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133章

中国皇帝全传-第133章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当大任呢?心中十分忧切,因此泪下。”拓跋弘感叹地说:“你既然现在就能如此懂事,一定能够统治好天下。我的主意已经定了!”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遂正式下诏传位于太子拓跋宏,改元延兴。拓跋弘为太上皇帝。

退位以后,拓跋弘搬到崇光宫中,房屋住所一切简朴自然,不加修饰,连房子的梁椽也不施斧凿,门前的阶梯也是土阶,很有太古遗风。另外,又仿效西印度的传闻,特定在宫苑中建造鹿野浮图,与禅僧一起居住在里面,研究佛学义理,参悟禅机。只有国家大事,才让上报知闻。

当初,北魏南部尚书李敷与仪曹尚书李?,自少时就相交好,与卢度世等都因才华卓著被文成帝和献文帝宠任,参与机密,共主军国大事。以后李?被任为相州刺史,在任时贪污受贿,被人告发,李敷帮他遮掩,没有将此事上报。后来拓跋宏终于听到了消息,便将李?囚禁起来,派人调查他的案情属实,罪当处斩。

当时李敷的弟弟李奕在宫中充任宿卫,与寡居深宫的冯太后两情相悦,暗中往来,众人畏惧冯太后的威严,不敢窃议,所以李奕在宫中出入无忌,就只瞒着拓跋弘一人。这时有人暗中告诉李?,说他假若能把李奕与冯太后的私情揭发出来,便可以免除死罪。李?犹豫不决,后来,他听从了女婿的劝告,罗列李敷、李奕兄弟二人罪行共30多条,一起上报朝廷。拓跋弘阅后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将李敷、李奕兄弟处斩。

冯太后本来与李奕私情甚密,突然间事发,情人被斩,不由得痛恨交加,对拓跋弘怀恨在心,不久便找到了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心腹在拓跋弘的饮食中暗下鸩毒。拓跋弘毫不知晓,吃下后须臾毒发而亡。死时才23岁,追谥为“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在云中金陵。

第一百六十八章 孝文帝元宏

一、少小即位大器早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天安二年(公元467年)八月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兴二年(公元469年)六月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宏的母亲李夫人在他被立为太子时被赐死。拓跋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拓跋宏刚长到5岁,父亲献文帝拔跋弘便把皇位让给了他,是为孝文帝。

拓跋宏继位后,由陆香发等诸大臣辅政,父亲作为太上皇亦过问军国大事。5年后,献文帝被冯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冯太后是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她的祖父冯弘和伯父冯跋是北燕王国的国君。父亲冯朗投降北魏,做秦、雍二州的刺史,后来被杀。冯太后生于长安,父亲被杀后便投奔姑母。她的姑母是魏太武帝的妃子。故冯太后能在宫中接受教育,知书达理。14岁时,文成帝即位,她被选为妃子,后来成为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她就成了皇太后。和平六年(公元465年),文成帝死后,丞相乙浑乘机专权,任意杀害异己,决断国事。这时献文帝还只有12岁,冯太后24岁,她果断杀死了丞相乙浑,掌握了国家大权,临朝称制。一年后拓跋宏出生,她将拓跋宏收入自己宫中,亲加抚养,把政权交给献文帝。献文帝死后,拓跋宏幼年继位,冯太后便再次临朝称制。

冯太后自己粗通文墨,十分注意对拓跋宏的培养教育,专门给他安排了汉族士人做师傅,学习儒家经典。拓跋宏聪明勤奋,喜好读书,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拓跋宏秉性孝谨,因3岁时母亲便被赐死,他始终不知生母是谁。他从小跟着冯太后,便将冯太后看做亲生母亲一样。冯太后开始并不喜欢拓跋宏,因为他早熟、机灵,太后担心他长大了对自己不利,曾在严寒时候,把他关在一间空屋子里面,只让他穿着单衣,并且三天没给他饭吃,打算将他废掉。幸而大臣上疏力争,方才把他放出。后来又有一个太监向冯太后讲拓跋宏的坏话,冯太后大为生气,用杖把拓跋宏打了一顿,拓跋宏无故受杖,却毫无怨恨,也没有加以申辩。自父亲献文帝死后,拓跋宏越发孝顺冯太后,无论大小事情,都要报知冯太后。冯太后逐渐开始指导年少的拓跋宏处理国家大事。

