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相之中,吏部参知李纲的心情格外沉重,愁着呈上堂议的吏治考课改制要因这蝗灾而搁置——即使朝廷预有措置,怕也抵不住这势头。
李纲料得不错,蝗灾确是来势汹汹。
五月上旬,成千上万的蝗虫仿佛突然从淮北、淮南的州县冒出,密密麻麻一路飞南,所过之处遮天蔽日,寸草不留。在啃光地面的树叶等植被后,又成群涌进村庄,凡是带点绿的都遭啃食,甚至连屋顶的茅草都不放过。
短短十日,两淮急报不断。
让政事堂诸公心头生寒的是:此时正值南方夏税的大小麦、丝蚕开征之时,这蝗虫一过,焉有留存?江宁和扬州必须着重保下,更不能让蝗虫过了扬州,往南就是太湖产粮区——苏湖熟、天下足——朝廷损失不起。
很快,政事堂下了严令:两淮务将蝗虫阻在江宁和扬州之北。
长江水师和漕运船从淮水近岸、洪泽湖、高邮湖、巢湖成笼运送水鸭到蝗灾县,将之大批驱入到农田捕食蝗虫。当地官府也按政事堂年前颁发的《防蝗条例》行事,组织村民四处摞起柴堆,捕杀飞蝗。
两淮路经李纲、赵鼎肃贪后,原被官府阳奉阴违的防蝗策大半落到实处;人力上除了村民被组织起来外,训练有素的驻淮国防军和武安军成为捕蝗灭蝗的主力军。
《防蝗条例》中说“蝗可煎炸而食之”,军中便有大胆的将领当众起锅煎蝗而食,笑呼“美味”,众军士哄然而上。有人打头就有人跟随,这食蝗之法通过军队迅速在两淮流传,后来百姓也争而食之,蝗虫成了打牙祭的肉食。
然而,灾情并不容人乐观。
蝗虫扑天盖地之下,民力加上军力也是不足,甚至驻江宁和扬州的长江水师都全部分被抽调到江宁和扬州加入灭蝗——卫希颜请调长江水师赴南洋作训的计划由之搁置;之后,朝廷又从京卫军调出一万,各拨五千分赴扬州和江宁府。
户部参政叶梦得只见帐册上的银钱哗哗流出,养鸭要钱、漕运要钱、运送官兵要钱、开支膳食要粮要钱……样样都需钱!心痛得要滴血。尚幸有三佛齐的赔款,叶梦得再次感谢某国师的英明,恨不得卫希颜再发动一场“空手套白狼”的战事周济国库。
尽管户部参政每天都心痛着银钱流出,很多受灾州县投放的水鸭仍然不足,派不上多大用场,全凭人力捕蝗,耗时更加长久,每天耗费的都是银钱。这些州县至少三年内休想恢复元气,朝廷赋税也无着落——旱灾时已敕免了这些地方三年的赋税。
户部参政心痛得滴血,其余诸位参政的压力也不轻。中枢才改制就摊上这等事,灾情越重、拖延越久,政事堂诸相面临谏官的弹劾就越多,谁还能轻松得若无其事?
当此之际,民间竟有流言散布,说“自古君王无德,上天以地动、蝗灾惩诫”,又说“康王僭妄大位,致天灾不断,黎庶蒙害”……说法各异,核心却只一个:赵构得位不正。
这类流言赵构先于政事堂诸公得闻——冯益提举皇城司办事得力,许多坊间密闻赵构都先朝官而闻,此次冯益在广西干办公务,密奏御前的是他的副手,内侍押班曾择。
赵构抑制不住摔了御案上的越州天青盏,神色又惊又怒,“查!给朕查到底,查出谁在造谣!”
“还能有谁?”
正心阁内,莫秋情冷冷一笑,“宗主,这事和雷暗风脱不了干系。”
未出三日,千机阁查出这天灾论最先是从成都府传出,《天下纵论报》就蝗灾发了篇文,当然,文中说的极隐晦,只隐隐提到“天人感应”云云,不敢如流言般赤白挑明——否则,就违了出版条令,可被官府查封。
这《天下纵论报》是西川共治后创办,取名天下纵论,当然少不了要评点南北两朝的时事,用笔犀利尖刻,每每针对《西川时报》,同一事其论往往相左,俨然摆开擂台相斗,尤好评点南宋政事之弊。明眼人看得清楚,此报背后必与北朝干连。曾有官员提出查禁此报,却不了了之,皆因背后错综复杂。便是名可秀,也不赞同查禁此报,“禁一报事小,开了毁民议之端事大!”
西川官员分成两派,禁报之事悬而不决,布政司副使李光遂上奏临安,请朝廷下令禁天下报纸。丁起道:“北人之议非禁报能绝,摆在明面总比暗道好……”驳回了此奏。
这流言的源头很快也被皇城司的察子查出。
赵构万分后悔没有禁了报纸,连夜召进丁起,将曾择誊写的调查掷到他脚前,语气浊重得叫人心里发骸岸∏淇芍耸拢俊
丁起拣起那份调查看毕,不慌不忙道:“陛下,这流言臣亦有听闻,纯属造谣,分明是北朝的阴谋构陷。臣正要御前禀奏应对之策。”
赵构脸色一缓,“汝有何策?”
“启禀陛下,谣言既起于报,亦可止于报。《天下纵论报》远在西川,岂能如我朝报纸遍布各路的便利?只要蝗灾消弭及时,加上报上宣扬,这谣言便会不攻而破。”说着,递上他写的札子。
赵构急急阅毕,顿然眉宇舒朗,哈哈笑道:“丁卿真乃朕之肱骨!”
