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辛亥:摇晃的中国 >

第43章

辛亥:摇晃的中国-第43章

小说: 辛亥:摇晃的中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留学监督的脑袋都敢摸的人,还在乎什么保皇党?张继的武器是一根粗大的枣木手杖,每逢保皇党开会,他就带着一干人前去,梁启超刚要说话,张继大喝一声:马鹿!(日语混蛋的意思)飞身上台,举杖便打。梁启超们开始还想与之辩理,没想到枣木杖招招见肉,秀才遇见兵,有理没处说,只好逃走。据参加棒喝的山西革命党人南桂馨说,他们打走了保皇党,居然接茬在原会场开会演讲,梁启超们请来的日本嘉宾,竟然也不走,还登台说话。此后,每逢保皇党集会,张继不知便罢,知道了肯定去打,保皇党人多,能打的人不多,都架不住张继的棒喝党勇猛。日本警察也不爱管这中国人之间的滥事儿,所以,就这样打来打去,保皇党的声势就萎了下去。有样学样,其他地方的革命党人,也这样打,保皇党徐勤来新加坡演讲,逃得不快,生生挨了一顿好揍,揍得他再也不想来这个地方了。当时,同盟会有四大打手,张继排名第一。无论什么年月,想造声势,行动说什么也比语言顶用。

不过,保皇党的失势,也不尽赖革命党打手的打,他们自己也自己的问题。一边拉人,一边捞钱,手段就是蒙人,蒙华人也就罢了,有时还蒙到老外头上。什么时候,都有老外热衷掺和中国的事。有些人出钱买康梁们卖的爵位,加拿大人康乾伯(chanber)在梁启超手里买了一个男爵,意犹未尽,还要参加活动。梁启超于是封他为中国民军大元帅,驻奥克兰,训练华人子弟。但是没想到,他的老师康有为也封了另一个交了钱的美国人荷木李(HomerLee)为中国维新皇军大将军,爵位是子爵,驻扎洛杉矶。不巧的是,两人碰了面,各自都要对方听命。老外认真,谁都不肯妥协,打了起来,告上法庭。闹得沸沸扬扬,保皇党为之声誉大坏。后来,那个荷木李,竟然投奔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孙中山回国做临时大总统,还把这个外国的冒牌李将军带了回来。据革命党人刘成禺讲,南京城北梅溪山庄就是李将军的公馆,门上挂着“李将军行辕”的牌子。不知道这个李将军麾下,除了勤务员,有没有兵?

其实,真正决定革命和保皇胜败的,不是论辩,也不是棒子,而是国内清朝政府的政策。如果清政府的政策一直比较对头,能够充分满足地方实力派和士绅的利益,保皇就肯定占上风,革命基本上就没戏。反之,只要朝廷出了错,而且是不肯改的大错,比如拼命收权,打江山坐江山,革命就有了机会。

【秋瑾:设计军制】

晚清的军制,到新政时,已经变了几次。八旗姑且不论,绿营兵制,是承袭明朝中叶以后的镇守体制。一省长官为提督,其次为各镇总兵,总兵以下为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隶属于总督、巡抚以及提督、总兵的部队,编制为标,标下为协,由副将统帅,其余由参将到守备,统辖的部队均为营。营之下为讯,由千总、把总统领。这种体制,官衔等级虽然分明,但每个标、每个营之间,不仅强弱不等,兵力多寡差距也很大。加上打仗的时候,各个营分别组合,另派大员统率,兵与兵,兵与将之间,两两不相知。上了战场,唬人可以,真打就有麻烦。说是派上一个营,多的时候近千人,少的时候百人不到,叫指挥官可怎么算兵力多寡?

太平天国闹将起来之后,湘淮军基本上顶替了八旗和绿营,湘淮军的体制是勇营制度,基本单位为营,每营四百多人,营下分为四哨,每哨百多人,哨下分八队,每队十多人。但统领者的官衔,依然如同绿营,无非提、总、副、参、游、都、守。只是由于仗打得多,官升得快,一个队的头,绝不是千总、把总,而可能是总兵、提督。不过,据研究者的研究,说是湘淮军的兵制,比起对手太平军模仿周礼的军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结构,还是要好些。因为同样采用洋枪洋炮,湘淮军的体制比较接近西方营连排班的结构,只是在连和班之间没有排。这样的排列结构,比较合适使用现代火器。的确如此,别的不讲,太平军每个小单位都有自己的旗帜,打起仗来,打旗的太多,有时感觉呼啦拉一片旗云,这样一来,吓唬人挺合适,但真打,放枪格斗的人自然少了。

到了湘淮军也不中用的时候,清朝新政,新建陆军的兵制,又为之一变,彻底西化,具体地说是普鲁士化。军、镇(师)、协(旅)、标(团)、营、队、排、棚(班),军长叫军统,师长叫镇统,旅长叫协统,团长叫标统,营长叫管带,连长叫队官,排长就叫排长,班长叫棚头。但是军官的军衔,却还没来得及实行西式的,依旧按绿营的阶梯排。这样的军制,虽说西化,但在名称上还有点中国特色的尾巴。这个尾巴,要在辛亥革命之后,进入民国才彻底切掉。不仅各级长官的称谓,连西方军衔也采用了。

