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真的要等到百年之后,走过一段反反复复的弯路,经历一番曲曲折折的磨难,人们才能重新打量、认识、评价他吗?
“早叫的公鸡”在刚发出几声长鸣之时,其悲剧性结局就已命中注定,要么自动闭嘴,要么遭人阉割,要么被人杀掉,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先知先觉者难以逃脱的历史宿命。可民族的发展与前途,将由此而不得不付出沉痛的代价。
一个古老而封闭的民族在没有任何预感与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迫敞开大门,千年沉睡一旦醒来,方知天朝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所谓的君临天下、统驭四方不过是局于一隅的自我陶醉。原先的优势仿佛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原有的文明体系开始崩溃坍塌,于是,失序与混乱、痛苦与磨难、失落与困惑紧紧地纠缠着这块土地上的广大民众。昔日的自豪与辉煌,竟成为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那迈向未来的步履,是那样地蹒跚而彷徨,踉跄而颠踬,实在让人不忍注目与回望。
马克思当年评价封闭的大清王朝时写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倚,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决斗中死去。”
是的,一个老迈昏聩、日薄西山、风烛残年的老大帝国,除了凤凰涅槃、脱胎换骨、死而复生外,难道还有别的出路与选择吗?
洪秀全:“天国”的实验与失败
鸦片战争的结果大大出乎清朝统治者的意料之外,不仅没有收到禁烟之效,反而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带来了战争赔款、割让香港、开埠通商、自由传教、协商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屈辱条款。
《南京条约》签了,西人堂而皇之地来了,战后清廷,不仅没有吸取半点教训,奋起直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而是更加顽固地坚持闭关自守的传统“国策”,一方面不得不在表面上恪守约定,另一方面则敷衍其事,尽可能地将洋人的活动范围与影响限制在五口通商之地。
尽管如此,铁板一块的中华帝国仍被大不列颠帝国凿开了六扇大大的窗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与割让的香港。洋人虽不能进入内地,却可在六地自由出入、自由贸易,最为关键的是,长期遭禁的基督教在这些划定的地盘取得了合法身份证,可以修建教堂、自由传教了。
经济与文化,就这样以一种缓慢而顽强的方式,开始一点点地蚕食、改变、重塑古老帝国那已然衰朽的肌体。
基督教曾三次较大规模地进入中国,自唐代初期的“大秦景教”,到元代的也里可温教,然后是明末清初的天主教,令无数基督教徒伤心欲绝的是,无论当时多么兴盛,最后都免不了以“笙歌散尽花落去”的结局而收煞。透过枪炮胁迫而签订的《南京条约》,虔诚的基督教徒仿佛看到天国那神圣的光芒,正照临在曾让他们黯然神伤的中华版图,他们眼前,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变局与有利机会。一时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以锲而不舍乃至舍生忘死的精神,加快传教步伐,尽可能地将影响深入内地。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一位名叫洪秀全的落第书生在广州街头获得了一本传教士的布道读物《劝世良言》。正是这套基督教的通俗册子,不仅改变了一个书生的命运,而且改变了大清帝国的发展走向,加速了它的崩溃与灭亡,甚至差点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洪秀全是在1836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获赠《劝世良言》一书的。科考落第,本属正常,不少人从小考到老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中秀才,何况洪秀全当时还只二十二岁,这于一般士子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可对洪秀全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洪氏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洪秀全排行老幺,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七岁即入村中私塾就读,除诵读科举考试不得不研习的四书五经外,还自个儿阅读了不少古代历史方面的书籍。据族弟洪仁匾洌骸捌涮靵嵆蚀希坎辉偎校昃肥模薏徊├馈!奔胰恕③邮Α⒆迦硕际挚春煤樾闳衔俺涛蘖浚蘸蟊亟⒋铩!叭沸潘笆比〉霉γ踔脸晌擦帧庋黾易逡步蛩母呶欢玫饺僖!币虼酥剩胰四呐陆谝滤跏常〕约笥茫惨┧绦钍椤L乇鹗歉盖缀榫笛铮嵌杂鬃蛹挠栉尴尴M游庖磐サ慕景痢F绞绷奶欤盖鬃苁窍不兑杂鬃游疤猓康碧奖鹑硕院樾闳脑扌碇鞘保榫笛锉愀咝说妹挤缮瑁惺被剐擞涛淳〉亟苑窖良抑校绦朴鬃拥拇嫌笨炭嘤朊篮们俺烫嘎鄄恍荨
