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父母 >

第18章

天下父母-第18章

小说: 天下父母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一连几天过去,仍没有人来找他接头,直到听说八路军的队伍进城了,他才从布衣巷十八号走出去。既然八路军进城了,他就一定能见到县大队,通过县大队也就一定能找到组织。

八路军进城后,杨铁汉打听到这是八路军冀中独立团,团长姓武。在县大队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冀中独立团,这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打了许多大仗和胜仗,日本人当初最怕的就是独立团了。

当他找到独立团时,武团长接待了他。武团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战争的历练让武团长身上有一股军人的英武之气。他一看到武团长,就想到了肖大队长,肖大队长也是这种气势。他向武团长打听县大队的情况,武团长告诉他,县大队已经和独立团合并了,现在是正规部队。他说出刘政委的名字时,武团长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的是县大队的刘旺财政委?

他肯定地点点头。

武团长有些伤感地告诉他,刘政委已经牺牲了。

他一口气又说出几个县大队战友的名字时,武团长似乎有些想不起来,他让通信员拿出了一本烈士花名册。在这本花名册里,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这才意识到,那些昔日的战友们都已经不在了。

县大队在与独立团合并前,曾和敌人打了一场恶战,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十几个人突围。肖大队长牺牲了,刘政委身负重伤,不久也牺牲了。后来,那十几个人就被收编到独立团,此时,那十几个战友的名字赫然写在独立团阵亡士兵的花名册里。也就是说,昔日的县大队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不知自己是如何离开独立团的,直到走进杂货铺,看到彩凤和孩子们,他再也抑制不住地哀号起来。他一边痛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都不在了,他们都不在了,就剩下我一个了……

彩凤和孩子们一脸惊诧地望着他。

半晌过后,他清醒了过来,想到那封还没有送出去的信,和眼前的孩子们时,他用力擦干了眼泪。他坚信,迟早有一天,组织会派人来找他的。

15。舍身成仁

国民党的部队和八路军的独立团同时开进县城,让小小的县城着实热闹了一阵子。

杨铁汉知道,国民党是八路军的友军,现在是两支队伍同时进了城,但未来的局面何去何从,他的心里也没个底。在县大队的时候,他们也曾和国民党友军合作过几次战斗,那时,他就感觉到,国【wWw。WRsHu。cOm】民党的部队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没有真心抗日,只是虚晃一枪,转身就跑。现在,日本人投降了,国民党又大摇大摆地开进城里,开始接收日本人的投降。八路军独立团则只接收伪军的投降,说伪军投降有些夸张,事实上,还没等八路军进城,伪军早就跑的跑,逃的逃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营院。

独立团并没有在城里久留,很快,他们又撤出县城,据说向东北开进了。

后来,杨铁汉又听说,国民党的部队和共产党的八路军都在各自调兵遣将。又是没多久,国共两党不再合作,而是兵戎相见。又一轮厮杀开始了。

独立团撤走后,城里进驻了一批国民党的部队,队伍一进城就到处招兵买马,加固城墙,整个县城就成了国民党的天下。

日本人投降后,八路军独立团大张旗鼓地开进县城,曾给杨铁汉寻找组织带来一缕新的希望。那些日子,他扛着磨刀的家什,勤奋地走街串巷着。磨刀师傅的身份是他的一种标志,日子再难,他也没有放弃过磨刀。为了让组织更容易地找到他,他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一路吆喝着,将自己洪亮的声音,传递到每一条大街和小巷。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他不但没有等来组织,反而眼睁睁地看着八路军独立团在一天清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出了县城。看着队伍从他眼前消失的那一刻,他的心空了。他蹲在地上,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着:咋就走了呢?

后来,他才知道,八路军独立团开赴东北后,就被改编成了东北自治联军。又是没多久,全国的八路军都改编成了解放军。从此,八路军的番号便永远地告别了这支队伍。

战争又一次打响了。虽然县城里还没有打仗的迹象,但前方的战事直接影响着县城里的变化。走了日本人,又来了国民党,国民党部队烧杀抢掠起来也与日本人不相上下,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那天,杨铁汉像往常一样,街头巷尾地吆喝着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眨了眨眼睛,就发现了这站着的人是小菊。

小菊也看到了他。他“咣当”一声,扔下手里的东西,几步奔过去,颤着声音问:小菊,你咋来了?

