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气得坐卧不安,就派了三名侦察兵,说:除非得到卢象升还活的消息,否则不要回来见我。
但是一个叫俞振龙的士兵,还是回来了,说:卢象升确实是战死在沙场上了。
杨嗣昌如野兽般发出了咆哮之声,卢象升之死,彻底的摧毁了他的未来,他成为了最大的输家。此后杨嗣昌不仅为天下人所不耻,而且迟早有一天,祟祯皇帝会把事情推到他的头上,满门抄斩,在所难免。
气疯了杨嗣昌拒绝听到这个坏消息,他命人将俞振龙吊起来,鞭打了三天三夜,想要强迫俞振龙改口。
到了第三天,俞振龙已经临近死亡,他突然眼放精光,对杨嗣昌大声吼道:天道神明在上,你不要冤枉忠臣啊!
杨嗣昌嚎叫一声,揪着自己的头发踉跄离开。
给祟祯皇帝打报告:卢象升失踪,生死不明。
龙颜大悦。
这份味良心的报告,让杨嗣昌向着他的不归路又迈进了一步。
杨嗣昌,高起潜两人,压下卢象升战死的情况,拒不上报,祟祯也乐得耳朵清静。这导致了卢象升的尸体丢弃在荒野,始终未得收敛,直到八十三天之后,事情再也拖不下去,才有人悄悄的将卢象升尸体收敛。
卢象升家境,一贫如洗,他的妻子向朝廷恳求抚恤,祟祯无动于衷,不理不睬,由任卢象升的妻子自生自灭。
到了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再次打报告,恳求抚恤,祟祯仍然是置若罔闻。
如此冷漠,如此无情无义,让祟祯越来越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而他自己,却没有丝毫感觉。
后来杨嗣昌惨遭李自成打击,剿贼失败,无法对祟祯交待,自缢而死后,群臣集体上书,强烈抗议朝廷不公平对待死难的忠义之士卢象升,祟祯这才阴沉着一张脸,勉其为难的承认卢象升战死,追赠卢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但却死活扭着劲,不肯给卢象升谥号。
士大夫最重气节,之所以舍身为国,说俗了就是为了死后一个谥号,但祟祯皇帝无情无义到了这种程度,那么此后谁还愿意替他卖命?
但是祟祯也上火,卢象升以死相谏,断绝了他与清兵和谈的希望,所以他不得不把大明第一人杰洪承畴派往辽东,想用他来钳制住满清势力的扩张。
但是祟祯皇帝忘了,他如此刻毒对待卢象升,这不可能不让洪承畴产生兔死狐悲的绝望心境。
(5)长大了不是个好东西
洪承畴,这是一个终其一生都笼罩在神秘传奇的人物。
在福建丰州锦田村,有一块坟地,地势环龙相抱,卧虎隐现,是天然的好风水。这块地,是属于当地的富户傅员外。
闽南风俗,借人死而不借人生。意思是说,家里的房子,可以借给快死掉人的居住,但绝不能借给生孩子的人居住,否则的话,新出生的婴儿,会将好风水带走。风俗归风俗,但嫁出去的女儿,非要回娘家来生孩子,当父母的怎么也不能说不允许吧?
傅员外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大着肚子回到父母家里,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孩子,端的了得,生下来的时候就红光满地,红光中隐现一只白虎的影子,等到了孩子七岁的时候,已经是无书不读,无字不识,八岁的时候傅员外死掉,这孩子跑来给祖父吊丧,竟然是出口成章,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张口就来,惊得众人目瞪口呆,都说这孩子太聪明,长大了铁定不是个好东西。
这孩子外祖父是有钱的员外,偏他母亲嫁给了一个穷光蛋,吃不上饭,也上不起学。到他十一岁的时候,学馆里的教书先生为了镇住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出了几个极难极难的对子,却不曾想,那些笨孩子居然全都将对子对上了。
当时教书先生就知道情况不对,戒尺轮将起来,把那些小混蛋一通暴打:说,是谁帮你们对的?说出来就不打你。
小混世魔王们被打得嚎淘大哭,不得不招供:是穷孩子洪承畴帮忙对上的。
于是教书先生亲自找到洪承畴家,见这家实在是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就承诺说:他愿意免费教洪承畴读书。
这一读书,洪承畴可了不得,他在23岁那一年,轻而易举的考中进士,大官小官做过一气之后,就被派去对付李自成。
李自成遇到洪承畴,算是倒了八百辈子血霉。
洪承畴曾与潼关南源大破李自成,俘虏了李自成的老婆,李自成负伤而走,遁入商洛山。如果不是这时候宁夏因为欠饷发生兵变,祟祯吩咐洪承畴丢下李自成,去宁夏救火,李自成势必会为洪承畴赶尽杀绝。
当卢象升战死的时候,洪承畴再度将李自成部击溃,李自成单身而逃。
洪承畴乘胜追击,准备逮到李自成剥皮抽筋,这时候祟祯又发来急电,命令洪承畴别老是跟李自成过不去,马上去辽东,和清兵拼命。
不是祟祯皇帝对李自成有什么感情,而是这时候清兵已经打入了山东,连陷一十六城,开进济南,逮到了宗室德王朱由枢。
