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十大虎将传奇-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营长二人跑到队伍的最前面,站在一个高坡上,打起了快板:
战士面前无难关,
越是困难越向前;
不怕山高路又远,
不怕敌人多凶顽;
迈开大步追上去,
捉住痛打胡宗南!”
在这种勇敢顽强精神的鼓舞下,3营一口气追了两天两夜,第三天黄昏时,终于赶到了摩天岭下。
这时侦察排长赶来报告,说前面河滩上发现埋锅做饭的痕迹,估计敌人刚离开这里不久,可能正在翻越摩天岭。
一听这话,全营上下立即来了精神,连续行军的疲劳顿时抛至脑后,纷纷说我们累,敌人此时比我们还困难,还要累!在天已全黑的情况下,敌人不会再向前走了,肯定要停下来宿营。这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
向导莫大爷听说今晚就要过摩天岭,好心地劝阻说:“山上悬崖陡壁,过去我们上山都要选好天气。眼下大雪封山,天黑路滑,危险啊!”
3营长回答道:“放心吧,大爷!我们解放军战士都有一副铁翅膀呀!”
部队稍事休息后,便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艰难地向白雪皑皑的摩天岭攀登而去。
寒风呼叫,雪越下越大,山势越来越陡,空气越来越稀薄。直到次日凌晨3时,3营才登上山项,然后迅速向下滑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部队下山时,一个个脚下像抹了油,走几步就要摔一跤。这时天已渐渐发亮,敌人可能就住在前面不远处的村子里,时间显得更加紧迫。尖刀排长王彦斌带着两个战土索性把枪朝怀里一抱,朝山下滚去……
过了一会儿,山下传来了三下击掌声。
“行!他们还活着!”山上的战士们也拍起巴掌。众人摹仿王排长他们滚下山的方法,也都一缩脖子,蹲下身子,朝山下滚去。
山下,是一个名叫底儿坎的小山村,国民党军溃退部队一个警戒排住在这里,几个哨兵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回巡逻着。其他的敌人还在睡梦中。敌人团的主力部队驻在不远处的上底儿坎村,敌师部住在1公里外的下底儿坎村。
3营长观察了一遍周围的地形,让9连连长带领3排先除掉面前的这个障碍。9班长带着一个战斗小组,悄悄地摸上前去。在敌哨兵转身的一瞬间,突然扑上去卡住了他的脖子。9连长带着战士们迅速冲进房间内,满屋敌人躺在床上乖乖当了俘虏。
解决了敌警戒排后,3营立即兵分两路,7连和师侦察排分工打下底儿坎的敌团主力,9连分工打上底儿坎的敌师部,机枪连分别配属给两个方向的连队。
枪声大作,正在睡梦中的敌人不知解放军究竟来了多少部队,早已吓得晕头转向。企图顽抗的敌人被当场击毙,1400多名俘虏在天破晓时被押出了村庄。
天险摩天岭就这样被突破了。
184师主力开始下山了。山脚下,一条水面宽约20米的河流横在面前,湍急的河水在冰雪中哗哗作响。此时无法架桥也没有时间架桥,前卫连连长朝河水中间扔了一块石块,测定水深不会没顶后,大手一挥:“趟过去!”
战士们立即行动,踏破岸边浅水处的薄冰,从齐腰的冰水中涉过。
上岸后,被呼啸的冷风一吹,滴着水的棉裤很快就被冻得硬邦邦的,走路两腿打弯都困难。战士们用劲地又跺脚又蹦跳,棉裤上的冰块经不住这折腾,僻哩啪啦纷纷落地,空野里传出一片清脆的响声。
突然,有人发现枪已经拉不开栓了,手榴弹也被冻得拧不开盖,这可是大事啊!万一遇到敌情可怎么办?
