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461章

重生小地主-第461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摆满了一桌。

张氏依旧亲自下厨,不过却比往常轻省了许多,因为韩忠媳妇很能干,颇有几个拿手的菜色,尤其善于烹调鸭肉。这让张氏非常满意。连蔓儿家平常并不怎么吃鸭肉,是因为张氏并不善烹调鸭肉的缘故。

晌午吃了节宴,晚上连蔓儿家又在荷塘旁的亭子里面预备了一桌,一家人陪着鲁先生一起赏月。荷塘里只剩下一塘的残荷,连蔓儿就让人将家里养的菊花都搬了来,将亭子内外布置了一番。

等入了夜,亭子内外都点上了灯笼,一家人陪着鲁先生踏月而来,鲁先生看了亭子内外的布置,不由得喜出望外,连赞了几句。

亭子里早就摆设了桌椅,大家入席坐了。晚上的这一桌极简单,除了月饼、几样新鲜的果子、酥皮点心,就是清蒸螃蟹。

晚上这一顿,就是吃螃蟹赏月。

因为席上有螃蟹,连守信还特意开了一坛绍兴老酒。小喜就在亭子外燃起一个小炭炉,上面吊一个铜铫子。将黄酒筛了,倒入铫子里温热了,再端上来。韩忠在亭子外伺候,随时听主人召唤,韩忠媳妇留守厨房,小福负责将陆续出锅的螃蟹和点心送到亭子外,再由小喜端上桌。

连守信和五郎自然要陪鲁先生喝酒,张氏也能喝上几盅,她还做主,在连蔓儿、连枝儿和小七的面前也摆了酒盅,让这三个孩子跟着也吃了两盅。

“今个高兴,再说,吃这螃蟹不喝点热酒,小心回去肚子疼。”张氏如是说道。

螃蟹自然是连蔓儿家鱼塘自产的,是连蔓儿挑了最大个团脐的留下来,就是为了过节自家吃。多亏连蔓儿留心,事先给自家留了螃蟹,要不然,荷塘里能吃的螃蟹就都卖光了。

就八月节前这几天,连蔓儿家鱼塘的鱼、虾、蟹就卖得非常火爆,其中又以螃蟹为最。连蔓儿按照塘里螃蟹长成的情况,将螃蟹分为三等。第一等的,就是连蔓儿家现在自家吃的这种,每斤是五十文钱。第二等的每斤价银是四十文钱,还有第三等每斤的价银是三十五文钱。

节前是消费旺季,截止到今天,连蔓儿家已经卖掉了一千多斤的螃蟹,共得价银四十五两银子。再加上这几天卖的鱼虾,莲藕等,只这几天,连蔓儿家就赚了有一百二十两银子。而鱼塘里还有不少的虾蟹,估计八月里都能长成并卖完,到时候的收益估计又要翻番。

席间,一家人的话题不免就谈到眼前的鱼塘和荷塘。

“对,”连蔓儿点头,“明年荷塘要再挖一个,鱼塘另外再添四个。把这边的地都给利用上。”

眼看着今年鱼塘和荷塘的收益如此喜人,明年自然要再进一步,将她们买下的所有河岸地都开挖出来。这是一家人这几天商量的结果。

过了八月十五,连蔓儿一家都忙收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秋收工作当中去了。

家里的几个长工,大力和小丁转签了死契。连守信这多半年见大力年纪略长,忠厚能干,就提拔了他做下地做活计的头。有的时候下地干活,连守信有事不能去,就都是大力领着,极稳妥让人放心。

今年收秋,连守信依旧亲自下地带人干活,五郎因为暂时不再又考试的压力,也和小七一起穿了粗布衣裳、千层底的布鞋,带了草帽,一副庄户人家的打扮,每天跟着连守信下地干活。

张氏娘儿三个就都不用下地干活了,每天只在家里,做些家务,为连守信这些人准备饭菜。张氏是干惯了活计的,她也操心地里面,即便连守信、五郎都不让她下地,有的时候她还是会下地去看看,或是送些茶水,或是送上两个西瓜,要不就是送去一篮子香瓜等。

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不仅和长工、短工们一起下地干活,回来吃饭,也吃一样的饭菜。张氏安排饭菜,又极厚道,所以不管是家里面的长工,还是暂时雇来的短工,都对连家的人赞不绝口。

第五百一十五章 当机立断

玉米、高粱、糜子、豆子,地瓜,花生等都一样样地收割回来。两百多亩地的庄稼收成,场院里放不下,就堆放到前院里来。

庄稼从地里收回来,要在场院晾晒了,才能开始打场。而在晾晒期间,连守信又忙带着人披星戴月地收摘葡萄,开始酿制葡萄酒。

六十八亩地的葡萄,都用来酿制葡萄酒,产量是前两年在山沟里采摘野生的野葡萄酿制葡萄酒所不能比拟的。为了让酿制的葡萄酒品质更好,保质期更长,连蔓儿这次打算依旧用粗瓷酒坛酿制葡萄酒,但在葡萄酒酿制成功之后,则打算改用木桶存放葡萄酒。