清兵命令朱由枢给祟祯写信:祟祯同志,希望你能够放弃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主动解散大明伪政府,老老实实,低头认罪,接受人民的审判,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接到这封信,祟祯的鼻子被气到歪,左琢磨,右寻思,看来朕不拿出洪承畴来,你清兵就不知道个好歹。
洪承畴授蓟辽总督,镇守辽东。
是时候了,打掉皇太极匪帮,这帮子原始人闹得忒不象话了。
(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当洪承畴调集精兵良将,进入辽东的时候,此时的辽东,已经由年轻的吴三桂在唱主角。
这一年吴三桂二十七岁,刚刚晋升为总兵官。在大明朝,这么年轻就做到总兵官的,吴三桂独一无二。
所以他更应该好好的表现。
要表现,在辽东是不缺机会的。
在杏山西五里台,居住着蒙古多罗特部民,共有30家,总计61人,平均一家两口人。
这61人秘密向满清发出呼唤:快来救我们啊,我们要北归,要回家。
正巧皇太极亲自到锦州一带视察,听到了这声声呼唤,就深情的说:我们当领导的,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啊。
派猛将济尔哈朗,多铎,阿达礼,率骑兵1500骑,昼伏夜行,悄悄的绕过锦州、松山与杏山的明军,潜入了杏山蒙古自治村。61名父老乡亲见了清兵,激动的热泪盈眶,曰:亲人啊,我们日日夜夜,就盼望着你们来到啊。
济尔哈朗说:盼个头啊你盼,1500骑兵来接你们61个老百姓,你好大的面子,快点收拾锅碗瓢盆,咱们再悄悄溜回去。
61名蒙古人被清兵接走,附近的百姓飞跑去报告官兵:报告,不好了,那61名蒙古人被清兵接走了,这个月的税收可咋整啊。
驻扎在杏山的辽东分练总兵刘肇基闻知大怒:搞什么搞,你老百姓说走就走,护照办了没有?当即率3000人一路狂追。
消息迅速传出,锦州的祖大寿最先得知,这时候祟祯皇帝已经知道他此前降清的事情,正不断发出圣旨,请祖大寿进北京喝茶,祖大寿打死也不去,虽然不肯去北京送死,但他却仍然忠于大明,得知消息,立即带了700人追击。
此时吴三桂正在松山一带巡逻,得知消息,也率了3000人马赶来了。
顷刻之间,明军精锐齐至,总计7000人,将正悄悄摸黑赶路的1500名清兵截住。
这下子清兵傻眼了,先退到夹马山一带,扎住阵脚。明军紧追不放,可是明军这边马匹不足,七千人统统是靠了脚板跑路,骑兵只有一百多人。
一百多人足够了。
哇!一百多明骑兵大叫着,向清兵冲了过去。
哇哇哇!清兵叫得比明军更响亮,也迎头冲了上来。
济尔哈朗,多铎和阿礼达这仨人,冲出来的时候早有默契,知道明军中最厉害的就是吴三桂,所以三人撇下别人不管,直奔吴三桂,围着吴三桂哐哐哐一通暴打。饶是吴三桂武艺过人,也招架不住这三个家伙拼了性命,而且又俱是一等一的猛将,打得吴三桂叫苦连天,重力冲撞,想要杀出重围。但济尔哈朗知道,如果将吴三桂拿下,这一仗就算羸了,所以不管已方损失有多大,只管围着吴三桂狂砍不休。
吴三桂陷入重围,急冲不出,情境岌岌可危。
总兵官刘肇基看不下去了,三员猛将欺负吴三桂,太不象话了,跃马提枪,杀将过来,吴三桂这才松了一口气,急急后退,三员清将也后退,急急检查已方伤亡,发现明军被干掉一千多人,副将杨伦,周延州,参将李得位这兄弟仨还被清兵逮了过去,当场砍头给吴三桂看。明军所有的骑兵,统统打光了。
清兵的损失,与明军相当。
也就是说,清兵基本上打光了,虽然士兵损失惨重,但三员猛将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吴三桂,瞧架式还要冲过来暴打。吴三桂被打怕了,不敢再惹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济尔哈朗带着61名蒙古平民离开。
清兵行不及远,就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原来是皇太极生怕济尔哈朗有失,又派出了一万人的部队。
在这一万人后面,还有几万人。
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皇太极豁出老本去了。
数万人营救61个蒙古老牧民,只是战死的清兵就超过千人,这原始的“拯救大兵瑞恩”一幕,标志着皇太极收聚人心的巨大成功。
(7)就是要玩命的狠砍
蓟辽总督洪承畴,到达前线。
召集祖大寿,吴三桂和刘肇基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
洪承畴说:对付清兵,不要单独防守,清兵打起仗来玩命,你守不住的。守不住怎么办?要主动出击。如何一个出击法?是不是硬碰硬呢?非也,而是不要和清兵正面交锋,要采取奇袭,破敌战,打埋伏等多种战争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在召开大清军事会议。
皇太极说:现在的明军,越打越难缠,越打越狡滑,他们现在尽力避免与我们正面交锋,这怎么可以,他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知道我们的优势就在正面交锋上,如果失去这个优势,那这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