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凰涅天下(GL) >

第468章

凰涅天下(GL)-第468章

小说: 凰涅天下(GL)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都懒得多看一眼,甚至懒得去烧掉。

何灌夺回东京城后,遵照雷动的命令,花了大力气来整理这些幸存的文牍籍册……那份地下战道总图在沉寂一百多年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何灌立刻意识到它的价值,将所有接触到它的人员都秘密处置,并亲自将图纸送到雷动手中。

雷动叹息一声,“可惜了杨六郎!”

随后,雷动遣出十几批人员,秘密勘察杨延昭修筑的地下战道。

这些战道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使用,但多数洞体依然完整地保存着。但一些地道口因为外部环境的变迁而成了堵口,或者不方便再使用,或者通风口被堵塞导致空气不通。

北廷要使用这些战道,必须首先清理。但雷动的目光绝不止于幽燕,他所图谋的比杨延昭的目的更深、更远,而且按金军布防的差异,战道也需要改建和扩建。

譬如,金军永清城并无地道通入城内,宋军从淤口关通向永清董家营村的地道是从城西二十里外的地下通过,因为距离远才能确保地下修筑的声音不会被当时的辽军侦听察觉到——虽然辽人并没有在四面城根下倒覆水缸侦听的习惯,但杨延昭必须谨慎。

但是董家营的地道上有条西南支道通往永清城方向,南端距离永清城七八里,以前这里是杨延昭的某个哨营,后来永林寺就恰好建在这处哨营的废墟上。

北廷打通了永林寺的住持和重要僧人,以东林寺的钟声做掩护,将寺庙下面的地道继续往永清城挖。东林寺的僧人又频频往城中讲经做法会,绘制城内方位图给样军,以确定合适的地道出口,同时用钟声打扰金军有可能的侦听。其实女真人还没有“听墙根”的习惯,因为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更相信地面上的探马。但宋军这种谨慎很有必要,若被金人发现宋人在地下的动作,便很可能暴露整个地下战道。

北廷宋军在奇招迭出的掩护措施下,利用四年的时候,扩建了杨延昭的地下战道——雷动代称为“鱼网”。

这个“鱼网”在北廷制订的北战攻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真切地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宋军之所以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地拿回霸州城,就是利用了文安通向霸州城的三十里地道,而霸州驻军又在一年前增修

了一个藏兵洞和四个地道口,遂里应外合尽歼金军。

不仅仅是霸州,当完颜宗磐和完颜宗英的大军正往莫州城撤退时,宋军已利用连通霸州城、雄州城、容城、安肃城、遂城、保州城的地下战道,实施里应外合的奇袭战术,相继夺回了金兵驻守的雄、容、安肃、保州、遂五城,将东路金军的撤退路线完全切断。

至于永清的金军,也同样陷在这个“鱼网”中。

当沙古质和阿忽鲁各率骑兵驰出后奕营寨和永清城后,他们的后方就生突变——宋军的奇袭兵员分别从后奕营寨内、永清城内窜出。

如果说永清城的地道是宋军的预谋,那沙古质只能说倒霉,偏偏选在杨延昭以前的后奕军兵营旧址扎寨。当然,这也不能怪沙古质,因为杨延昭选建兵营的地理位置很适宜扎营。

当是时,宋军五百锐士从永清城内地道杀出,很快拿下北城门,并据守而战。城外一千宋军和一千金军搏杀,但奋力作战的只是那五百阿里喜,五百汉军一听城内传出杀声,便慌了起来,再听宋军喊出“投降不杀”,又去两分斗志,当城门被城内宋军夺下打开时,不知是谁带着,城外汉军纷纷抛械投降。而步战搏杀,阿里喜不是宋军对手,多数战死,少数也投了降。

从后奕营寨内潜出的也是五百宋兵,人人口鼻上蒙着湿巾,分队窜进金营里,投掷掺有砒霜巴豆的毒毬烟弹,这些宋兵都在出洞前用了解药,不惧毒烟。

这上千枚毒毬烟弹发出的浓烟很快弥漫了半个营寨,五百宋军又鼓声大作,四面吆喝,让金军在浓烟和恐慌下以为上万宋军攻营。

三千金军汉兵当即炸营,很多人往营外逃跑。宋军又借着浓烟放火烧营帐,使浓烟和骚乱更加严重。没过多久,还在营内的金兵就觉腹内绞痛,严重的口鼻溢血而死,这让契丹兵和阿里喜也慌乱了,纷纷往外逃营。慌乱中,很多人死在宋军锐士的偷袭下。

沙古质的营寨就这样破了。

此时与宋军交战的沙古质与阿忽鲁也无暇分。身,他们正和宋军酣战之际,突然从自己的后方杀出宋军伏兵。

这些伏兵是从淤口关通往辛庄营、癸庄营旧址的地下战道杀出。而明面上攻打永清城和后奕营金军的宋军则“正好”停在这两个地道口的南面。

这支伏兵突袭过来,沙古质、阿忽鲁立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最终各领着一半残兵往新城、固安逃去。

而完颜宗懿也永远等不到永清的援兵了。

就在永清城激战之时,那只求援的海东青落在了城内鹰哨台上,但永清已经自顾不暇,这时就算向固安、范阳求援都已为时晚矣。

这个鹰哨兵

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它放飞。

愿长生天保佑你。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永清:隶属今河北廊坊。

2、杨延昭:北汉大将杨业的长子,原名杨延朗,随父亲降宋后,改名延昭。镇守河北边境16年,威名为辽军所畏,称为“杨六郎”——古人认为“六郎星”是将星,契丹人将杨延昭看作天上的星宿,遂有“杨六郎”之称,并不是说他是杨业第六子的意思。

3、宋辽地下古战道:“万里长城与战道,地平上下两奇观!”

