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绝死的冲锋终于有了成效,明军居然奇迹般地突破了三之丸。陈愚闻不负众望身先士卒,沿着三之丸的回廊向二之丸攀缘。
二之丸与本丸上的射手拼命开枪,陈愚闻身中数弹,直直从墙上跌下来,被随后赶到的士兵抢了回去。他的同僚游击杨万金不甘心这点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的优势化为乌有,手执金鼓又朝二之丸的城头扑去。日军乱枪射来,又把他打下城头去。
连续两员大将中弹负伤,对明军的士气挫败不小,攻势为之顿挫。
一直打到天亮,联军的攻击始终未能打开局面。杨镐令旗一挥:“岛山城敌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多坚持一下,就能进城,继续打!”
于是联军在杨经理的严令之下,夜里也不休息,举着火把继续攻城。日军夜里看不清敌人,就朝着黑暗里和有火把的地方乱放枪,加藤清正知道援军就在左近,再无保留,把最后一点弹药也拿出来,不要钱似地泼向联军。茫茫夜幕之下,不知多少士兵被打中阵亡。
这场攻城战持续到了初四的上午,方才停止。明、朝、日三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城上城下,鲜血把整座岛山染成了红色。据说在此后数百年,此山入夜后都能听到战死者的冤魂在哭嚎。
杨镐根本不想停止攻城,只要有可能,他会命令明军一直攻击,直到彻底精疲力尽。但是形势比人强,战场局势已经变的大为不同。
陆路上,大批日军从彦阳方向杀奔而至。在毛利秀元的建议下,日军分成数支分队,主攻方向是黑田长政与加藤嘉明,其他将领各自带人,作为游军在左右掠阵,杀气腾腾奔向蔚山。
与此同时,九十多条小西行长所属的战船从蓝江浩浩荡荡地向东杀来,与陆军呈左右夹击之势。
失魂落魄的杨镐把李德馨叫过来,说眼下岛山也打不下来,救兵又到了,该怎么办才好啊。李德馨的心里一咯噔,这主帅说出这种话,难道他想跑?他赶紧劝道:“加藤清正已经到了极限,这次不干掉他,以后就再没机会了。您派一万人守住箭滩,这里地势开阔,适合大军迎击。”
杨镐摇摇头:“这两天攻城,我军都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是不堪再战了,准备撤围。”他特别吩咐让摆赛与杨登山两军殿后,箭滩防务转交给吴惟忠和祖承训,其他部队拔营徐徐退去。
命令一传下去,营中哗然。摆赛是个直爽脾气,跑过去找到杨镐,说敌人最多也就六万多人,我军五万人,完全可以放手打上一仗。这么撤退太窝囊了,老子不干!杨镐不听,让他听命令,摆赛的蛮子脾气发作,气得一屁股坐在杨镐的马前,死活不挪窝,唱起歌来笑话杨镐。杨镐没心思跟这个野蛮人计较,一抖缰绳,拨转马头从旁边绕过去了。
后来摆赛撤回汉城,没过两天,忽然醉酒坠马而死。一代勇将,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朝鲜战场,让人忍不住要猜测,这跟杨镐的小心眼,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其实这个时候明军在战场上仍旧占据优势。岛山城内的日军奄奄一息,据守开枪可以,让他们开城杀敌是万万不能。彦阳方向逼近的日军总数只有一万多人,水军更是只有两千。表面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外强中干,连毛利秀元自己都承认,此时进攻,是“敌众我寡”之局。
但杨镐的意志已经在为期十三天的围城战中被消磨光了,他已经没有了继续作战的信心。
联军开始烧毁运不走的资材与粮草,然后撤退。蓝江上的日军一看联军要跑,争先恐后地下船要来抢战利品。杨镐一数下船的日军,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些船上旌旗倒是不少,可一条船也就装了十来个兵,白白让自己担惊受怕。
他立刻调来骑兵,对着日本水师半渡而击,日本人没料到联军还有余裕反击,被打的手忙脚乱,纷纷跑回船上。
此时黑田长政的前锋距离明军营寨只有数里之远。毛屋主水一马当先,侦查一圈回来汇报说:“现在是饭点,敌人却没有炊烟,可见是打算撤退了。”黑田长政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诸位,追击有撤退之心的敌人,不算真正的武士。我们就趁敌人还没撤退的时候开战吧。”部下一阵轰然。
他们与明军阵营还隔着一条河,河水还未冰冻,但却冰冷刺骨。黑田长政为了给部下做一表率,率先驱马跳入河中,黑田诸将受到感召,纷纷也跳入河中,不顾寒冷向对岸游去。藤堂高良(高虎的儿子)看到黑田如此武勇,大受鼓舞,也挥舞着长枪跟了过去。
杨镐一听黑田军已经杀到阵前,吓得面色大变。恰好李德馨进来,报告说江面上又有大批日军战舰赶到。杨镐二话不说,带着亲信策马便往西往庆州方向逃去。
一名统帅五万大军的主帅,居然在撤退准备工作未完成的情况下,自己先独自跑了?!
