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夏意的爱 >

第38章

夏意的爱-第38章

小说: 夏意的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渡过那些苦难的时光,忠贞不改——身侧有这许多英雄人物,她为什么还纠缠自己的小心思?

她是一个幸运的人,能来到蓼国,参与着蓼国的历史,与这些英雄人物相会,还担忧什么呢?

难道,你还不信蓼徵吗?

就是这句话:你不信他吗?

他这样的男子,便不是皇帝,也定有许多人爱,你若不足够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配得到他的爱,又有什么理由生活在他身边呢?

若爱上了英雄,英雄就注定被众人爱慕,想想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做的那首《春游曲》,那样的自信,后宫佳丽三千,又怎样呢。

便武则天又如何,自己就一定怕么?

从没有一刻,夏意心中升起豪情万丈,是的,她会陪在蓼徵身边,拥有他的爱,是她,而不会是别人。

遥遥见壮丽雄伟的玄武门下,火把兵丁喧乱一团,混乱中可听到蓼衠的声音在怒极地大叫:“开城门!你们要造反吗?”

的确,玄武门的守门官已经造反,他们宣誓效忠了太上皇,而一旁门神似的郁迟恭率百名铁甲军守在一边,等待他们太上皇的到来。夏意寻找着蓼徵的身影,只听一声马嘶,蓼徵勒马伫立,英武的身姿如天神,清冷威严的声音穿透黎明时分的黑暗:“蓼衠,还不过来拜见兄长?”

火光下,蓼衠惊惶回头,他很狼狈,未戴王冠,只披一件大氅。便那瞬间,谁也不知他怎样想的,忽然劈手从身边卫士手中夺过弓箭,拉弓上箭,嗖嗖嗖,三箭连发,三道寒光,直射蓼徵!

蓼氏王族,几乎人人是神箭手!这跟蓼王宫习俗有关,每至年节,蓼王族必全体射箭以为娱乐,那样的场合,自然人人争先,个个不肯丢丑。

可是在这生死瞬间,蓼衠慌乱中竟未拉满弓就射出了箭,三箭皆失了准头,自蓼徵颈边擦过,夏意不及惊呼,便见蓼徵侧身取了弓箭,弦满月,箭流星,迅猛回了一箭!

利箭带着凛凛寒光,正中蓼衠咽喉!

天地忽然停止,喧乱的玄武门在霎那间是死寂的静。

每个人都看着蓼衠,箭透他咽喉而过,他瞪大了眼睛,似不肯相信般,直挺挺地倒下去。

他们的太上皇杀了皇帝!

每个卫士都不敢相信眼前的情形!

暗夜里,蓼徵就那样保持着空弦的姿势,好一会儿都没有动一动。

忽然蓼衠身边的一名卫士发一声喊,举刀向蓼徵冲来,未行两步,已被郁迟恭打倒。

蓼徵开了口:“放下武器,朕饶你等性命。”

蓼衠身边的五六个卫士手握刀柄,终究无力的垂下去。一名卫士忽然回手向自己颈间刎过,殉他的君王。

蓼徵挥了挥手,向郁迟恭道:“这里你来负责,守住玄武门。”转头对身边另一人道:“魏青,你带一百人去永安门,听到奉先殿钟声即打开宫门,放文武百官上朝。”

然后,他牵马回缰:“其余人等,随朕去奉先殿。”

蓼徵登上台阶,敲响奉先殿的钟声。钟声宏亮,在清晨的薄雾中,穿透层层宫阙,传遍皇宫。

那是皇帝上朝的钟声,闻此钟声,宫门次第打开,文武百官入永安门,入承天门,文东武西,候在承天殿外,等待宦官通报,入殿议事。

这一天,因是十六,并不是大朝,而是一般的常朝。官员们一如既往的鱼贯进入,并不知道龙庭之上,已经易主。

蓼徵欲入承天殿的前一刻,忽然停住步,问夏意道:“朕要改元,清暖,你说叫什么好?”

夏意看着蓼徵,当长平之战可以变成土木堡;夺门之变自然也可以变成玄武门之变,因此轻轻的吐出两个字:“贞观。”

蓼徵微微一笑:“好,就是贞观!”

三权分立

夏意好奇,她从没见过朝堂上的蓼徵,因此悄悄隐在承天殿后侧门,看蓼徵上朝。

见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少年天子,威严镇定,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脚下,那样的气势先叫人叹服。夏意想,君主制果然培养人才呢,举国之力,培养一人无上的权柄,那得培养出怎样的心态?

便听马和拖着长音唱道:“太上皇复位,百官跪拜!——”

进殿的官员们自然都愣怔了,他们看见龙庭之上已换了人,是他们熟悉又不敢相信的前君王。

蓼徵的目光威严如电,光芒锐利地扫视他们,前一排的六位尚书跪下去,后边的官员们也跪下去,山呼万岁。

蓼徵清平而威严,又有些慈爱地和气道:“众爱卿平身。”

他就这样轻而易举收服了群臣!

