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郧捌毡槭⑿猩庇ぁ!
在江东路,“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江西路“生子不能赡,即委弃不顾”。湖北岳州、鄂州等地,每户习惯上只养育两男一女,此外所生者一律弃溺。福建路最为地狭人稠,溺婴之风最盛,尤其建宁府、南剑州、汀州等地,通常只要一个独生子。建炎二年,《福州乞置官庄赡养生子之家札子》中就有道:“纵生十子,一子之外,余尽杀之。”
赵昚只是听着就觉得沉重,要亲手杀其子,这是得为生计迫到何等地步!
卫希颜道:“儒家讲仁爱,是先爱其亲,再爱他人。先爱自己的国民,再爱他国的国民。要为自己的国民提供更多的生存土地,就要挤占他国国民的生存土地。这就是物竞天择。
“但是,物竞天择也要讲人道。不能因为有了义的理由,就可以肆行无忌。比如大宋讨伐蛮夷,军队就有三条规则:禁止没有任何目的的杀戮,禁止伤害没有抵抗的人,禁止杀俘。这是军队的人性,也是国家的人性。失去了这个规则,再正义的战争也是类如禽兽。”
赵昚深以为然地点头,“滥杀,不仁也。”
“对征服土地的统治,也必须讲人道。我们要倾覆的,是原来的统治者,不是普通的民众。既占其地,其民则为中国之民。同样要施仁政,以对待中国之民的心去对待他们。只顾迁置汉民,而不顾当地百姓死活,只会让我们成为禽兽。”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战争也一样,于大宋是正义战争,于别国则是侵略战争。陛下要做天下之君,就要用历史观看待战争。”卫希颜教育皇帝道,“从是否促进历史发展、促进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战争,就是战争的历史观。简单来讲,一种是促进历史进步,一种是造成历史退步。”
这个观点赵昚从来没听说过,不由问道:“何谓历史进步,退步?”
“游牧民族国家征服农耕民族国家,就是历史的退步;反之,则是进步。”
卫希颜举例道:“比如说,如果金国出兵侵占了大宋,就是造成历史倒退的战争。其一,金国是奴隶制,其二,从礼仪制度、学术思想、科技文明来讲,大宋都远比金国先进——落后侵占先进就是退步。
“反之,大宋征服吐蕃是历史的进步。我们摧毁了吐蕃的农奴制,给吐蕃带去了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农耕,先进的采掘技术,让矿石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保护了自然环境……”
卫希颜说到这里举了东川郡的例子。
东川郡是大理国最大的铜矿产地,据说从南诏立国之前就有开采了,以砍伐山林烧制木炭炼铜,如此持续下去,就算东川森林茂密,也禁不起这样砍伐。“陛下可以想象,如果林木都砍光了是什么光景。就好比人体的肌肉血管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全部裸。露在风吹雨打日晒下。”
赵昚听得心中悚然,不由想象一片大地都光秃秃的样子。
他想起工部都水监与北周都水监合作治理黄河,研究防治水患的办法,后来出了一份报告奏述水灾成因,上面说由于河道沿途林木砍伐过度,岸上泥土没有树木扎根固土,一下雨泥土就会流失到河里,被水带往下游,久而久之,下面的河道沉积越来越多,水位增高,一到春季融冰或夏汛季节,河水就会泛滥出河岸成灾。
赵昚是个聪明的皇帝,他立即想到山上的树木如果砍伐过度,一旦暴雨就很容易冲垮山土,形成国师说的“泥石流”,这就是人类自己给自己造了天灾。赵昚心有所悟道:“故《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和者,天下之达道。”伐木于民有益,但无节制,就失了中,天地不和,灾患即生。
“陛下颖悟。”卫希颜赞了他一句。
皇帝心里高兴,嘴角不由翘了一下。
卫希颜眼中微带笑意,对他道:“以战争论,能促进文明进步,就顺合了历史的大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陛下是要做驱车者,还是挡车者?”她含笑问皇帝。
赵昚想了想抬眉,眼神明亮如星,“历史如洪流,当驱浪而进。”
卫希颜仰笑一声,“善也。”
又对皇帝道:“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仁则百姓归心,施暴则百姓离心。战争的大义不仅在于推进历史,还在于以仁替暴。蛮夷之地的统治者在国内奉行弱肉强食的法则,为政不仁,视百姓为虫豸,我们的战争推翻了暴。政者,让奴隶得到了生存的权利,让农户不再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卖儿鬻女,让百姓不再因为严峻的刑杀妻离子散,这就是‘胜残去杀’。我们那里的农夫带去了新的作物,土豆,玉米,使他们在荒年也不会饿死,我们带去了更好的稻麦种子,教会他们更加先进的农作技术,让他们能用劳作获得更多的粮食,更好地养活家人,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在那里兴办教育,让更多的平民能够识字读书,明道德,晓廉耻,知礼仪,让他们摆脱愚昧走向文明,这就是德治教化。孔子仁圣大义,慨在其中矣。”
《论语》道:“何谓仁,夫子曰,爱人。何谓爱人?子贡曰,如有博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者!”