不过,在清朝新军和民国军队之间,还有一种新军改进版的军制设计,这就是1907年光复会起义组织的光复军。这个军制,是革命党的女英雄秋瑾设计的。光复军分为三路,北路、中路和南路,北路设三个师团,中路四个师团,南路两个师团。另一说是光复军分为八军,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为标志,分为光字军,复字军,汉字军……每军首领为大将、副将,然后是行军参谋和行军副参谋。每军下设左、中、右三军,军下设三佐,左佐、中佐、右佐,佐下有尉,左尉、中尉、右尉。但不知师团和军是什么关系,在清朝官吏查获秋瑾的文件中,似乎没有说明。革命党人陈去病写的秋瑾传中,干脆就没有师团的说法。也许,三路师团的设计,是为起事成功扩军以后设计的。

光复军不仅有军制、军衔,连服装都设计好了。军装是白色包头,对襟黑色军服,有肩章,还有胸带,自大将到佐尉,均挂胸带,一如西洋军人悬挂勋章之斜胸带。胸带的颜色代表军衔,黄色最贵,次白色,再次红色,最次浅蓝。跟后来用星和杠来区分,意思差不多。

秋瑾不愧是鉴湖女侠,一个女流,留学日本,不仅时常挎着倭刀,把玩手枪,也一直在留心军事。被捕就义前的所谓“口供”,尽管是书吏所录,依然显示出她大无畏的气概,根本不屑于跟审讯官员谈革命党的事,从容赴死,毫无惧色。要论气魄,革命党人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比。她所设计的军制,其实真的比清朝的新建陆军要高明。三三制的结构,直到民国国民党黄埔建军才采用,比北洋(袭承新军)的二二进制要更灵活,更适于作战。这样的军制,有日本的影子,也有一点中国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把日本的军衔也引进来了,有将、佐、尉。不像当时的新军,明明是旅长了,还要挂个提督的衔,就像当时军人的老照片,身着西洋军服,腰挎军刀,头上面还扣一个顶戴。据说日本军队的参谋,不像我们后来理解的瞎参谋烂干事,能量特大,权力特大,所以,秋瑾在光复军里也有参谋一职,就排在大将副将之下。

可惜,设计的如此漂亮的军制,却只能用在一群乌合之众身上。秋瑾赖以成事的人,只有会党。浙江各地的会党,草莽中人,散漫惯了,不大可能按照这个编制组合起来,就是给他们带上军衔,挂上胸带,也一样乱七八糟。一听说要起事,没有命令,自己就先干起来,光复会筹划多年的起义,其实就是被这些草莽之辈的擅自行动给毁了,秋瑾精心设计的军衔,也没派上用场。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北伐军,所用的军衔,大体是跟秋瑾的设计相似,女侠的心血总算没有完全白费。

【有支同志军是这样炼成的】

四川的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演成武装暴动,暴动的武力,叫保路同志军,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后来当事人的回忆,大多是说,同志军如何同仇敌忾,如何不怕牺牲,反正是仇恨满胸,正义凛凛。好些同志军,实际上有革命党人在里面运作,把保路跟革命连接在了一起,保路,就是革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回忆,至少,这样的说法,让保路运动的形象大有光彩。只是,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一些文本,这种文本中,同志军的形象多少有些缺陷,但却比较好玩。

四川的崇庆位于成都盆地边上,离成都不远,物产丰饶,风景秀美。这个地方的绅粮(士绅),拥有的四川铁路股票不少。保路风潮,利害相关,搅动了整个全川,像崇庆这样离省城比较近的地方,自然不可能不被波及。各地都办同志军,崇庆当然也不能被拉下。可是,碰巧这个地方没有革命党,连不怕死的袍哥也没有。当地的袍哥,都属于清水袍哥,不干冒险事的,舵把子就是当地的绅粮。此番弄同志军,不管怎样,都是打仗杀头的事。因此,若干头面人物,绅粮、团总加上学堂的教师议了半晌,组织同志军,竟然没有人敢出头。毕竟有风险,万一失败,拖家带口的,谁也输不起。最后,大家想到了一个人,此人也是袍哥,但是是浑水的,当过棒客,为人挺讲义气,也有点人缘,此时因犯事关在邻县灌县的监狱里。大家一商量,把他推出来,让他当头儿,实权还是在他们这些头面人物手里,如果一旦有事,就让这个棒客去顶杠。

大家商量好了之后,派人来到灌县,买通了灌县的衙役,找来另外一个人顶替棒客坐监,把棒客换了出来。没想到,棒客出来之后,却不肯干,认为眼下的事儿,跟他当年杀富济贫的行为不一样,这是造反。他对于反清没有认识,也不认为袍哥就是反清复明的,好端端的,干嘛要造反呢?绅粮们好说歹说,连唬带骗,还带恐吓,加上监狱的滋味不好受,棒客自己也不大想再回去了,被逼无奈就答应了。没想到队伍一拉起来,四乡里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