小菊一见到他就流下了眼泪,哽着声音说:哥,俺可找到你了。

咱爹娘还好吗?小菊听他这么问,哭得更凶了。她泪眼婆娑地说:哥,爹死了。爹走前拉着俺的手,让俺一定找到你。

杨铁汉这时才知道,小菊已经来城里几天了,正四下打听着他。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但她坚信,自己一定要找到他。

哥,俺总算找到你了。小菊如释重负地看着他。

杨铁汉这时就有些恨自己了,自从离开县大队,他只回过一次家。不是他不想回,他现在这个样子根本就没有心思回。组织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彩凤和孩子们也都离不开他,现在,爹走了,自己也没能回去看上一眼。

他看着眼前的小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掏出几个铜板交给小菊:妹子,这个你拿上,这两天我就回家看看你和娘。

小菊把他的手推回去,哽咽着说:爹死前让俺来找你,现在俺找到了,俺就回去了。这钱你拿着用吧,娘还等俺的消息呢。

小菊走了。他望着她消失的身影,猛地蹲在地上,抱住头,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几天以后,杨铁汉终于回了一趟家。

家还是原来那个家。想着以前回来还能和爹唠上两句,现在,却再也见不到爹了,他的心沉得像掉进了无底洞。推开门,他一眼就看到了母亲,母亲正有气无力地倚在小菊的怀里。

小菊看到他时,惊得一下子打翻了手里的汤碗。

哥,你回来了?!

母亲在小菊的怀里慢慢睁开眼睛,不认识似的看着他。

他上前一步,抓住母亲的手,叫了声:娘——

母亲的身子颤抖了一下,这才艰难地伸出另一只手,在他的脸上摸了一下:铁汉,是你吗?你可回来了。

说着,母亲的眼泪流了下来。

过了半晌,母亲气喘着说:小菊去找你,回来说在城里看见你了,娘还不信。孩子,你可好久没回来了,你爹他不在了……

他跪在娘的跟前,把头埋在母亲的怀里,一迭声地喊着:娘,儿子不孝。

母亲费力地用手托起他的脸,慈爱地看着他。母亲的手是温暖的,却少了些气力,他顺着母亲的脸庞看过去,母亲一头花白的头发显得苍老无比。

母亲悠悠地吐出一口长气,道:铁汉,你回来就好。娘这身体怕是也撑不了多久了,娘想看着你和小菊成亲……

母亲的话像一粒子弹击中了他,他抖了一下。望着母亲,他又一次想到了彩凤和那几个孩子。他抬眼去看小菊时,小菊正一脸期待地望着他。

他站了起来,看看母亲,又看一眼小菊,他的目光在两个亲人之间费力地游走着。

母亲有些生气地说:铁汉,你不同意?你爹走时最大的心病就是没有亲眼看到你和小菊成亲,现在,你回来了,娘这身体怕也熬不了多久,娘就想……

娘——他蹲下身子,抓起母亲的手,贴到自己的脸上,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大河没有牺牲前,他曾无数次地幻想过和小菊成亲时的情景。按常理,他和小菊成亲是顺理成章的事。参加县大队之前,他也曾对爹娘和小菊许诺,等把日本人赶走了,就回来和小菊成亲。一家人也是这么期盼的。现在,日本人投降了,他却并没有兑现自己对爹娘和小菊的承诺。他清楚,自己在心里并没有忘记小菊,他只是还有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当然,他也不能否认,他在看到小菊时就会下意识地想到彩凤和孩子们。在外人眼里,他和彩凤还有那几个孩子已经是一家人了,此时,城里的彩凤在等着他,孩子们也在眼巴巴地等着他。离开杂货铺时,他答应过彩凤和孩子,天黑前就回来。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再不走,城门就要关了。

他跪在母亲面前,哽着声音说:娘,我还得走。

母亲就一把抓住了他:铁汉哪,日本人不都投降了吗?

娘,日本是投降了,可现在咱们的队伍又和国民党的军队打起来了。

说到这儿,他担心母亲再说下去,就又磕了一次头:娘,等国民党也投降了,我就回来。

说完,他站了起来。

母亲含了泪说:铁汉,你和小菊……

不再等母亲说下去,他大步走到了门外。他在门口立了一会儿,小菊也走了出来。默然地跟在他的身后。以前,他每次离开家时,小菊都是这样送他一程。

他没再回头,甩了一把脸上的泪,向城里走去。

一路上,他的心都在这种左右为难中煎熬着——一边是彩凤和那几个孩子,一边又是母亲和小菊。直到他走进城里,看到振兴杂货铺,看到铺子前的情景时,他忽然就什么都明白了。

彩凤和孩子们正一溜地站在铺子前。盼妮眼尖,一眼看到了黑暗中走来的杨铁汉,惊呼一声:爸回来了!

盼春、军军和抗生一拥而上,这个拉着他的手,那个扯着他的衣服,军军仰起小脸说:爸,你一走,我们就想你了。

他看到孩子们焦急的表情,心里一下子就透亮了。他知道,他现在离不开这些孩子,孩子们也离不开他,他蹲下身,紧紧地抱着孩子们,干干硬硬地说:爸也想你们。

彩凤看到这一幕时,眼圈微微有些泛红,她冲杨铁汉说了句:走吧,回家吃饭了。

晚饭后,孩子们都睡下了,彩凤也回到自己的房间忙着缝补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