夏意微微震颤。原来对付这些臣子,蓼徵什么也不用,只是目光就可以了,她永远不明白皇权的观念是怎样深入那些人的心,一日为君,终身效忠,那样根深蒂固、深入血脉的品格和观念。

没有一位大臣上前质疑:原皇帝哪去了?就接受了太上皇变成皇帝的现实。那真是奇怪的事情。

蓼徵坦言告诉他们:赵王蓼衠欲刺杀朕,被朕射死,废为“戾王”。

群臣惊悚,可是恭肃静立,没有一人动一动。

然后,蓼徵诚恳地检讨了自己土木堡的错误,对蓼国臣民的负疚和罪过感,讲述了自己草原的生活,以及万延昭的出现。当他讲道:草原夜间极冷,被褥单薄,冻得朕直哆嗦,每到这时,延昭就抱朕双足入怀以体温为朕取暖——大殿上一片泣声。

蓼徵选择了坦然面对,面对他的错误与失败,他的屈辱与艰辛;他以胸襟坦白,真实相对,取得群臣的谅解和尊重;以坚韧不屈、无所畏惧,得到群臣的钦服和爱戴。

他说:先皇曾教诲,保国法重在两点:节俭和爱民;朕以为自己做到了,却仍犯下几乎亡国的大错。在塞外,朕一直反思过错,终于明白朕还缺少两点:识人和纳谏。朕的皇贵妃清暖公主告诉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深有感触,深以为然。

我朝本有议事制度,凡军国大事,中书省官员各抒己见,由中书令审核,交由门下省驳正,然后由朕裁决,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自朕接掌国事,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对诏书敕令只有顺从,没有反对的声音。今后,这一制度必须切实执行,三权分立,可以减少朕一人独断的错误。而朕的政令,须由门下省在诏书上副署,方可实行。”【注】

夏意汗颜,她没想到,她给蓼徵讲的“三权分立”都被他用上了,而蓼徵在朝廷之上,群臣面前,竟这样转述自己的语言,一片倚重称扬之意,忽然就想起黛玉偷听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表扬黛玉后的想法:“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昏君潜质

而群臣的震惊感动却是夏意想不到的,因为蓼徵作为皇帝,竟然说,他的诏书要由门下省副署,方可实行,那是君王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利,在他们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一位皇帝做到过。明君,什么是明君,这就是啊!他们从蓼徵的政治宣言中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每个人都心怀激动,得遇明主,是做臣子的梦寐以求的理想!

朝堂散了,蓼徵走到夏意身边来,夏意仰起脸来看着他,蓼徵笑了:“为什么这么看着我?”

夏意说:“我崇拜你。真是三生有幸,可以看到你。”

夏意是李世民的忠实粉丝,翻遍历史,她只崇拜这一个皇帝。那一瞬,她不知道自己看的是李世民,还是蓼徵。

蓼徵哈哈大笑,揽过她来:“你太有趣了。”

他带她去拜见太后。

蓼徵是真的想念他的母后了,那一种情怀激动,不自觉得现在大步流星的急迫里,现在拉她手的坚定有力里。

太后会怎样的欢喜呢,她有这样一个可以引以为骄傲的儿子?

太后已经在坤宁宫门口相待了,蓼徵放开夏意,奔过去,跪在太后的面前,太后揽住他,已是泪落如雨。

他们母子见面自有许多的悲喜,见他们进了坤宁宫,夏意识趣地没有跟进去,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有许多事要做:更换华清殿的一切用具,后宫蓼衠的嫔妃们要搬家,梅清宁和琛儿要接回来,还有孙修媛们,也可以从上阳宫搬回来了,许多人的命运会发生变化,许多的悲喜。

蓼徵叫夏意进来拜见太后的时候,太后对她淡淡的,礼貌的敷衍,那冰冷的礼貌还是看在蓼徵的面上,夏意能感觉到。

太后说:“徵儿方才对哀家说,他以后要以至诚治天下。哀家很欣慰,君王诚信,万民则影从,实在是祖宗之福,社稷之福。徵儿,你礼聘的皇后在闺中已等待你两年多了,你什么时候迎娶进宫呢?”

夏意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一刻,她只有一样可依凭,心的骄傲。

太后何至于这样急迫地给她的儿子难堪呢?夏意不明白。

夏意感觉到蓼徵的手扶住她的手臂,耳听他说:“听凭母后做主。”

太后微微笑了:“待哀家唤礼部尚书来,择个尽快的吉祥的日子。”

出了坤宁宫,蓼徵就握紧了她手:“清暖——”无尽的压力与歉疚。

他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何至于还用这些事烦他的心?因此,夏意回握了他的手,向他嫣然一笑:“我信你。”

又向他道:“郁将军已候你多时了,好像有事要与你商议。”

他点了一下头,引了夏意向前走,过华清殿,承天殿,前方是承天门、永安门,他看着那宏伟的正门微微笑道:“必有一日,我要你从这里进来,成为我的皇后。”他转过头,告诉她:“我不孝,让母后吃了很多苦,担了很多心,母后也为我付出太多,这一件事我必得先安她的心。待皇后娶来了,我就会把她废掉。”蓼徵看着夏意,“我若对不起你,不能令你开心,要这江山又有何用?我说过,我其实——很有昏君的潜质。”他忽然大笑了,俊美的面庞于朗照的阳光下神采飞扬,这一切对他算什么呢,他的母后已经不知道,他的人生早已在他自己手中。

不容觊觎

郁迟恭来说的是赦免蓼衠手下的事,包括永安门被拘禁的薛彻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