根据1988年的挖掘调查认定:仅是永清县的古地道就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分布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

这些地下战道与抗战时冀中平原的地道有不同之处:一、抗战时的地道,除了厕所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永清古地道中有通气孔、灯台、蓄水缸、土炕等生活设施;二、抗战时期所筑的地道,没有一个是用砖铺就的,而永清古地道全部是用砖石铺砌而成。——这说明,抗战时的地道是临时性的隐蔽所,或临时性的战斗设施。而古地道则可以供人在里面长期栖息。

后来,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也发现了同样的地下战道: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往古镇的四门城楼。

☆、此乃骄傲

宋军拿下永清的当日;涿州新城也插上了宋旗。

距离永清最近的固安县就在西北四十里外,但固安只有三千名汉军守城,可以说,随时都有可能被永清的五六千宋军吃掉。

固安的县令邹常是辽国南京道土生土长的汉人——宋人将这些辽属汉人称为番汉儿;事实上从朝廷文官到军中将士;很少有人将这些“番汉儿”看作真正的汉人;一个“番”字就表明了宋人的态度。因此尽管大宋朝廷叫着“恢复”幽燕失地;但事实上幽燕汉人对宋朝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宋人朝廷叫着恢复幽燕;难道是出于仁心地让幽燕之地的汉人过上好日子吗?只怕没有一个幽燕的汉人会相信。

正因为如此;无论辽国契丹还是金国女真;他们对此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敢于任用汉官治理州县,也敢于用汉军屯驻州县边地,而不怕他们生有异心——甚至女真人对于汉官汉军的信任更在契丹人之上,毕竟他们灭了辽国也才十几年而已,谁知道这些投降的契丹人中会不会出现一个“耶律大石”?

或许唯一让女真人不满意的,是汉军的战斗力不像汉官处政能力一样强大,而后者更让女真倚重。因此邹常做着金人的官儿,很诚心地效力金国,没有向永清宋军投城之意,但固安的兵力实在太少,连自保都不足,更别提攻打永清。

而这与金国的用兵制度有关,金军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崇尚集结大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关注一城一地之得失。事实上这种用兵方式是所有游牧民族都崇尚的方式,因为他们本部族的人口、兵力有限,不能和庞大的中原军队相比,因此也无法像中原军队那样四处设防。

所以金国对各州县的防守,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一方面,他们依靠池地的女真部族猛安谋克为核心,并联合本地的其他部族和豪强共同防卫州县;另一方面,金军也不会到处都驻扎重军浪费兵力和国力,而是一旦发现敌人大举进攻,就迅速地从五京(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燕京府五京)调兵增援,因此五京府和重要边境州县都筑有鹰哨台,用训练有素的海东青飞速通报敌情。

如果是和平年代,像固安这种次一级的边界县甚至不会有驻军,通常只有县尉下面带了十几号巡捕。但金国的法令是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参战的义务。所以在金国发起对宋朝的战争后,邹常就立即征召了三千汉军守备本县——固安县拥有三千户人家、上万丁口,从法令上来讲,他能够召集起上万的五京乡丁(汉兵),但那仅仅只是法令,让汉人“全民皆兵”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沙古质和阿

忽鲁的败兵也逃到了固安城内,这使固安多了近千的骑兵和八百多步军,但邹常对守住城池仍然不持乐观,直盼着燕京快点调兵增援。

但宋军的动作很快,几乎是拿下永清的同时,就派出一千骑兵和一千步兵攻打固安,又有伏兵从城内地道跃出,不出一个时辰,就拿下了固安,沙古质和阿忽鲁均战死,只有二百来骑逃向燕京。宋军受降汉军和契丹军,但对女真兵无论降不降,都杀无赦——事实上,女真骑兵要么战要么逃,没有弃械说投降的,包括他们的仆从兵阿里喜。

宋军没有驻守固安,而是将城内的粮草、战马、牲口等全部掠取运回永清。对投降的那三千汉军,宋军留下了愿意跟随作战的,对不愿意从军的,由其家人缴纳一定的“赎军费”后,允许其归家还乡。同时,宋军按照县衙的田地丁户籍册,指派固安县衙的官吏向城中的中上户人家强纳钱粮,宋军美其名曰为“犒赏之资”,实际就是“过路劫财”。让这些人家聊以安慰的是:宋军没有像金军攻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