孔子说,什么叫仁,去爱别人。子贡问,如果能帮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能不能说它是仁?孔子答道,岂止是仁,那是圣了,就是尧舜也没有做到。
……
卫希颜离去后,赵昚仍然立在梅树下,他脑子回荡着卫希颜最后那句话:“陛下欲做尧舜乎?”
一阵冬风,将几朵梅瓣拂落衣襟,沁着悠悠的香。
赵昚伸手接了一瓣梅香,微微笑了起来。
☆、时论取向
大庆殿的朝会很难守秘。
参加大庆殿朝会的朝官有多少?——京中凡是五品以上的文武臣都是升朝官!
前枢密副使种瑜曾跟卫希颜玩笑说;一炮轰进大度殿;中高级文武官一网打尽——当然这是私下说笑。
总之;说明了大朝会官员之多。在大庆殿上发生的任何事;只要想知道;就没有不能知道的。
这日散朝后;还没到晚上,全京城的士子都知道了大庆殿辩战的内容。次日;梅园谈话的一部分内容也从宫中流传了出去——当然;有皇帝的授意。
在官学私学都临近冬假考试前;学子们在忙于温书备考的同时;也忍不住聚在一起讨论卫希颜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有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战争历史观和普仁及圣论,紧张的备考似乎也压抑不了学子们激昂热烈的讨论。
“世间众生,物竞相逐,何处不可见也?就如朝廷科考,十几万士子竞逐,最终上榜者不过三四百,千人中唯三四人中也,优则仕,劣则汰。日常如龙舟赛,蹴鞠联赛,马球赛,哪个不是竞?唯竞者方得上游。”
“就是。放眼天下,国家军备亦是竞,军不强者,则国弱,国弱者,则如麋鹿被逐也。”
“蛮夷心如虎狼,不可以德礼说教化之,只有枪炮,才能让蛮夷畏服。故内怀仁德之心,外施王道之力,富国安民,戈伐不义,普世济人,推仁及礼,诚乎大道哉!”
“正是。蛮夷为禽兽,故奉物竞之道而不知人之道。人之性,为道德也,此人与禽兽之异也。物竞天择,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明明德,止于至善,否则,与蛮夷、与禽兽何异?”
“只要中体仁心,兵戈亦是王道。那些蛮夷只知刀耕火种,白白糟践了土地,连带一家也吃不饱,如今引入了大宋的耕作,再差的地也能种出粮食来,更别说像琉州、安南那样的好地了。”
“哎,刀耕火种也怪不得,听说琉求岛不产铁,农具少有铁器,用木橛石铲子能种出多少地来?亏得那里地沃,用木锸子插地三寸就能播种。要是像福建那样的山地,不知饿死多少。”
“就算地沃,这般耕作,出粮也是不多。琉求在归大宋前,稻米只供夷王家族用。遇有灾荒年景,一些部族为了抢粮相互攻伐,斗战杀人,境况委实凄惨。”
“就说广西,在朝廷南渡之前,一年能有多少出产?每岁都是吃湖南、江西的粮。峒民空占大量土地,却不善耕作。之后朝廷大力引入种植,推广农具,如今每年粮食都有上百万石。”
“只看如今大宋与汴宋时期,两广粮食出产差距多大,就知道过去有多浪费土地了。”
“仓廪实才能推礼义,看看两广教育,以前一科出得了几个进士?现在呢,今年春闱,两广上榜的进士有二十四个!”
“所以说,改土归流是最好的办法,这才能真正的化夷为夏,推仁及礼。”
……
热烈的讨论同样发生在国子监学习吏目会计目等诸般实务的进士学斋中。
这些今春中榜的新科进士与学子们相比已经没了学业的压力,因为年假将至举办的临别学会就十分热闹,聚集了许多进士。这些进士多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正是年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时候,卫希颜在殿上宣讲的华夷之辩,与皇帝谈论的战争历史观和普仁观立刻在他们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大道行于天下不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广阔的画卷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这一届的进士中很有几位出色人物,明经科的状元张栻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话不多,多数时候是在认真听着同年们讨论,但偶尔插上一句便能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这位年轻的状元今年才二十二岁,官宦子弟出身,父亲正是现任枢密签枢张浚。张家既是书香传家,也是军中新贵。枢密院在大宪五年实行了全转武阶的改革,自枢密使而下所有官职全部转为武阶,以确保帝国的最高军事机构由专业的军人组成,而枢府官员晋职也不得走文官体系,最高职位就是枢密使,不能入政事堂为相,若入兵部则转文阶,以保障武官不干政。而那些从文阶转入武阶的枢府官员都是有学问的儒臣,如张元幹、张浚等,他们与纯粹的武将不同,在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