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煮酒话太宗 >

第30章

煮酒话太宗-第30章

小说: 煮酒话太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成败都在于你,没什么好说的啦,就看你的表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一起,星夜追回已经出发的左军,恰好太原的粮草也运抵前线,李渊集团度过了一场重大危机。

之后李渊军每天在城下挑逗,李建成、李世民只带数十骑在城下指指点点,宋老生憋不住气,率军杀出。李渊军伏兵四起。隋军蓄锐多日,李渊军早已疲惫,渐渐处于劣势。但李世民豪气大发,挥双刀入阵,手杀数十人,史载杀得“两刃皆缺,盈血满袖!”那就换上刀,洒掉血,继续杀!见二公子如此神勇,李渊军重振士气,终于杀败宋老生。李渊已趁宋老生出战时阻断城门,宋老生败无可逃,被李世民部将刘弘基斩为两段。当时天色已黑,李渊军又没有带攻具,但此刻士气高涨,岂容霍邑城墙可阻!“将士肉薄而登”,将这座坚城踩在了脚下!

攻克霍邑后,李渊军指向河东。屈突通老练得多,李渊军围城许久,实在无法攻克,还多次遭到隋军袭击。李渊想放弃河东,直接进攻长安。裴寂认为河东是隋军关内防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又扼守住退路,必先攻克,才能望长安。李世民则认为应乘胜进击,不能留在这儿空耗时日。最后李渊留一部分人围河东,自率主力进击长安。屈突通和宋老生已经带走了关内隋军主力,屈突通对年轻的代王没有信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城,自带数万精兵救援长安。李渊当然早有准备,派刘文静阻住屈突通,自领大军轻松攻入长安。

攻入长安后,李渊立即尊代王为帝,史称隋恭帝,遥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屈突通打算逃往洛阳,但被刘文静追及。李渊赞赏屈突通的忠义,封蒋国公,任命为李世民行军长史。不久,随隋炀帝巡幸江都的许国公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洛阳的王世充也尊越王为帝,一时杨氏三帝并立,不知隋文帝在天之灵是该哭还是该笑。

当然,这只是过渡情况。很快,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各自履行篡位手续,隋朝正式灭亡,天下进入新的混战阶段。李渊篡位后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李渊即为唐高祖,册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

武德元年(618)唐朝建立了,但千万不要误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唐盛世就此开始,还差得远。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比三国更严重的乱世,但这一次乱世比三国收拾得快得多,李世民只用了几年。

唐朝统一全国,共进行了六场重大战役,其中四场都由李世民指挥,无愧为隋唐之季的盖世战神。在这些战役中,李世民多次展示出他超凡的军事才华和神武雄略,很多战略战术都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教案。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并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洛阳围城打援战役。

隋亡后,各路叛匪正式升级为群雄,打得不亦乐乎,其中压力最大的当属洛阳的郑国皇帝王世充。大郑皇帝不但要常年和实力强大的瓦岗军纠缠,还要应付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北上称帝,他本人虽是废物一个,但手下带的毕竟是隋朝正规军精锐,王世充消化这股冲量也消耗了不少体力。北方的夏国王窦建德在突厥的支持下也日益强大,但王世充不愧是乱世英豪,硬生生地把这些压力都给扛住了。相比之下李渊就轻松多了,关中是当初秦国故地,易守难攻,从此地出发统一全国自有其必然优势。到后期形势逐渐明朗,天下必将归于李唐或王郑其中一家,两者的碰撞很大程度上就能决定谁能终结隋末乱世。

双方对这场战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除了战场厮杀,更重要的是外交战略,这方面王世充似乎还更成功一点,因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强大的外援——窦建德。窦建德当时占据河北一带,得到突厥支持,军力强大,他判断唐强于郑,自己与王世充是唇亡齿寒,所以必须联合王世充共同抗击李唐。

武德三年(620)七月,李唐遣秦王李世民为帅,东征洛阳。王世充先是硬扛,有一次李世民亲率五百轻骑掠阵,王世充骁将单雄信认为是好机会,率军突袭。本来众寡悬殊,唐军皆面有惧色,眼看就要溃败。独李世民毫无惧色,“左右射之”,郑军无人敢近,最终全身而退。后两军对垒,单雄信可能又嗅到什么机会,直奔李世民,却不防被李世民身旁的猛将尉迟敬德冲出刺死。李世民趁机挥军掩杀,郑军大败。之后,唐军杀败出城的郑军。王世充认识到野战硬拼李世民是不明智的,打定主意坚守洛阳,并派人向窦建德求援。

洛阳是一座著名的坚城,硬攻非常困难。不过历史上很多坚城不是被攻克的,而是被切断补给困死的。但洛阳城内储备丰富,足以支持数年,而且有窦建德这个强援,只要坚守一段时间,待其援军一到,内外夹击,赢的机会很大。所以,以悍勇著称的王世充这一次选择了缩进洛阳城当乌龟。唐军诸将包括重臣萧瑀、封德彝、屈突通等巨头大多认为不可能赶在窦建德援军到前快速攻克洛阳,也不具备长期围困的条件,应及时撤走。但李世民坚持认为此前已挫了郑军锐气,赢得了唐郑对决的起手,如果主动放弃大好局面,王窦联军不但可以翻身,甚至可以直接打到潼关,威胁长安,所以必须借此机会一鼓作气,把王窦两家同时消灭!此话一出,把老将们吓了一跳,这年轻人真是太狂妄了!

