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事。这中间实际上有一个认知的隔膜,即张玺跟曾静这两个人对权力的看法,对岳钟琪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在认知上是一片模糊的,跟现实不符,所以双方之间的“沟通”是非常艰难的。
而雍正接报之后,也是紧张万分,立即吩咐岳钟琪,无论如何要套出对方的底细,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在反对他。岳钟琪接到圣旨之后,就假装把张玺释放,然后悄悄对他说:我之所以对你严刑拷打,是因为京城的昏君,不断地派人来试探我,所以我怀疑你又是他派来的,但经过严刑拷打之后,我现在可以确定你不是奸细,我们俩就可以合谋做一番事业了。
张玺一激动,说: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交底吧,我是我老师曾静派来的。
就这样,张玺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告诉了岳钟琪。岳钟琪马上把这个情况就报告上去了,而这个报告则引发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辩论。
第四章 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辩论
雍正接到报告之后,终于知道自己在世人心中的形象被描述得如此恶劣、如此不堪,他非常愤怒,所以决定把曾静带到朝廷上来,要跟曾静面对面地理论一番。他无法容忍别人将他描述成一个坏人,因此一定要说服曾静,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
结果很出人意料,当曾静被拉到朝堂的时候,他已经被打得六神无主了,而且已经彻底地丧失了自我意识,见面除了磕头、嚎叫之外,没有别的能力了。雍正很顺利地取得了这次庭辩的伟大胜利。
雍正跟曾静辩论的主题是:到底谁适合做皇帝?曾静的说法是:皇帝应该由读书人来做,由知识分子来做,怎么能由皇帝家世代相传呢?如果不管能力如何,只要是皇帝家族里的,都能坐上帝皇之位,这是对天下人的戏弄。所以应该选出最优秀的人来当皇帝。
雍正则是就要证明:皇帝就应该是我做的,就不应该是你做。他的论证方式也很简单,两顿廷杖下去,曾静就老实了,认输了。
曾静认输了之后,雍正又干了一件非常离奇的事。他命令满朝文武所有的人都排队去审讯曾静,每个人都要审一遍。雍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他是个好人,曾静反对他,所以曾静就是个坏人,他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坏人有多坏。当时朝廷一片混乱,所有人都排队去当审讯官。曾静被这几百名官员审过,脑子已经完全一片空白,意识都完全机械化了。
之后雍正又干了一件叫人跌破眼镜的怪事,他给了曾静、张玺一个锣一个鼓,组织了一个班子,用现在的话叫巡回讲演团。让这两人走街串巷敲锣打鼓,到了一地儿之后,往高了一站,讲演道:各位乡亲都来瞧,我是天底下第一大坏蛋,我竟然攻击英明的圣上,当今圣上是好人,是没有缺点的。
在这两人后头是有一队官兵跟随着的,他们每天的开销、伙食,都由国家统一来安排,因此游走天下、巡回演讲达两年之久。
最后雍正还专门把这些事件编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广为印刷散发,告诉世人:我雍正不是坏人,是个好人。
本来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秘闻,但看了《大义觉迷录》之后,才了解原来是这么回事。比如有一个精彩的段子:雍正登基的圣旨,上面原本是“传位十四子”,但被雍正加了一横,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这个段子其实就是雍正自己说出来,告诉天底下老百姓的。《大义觉迷录》实际上是他自己兜自己的底,所以后来乾隆才下令焚禁此书。
第五章 血滴子传奇与神秘的雍正
为什么雍正会干出这种事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认知是有障碍的,他骨子里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这导致了他在做一切坏事的时候,都会理直气壮地给别人脸上贴一个坏人的标签。比方说对曹家罚俸这件事,是没有理由也没有罪名的,可雍正的看法不是这样的,他认为曹家都是坏人,现在只是罚一点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曹家应该跪下来感激而不应该对此有异议。
雍正的这种奇特性格,构成了一段古怪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历史上最奇特的时期就是雍正这一段了。有一部书叫《雍正剑侠图》,这部书的产生就与雍正掌握的一个秘密的特务机构有关。这个特务机构被称为血滴子,史书上对这个特务机构是有一些记载的,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野史的记载。
野史上有这样的记载:有一天,少林寺突然来了一个香客,要求落发当和尚,但因为此人来历不明,少林寺拒绝他进入,更不想传授给他少林功夫。这位香客始终不肯走,就被允许每天待在少林寺的厨房里面,给大伙儿烧饭。这人饭菜烧得倒是挺好,可是他的食量却超级大,烧出来有一半都被他自己吃了,所以庙里的和尚很愤怒,每天都要揍他一顿。
