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启示录-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说项羽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其实是没有认真读古书。
其实项羽只是豪杰豪强家族的代表,他的出身跟诸侯公子相比,算不上贵族。
那么,项羽具体怎么分封这些诸将呢?
首先是刘邦。刘邦是个最麻烦的人,按着义帝楚怀王的意思和约定,他应该王关中,但是,项羽和范增都怀疑刘邦有意欲取天下的嫌疑,于是决定不给他王关中。然而项羽和范增又研究了一下,觉得如果不封刘邦在关中为王,就又落了个“负约”的罪名,怕诸侯因此就叛离自己——根据这个事情推测,项羽、范增连不把刘邦封为关中王都要害怕,怕引起诸侯叛离,那又如何会想着杀掉刘邦呢?所以“鸿门宴”的实质,很可能只是司马迁的小说家言,实际只是刘邦、项羽讲解喝酒,其间并没有舞剑撞玉的事。不过是个讲解的宴、团结的宴、轻松的宴会,啥事儿都没有的宴。
于是范增说:“我们这样,我们对刘邦和诸将说,秦国的很多移民都去了巴蜀,巴蜀也是关中的一部分,我们把巴蜀、汉中都给刘邦,立他为汉王。这样,我们就没有负约了。”
意思是,巴蜀、汉中也是关中。其中汉中是关中以南的另一个小盆地,再往南就是巴蜀,汉中最多只能算是关中的一部分。这个掩耳盗铃的主意就这么硬推行了,刘邦很郁闷很气愤很无奈地领了“圣旨”,约束自己的部众,准备去汉中为王了。
那么关中给谁呢?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分别给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这三个降将受封在这里,是为了堵住刘邦从关中以南的巴蜀汉中爬上来的出口。
其实,这三个惊弓之鸟的降将能堵得住刘邦吗?然而,诸侯将相中,愿意留在关中替项羽堵刘邦的人,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大家都思欲东归。
在项羽看来,距离他的淮北大本营最近的魏国(主要在今河南东部,以开封大梁为都城),是他必须自己控制的地面,以扩大大本营外围圈的安全。魏国东临山东、江苏,以河南东部的临济为都城,现在是魏王豹(魏国王族公子)的地盘。于是项羽给魏王豹来了个“流放”,把他改封为“西魏王”,把他的“王国”挪到了山西西南部(河东郡)去了,面临着黄河,隔着河望着由三个降将所填置的“三秦”。
魏豹心中自然不满,但是不满就不满吧,项羽势大,只得听命。
项羽把魏王豹这个旧贵族赶跑,把原属于他的魏国地盘,直接收归了自己直辖,作为自己的几个郡。但是魏国北部地区,就是河南、河北交界处,在黄河以北,叫做河内郡,是赵国将官司马卬(áng)(准确地说是从前赵王武臣的将官)在联军西入关之前,略定的,于是封给了司马卬,立之为殷王,都城在朝歌(河南北部淇县)。这相当于把魏给肢解成了三大块,魏王豹占一块,项羽占一大块,司马卬占一块。
韩国更倒霉了。现在的韩王成也是旧贵族,是韩国王族公子,他的战功有限,还不如魏豹,所以项羽叫他继续在河南中部的禹县(原韩国地盘的东部,是韩王成自己打下来的少数地盘之一)定都称韩王,而把韩国的大部分地区——原秦将李由所守的三川郡,在河南西部,封给了赵将申阳。因为申阳提前略定了这一地区,并迎护项羽的四十万联军穿过这里入秦函谷关,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给申阳这个地盘,也是应该,人家自得的。这样,韩国被肢解为二。
于是,项羽很强地控制了中原地区。
东边的齐国也是个大麻烦,齐王田市(旧齐王族田儋之子)的叔叔相国田荣跟项氏是死对头,于是项羽立齐将田都为齐王(占有原齐国的核心地带,都临淄),齐将田安为济北王(山东西北部)——这俩都是背离田荣去追随项羽救赵和西入函谷关的,而把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山东东部)。田荣呢,因为当时对项梁不配合,对救赵和西入关也不发兵马相随,于是项羽什么官也不封给他。
这样,齐国,这个中国的东极强国,也被一分为三。大大削弱了齐王田市、田荣家族的势力,把田都、田安这两个项氏派的部将,插了进去。
赵国,是项羽北上营救的国家,也算是北方强国了,项羽也对它很不客气,把赵王歇(原赵国王族的后人)给挪到了赵国北部的代郡(北京西北方向,接近匈奴,穷冷的地方)做代王,把赵国的核心本土,封给了知名“贤人”赵王歇下面的相国张耳,张耳也是从着诸侯联军入咸阳的,也算是项羽的“群臣诸将”派,称之为常山王。
张耳的“干儿子”陈余因为跟干爹张耳闹意见,弃了将军印跑到河北东南角的南皮县去钓鱼。但是他对于当初略定赵国贡献很大,于是,项羽把南皮附近三个县封给了他。陈余拎着鱼竿非常不满意,嫌给张耳的多了,给我的才这么点,张耳是王,我才是侯,我非跟他猴急不可。