丁起想起皇帝适才那脸色,心头冷哼一声,若没这道札子,皇帝怕恨不得罢了他相位,哪里是肱骨,屁骨差不多。
俄日,朝廷发出敕告,通传各路州县。
诏告中道明蝗灾成因,严厉驳斥了天灾异象论,敕命州县在官学和百姓中宣谕。各路民报相继登载了这份敕告,又分别引证论说蝗灾的成因,坊间茶坊酒肆一时尽闻谈蝗声。
官方敕告和民间报纸这番无言的配合,在民间掀起一场深入乡里的“蝗灾成因教谕”。卫希颜从海外归回后,笑说这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科普宣传活动——虽然是出于给赵构“洗白”的目的,但效果和影响是好的。
六月中,蝗灾得到遏制,消弭在江宁和扬州之北。
但两淮的灭蝗并未完结,各州各县仍需组织人力从地里刨出蝗虫卵烧掉。因每只成虫产卵可达数百上千,温暖气候下四五天就可孵化,长到成虫只需月余,如果不将这些虫卵清尽,等到夏末秋初之时就很可能再次爆发蝗灾。于是乎,户部帐面上的银钱仍是大笔流出。
一直到六月底,两淮灭蝗才彻底完结。户部汇总核算,朝廷防蝗、治蝗统共支出折钱一百五十余万贯,若计入
227、五月飞蝗 。。。
今后三年两淮除江宁扬州两地之外免去的赋税,朝廷损失则臻至千万贯。
“……这之后的赈粮还得靠着共济会。”
叶梦得在政事堂无奈地作出此论,用这笔窘迫的财政数字作为对礼部参政胡安国忧虑共济会在两淮声誉日隆的回复。
李纲也很发愁,他提的是吏考改制中,有一项是增加州县吏员薪俸——以朝廷现今的财政,怕是难以通过。
就在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并没有因蝗灾扑灭而欢欣鼓舞时,皇帝的心情却大好。
由于蝗灾扑灭及时,加上南朝报纸有意颂扬朝廷的救灾政绩,民间连起赞声,之前起自西川的天灾惩诫流言自是湮灭,并未掀起多大风浪。凤翔府的狼子野心告破,赵构心情自是大妙。
名可秀却觉出此事蹊跷,对莫秋情道:“天灾感应的谣言掀不起多大浪,这是明显的事,无论背后主事者是雷雨荼还是雷暗风,都不应愚及至此。”北朝做出这番“无用功”是为甚?
这桩事让她生出种不妥当的感觉。仿佛是早已隐伏在心底的一种感觉,几件事都有怪异处……她蹙眉沉思着。仿佛找出根线,却在抓住线头时,却又倏忽不见。
莫秋情静静退出。
未出一刻,她又快步入阁,呈上一封双鱼函。
“请卿早茶,赏光否?”飘飞的一行字标明了时间、地点。
名可秀不由笑了,美目光彩横溢,宛如星河灿烂。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同学们的地雷水雷炸弹之类!……目标:不在口水中淹死,就在炮弹中轰没~~~~~
下章两只终于该见面了!
嗯,话说,感谢补分同学的辛勤,不过,请别发重复的评,会被系统无情的删除滴,浪费了你的辛苦:)
228
228、早茶邀约 。。。
早茶是宋人的时兴说法,就是早饭。
城里的食店都叫“分茶”,中小酒店唤“分茶酒店”,面食羹汤店唤“分茶店”,实际与茶无涉。所谓“分茶”,则要备各色羹汤、多种面食点心,下饭的诸种煎肉、鱼等;进店吃饭即为喝茶。
喝茶这说法源自何时已不可考,大约是在神宗皇帝的时候。最初只是市井间的俚称,达官贵人家吃饭自有讲究:早为朝食、中为午膳、晚为晚食;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喝茶”渐由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尤其早茶成了达官贵人的喜好,聚邀谈事、联络感情,将一桩饭事变成了一桩风雅。
辰时初至巳时正是临安早茶繁盛之时,而过了辰时四刻方出门喝早茶的人家,非富即贵,讲究的是一个“悠”字,决计不能赶早;更有富贵闲人一通早茶能喝到近午时分,方晃着方步悠哉下楼。这些人家喝早茶的地儿多是正店酒楼,略次一些的分茶酒店都不会进去凑和。
元福分茶酒店就是这样一家达官贵人不会涉足的小酒店。仅一层的厅院,分东西廊阁,在南瓦子食店中因早茶特色而小有名气,一些囊中不丰的读书人也常来此店光顾。
这日,辰时六刻,酒店进了一位客人,跑堂的迎上前便不由虾了腰,有些胆怯无措地却了两步——这是贵人啊贵人!
这位贵客穿着件天青绫的凉衫,隐有涛水波,光亮如滑脂滴水不沾,又轻如云罗飘飘。快步迎上前的掌柜识得这是越州缭绫,等闲人家穿不起;丝绦下悬着的云锦荷囊针工精细,刻丝松泉逼真如生,也绝非凡品;更让人心惊的是这客人神色淡然间自成的气度,让人油然生出渺小,仿佛面对的是深不可测的浩瀚。
酒店掌柜不敢怠慢,亲自上场迎入东廊,并客串过卖。
闲闲坐在阁子里的贵客五官生得普通,面相并不凌厉,掌柜却不敢抬头相视,只觉被那双清冽眸子扫过,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