几年过去了,这个香客每天在少林寺挨打,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还了手,结果他一个人打得少林武僧们满寺庙乱窜,最后还气愤不休,一直追打到少林寺的大门口,正好碰到老方丈,老方丈对他说:你不要打了,我看你功夫已经大成了,普天之下除了一个女人,你已经没有对手,下山去吧。
于是香客就告别方丈,下山了。当他下山之后,哗哗地从树林里冲出一群身穿黄马褂的侍卫,一起跪倒在地,口称:四爷,您老受苦了。
原来这个传说故事中的香客就是雍正。当雍正回到禁宫的时候,晚上祭祀,忽然听到屋顶上有声音响动,只见雍正的衣袖一动,一道白光闪出,屋顶上就“咔嚓”一声,一颗狐狸脑袋滚了下来,上面剩下一只狐狸身子。
此时雍正叹道:原来不是刺客,是一只狐狸,弄错了。
翻阅野史,类似于此的段子可谓比比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传说呢?这跟雍正的特务统治是分不开的。因为雍正以一个神秘的特务机构来统御民众,而民众则对雍正皇帝产生了极度的好奇,认为他极其神秘,民众无法理解他,也无法认知他。最主要的原因是,到了雍正时期,此前的历史基本上是能销毁的已经被销毁了,能埋没的已经被埋没了。
比如吴三桂造反时发布的新闻命令,在当时就全部被销毁了,今天的人想研究这段历史,必须去朝鲜查找资料。因为当时朝鲜还是中国的属国,这些资料流传到了那里,而清王朝在销毁这一切证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朝鲜,所以很多资料就被保存在那儿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到了雍正时代,整个历史已经完全走了形,人们已无法看清楚雍正本人的真实面貌。
第六章 大批判的发明与人性的扭曲
事实上,雍正这个人跟他爹康熙有很大的不同,他是第一个发明了大批判的高手。
雍正登基之后,第一个下手搞掉的就是他的妹夫、当时的大将年羹尧。
这之后,他就开始整顿朝堂,凡是他看不顺眼的都铲除掉了。当时有一个钱名世,对雍正写的诗很是看不过眼,所以雍正恨死钱名世了。他登基之后,要求每一个大臣都要写一首诗,骂这个钱名世,批判他。
这种大批判的风格,正是雍正这种性格的人的写照,就是前面一再重复的,雍正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如果他认为你是个坏人,那么就要求所有人都要跟你划清界限,都要来骂你、批判你。
关于对钱名世的批判,当时还专门刊印了一本书,里面全是下三滥的骂人的话。而钱名世则被革职回家。这时雍正又干了一件缺德事,他亲笔题写了一个“名教罪人”的匾额,要求钱名世必须挂在大门上,还命令当地的官员定期去查看这个匾额,以防钱名世偷偷把它摘下来。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遭到如此羞辱,钱名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他等于是活活被羞辱死的。在钱名世死了之后,雍正还下令把这个牌匾挂在他的坟上,而且不许不挂,地方官要定时巡查。
权力能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能使一个人的仇恨无限地延伸。细数雍正皇帝对曹雪芹、马乔公主、曾静、钱名世这些人所做的种种怪事,都证明了一个规律,即权力导致人性的失控。很多人都有像雍正的这种性格,认为自己是好人别人是坏人,但是因为没有权力,也做不出出格的事情来。
只有像雍正这样的人,才能把曹雪芹逼上文学之路,因为曹雪芹在遭受这一系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会思考,会反思,会琢磨,他晚上没事的时候就想:雍正为什么这样对我?曹雪芹看得比我们清楚,因为他是近距离在看,他活在那个时代。他发现一个问题,雍正皇帝对他仇恨入骨,视他为坏人,而且连理由都没有。这一发现强化了曹雪芹对人性的认知,这种认知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上。一本书、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如果不深入到人性之中,纯粹玩的是文字游戏,那么就得不到人们的心里共鸣。《红楼梦》能形成“红学”,正是因为它通过一个王府的兴衰,折射了一个帝国的起落。《红楼梦》里的人物主角,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曹雪芹当然不敢明着写出雍正来,但是红学家认为,雍正的一举一动都在《红楼梦》的记述之中,只是时隔久远,今人读不到也看不出,但是人性在这里,我们能时时刻刻地感受到这种共鸣的力量。
第一章 丁文斌的故事
通过一个乾隆亲手处理过的案子,就能看出乾隆的主政风格和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该案子说的是一个叫丁文斌的读书人,很小就成了孤儿,由他的叔叔把他抚养大。但千不该万不该的是,他的叔叔又教了丁文斌读书识字。可他成年之后却谋生无路,生活十分贫困潦倒。就在这种绝望之中,忽然有一天,丁文斌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丁文斌……丁文斌……
当时丁文斌很惊讶,左看右看,却看不到人。他大声问:是谁在叫我?那个声音回答:是我,我是天帝。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