粗瓷酒坛依旧是从赵家村定的,存放葡萄酒的木桶则是找了几个木匠,给定了尺寸和木料以及一部分定金,约定到期要交多少木桶。连守礼自然也接到了订单。

连守礼、五郎和小七带着人下地摘葡萄,往家里运送,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就负责在家里带着人进行葡萄酒的初酿。其中连蔓儿和五郎还要兼顾连记、以及鱼塘、荷塘的事务,一家人忙得什么似的,晚上几乎是头一沾着枕头就睡着了。第二天,却依旧还得天没亮就起来。

一家人的勤劳,自然获得了应有的收获。

前面跨院的酿酒坊已经放不下她们酿酒的坛子了,只能将一部分酿好的酒放到后面的跨院去存放。

这天,采摘和酿制葡萄酒的活计终于告了一个段落,一家人吃过晚饭,就都聚到内院上房东屋里,围坐着说话。

“葡萄估摸着还有两天,就能摘完了。”连守信就道,要是按照正常的速度,这葡萄现在应该已经摘完了。但是摘葡萄的进度,还要兼顾家里酿制葡萄酒的进度。因为摘下来的葡萄,最好是随摘随即就酿酒,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和口感。这是连蔓儿从前两天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也许是细微的差别,但是她总是想精益求进。

“到时候,你们这葡萄酒也能酿完了吧?”连守信就问。

“再有两天,那应该没问题。”张氏看了一眼连蔓儿,就点头。

“那葡萄酒酿完了,咱是先打场,还是先把地里的柴火拉回来?”五郎就问道。

“先打场,那柴火啥的不着急,入冬前都拉回来就行。”连守信就道,“就是今年咱这院子里可没有放柴火的地方了。我今天在院子周围看了看,打算着等柴火拉回来,咱就在院子外面堆几个柴火堆。”

“爹,那柴火堆的地点可得选好了。最好是离咱家院子稍微远点。对了,还得选下风向。”五郎就道。

“这个我都考虑到了。等明个我把地方指给你,你看看行不行。”连守信就道。连守信的优点之一,就是他从不自以为是,不摆家长的谱。家里有事,只要张氏和孩子们有意见,他都肯认真地听。

而自从分家后,五郎念了书,如今又考上了秀才,连守信对五郎的话就更加信服了。

“要种冬小麦的地,咱得先清出来吧。”五郎又道。

“那一定的。”连守信就点头道。

大家又商量了一番在哪块地上种冬小麦合适。

“要不还是南山旁边那块五两银子一亩的地吧。”连蔓儿就道。那块地今年种了十亩的春小麦,现在还种着第二茬的白菜和大豆,自然是不能接着再种冬小麦,可另外还有十亩,今年种的是花生,正好接下来种冬小麦。

“这个行,就用种花生那几亩地吧,还能省点事,不用刨茬子了。”连守信就道,“等这边打场差不离了,那边咱就翻地、上粪,犁出垄来。等冬小麦种子到了,咱就赶紧种上。”

“这次老陆家这商队去的日子可有点长,按着他们走的时候的说法,前两天就该回来了。”张氏想了想,就道。

“这次他们走得远。这出门在外,计划赶不上变化,早个两天,晚个两天的都不算事。前些天,咱这不下雨了吗,听人说,好多地方也都下雨了,比咱这的雨大多了。”连守信就道。

说到冬小麦的种子,一家人免不了又想起另外一件事。

“老赵家卖的那春小麦种子,还真有人买!”张氏叹气道。

陆家的冬小麦种子没带回来,赵文才却从太仓运来了几车的春小麦种子,并按照每斤五十文钱的价格开始出售,比太仓的麦种价格高出二十四文,比连蔓儿家的麦种价格高二十文钱。

“咱家的麦种又卖完了,他们想种麦子,不在老赵家买咋办,咱这左近也就他家有的卖。就是他家这买卖做得有点……不大地道。”连守信也摇头叹气道。

“爹,你这话也说得太客气了。他们那不叫有点不大地道,是太不地道了。”连蔓儿插嘴道。

连守信就闷声不吭了。

之所以说赵文才这卖麦种的生意做的不地道,还不是说他的定价。而是他在卖麦种的时候,放出来的话。

“说啥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都得了衙门的明令,辽东这边要买麦种,只卖给他一家,别人不管是谁要买,都不卖。想种麦子,买麦种,就得到他那去买。还说啥,这是刚开始卖,看大家伙乡里乡亲的,价钱还便宜。要不赶紧买,他那麦种就要涨价,还得成倍地涨。”连蔓儿道,“这都叫啥事?”

赵文才能有什么本领让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铺子只把麦种卖给他,不卖给辽东府别的人?还说衙门的明令,这里面自然是有连家上房那些人的事。

与辽东府最近的、能买到麦种的地方,也就是太仓县了。都是庄户人家,要去更远的地方买,不是没钱就是没人。就真的有人相信了赵文才的话,怕他以后还要涨价,捏着鼻子去买了麦种。

背地里的抱怨和咒骂,自然少不了。

连守信知道了,就很上火。

“我觉得这件事,咱不能放着不管。”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五郎沉思。

“咋管?”连守信就忙问道。

“哥,”连蔓儿就转向五郎,“你看你能不能给锦阳县的县衙写个帖子?”

“嗯,我也正这么想。”五郎就道,“我马上去写帖子,明天一早就送县衙去。”

“这个……”连守信张了张嘴,似乎是有话要说。

大家就都看向连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