年轻人确实有点狂妄,但绝不无知。王世充固守洛阳的战略本身很稳妥,但他留下了破绽——他过于专注坚守洛阳主城,忽略了可以倚仗的外围据点。对此,李世民制定了军事教材中著名的“围城打援”战法。李世民留齐王李元吉、陕东道行台仆射屈突通率主力围困洛阳,诫令只围不战,自率三千五百精锐去虎牢关打击援军。

而这虎牢关便是《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战场。当年——是书中说董卓悍将华雄占据虎牢险关,任你十八般诸侯联合也无法攻破。这时多亏公孙瓒麾下马弓手关羽挺身而出,温酒斩了华雄,才攻破此关。即便如此,联军也早已损兵折将,再无后劲,依旧败于董贼。所以,李世民以三千五百精锐把守此关,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来援,看似众寡悬殊,实则根本挤都挤不进来。这虎牢雄关又是何等坚壁,岂容你轻易攻破?窦建德急于解救洛阳,急切想强攻占据虎牢关有利地形的精锐唐军,可惜他又没看过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哪知打虎牢关还需要带一名关公这样的马弓手,李世民手下也没有人出去充华雄,所以猛攻多次均无功而返。

不知不觉过了两年,洛阳城内的人口已经由三万户下降到了三千户,物价涨了几十倍。关键是城里的人每天望穿秋水,期盼着遥远的天边出现哪怕一面窦建德的旗帜,这一点小小的愿望却始终被李世民挡在三百里外的虎牢关外,城内士气日渐衰颓。而虎牢关下的窦建德不但寸步难移,粮道也频遭唐军袭击,不少人劝窦建德放弃这次徒劳无功的救援,回去再等新的机会。妻子曹氏提出不要执著于攻破虎牢关,联合突厥直攻长安,便可围魏救赵。这时窦建德却体现出英雄豪侠的一面,他说:“这岂是妇女儿童能懂的道理!人家王世充请我来救,现在他亡在旦夕,我却弃他而去,是畏敌而弃信,不可!”窦建德这种气概颇受小说家推崇,尽管他曾与主角为敌,但大家还是不吝将其描写成一个真英雄、好汉子。甚至有的小说因为他姓窦,就干脆说他是李世民母亲窦皇后的兄长。这倒是抬高了他的身份,却不小心侮辱了人家的智商——如果窦建德真是窦皇后的哥哥,他还不理所当然投靠妹夫皇帝,会傻到去帮又无亲无故、说话又啰嗦,据说还有匈奴血统的王世充?

窦建德集中兵力与李世民对阵,李世民也觉得一战成擒的机会到了,遂率精兵出阵,与窦军隔河对垒。李世民是一位划时代的军事家,他首创的许多战略战术都成为后世经典教材,随便拿几套出来都可以让冒牌娘舅吃不了兜着走。

首先李世民展示了以步制骑的功底,令王君廓率二百长槊兵把守河中,进退得法,使窦建德的骑兵无法通过。窦建德骑兵冲击无效,只好困守河岸,士卒逐渐饥渴。这时李世民又使出轻骑掠阵战法,令宇文士及率三百轻骑从窦军阵前快速掠过,若敌军不动便回来,若牵动了敌军阵形,则趁机出击。窦军果然被轻骑所扰,阵形松动,李世民立即亲率“玄甲天兵”猛攻。这是一支军事史上可与陈庆之的白袍神军相比肩的经典战队,由猛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瞿长孙率领,虽然只有一千骑左右,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备甲骑具装,冲杀无敌。唐军中十七岁的淮阳王李道玄是一位宗室猛将,他在阵中杀进杀出,“飞矢著身如猬(身上的箭插得像刺猬一样)”。激战中李道玄座马战毙,李世民将自己的换给他用,小道玄骑上二哥的马,一个刺猬翻身又杀入血海之中!但窦军毕竟数量占优,两军陷入胶着。这时李世民又使出更狠的一招——卷旗入阵。此招由李世民亲率史大柰、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数骑卷着军旗直接贯穿敌阵,在敌阵后方突然展开大旗。窦军苦战良久,见敌军旗号突然出现在后方,终于士气崩溃。唐军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俘获五万人,生擒窦建德。

仗打赢了,战前力主撤兵的人都不太好意思,只有封德彝脸皮最厚,跑来向李世民称贺。李世民得意地说:“您看,没听先生的话,才有今日。您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弄得这个脸皮比《资治通鉴》还厚的老油条难得地惭愧了一次。不过评论普遍认为李世民虽然打赢,但还是年少轻狂了点。当年曹操北征乌丸,形势险恶,许多人劝其退兵。曹操力排众议,坚持进军,最终获胜。但胜后曹操没有得意洋洋,而是感谢大家提出稳妥的策略,连称胜得侥幸。李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