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日德青岛战争 >

第111章

日德青岛战争-第111章

小说: 日德青岛战争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的德华大学的高才生,是个清纯的女孩子。倘若冬生真的谋得了总督先生提供的这个保安团的职位,冬生和芳芳真可谓是好马配好鞍,红花配绿叶,此乃真是天生的一对。

得了,好事都叫二把头想了。这时总督夫人又坐在了钢琴前,弹起了圆舞曲……

第五十七章 清溪庵寻尼姑 兄弟刺杀黑头

 疤根、强子的那帮兄弟还真不是白吃干饭的,虽然找小尼姑找了好长的一段时间,到后来还是被他们探听到了,大把头把小尼姑藏在了台东镇的清溪庵里。

上一次眼线报过来说是藏在天后宫里,闹的生哥差一点跟大把头火迸了起来。这次又藏在清溪庵里,事情让人觉着有些怪。青岛港这么大,哪个地方藏不下个人?非得往那些庙里庵里去藏?

其实给小尼姑惹火烧身的不是别人,正是大腹贾和美妙小姐。大腹贾是何等人物?美妙小姐是何等人物?两人虽不在风口浪尖上,却也在瓶颈处。他俩双双乘着马车,跟着大群的佣人伺候,不亚于道台出巡,能不惹眼?能不夺人眼球吗?很快就有喽罗报到了大把头那里。

在青岛港上是德国人的皇帝,他大把头的爷,这些事情瞒了他当爷的不行。大把头令那些小喽罗们再探,很快他们就探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然而传话这东西在转述别人的话时,未免不添枝加叶增添内容,夸大其辞以显摆自己的口才,把很平常的一些小事加以扩大说得神乎其神。更何况小尼姑的身世本身就具有神秘色彩,尤其是与那白衣少妇和石哈虫子的传说,就更加让人难分难解,难琢磨?民间口语说不清的事物,就往神身上推,这是编造神话者们的规律,要不能有神话一词?到了大把头这里小尼姑已经成神姑了。

十六七岁,生来丽质,窈窕婀娜,剃着个光头,戴着佛帽,那姿态看上去见风就能吹倒,有一副弱不禁风得美,着实让男人看了从心里爱。大把头手下的那些亲信喽罗为了博得大把头的欢心,讨取几个赏钱,便把大把头忽悠到了寡妇庵。

在这人世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奸慝之人怂恿别人去干的事情,肯定不是好事。在这茫茫人海中,有主心骨的人不是太多,人们做好事,做坏事大都受别人的劝说,或蛊惑和影响。有主心骨的人才能干大事!宣统三岁坐了龙廷,说明他有主心骨?还真应了那句: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的俗语。然而三岁的孩子有主心骨做了皇帝,大清朝却没了主心骨——垮台了。这是聪明人在逗着老天爷玩,老天爷也在逗着人玩;人逗着老天爷玩是玩不过老天爷的,当老天爷逗着人玩的时候人可就惨了。

大把头来到寡妇庵,那小尼姑正在打坐诵经,大把头一眼看中了,喽罗们便用麻袋套了装在箱子里拉回了青岛港。这小尼姑并不哭闹,她知道在她身上将要发生什么?所以她只是打坐诵经,祈求佛祖的保佑。

小尼姑不吃、不喝、不睡只是一个劲地诵经,那声音低沉压抑而且传得很远。大把头怕招来灾祸惹来麻烦,只好先把小尼姑藏在天后宫里。说来也怪小尼姑的诵经声在寺庙和庵堂里不传音,一旦离开这些神灵之地就传得很远。

生哥那天和疤根、强子哥几个到天后宫去打探小尼姑的下落,正遇上大把头到天后宫去看小尼姑。大把头把青岛港上的大小窑子铺都逛遍了,那些窑姐儿早已对他没了吸引力,他急唠唠地等着小尼姑。他的亲信中有的觉着大把头这样做有些不妥,小尼姑从坟里挖出来没穿微服就进了老尼姑的怀里,她没有出家这一说,是天生的神尼姑,如果大把头现在去跟她睡觉,玷污了神灵,佛祖是要降罪的,是要天打五雷轰的。所以给他出注意,说佛家教徒有还俗之说,也就是说自己可以退出佛门,以后不再当尼姑了。朱洪武就是个例子,朱洪武出家当和尚进入佛门,经过数年的学佛修炼,他没修成神修成佛,而是退出佛门还俗,经过若干年地打拼,最终赢得了天下,成了人间帝王。小尼姑从小生活在寡妇庵里,她不知道人间烟火能烧出香甜可口得美味,和男女之间唧唧哦哦的儿女之情。咱们先把她养在寺庙或庵子里,等她的头发长长了再引诱她还俗。她现在就算是神尼姑?到那时她还了俗成了神女岂不更好?她自己还了俗,佛祖就怪罪不到咱们的身上来了。怪诞不经的谎话有时也合常理,大把头听着有道理,于是把小尼姑藏在了天后宫。

那天他是到天后宫去看看小尼姑的头发长了没有?正好又遇上了生哥,两帮子虽没火迸,大把头却不放心小尼姑,他揣摩着生哥就是为小尼姑到天后宫去的。大把头猜测着生哥和美妙小姐之间有挂连,要不然生哥有事没事地往天后宫里跑什么?大把头为了万无一失,忙令喽罗们把小尼姑悄悄地转移到了清溪庵。其实如果大把头心眼多些,把小尼姑藏的隐蔽些,不急于转移,疤根、强子等兄弟们寻找的难度就会增大。