总之,赵国也被分裂为二,以跟随项氏入关的张耳为赵地之王。
燕国呢,项羽把燕王韩广挪到辽东郡(在今辽宁东部)为辽东王,把原有的燕国封给追随自己入关的燕将臧荼,立之为燕王。燕国亦被切割为二,以接近项羽的燕将为燕王。
这样合计下来,一共是十八个王,比从前的六个王多了,于是有人就说项羽这是搞大分封,是历史的倒退,其实,把王的数量,从六个增加到十八个,这到底是加重了分封割据,还是和分封割据在做斗争呢?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后者。这种割据的局面,并不是由于项羽而产生的,当秦帝国的专制高压系统开始崩溃,各地反秦,势必会出现各地的势力,形成割据。中国又那么大,于是先出来了六个王,而且多是六国诸侯贵族的后人称王,这本来是在项羽出任上将军之前就已经有的形势,是很正常的必然现象。
项羽到处安插自己的部将,驱逐六个旧王,总体形成十八个王,这不是加剧了既有割据,而是削弱了六王势力,正是朝着消灭割据、加强项羽“集权”统治力度的方向努力。在分封时,故意给六王的君臣制造矛盾,让他们内乱,使他们互相牵制,勾心斗角,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并最终有利于项羽去收编他们,重新建立统一帝国。所以说,这不能是割据倒退,而是在收拾天下,是曲折地去往统一的方向发展。
项羽为什么不干脆派自己的楚将去齐、赵、秦、燕、魏为王,而是派追随项羽入咸阳来自诸侯国的将官去呢?大约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不能够。派自己的楚国部下到这些地方为王,显出了自己的私,势必更加激化与六王既有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唯独是对于韩国,它最小最弱,项羽后来就诛杀了韩王成,然后派自己的部将楚人郑昌过去为王。尽管如此,项羽还是为某些个诸侯王派置了楚人做其相国,譬如项氏家族的项它就被派到山西西南部的西魏王魏豹那里做相国,盯着和制约着魏豹。
可以说,项羽这是在力求控制和整合已经分立为六王的诸侯们,是走向称帝目标的第一步努力。
项羽本人,则占了九个郡,自立为西楚霸王。在他的上边,唯一比他大的,就是义帝。西楚霸王的“霸”,不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而是春秋时代霸主的意思。春秋时代多个诸侯的领袖就叫霸,如霸主齐桓公,霸主替式微的周天子维持诸侯秩序。现在诸侯都叫“王”了,项羽叫霸王,可以把他理解成多个诸侯王的领袖,替义帝管理多个诸侯,一如齐桓公替周天子管理多个诸侯。其实,现在天下所有十八个王都是他封的,他已不只是霸王(多个王的上级领袖),而是实质上的帝了(所有王的上级领袖)。但是,现在义帝还在,十八个王不能推举项羽当皇帝——那成了造反了。而后来义帝没有了的时候(具体怎么没有的,随后再说),好几个诸侯王(包括刘邦),立刻开始反项羽,项羽立刻和他们展开交战,甚至在刘邦的裹挟下,主要的诸侯很快都联兵打项羽。众王推举项羽为帝的事情,固然也就不会有了。
总的来讲,旧的诸侯王还在,新封的王多是旧诸侯王的部将,他们对项羽的忠心,此时还不强,项羽叫他们给自己上帝号,显然不可能。而项羽自己的部将,功劳和资格都还比不了张耳、臧荼、赵将申阳这些人,还不配被封为王。
为项羽计,现在只有以自己的军队,把这些诸侯王都战败,遣自己的部将为新王,那么,众王给他上帝号,才能说是可以和必然的。但是,眼下六大贵族诸侯王都在,自有王国地盘,项羽以楚军去打他们——而他们又没什么过错可被打,项羽一是不容易击败他们,二是如果真的去打,那在诸侯眼里,他就跟侵略成性的暴秦一样了。
所以,现在项羽能做的,就是以诸侯联军中的诸侯诸将,提拔为王,瓦解旧的六大贵族王。即便如此,这也在随后遭受了六贵族王的反击。
项羽作为霸王,直辖的九郡占有山东南部、中原河南东部(魏地)、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讲是淮河流域。
现在说说项羽的部将,英布在灭秦战争中常为军锋,以少败众,也很听项羽的话。项羽把英布(他在诛秦战争中常为军锋,以少败众也最听项羽的话)封为九江王,地辖江西和邻近的安徽、河南、湖北部分地区,把楚怀王下面的柱国共敖封为临江王,地辖湖北、四川部分地区,乃楚国核心旧地。因为这个地盘是他略定下来的。这也是十八王中的两个。
严格来讲,英布和共敖都不是项羽的部将,是本不受项羽隶属的楚将,当时击章邯救赵时,楚怀王命令他俩都总受项羽指挥罢了。
项羽当然可以把自己的九郡裂出几个,封给自己的部将和亲戚为王。但是项羽不会愿意这么干,不过,他把自己的亲戚和部将封为侯,有几百几千户的食邑,这倒肯定是有的。
最后要说的是,即便项羽的这个分封是回归了分封制,那也不能以“倒退”名之,而是历史渐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