一个老战士灵机一动,嚷道:“你们嚷嚷啥,快往枪栓上尿尿!”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行进中的队伍顿时都停下来撒尿,空野里又泛起一股股白雾。这个办法还真灵,枪栓拉开了,手榴弹盖也揭开了,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秦岭雪原。
“快擦干!防止再冻上了。”那位老战士又大声建议道。于是,大家擦干了枪上的尿水,继续向前猛进。
184师一路夺关斩隘,于18日进至青川,20日解放江油。中坝。第185师、独立1师及军直机关部队于18日由碧口出发,经青川、江油、德阳,于27日进至广汉。
再向前,就是成都了。
刘忠率领第62军进入四川后,先后解放了雅安、康定、西昌,歼敌1万余人。解放了当时的西康省。刘忠担任司令员。1950年7月又担任川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
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
廖汉生湖南桑植人。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解放战争时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1纵队政委,一野第1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廖汉生主动将自己“删除”在外,仍然当他的军政委。后来有人
说,以廖汉生当时的资历及能力,当兵团政委名正言顺
1949年1月,中央军委颁布了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编为第1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编为第2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编为第3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编为第4野战军。各野战军下辖兵团,兵团下辖军。第1野战军因为作战任务繁重,直到6月间,才召开了前委全体委员会议,确定野战军下属部队编制事宜。
第1野战军原有6个军,从华北军区调来的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已经整编完毕,1野原有的6个军再编成2个兵团。这2个兵团如何组成?干部如何配备?彭德怀叫前委委员们提出具体方案。
由于委员们对这个问题事先没有准备,会议沉默了一阵,没有人发言。
这时,担任1野第1军政委的廖汉生站了出来,提议道:“这个问题好办。1军、2军、7军组成第1兵团,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3军、4军、6军组成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
廖汉生的提议,既考虑了各人军旅生涯中任职的因素,又考虑了各人的才能,比较恰当。
但是,廖汉生的这个提议却把他本人排除在外了,而他本人的能力和历史上的任职在当时都是比较高的。
彭德怀问了一句:“那你干什么?”
廖汉生回答:“我还在1军嘛!”
彭德怀以廖汉生提的方案征求其他人的意见,获得通过。随后报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组建了1野第1、第2兵团机构。
后来有人说,以廖汉生当时的资历及能力,当兵团政委名正言顺。
然而廖汉生主动将自己“删除”了,仍然当他的军政委。
由此可见廖汉生的胸怀。
时间再推前几个月,就在这一年的2月间,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和指示进行了整编。西北野战军改称为第1野战军,各纵队改称军,旅改称师。廖汉生所在的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纵队原358旅改称第1军第1师,原独立第1旅改称为第1军第2师,独立第7旅改称为第1军第3师。
第1纵队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的名称,是按照全国各野战军统一序数排列形成的,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全纵队上下都为这个“第1军”感到特别的光荣和自豪,格外看重和珍惜它。
有第1军,就有第1师,就有第1团。358旅改为第1师,旅里的3个团都想在这次改编中当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团”。到底哪一个团能成为“第1团”呢?各团积极活动,部队上下还争论了一番。按过去的习惯,一支部队总是把底子最老。战斗力最强的单位排在序列前头。在358旅的3个团里,715团、716团的部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诞生了。一个生长在湘鄂边,一个生长在洪湖,其中还有南昌起义的血脉,抗日战争爆发后它们分别由红军师、军合编、缩编而成。这两个团历史长,资格老,能征善战。按常规讲,这两个团都有成为“第1团”的充分理由。
而714团则是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1939年在冀中时,由716团抽出的3个老红军连队组建了独立3支队。随后溶入了冀中地方武装。比较起来,这个团只有部分红军底子,建团历史短。但是这个团后来居上,成立后仗打得好,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功勋,另外,它在358旅的编制里是第1团,这又使它在编制序列上有话可说。
当时,3个团都要求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团”,尤其是老红军部队715团、716团认为自己的理由更充足一些。廖汉生当过716团的政委,716团还想走走廖汉生这个“门子”,希望老政委能为他们说说话。当时一些师、军干部也认为把刀5团或716团编为“第1团”更好些。
然而,身为军政委、军党委书记的廖汉生却没有偏袒,他在军党委会上提出:714团的资历虽然比不上其他团,但他们在西北战场上仗打得好,工作也出色,尤其是在诉苦运动中带了头,在瓦子街和荔北战斗中两次受到野战军的通令嘉奖,他们的工作堪称第一。按原有编制顺序714团也应排在“第一”。结果大家统一了思想,确定把714团编为“第1团”。
由此又可见廖汉生的胸怀及政治水平。
714团即第1团没有辜负廖汉生和全军上下的期望,始终保持着优良品质,不断创造佳绩,全国闻名的“硬骨头6连”就出自这个团。
廖汉生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1927年他16时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工农武装斗争,长期在湘鄂边苏区进行游击斗争。1933年调任红3军书记员,先后当过军政治部秘书、师政委、军团组织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团政委、旅副政委、代旅长。194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5干部大队政委,率队赴湖北洪湖地区。抗战胜利后任江汉军区副政委、政委。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1纵队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政委、第1军政委。率部参加了保卫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等一系列战役。1949年9月率部解放青海,任省军政委员会主任。1952年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