仅此一举,就足以让杨镐成为大明最耻辱的武将之列。
拜他所赐,整个援朝战争中最丑恶、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战争场景出现了。
主帅是一军的主心骨。杨镐这么一逃,恐慌的情绪瞬间感染了全军,阵容立时大乱。其他正在收拾行李的诸营一时间都乱了套,纷纷扔下辎重器械,唯恐走晚了被日军围歼,原本井然有序的撤退变成了大溃退。宝贵的辎重被扔的到处都是,沿途数十里都随处可见。
这些资财武器,都是千辛万苦从大明运来朝鲜的,如今却被轻易地抛却、烧毁。后人写史至此,感叹道:“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
日军欣喜若狂,开始发狂一样地拼命追击,一路追杀落单的明军。加藤清正听到外面的喧哗,也率领岛山城的残兵败将们杀了出来,与追击而至的黑田长政合兵一处。他们没有着急杀敌,而是找友军要些吃的东西填肚子……
在这一片混乱中,唯一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明军,只有四支军队。
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祖承训四部分别部署在箭滩、西江口等处。他们一直担任着警戒和截击的任务。当杨镐下令撤退的时候,不知为何却把他们给忘了,尤其是没给卢继忠所部下达撤退命令。
有人说杨镐是故意欺负浙兵,可祖承训是不折不扣的辽东军,而卢继忠虽然籍贯是浙江,麾下却是北方兵,所以这个理由说不通。
我认为真实情况是,杨镐是真给忘了。这听起来有些离奇,可仔细分析的话,就知道这个结论并不算离谱。
按照正常的撤退顺序,应该是吴、茅、卢、祖等部组成第一道殿后防线,迟滞敌人的进攻,然后摆赛、杨登山在他们身后组成第二道防线,掩护四将后退,轮番交替,一营一营地次第徐徐后退。从杨镐一开始发布的撤退命令中,能看得出,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想想看,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等人是明军殿后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危就是整个明军的安危。杨镐就算不心疼南兵,也要计算一下放弃他们会带来多么大的后果。
可杨镐跑的太突然了,明军指挥系统迅速崩溃,原来设计的撤退序列根本无法传达给吴、茅、卢、祖四将。
吴惟忠和茅国器是令人值得尊敬的军人,他们在没有接到将令的情况下,没有放下武器转身逃跑,而是忠实地执行着之前的命令,在箭滩附近拼死抵挡日军的进攻。
面对着一万多日军,这数千明军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硬生生把敌人钉在了箭滩附近,为友军的惶恐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他们没有进行阻截,恐怕敌人会一口气冲到庆州城下,到时候联军损失就更大了。而南兵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在箭滩被日军逼迫到水中,活活淹死。
无论是在江浙、边关还是朝鲜,南兵一次又一次用鲜血证明,他们从来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把吴、茅两人解救出来的,是辽东军大将李芳春。他在大溃逃中约束自己的部下,保持着建制。当他发现吴、茅两军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策马杀出,直攻敌人侧翼。日军在黑暗中忽然看到一彪辽东骑兵杀出来,无不吓得调头就跑。李春芳追杀了一阵,杀敌百余,这才回过头来,接应上吴、茅残部,徐徐撤退。
与此同时撤退的还有朝鲜军的郑起龙。在乱军之中,郑起龙奋勇杀敌,被敌人团团围住,他拿剑狂砍,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日本人见他浑身鲜血有如鬼魅,都不敢追击,目送他离开阵线。
可惜的是,另外一位浙籍将领卢继忠就没这么幸运。从开战以来,他带着麾下两千七百七十名骑兵一直驻守西江口,因为没接到杨镐撤退的命令,耽误了时机。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军已经杀到了跟前。卢继忠几乎全军覆没,差不多仅以身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承训。这位平壤之战的败军之将,如今已算得上是朝鲜战场上的老资格了。纵观明军将领,还没有一个人比他在这里战斗的时间长。
在与主力失去联系,又没有新命令下达的情况下,祖承训干了什么呢?
他没有连夜遁逃,也没有拼死拒守。他趁着大半夜黑灯瞎火的,带了二十个胆大妄为的,逆着日军攻势而走,居然一路杀到了西生浦!颇有当年查大受闯汉城的劲头。
可惜他带的人太少了,攻不下西生浦,只是把城边护城河上的牌子摘下来,大摇大摆地返回庆州,算得上是明军在溃退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轰轰烈烈的蔚山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蔚山之战,是明、日双方少有的大规模对抗战,但这一战役从战略上来说,可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双方的战略态势在大战前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明军固然欲振乏力,就连日军也不思进取,只以解围为大功。
而在战术上,两军的指挥官表现也是乏善可陈。
日军在是役只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加藤安政的守城。他以寡兵残城,在明军的围攻下独立支持了十三天,殊为不易。其他将领,包括加藤清正在内,都表现得十分差劲。
在蔚山之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