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利益的理由来说服他,打动他……”
司马懿听罢,低下了头沉思着,半晌没有吭声。
张春华见状,便不再多言,知趣地收拾好粥碗、银匙,像狸猫一般悄无声息地起身退去。
她刚走到门框边,司马懿却在背后开口了:“那个给你讲了汝南袁家轶事的婢女不能留用——一个在人前人后随口乱说自家主君是非的奴婢,绝不能留!”
“好的。妾身明天便把她打发出府。”张春华并不回头,答过之后便翩然而去。
待她出门远去,司马懿才深深一叹,仰面望向书房那高高的屋顶,暗暗咬了咬牙,轻咳一声,唤来了守在门外的贴身家仆司马寅,道:“去把三爷喊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没过多久,他的三弟司马孚便应召而来。司马寅送他进了书房,十分自觉地退了出去,掩上了房门。室内,只留下他兄弟二人。
司马懿从书案上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这个三弟,一言不发。司马孚新近升为丞相府西曹属,掌管相府内财政开支事务,也算是府中实权人物之一。但他脸上却从未表露出一丝虚骄自得之色,在大庭广众之中依然保持着一派谦谦君子的气度,遇事必与同僚共同磋商解决,毫无自专之举。这一系列表现,很让司马懿为他这个三弟感到满意。在官场中周旋,就是要学会自我调控心中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怒不失色,喜不改容,这才是世家名士应有的修为。
司马孚见二哥脸色凝重,也不敢多言,只是肃然而立,沉默地等待着他发话。许久,司马懿才站起身来,缓缓走到门口,隔着门板对守在外边的司马寅说道:“你到前门去守着,没有我的吩咐,谁都不要进来打扰。”司马寅应了一声,只听得足音笃笃,奔到前门去了。
司马懿听得他脚步之声已然走远,这才回过身来,负手踱步,慢慢走到了司马孚身边,却仍不开口,只是悠悠长叹一声。司马孚听得二哥这声叹息隐隐似有无限苍凉,不知怎的,心头竟是一酸,不禁问道:“二哥这平日里好好的,今夜怎么叹起气来了?莫非心中有何不快之事?讲来让小弟听听,也好为二哥排解排解。”司马懿坐回到书案前,闷不作声,隔了半晌,缓缓说道:“三弟,你觉得我们司马家这近来的光景如何?不要拘谨,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
司马孚不知二哥为何有此一问,一时竟不知该怎样回答。司马家自其远祖于东周周宣王时立功受封为权豪大族以来,至今已传了十三代,这期间是门庭显赫,累世高官。司马孚的高祖司马钧官拜大汉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曾任豫章太守,祖父司马俊曾任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曾任京兆尹兼骑都尉。在外人眼里看来,司马家当真是英才辈出,代代昌隆,令人为之惊羡不已。但司马孚也知道,在这战乱纷争之世,天下英豪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无数寒士以功立身,一跃而起,后来居上。司马家族的辉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这些寒士精英的挑战,前景不太乐观。目前,幸好有二哥和自己在极力撑持着,虽不致使家族利益衰落下去,但要想实现司马家族的“更上一层楼”却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感。他细细想来,只觉心情沉重,沉吟不答。
司马懿见自己这一句话唤起了三弟心中沉潜已久的家族忧患意识,便开口说道:“在外人看来,我司马世家风光无限,你身居丞相府西曹属之位,我担了个丞相府主簿之职,好像真成了丞相身边的大红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你我都清楚,自从大哥去世后,朝廷里除了荀攸、崔琰、毛玠几位大人还在一直关照我们之外,用‘世态炎凉,门可罗雀’八个字来形容我们司马世家也毫不为过……三弟呀,再怎么说,也不能让河内司马家族这个百年大族在你我手中败落啊!”话犹未了,司马懿竟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声音也哽住了,几乎说不下去。司马懿所说的大哥是生前曾任曹操丞相府主簿及兖州刺史的司马朗。他猝染瘟疫而逝世之后,令曹丞相如失臂膀,为之悲痛不已。当年,曹丞相西迎天子入驻许都,就全靠了身为他得力干将的主簿司马朗在朝野中上下打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同时整顿纲纪,肃清吏治,为曹操在汉室文武百官中树立了权威。正是司马朗的刚正果断,忠勤敏达,为他赢得了几乎与尚书令荀彧齐名天下的殊荣,令人敬服。司马世家近年来的繁荣振兴,亦与他的苦心经营关系甚大。他生前结交的好友个个都身居高位,显赫之极。荀攸现任曹府右军师,曹操对他极为信任,倚为心腹;崔琰现任度支尚书之职,掌管全国财赋大权;毛玠现任尚书仆射,手握选人用贤及监察百官之权。司马懿一直视他们为兄长,和他们联系甚为密切。而这些人也颇为感念当初与司马朗的友谊,因此对司马氏一家还是关照有加,这才基本维持住了司马家族一如既往的繁兴。
此刻,司马孚见二哥动情流泪,不知怎的,心头竟是一酸。他忍住了一股想哭的冲动,慢慢抬起头来,认认真真地注视着面前这位二哥。世事的繁杂与艰辛,让一向都英姿勃发刚健雄毅的司马懿也显得有些神态憔悴了。他知道,二哥这么苦心地经营着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司马家族今日的繁荣昌隆永永远远延续下去。想到这里,他更是一阵心酸,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二哥!我……我究竟能帮你什么?你告诉我吧,只要力所能及的,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司马懿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用衣袖拭去了脸上的泪痕,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开口说道:“曹丞相如今已晋升为魏国公,那么他身后的立嗣之事很快便会浮出水面……你懂了吗?”司马孚对这番话听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似懂非懂地看着二哥却不答话。司马懿也感到自己讲得有些突兀,但一时不便点破,便说:“三弟现在虽然担任丞相府西曹属之职,但依为兄看来,三弟尚还缺些历练。为使三弟的才学得到全面磨砺,为兄想向毛玠仆射举荐你去平原侯曹植身边当他的中庶子。你们年纪相当,又都爱好文章辞赋,一定会互有裨益的。而且,为兄听说平原侯一直都与三弟过从甚密,关系颇深,想必你去当他的中庶子,他也不会不乐意吧?”