可以想见的是,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中长大成人的洪秀全,对科举的一再落第该是多么失望与沮丧。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不仅是他个人的期待与光荣,也是整个家族的企盼与荣耀呵。
就洪秀全的现存诗文及人生谋略而言,平心而论,他并非那种有着特殊天赋的奇才。只是他所出生的那个村子十分偏僻,人口也不多,约三百村民,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洪秀全的确当之无愧。然而,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别说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即使与当时的风云人物相比,他在才华上也要略逊一筹。洪秀全的落第,虽有几分遗憾,也并非特别冤。然而,封闭环境的长期生活,乡民“歌功颂德”的氛围熏陶,族人殷切期望的特殊影响,使得洪秀全不可能客观而真实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他不仅对功名利禄过于敏感,也形成了自视其高的傲慢与狂悖。
第二次科举落第,洪秀全十分郁闷、痛苦而失望,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更不用说什么举人、进士了。不能高中,又如何能够发迹高升、光宗耀祖?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不禁徘徊在广州街头,迟迟不肯回到约九十华里之外的故乡——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官禄土布村。踯躅之际,他在龙藏街遇见了一名传教士,不由得驻足听了一会儿布道。根本就没有听出什么内容,不过觉得有趣,便稍加关注而已。第二天,惘然而失落的他,仿佛一种神秘力量的牵引,又不知不觉踱到那儿,并且得到了那位传教士赠送的《劝世良言》。
在广州逗留一段时间后,洪秀全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决心继续攻读四书五经,以参加下次科考。整理行李时,自然翻出了那套《劝世良言》,他稍作浏览,便搁在了一个木箱之中。
一年后,洪秀全第三次来到广州应试,依然榜上无名,当即病倒在床。友人只好雇了一乘轿子,请了几名轿夫,准备将他抬回花县老家。返乡途中,洪秀全的意识尚较清醒,他吟诗一首道:“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间跃在渊;等待风云整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洪秀全对自己的期望相当之高,而现实却如冰窖般冷酷无情,他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一连串的科举落第打击,不得不逃避现实,躲在自己构筑的虚幻世界中做着鹤唳冲天、风卷残云、唯我独尊的迷梦。回到家中,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加沉重,进入谵妄与梦魇状态。
他梦见自己飘升云天被人剖开肚腹换了五脏六腑,然后去见一位头披金发、身穿黑袍的老人。老人端坐在宝座之上,自称世间人类由他生育,亲手交他一柄斩妖宝剑,嘱他扫除妖魔,但不得妄杀兄弟姐妹;又赐他一块玉玺,此乃帝王权力的象征;同时,老人又回头呵斥站在一旁的孔子,说他撰述的典籍并未清楚地阐述人间真理,孔子唯诺认错不已……长期卧病期间,洪秀全神志不清,梦幻不断,他还梦见一位称作“长兄”的中年人助他杀妖。于是,病中的洪秀全,在现实中的举止便显得十分怪异,他时而歌唱,时而训人,时而高呼“斩!斩”,并从病床下跳下直扑房门口,摘下插在门墙上的菖蒲当作宝剑,挥舞跳跃,作出击斩杀状……偶尔清醒之时,洪秀全不禁悲观到了极点,以为不久于人世,而他念念不忘的,一是父母含辛茹苦供他念书的大恩大德无以回报,二恨自己不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晓。于是,家人以为他真的快要病死了,而乡人则认为村里出了一名神经失常的疯子。
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多天后,洪秀全的病情竟慢慢好转并彻底痊愈。就现有资料来看,洪秀全病重期间,家人的精心照料自不待言,却无延医服药的文字记载,仿佛于不知不觉间,他的病说好就好了。文人小说下载
大病之后的洪秀全,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善于健谈、喜形于色的他,一时间变得内敛收缩、不露声色,由过去外向型的活泼诙谐转为内向型的沉静庄严。尽管如此,他对科举仍未死心。科考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洪秀全虽然在病中出现了无数怪诞奇异,日后被认为是神启的幻象,他的眼前却并未显现一条有别于科举的新路。只要还存有一丝希望,洪秀全就不想放弃。于是,在故乡与邻村继续担任塾师的同时,他仍全力准备着参加下次科考。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赶赴广州参加秀才考试。面对又一次落第,他虽然悻悻不已,当时并无什么过激的反应与表现。回到家中,他将所有用于科考的儒家典籍全部弃掷在地脱口而道:“还是等我自己开科,来取天下之士吧!”
科举可以不参加,但日子却不能不过。于是,洪秀全只得重操旧业,设馆于三十里外的莲花塘继母侄子、表兄李敬芳家,以教书为生。一日,读过几年私塾的表兄李敬芳与洪秀全聊天,发现了那套《劝世良言》,借去一阅后,反过来极力向洪秀全推荐。直到此时,放在箱底搁置长达七年之久的《劝世良言》,才引起洪秀全的足够留意与真正重视。
《劝世良言》是一部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