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劳亲家公了。”一听事情有了转机,刘邦一边道谢,一边忙命人把自己的良驹牵出来,送这位刚结的亲家回营。等项伯走远时,刘邦的脸都笑僵了。
这一晚刘邦根本没合眼,一面和张良商量明日见项羽的事,一面准备送给项羽的赔罪礼。其实这一夜项伯几乎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刘邦不是慑于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压境,以他出尔反尔的性格,项伯别说结为儿女亲家了,被刘邦杀人灭口的可能都有。到那时,不知道视“不义”为人生最大罪过的张良将何以自处,即使此刻刘邦在项伯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一旦时过境迁,刘邦马上就把承诺抛到了爪哇国,根本没有兑现结亲的诺言。
再说项伯回了营地,想到既然都是亲家了,自然帮着刘邦说话,把他的话告诉了项羽,还拿出长辈的身份给了点意见:“要不是沛公先攻破了关中,你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要攻打人家,说出大天来也都是咱们没理,不如就此好好待人家。”叔叔都发话了,侄儿哪能不听啊?真打起来未必也能捞到什么好处,不过是意气用事,为争口气罢了。这么一想,项羽也就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在刘邦,这也算是生还的机会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就带着一百多名随从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请罪。这一次会面,即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了。
请客是个大学问
无疑,革命和请客吃饭是分属两个层次的概念:革命是革人性命,是一个人强行剥夺另外一个人的生存权;“请客吃饭”是邀人过来大快朵颐,目的是让人活得更好。“革命”和“请客吃饭”形同水火。因此,毛泽东同志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但是,革命与请客吃饭有时却相辅相成:或者请客吃饭的目的是为了革命,或者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请客吃饭。区别在于对象不同:请客吃饭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革别人的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地请客吃饭。鸿门宴即是“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一个灰不溜丢的案例。
鸿门宴虽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但却算不上经典的请客吃饭案例。鸿门宴只是一场匆匆忙忙的宴会,是不速之客与毫无准备的主人之间的一次小聚。
刘邦的到来打乱了项羽的行动计划,虽然小叔之前跟他打过招呼,但怎么会想到这老小子竟然会如此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地前来赔罪?
刘邦笑容可掬,似乎没有任何戒备,一脸的讨好与谦卑,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小妾。假如你是项羽,你会怎么办?你好意思怒发冲冠、拔出宝剑,直取刘邦的首级吗?人家可是来自首的啊!
因此,我们要理解项羽,理解项羽为什么要备下酒宴招待刘邦。这场后来被命名为“鸿门宴”的宴会,并不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斩首行动,而仅仅是一场临时动议。
自己的对手前来赔罪,项羽尽一尽地主之谊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有些仓促,虽然是临时安排,这场宴会却准确地显示了项羽的贵族风度。也许这种风度妨碍了项羽成就事业,却是项羽的性格使然。
显然,这是一场仓促的宴会,项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项羽的智囊团也没做任何准备,因此,他们对于宴会的议程、宴会的祝酒词、宴会的用餐标准、宴会的白酒档次——都几乎没有作任何安排。
然而,客人刘邦的准备却相当充分,他掌握了项羽的底牌,也知道项羽的真实态度,有了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刘邦就知道了该如何应对,该如何说第一句话,酒席之上该如何调节气氛,该如何控制局面……所以,对于宾主双方来说,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宴会。由于有了这样的不对称,才会出现刚一见面,项羽就犯下了不小的社交失误的情况。
为了亲口表达出自己的委屈之情,刘邦把对项梁所说的话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我进驻函谷关以后啊,秋毫不敢有所犯,登记官民户口,查封各类仓库,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您的到来,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对于您,我没有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其他心思。我想,一定是有小人说了我的什么坏话,才使得您和我之间产生了误会。”
因为项羽没有任何准备,他的思路就一直跟着刘邦的思路在走。听完刘邦的话,项羽突然感到十分惭愧:是啊是啊,我怎么就误解起刘邦了呢?
