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领明陆师到达丰县的文安之,闻水师已然大败,知道攻克重庆旳目标万难实现,被迫回师东撤。
二攻重庆旳失败,给明军投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直接导致了永历帝的前锋、转进到四川建昌地区的德安侯狄三品叛变降清。
狄三品降清,是背着自己的“老上司”庆阳王冯双礼悄悄干的。为避免良心上的谴责,他把对冯双礼“优侍”,作为向清廷投降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逢喜事精神爽,川滇大捷后的顺治帝,棈神状态极佳,专门下诏,特许将“死不改悔的反清派”冯双礼“请”到京城,作为“忠贞标兵”养了起来。
一手奖“倒戈榜样”,一手树“忠贞标兵”,这大概也是清朝既抓军事建设,又抓思想工作,从而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魂断长江
“违约专业户”郑成功同志,终于要主动“履约”了。
在隆武时代,郑成功很年轻,很单纯,也很忠诚。
但人的单纯是和年龄成反比的,到了永历时代,长的大了一些的他,便变得很成熟、很复杂、并开始不太“忠诚”。
他处处把维护自已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不愿意和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领导走得太近,不愿意和李成栋、李定国精诚合作。
这种坚持自我、趁势发展的理念,让他在其它抗清武装都“零落成泥”的时候,依然一枝独秀。
现在的他,不但有了一千余艘战船,近十万军队,而且海外贸易网遍及日本及东南亚,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非政府武装”。
但他非常清楚,一旦别的抗清武装被“扫地出局”,下一步被清军打击的,必然是自己。
因此,他终于在李定国同志在西南快要撑不下去之时,岀手相助了。
他相助的方式,不可能是从福建沿海一步一步往内陆打,那太不现实,因为他的陆军“不太靠谱”。
他最佳的援助方式,就是凭借自己“非常靠谱”的海军,从金厦北上,深入长江,直趋南京,阻隔南北,迫敌回援。
另外,据他推测,永历帝一旦放弃云南,必然会向四川靠拢,利用川东的明朝水师,顺冮东下,届时,他将可以在长江上“截留”住这位落难的皇帝,并打着其旗号号令东南,还于旧都(南京)。
这个“看起来挺美”的方案,在1658年7月开始付诸实施。郑成功带上他的大部分人马,驾舟北上,准备挺进长江。
但一贯喜欢给中国内政添乱的老天爷又来捣蛋,在8月10日中午,当眀军乘船到达浙江与江苏交界处的大洋山时,他老人家给送来了一股风。
而且,送来的不是普通的风,而是——飓风!
这股飓风,足可以和当年忽必烈远征日本时,元军遇到旳“神风”媲美。
飓风吹处、波涛汹涌、巨浪滔天、舟船颠覆、物质毁损……不但普通士兵死亡众多,就连郑成功的六位妃嫔、三个儿子,统统淹死。
出师未捷、噩耗先闻,损失惨重的郑成功,垂头丧气地带着残缺不全的军队,退回舟山群岛休整。
舟山群岛仍然没有从清军大规模“迁岛移民”中复苏过来,全岛依旧人烟稀少,荒草丛生。前几年,张名振带的几千人都不能在此生存,今天,郑成功旳数万人,在此则更难立足。
万不得已,郑成功只得带着他的全部人马,离开了这一座座伤心的岛屿,打道回府。
返金厦后,他积极整顿队伍,修补船舰,再造器械,筹集粮饷,以图再举。
1659年4月,一切准备就绪的郑成功,再度领兵北上。
要说这次出兵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特别之处,那就是郑成功做出一项特别“人性化”的规定,允许“军哥”们可以带着“军嫂”们出征,好让夫妻双双把仗打!
“军中有妇,其气不扬;儿女情长,英雄劲短”,这是一条行军打仗的铁律,因此,郑成功在以往的出征中,是不准携带家属的(他自已除外)。
之所以这次破例,不是郑成功良心发现,要设身处地解决将士们的“两地分居”之苦,而是来源于他的必胜之心。文人小说下载
因为据“谍报人员”魏耕等人讲,清军主力除留守北京以外,已全都开赴云贵一带平叛,江南地界更是“薄弱无比”,南京的驻军,不过万人,周边的府县,每个平均不过百十来人。
另外,魏耕等人还告诉他,江南民众“思明”之心,如百川向海。只要自已高举着大明的旗帜一入长江,各地必将能近悦远来。
因此,郑成功打算这次一到江南,就搞一批“安居工程”,长期与杏花春雨为伴算了!
