是:“张志宏同学”,“郑萍同学”,现在有点变化,各自在称乎中已经去掉了姓氏和“同学”两字,这不知道是不是感情上的飞跃。

自从张志宏参军走后,同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经过大辩论、大串联,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广阔的天地去练红心,走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郑萍和其他几个同学在一个叫社堂的山村里插队锻炼,也有两年了。来信中经常谈到知青生活的艰苦,也很羡慕自己当上了飞行员,脱离了下乡当知青的苦。

其实农村生活的艰苦,不用郑萍介绍,张志宏都可以想象出来,他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只不过作为知青,远离父母,独自在农村生活,难度比张志宏在农村时会更大一些。

现在回想起来,在分别时,郑萍那种含情脉脉,难以割舍的表情,就已经包含着某种情感,只是当时只顾了高兴而没有体会出来。特别是那句“真舍不得你走”的话语,已经表露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其实张志宏在学校时,就很喜欢郑萍。除了她学习好,在学习上能互相帮助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郑萍在班里的女同学中不算最漂亮,也很不讲究着装打扮,但却温柔、贤惠,很通情达礼,特别是面带笑容时,脸上露出的两个小小的酒窝更让人觉得美丽可亲。

那时高中学校里没有恋爱的风气,男女同学之间不敢过多的亲密接触,但是除了在教室坐在一起,在课堂上共同听课外,在课外张志宏总要找一些理由和郑萍呆在一起。当然并没有别的非份之想,只是觉得在一起有一种满足感。

那时除了受学校风气的影响外,张志宏也不能有非份之想。张志宏家在农村,郑萍的家在城市,张志宏的父亲是农民,郑萍的父亲是工人。除了张志宏家是贫农,郑萍的父亲57年被打成右派这种成分上的优势外,张志宏和郑萍相比,并无多少优势。这种等级的差别也使张志宏不能有非份之想。

现在自己的地位已经改变了,可以说能够配上郑萍了,但是自己却说了不算了,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他真想将来能够和郑萍在一起。

张志宏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突然一阵急促的哨声响了起来,嘟嘟的声音中还伴随着值班员的喊叫:

“紧急情况,赶快起床,到猫耳洞去隐蔽。”

哨声和喊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教学员。

什么情况这么紧急?

不像是部队搞的演习,因为第二天计划要飞行,不可能再搞演习。

是不是敌人入侵了?

是不是敌人要发射原子弹了?

一连串的疑问在大家的脑海里闪过。

大家联想到最近刚刚进行过的战备教育,毛主席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要随时提防帝、修、反的入侵。为此,部队也挖了预防原子弹的掩体。因为只是小小的掩体,还够不上防空洞,形状像猫的耳朵,所以就叫猫耳洞。

猫耳洞就是先在野外挖一条壕沟,深有两米多,再在壕沟里沟壁的两侧每隔一段往里挖进去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