二、厉行改革利国利民

北魏建国后,对文武百官一直不设俸禄。在战争时期,将士以掳掠为生;统一中原后,官吏便靠贪污盘剥百姓过日子。北魏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了贪污给政府造成的危机。远在太武帝时,便开始了对贪污的惩罚,之后北魏各代帝王也都分别下令严禁贪污,但因始终没有解决官吏的俸禄问题,所以贪污现象屡禁不止,并且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民不断的反抗。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在冯太后的辅助下,拓跋宏正式下令实行俸禄制,规定犯赃绢一匹以上的处死刑,“枉法”者一律处死。自太和八年六月正式“班禄”,到这一年的九月,刺史以下的官吏因犯赃被发觉的40多人,都处了死罪。其中有一人叫李洪的,是拓跋宏的舅公,任秦、益二州刺史,既是显宦,又是贵戚,地方官员不敢给他定罪。拓跋宏便令将他从任所押到平城,召集了众大臣,自己亲自审问,然后赐死,以显示自己“班禄”及禁绝贪污行为的决心。一时间,受禄的官吏人人自警,北魏的吏治也出现了比较清明的气象。

自西晋末年以来,北方连年混战,田园荒芜,人口锐减。豪强地主趁机兼并土地,农民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往往荫附于豪强之家,或逃亡流徙,使北魏政权直接控制的耕地和人口减少,大量荒地无人耕种,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保证国家的财政来源,冯太后、拓跋宏不顾豪强大族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心限制豪强势力,同他们争夺耕地和农民。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月,大臣李安世向拓跋宏上书,提出均田建议。拓跋宏马上采纳了这一建议,在全国实行均田。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都可以得到政府授予的土地,露田男子每人40亩,妇人20亩,到了年老不能劳动或死后,再把土地还给政府。男子每人还可有桑田20亩,用为种植桑、榆、枣树,不种桑的地方,则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桑、麻田均可世代相传,不用交还。奴婢和一般百姓同样受田,耕牛也可受田,每头牛受露田30亩,每户限4头牛。又规定了新的租调制度,一夫一妇每年帛一匹、粟二石,这个数量比原来要少。这样有利于吸引原来的荫户和流浪者,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由于耕者有其田,对生产的发展和政府收入的增加大为有利。

三、倾心汉化易服改制

拓跋宏从小熟读儒学经典,仰慕汉族文明。在位期间,兴礼乐,正风俗,分遣牧守祭祀尧、舜、周公,又谥孔子世圣尼父,另在中书省悬设孔子画像,亲自拜祭。又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尊司徒尉元为三老,尚书游明根为五更,仿效汉族三代成制。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病亡,拓跋宏完全按照儒家经典的规定,守孝服丧,开始几天不进饮食,后来众大臣上谏苦劝,勉强吃一点,但也只吃很少一点白粥。鲜卑贵族劝他照祖宗的老规矩办丧事,不要过哀。拓跋宏却以为祖宗们南征北战,重视武略,不重文教,现在情况不同了。言下之意,不愿墨守祖宗成规,而希望在“文治”上下工夫。

北魏虽定都平城,但中原的富庶一开始便吸引着这个新兴的塞上政权。北魏道武帝、明元帝都曾经有过把都城南迁的打算。但那时夏与柔然还时时威胁着北魏,迁都中原的条件尚不成熟。北方统一后,迁都洛阳已成为当时形势的要求了。

拓跋宏知道,迁都是一件大事,必然遇到贵族、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他把文武大臣召集起来,假称要调兵遣将,大举进攻南齐。这时,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文武大臣信以为真,纷纷表示反对。拓跋宏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说:“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你们想出来挡驾吗?”拓跋澄也不甘示弱地说:“社稷虽然是归你所有,我们作为社稷之臣,对国家的危难,也不能知而不言呀!”退朝之后,拓跋宏又把任城王召来,对他说:“刚才所谈的事,实在难办得很。我们的国家虽然起自北方,建都平城。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搞文治的地方。我这次名义上是进攻南齐,实际上是想借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呢?”拓跋澄这才领会意图,表示支持迁都。他认为东周和东汉正是在洛阳兴盛起来的,魏假若得不到中原汉族地主的支持,单凭武力难以维持统治。拓跋宏又问:“北方人因循守旧,不想变革,怎么办?”拓跋澄坚决地说:“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你就下决心吧,他们又能怎样呢?”拓跋宏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任城,你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拓跋宏不顾众大臣的反对,率领30万大军南下,九日便到了洛阳。接着,拓跋宏令大臣李冲、穆亮等人营建洛阳,派拓跋澄回平城,向留守平城的贵族传达迁都的决定。次年,拓跋宏又颁发诏书,把迁都的事通知全国。由于平城贵族留恋故土,不想南迁,拓跋宏又亲自回到平城,召集文武百官,晓以利害。不久,就正式迁都洛阳。

拓跋宏迁都洛阳后,为了把改革继续下去,决心改变鲜卑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用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拓跋宏下令,禁止鲜卑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年又下令禁止鲜卑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话,再下一年,拓跋宏把鲜卑族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他在改姓诏书中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子孙,在五行中属于土,土又是“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将拓跋氏改为元氏。随后,将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五穆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