眼线并没确定小尼姑就是藏在天后宫里,再说到天后宫里去给娘娘上香也是正常的事。经过生哥与大把头在天后宫门口相遇,生哥等兄弟们即使明知小尼姑藏在天后宫里,他们也不会再进去寻找了,因为做贼心虚,大把头移脏匿藏是定了的事,所以那天跟着生哥、疤根、强子去的兄弟不用生哥吩咐就主动地把注意力移向了别处。

这个功劳还得归功于尕三,自从马大瓢把子死了,马山山寨被德国人烧了之后,尕三虽还通着多路土匪,但那些土匪都是小股绺子的,干不了大事,只是小打小闹小戳挤,尕三和他的那个伙计也就不再去费心给他们搜集情报,把心放在生哥这里,跟着生哥做事。一天,尕三受生哥之命,拿着老儒腐开的条子,到台东镇王小五酒楼找李掌柜的支兄弟们的饷钱。按照生哥和李掌柜根据老儒腐的建议立的规矩,生哥的人谁也不准在王小五酒楼吃饭。所以尕三提了饷银,李掌柜的见他饿了,就悄悄地塞给他两个肉包子。尕三拿了包子出得王小五酒楼的门来,边慢慢地吃着,品味着肉包子的味道,顺着大街遛达到了村头。骤然间他听到了有女孩子念经的声音,开始他以为自己神经质,找小尼姑找的犯思维神经,脑子里在瞎寻思。可那经念得有板有眼,一点也不错落,很是流畅。他把口中的包子咽下,侧耳细听,果然是在念经。他抬头看时才回过神来,噢!原来到了清溪庵。

尕三知道这清溪庵现在又叫玉皇庙,是村民们的家庙。清溪庵怎么又成玉皇庙了呢?这庵变成了庙,里面一定藏着迷人的故事,要想解开这迷人的故事,还得从盖清溪庵的那一刻说起。

相传宋末,蒙古人孛儿只斤铁木真在蒙古崛起,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大兵已经准备过江,南宋朝廷摇摇欲坠。那时的胶州湾,这块地方早已受蒙古人的管辖,成吉思汗已经灭了辽、金统一了北方。这时在台东镇这块土地上来了一位跛脚道人,你道这位跛脚道人是谁?他便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钦宗的岳父。钦宗死后高宗赵构敌不过北方的那些鞑靼们,南迁了。这位国丈看破红尘,从红尘中隐退了出来,他没跟着大宋朝南迁,而是到崂山出家当了道士。他的跛脚是在抵抗鞑靼时从马上摔下来跌伤的?还是在崂山修仙练功时弄伤的?事隔上千年就不清楚了。

当他从崂山上拖着个跛脚下来,到台东镇时,已经一百五十多岁了,法号清溪老人。传说这位清溪老人的脚并不跛,因为他在崂山修行了一百来年,已经修炼成仙,能腾云驾雾飘逸而至。虽成了仙,但继续修炼是修仙人的功课之一。到民间来修行,受苦受难,更加接近贫苦百姓,饱尝了人间疾苦最终才能修成菩萨。据说他的那只跛脚拖到哪里,哪里便有河流小溪。成了仙,有了能耐,就是为民造福。那时的崂山脚下台东镇、台西镇到胶州湾一带,人烟稀少,为什么?因为这里只有海风没有水,风水不好,是十年九旱,地里干得打不出井来。

清溪老人来到这里一看就知道地里打不出水来的原因,原来这崂山上有一泉眼,名曰龙泉,它像昂起的龙头,从口中吐出得粗大的水柱,直接喷入东海,与东海之水相辉映,真是山水之色映带左右。那时的崂山清晨起来爬到崂顶,放眼望去,海面上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在龙泉喷出的水柱映衬下,犹如二龙托日,那景色甚是壮观。

清溪老人知道这条水龙太自私,只顾自己喷水取乐,不顾百姓的艰难生活。清溪老人探得了穴道,在穴眼上打了一口深井,那水像清溪一样汩汩地流淌了出来,天长日久冲刷出了一条海泊河汇入了胶州湾中。

崂山的龙泉被清溪老人截了流,从此不再往东海中喷水,形成了现在的潮音瀑。清溪老人怕这条水龙再次复活兴起,便修了一座庵庙将它压住。古人们称这座庵庙叫清溪庵。多年后清溪老人走了,村民们把这座无主的庵庙改成了自己的家庙,修葺一新,里面供上了玉皇大帝、关帝和五谷神。先祖们把修葺一新的家庙叫做玉皇庙。上世纪四十年代民众们把破旧的玉皇庙重新进行了修缮,并又改回了清溪庵的名字。后来的清溪庵毁于日本人的战火。

尕三顺着清脆的唪经声来到了清溪庵的院门口,从破门板的缝隙中往里面窥视,见庵堂里有几个人,尕三仔细一看就认出是大把头手下的喽罗,尕三心里明白小尼姑找到了,他伸手摸了摸怀里的手枪,又看了看庵堂里的几个人,酌量着寡不敌众,不敢轻举妄动,搞砸了,给生哥坏了事,也白费了美妙小姐的一片苦心,我还是回去搬兵去吧!尕三先到王小五酒楼李掌柜的那里,让他派了兄弟们先去盯着,自己撒丫子就去找疤根和强子。

几个时辰后,疤根、强子带着七八个兄弟来到了清溪庵。别看庵庙破败,那院墙还没倒塌,高高得立在那里,武功再高强进出也不方便,疤根他们选定了破门而入。

那门已经二三百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