为防止老天爷再跟他过不去,郑成功这次特任命掌握了大量水文资料的张煌言担任前锋。
4月28日,明军成功夺取定海,获得北上的前进基地。
5月19日,明军由吴凇口进入长江。
6月16日,明军在长江用火攻的战术,焚掉清军“滚江龙(用铁链和船只连结而成的锁江防线)”一道,“木城(在江上用木头建起来的移动浮营)”三座,把清军辛辛苦苦建起来的“高科技国防工程”,毁于一旦。
随后,明军顺利攻克瓜洲,迫使清操江巡抚朱衣助投降。
6月22日,明军在镇江银山大破清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派来的援兵,迫使清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献城投降。
瓜洲、镇江相继失守,下一步,明军马上就有可能兵发江宁、剑指南京。这让清两江总督郎廷佐分外紧张。
郎廷佐,辽东汉人,乃当年卖身投靠,当上后金高官的郎熙载之子,既是一个官二代,又是一个奸二代,对大清的事业自然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
面对明军声势浩大的进攻,郎总督与刚打了败仗的管提督(管效忠)商议后,采取了三项紧急对策。
向上求援:将江宁危在旦夕的情况,添油加醋地向皇帝陛下汇报,以连哄带吓的口气,请顺治帝速派援军。
向下调兵:不但向南京附近的滁州、六合、金山、仪真发了调兵令,而且向更远一点的杭州、苏州、崇明发了求援令,要求这些地方的驻军,不分满汉、不论老壮,速到南京增援,多多益善!
向中截留:一支由贵州前线返回北京“休假”的清军,途经南京,尽管无马无甲少武器,但也被郎总督“以权谋公”地截留下来,保卫江宁。
做完这一切,还放不下心来的郎总督,又给郑成功“情深意切”的劝降信,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劝“局内人”郑成功同志识天下之大势、念骨肉之亲情,欣然来归,尔后海内一统、至亲欢聚、遍游名胜、以娱天年、于国于已,善莫大焉!
自然,对这封信的效果,郎总督根本不敢作过高期望,只不过想拖延一下,为援兵到达争取宝贵的时间而己!
就在郎总督心急火烧、上串下跳之时,郑成功在镇江的“造势”活动,正进入高潮。
6月25日,就在占领镇江的第二天,郑成功在北门外的甘露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后,又亲自巡阅全城,好让镇冮人民,目暏他这位国姓爷的“独特风采”。
巡城结束后,郑成功向全军发布公告,要求广大指战员严守纪律,不许随便出营,不许擅闯民宅,不许强买强占,以便把镇江建立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双拥模范城”,从而带动其它地区依次归附。
公吿发布后,果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整个镇江城是百姓安居乐业,市场交易平稳,毫无战争来临之时的慌乱!
镇江的安静如常,又推动了周边句容、仪真、滁州、六合等府县相继来归(由于全部郎总督调兵增援南京,这些府县已无清军组织抵抗)。仅仅三天,郑成功马上拥有以镇江为中心的一大片根据地,这是他进入长江后的“第一桶金”。
“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喜气洋洋的郑成功马上在6月28日召开全军提督、统镇会议,讨论进攻南京的行军路线问题。
中提督甘辉先声夺人地提出“陆进”的方案。
“陆进”方案的要点是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突击兵团”,星夜兼程,袭取南京。
甘辉还补充到,千万不能走水路,因为现在风向不顺,坐船往南京走,不但逆水,而且逆风,行路速度将大受影响,结果会坐受良机。
但出乎甘辉意外的是,他的方案,立刻遭到大多数将领的反对。
大家反对的理由:一是现在天气时而酷热难耐,时而暴雨倾盘,十分不利于大军行动;二是本军为一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军队,重武器多且缺少马匹,走陆路不但会“师劳兵疲”,而且还会因重武器无法运达,影响作战效果。
“海军”出身的郑成功,思维定式是很难脱开“重水轻陆”的,于是,从水路向南京进军,成为这次会议无可改更的决议。
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常德战役、重庆战役中,走水路军队的行进速度,是要远远快于走陆路军队的,但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例外的原因,是因为郑成功带来的是海军,海军和水师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海军乘的船要大的多。
船很大,又逆风逆水,结果航行所需要的动力,完全来自岸上“纤夫的肩膀”。→文¤人··书·¤·屋←
结果,明军的镇江——南京之行,竟磨磨矶矶走了十天。而在六月底,被打败的清军从陆路逃回南京时,才仅仅用了一天。
在7月10日大军到达南京后,郑成功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造势”活动。
7月11日,率大将甘辉、马信等几百人到钟山“考察观光”。
7月12日,全军着孝装,举行祭拜活动,以向当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民族大英雄朱元璋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并决心继承其遗志,再造一个全新的大明帝国。
在祭拜仪式上,踌躇满志的郑成功,以高亢激昂的语调,宣读了其最新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