作为一种正常的自我解脱心理,他很自然地说道:“那些话都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
很显然,在潜意识之中,项羽是在为自己辩解——不是我有意要误解你刘邦,而是你刘邦自己阵营的人过来离间。我这里没有问题,是你们内部的人造成了这种局面,因此,不要来问我怎么回事,要问就问你们自己人去好了。
其实,这句话刚一出口,项羽就感到十分不妥,这岂不是要害死为自己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吗?就这样,从二人见面的那一刻起,占了天时地利的项羽就一直在心理上处于被动状态。
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他决定置办酒席,跟刘邦喝酒。他知道,刘邦这小子虽然好酒好色,但酒量却很差,项羽决计要在酒桌上找回自己的自信。因为存了这样的念头,项羽处处显示出盛气凌人的样子。
项羽一上来就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下面就是整个酒席的座位安排:项羽和叔父项伯在上席,坐西面东,首席智囊范增面朝南坐,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
宴会进行中间,范增好几次给项羽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其意思就是让项羽干掉刘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项羽却一直保持沉默,一点反应都没有。
也许是事前准备不足,也许是配合还不默契,项羽的思维一直处于僵硬状态。实在忍无可忍的范增只好亲自出去叫来项庄面授机宜:“该你露一手了,你进去上前献酒,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死刘邦那小子。切记切记!”
随后,就是著名的“项庄舞剑”,如同后来的那句成语所说的那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就是刘邦。风遗尘整理制作。
项庄的那把剑舞得虎虎生风,凛凛寒光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杀机,局面惊心动魄,刘邦岌岌可危。可是,每当项庄将要出剑的一刹那,项伯的身影总是及时出现。多亏项伯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才得以逃过生死大劫。
见此情景,张良只好借如厕之际找来樊哙。樊哙听说里面情况危急,靠着自己的一股蛮劲,带着宝剑拿着盾牌闯进项羽刘邦他们饮酒的雅间。
一心救主的樊哙,其身体自然是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周身洋溢着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浪漫主义气质。和满座各怀心事的众人相比,樊哙显得雄姿英发。
英雄相惜,项羽不由得为樊哙的虎虎英气所吸引,由衷地赞叹道:“真乃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将满碗酒一饮而尽,场面出现了一次小高潮。
可以想象,在樊哙进来之前,整个酒席之上的气氛是沉默的,诡异的:一边是刘邦点头哈腰,低眉顺眼,一边是项羽颐指气使,爱理不理;一边是范增老谋深算,暗藏杀机,一边是张良冷眼旁观,沉着应对;一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边是项伯挺身而出,及时搭救……
这不是宴会,这是生死场;这不是把酒言欢,这是斗智斗勇。但是樊哙的出现,使得场面稍微有些活跃了,因此,项羽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看着豪放的樊哙,大声说道:“再赏给他一只肘子!”
手下的人递过来一整只猪肘子。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此时,场上的气氛更加活跃,项羽喝彩道:“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
樊哙从容答道:“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樊哙让项羽来了兴致,是啊,酒不咸不淡地喝了半天,气氛却压抑得要命。喝酒的男人都知道,酒席之上,真正让男人佩服的就是对方的酒量,项羽似乎被樊哙的酒量所折服,几乎有了和樊哙一拼酒量的念头。然而樊哙却突然开始发表演讲:“关于秦始皇,我有几句话要说。他有着虎狼一样的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像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像唯恐用不尽,结果弄得众叛亲离。今天,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您不仅没有给他丝毫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请问这和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又是什么?”
刚才还在兴头上的项羽没有想到樊哙还有这么一手,顿时张口结舌,只好一个劲儿地说:“坐!坐!”
宴会上的气氛更加扑朔迷离,樊哙的演讲揭开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弄得大家尴尬不已,项羽更是被弄得心乱如麻,刘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借上厕所的机会悄悄逃离了杀机四伏的宴会,撒丫子跑回了自己的军营,顿时有了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宴席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却以身屡屡掩护刘邦这个镜花水月的儿女亲家,加上项羽心软,遂使刘邦逃脱。
刘邦狼狈地逃窜回大营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曹无伤。
如果说曹无伤是“汉奸”,那么项伯就是“楚奸”(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了。可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此后项伯仍然陪着项羽出生入死,直至垓下之战,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平定天下后,封项伯为射阳侯。此时的败军之将项伯,大概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结亲的话题了。这都是后话。
血色咸阳
鸿门宴后,刘邦主动让位。他走后没几天,项羽就率兵西进,在咸阳城内大开杀戒,烧了秦王的宫殿,大火烧了三个月都不熄灭;楚军抢财宝,掠美女。先前刘邦撑腰做宰相的秦降王子婴,也被脾气暴躁的项羽一刀解决了。有人劝他:“大王,关中是个好地方呀,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