司马孚一听,有些意外,平原侯府中庶子,不过相当于曹植身边的辅弼之官。他从丞相府的西曹属降到平原侯府中当一个中庶子,这可是低了好几个层次啊!但司马孚与曹植的私交关系一向不错,跟他很谈得来,到他身边做事,倒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于是,司马孚不及深想,便一口应允了下来:“行,这事我全听二哥安排。”
司马懿见三弟并不以官阶高低,权位去留为意,一派潇洒淡泊之意,实在是远非常人所能及,不禁深深叹道:“三弟不愧是君子之风,清逸脱俗,二哥佩服。”同时,他在心底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又走对了。是啊,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全都打碎了怎么办呢?我司马家族要想在这险象环生的官场里深根固本,就一定要学会“左右逢源,此呼彼应”,否则很容易就一败涂地。春华说得对,将三弟安插到曹植身边,今后说不准在什么关头上还用得着。司马懿看着自己三弟清澈见底的眼神,心中暗暗一动。三弟为人太忠厚也太老实了,如果不是为了整个司马家族之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他也不想把自己的三弟拖入到这漩涡中来。
但司马懿在心底感慨归感慨,理智却在提醒他必须这样去做。他望了望窗外,心想:曹丕此刻是否也在和自己一样焦头烂额呢?他可知道我为了他当世子竟把自己最亲近的弟弟都当作工具给利用了?
第3卷 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 第23章 魏太子之争 第152节 丁仪的选择
对曹操晋封魏国公之后如何立嗣的问题极度关心的,并不只是司马懿一人。执掌着丞相府内人事大权的西曹掾——丁仪此刻也正在为此事忧心苦思。和司马懿相反,他拥立的对象却是曹操的次子曹植。
为什么要选择曹植作为自己拥立的对象呢?他的弟弟丁廙不止一次地问过他。丁仪却总是笑而不答。不错,从常理上看,曹丕身为长子,而且文武双全,被立为嗣是最有可能的。但曹丕为人器量褊狭,阴沉有余而豁朗不足,这样的人根本不能成就大业。丁仪一念及此,便不禁回忆起自己与曹丕当初那些恩怨情结来。
丁仪自幼博览群书,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忘,素有“神童”之誉。但正因他读书过多,又不注意休息调节,大大损伤了他的视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左眼竟因感染热毒而盲,仅剩右眼视力勉强可用。少年眇目,对丁仪而言,是他心头一大隐痛。但这也正好成为了他励志有为的动力,逼着他一心精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儒,誉满关东,连曹操听了之后也情不自禁生出叹服之情,当下便以千金重礼聘请他入府任职,并准备将自己的爱女曹英许配给丁仪为妻。为了办妥此事,曹操特命曹丕亲携重礼前去延请丁仪。
不料曹丕的好友夏侯懋深爱曹英,便恳求曹丕不要将她许给丁仪。曹丕左右为难之下,便劝曹操道:“父亲膝下独一爱女,而英才贤杰遍地可寻,以礼相求,何人不可得?丁仪才识虽佳,却少年目眇,恐怕英妹看不上他,却又生出许多事端来,反而失去了重金礼聘丁仪的本意了!”曹操权衡再三,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没把曹英许配给丁仪。然而,曹操待丁仪进府之后,与他交谈之下,发现他果然才识英敏,谋略过人,不禁拍膝叹道:“丁公子实乃天下奇才!即使你双目皆盲,本相也该把英儿的终身幸福托付于你,何况你只有左眼失明?是丕儿以貌取人误了本相啊!”丁仪这时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一出前戏。但他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丁仪还是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