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第1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兜里多捞钱的,只要是能够披上一层爱心衣裳的。又不会触犯法律和国家底线的,就通通敞开了卖。
他们的的确确是赚钱了,也刺激出口、刺激制造、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了。可却没想过,这些顶多是工业级的民用品,一旦落入了德国人的手里,依然可以被用于军事用途,要知道,中德之间如今正处于战争状态,这样的变相资敌行为,就应该统统给叫停。
可胡广心里难受能有什么用,屁用没有,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么一大堆对于德国人而言是“来路不明”的移动式发电车组。胡广自然期望着能够更快发现些什么。
“无人机什么时候能够就位?”看到上尉一时半会儿还舀不出个结果来,他有些急切的问道,毕竟,另一边,参与行动的部队正焦急等待着。
上尉闻言,立马在键盘上按下了一个组合键。切出了工作界面,调出了联合战术共享数据终端,指挥权早就已经移交到了此时此刻轮值在空中巡逻空中预警机的大型无人侦察机,有足够权限查询该无人机实时状态的上尉很快就舀到了最新的飞行状态报表。
“‘夜莺07’预计还有5分钟就位!”
上尉快速心算的结果和胡广的心算结果一致,五分钟并不太久,对于在茫茫黑夜里以超过每小时700公里时速狂飙突进的“夜莺07”大型无人侦察机而言,五分钟的时间便意味着距离还尚有十多公里,使用电视摄像机和红外探测器还有些早,但机上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却是已经可以开机了。
胡广挪过一张椅子坐在了上尉一旁的备用工作站前,很快就进入到了数据共享终端,由于大型无人侦察机已经飞出了太远的距离,至少对于阿拉木图的战区司令部而言,业已相距两千余公里,无人机通过自带的综合飞行控制系统,即最核心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是不会错过目标的。
虽然距离相距很远,但通过大型空中预警机进行微波接力通信,外加通过通信卫星进行数据通信中继,依然可以确保高速率的宽带通信,胡广一瞥终端最底层的实时数据交换率,每秒钟可以达到37mb的速率,还算不错。
“合成孔径雷达开机完成!”
头戴耳麦的胡广听到了来自于预警机上根本见不到面的无人机控制员发出的人工提示音,这一声音的提示倒不是真为了让多少人听到,而是一个例行程序,无论是否抵近重点目标进行侦查,无人机雷达开机也就意味着会产生电磁活动,进而会增大无人机被发现的概率,一旦无人机被击落,那么什么时候开启的雷达,这一时间点连同其他实时记录的数据,都将成为事后分析的重要依据。
“夜莺07”携带的x波段600mhz的3。5千瓦活动目标指示器很快开始活跃起来了,紧跟着,一张张误差率较低的条幅雷达侦查照片便一帧帧的传送回来,丝毫不惧从高空侦查下去会不会有云层阻挡,图片质量相当之高,分辨率小于一米的情况下,并非专业情报分析人员的胡广,也能清晰的看到地面上那略显特殊的野营地域状况。
随着距离的拉近,无人机开启了高清晰电视摄像机,开始在高空之上对下方的可疑目标进行实时拍摄,所获数据不断的发送到拥有直接控制权的空中预警机,以及地面站,当然,通过共享数据链正密切关注的胡广,也实时共享到了这些数据,因而他所能看到的不再是雷达图片了,而是略显鸀灰的实况直播。
辽阔的原野上,显得比较突兀的这一可疑区域,在胡广看来,咋一看上去,和纳粹德军的后勤辎重部队野外驻地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油料运输部队,因为看上去,这一占地面积并不大的临时宿营地里,没有多少固定建筑物,行军帐篷、各种车辆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倒是画面中矗立的四个铁架哨塔很特殊,竟有些类似于超高的炼油塔。
随着无人机的侦查继续,画面中很快就出现了一些端倪,胡广看到了大量的装甲车辆,其次便是有约莫二十余辆油罐车,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油罐车很是庞大,根本不像是德军后勤油料运输部队常见的油罐车,要知道,高度机械化的德军所用的军用级越野油罐卡车乃为共和国出口技术所成,可胡广很清楚的知道,德军从未获得过共和国50吨级军用三轴半油罐车,也就是半挂式运油车的技术,那现在在眼前的,是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drv!~!
第三三三章 破晓(上)
“一定不是油罐车这么简单!”
胡广立马将这一信息转存到了情报信息比对软件,让软件帮助自己完成快速的数据比对,高效率的计算机果然不负期望,不到十秒钟,便拿出了结果来。
原来,这些个油罐车倒真不是共和国近期出口到西欧的了,软件分析结果中,吻合度最高的一款油罐车却是早在共和国对轴心国实施经济制裁之前,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巨资引进的大型特种化学运输车技术所演变而成,数据库中的军情局分类信息中恰恰有这款起劲德军装备的最大油罐车数据信息。
50吨级半挂式油罐车在纳粹德军中装备数量虽然很多,但多常见于其国内和西欧,即有可能遭到敌对势力突袭,亦或者是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区,德军很少会用这样既笨重又机动力差的大型油罐车,机动力强的20吨级越野型军用油罐重卡倒是很普遍,尤其是对公路路况奇差的苏联国土之上,显然吨位更小的油罐车更能轻便灵活的适应。
“德国人一直在致力于不断提高其占领区内的公路交通质量,把这么多的大家伙集中到一起,而且还靠近于重要后勤物资枢纽梁赞,这貌似挺合理的,人家说不定是用这些一次性装载能力强的大型油罐车在执行油料转运任务也不一定!”
胡广依然有些不太相信,明明军情局那边给出的最终分析结果就是指这里,难道是德国人在地表布置的这些都是些伪装,真家伙是藏在地下的?
虽然抵近侦查的“夜莺07”大型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数据,正被中亚战区情报处和军情局欧洲情报司以及奉命支援该部完成此项任务的大量精干人员,估计上百位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正用更为专业的角度来研读信息,但胡广还是希望能够更快一些。
想要看清地表之下有什么,这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夜莺07”大型空中无人侦察机携带的合成孔径雷达具备“透视能力”,挂载于无人机机腹下面的一部长条状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乃是由很多的小天线单元叠加在一起而成。借着雷达天线大小和分辨率高低成正比关系,微**长范围达13厘米至30厘米的合成孔径雷达,其发射和接收的微波远比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穿透力更强,所以不仅仅是云雾抵挡不住它的“透视”。就连厚厚的土壤也都抗拒不了,如果土壤足够干燥,“夜莺07”甚至可以看到地下30米的物体。
迫不及待的,胡广就开始让计算机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他倒要看看,德国人当真是把两件核武器都藏在地下没有,若真是这样。德国人还真他娘的够大胆的,从业已看到的画面中不难看出,这里乃是一个很稀松平常的废弃田野,战争与和平唯一的区别,便是这里生长的是杂草还是粮食而已。
没有钢筋混凝土一类的永久性高防御力工事,也没有大量的精锐部队布置周围,胡广实在想不出,冯?博克会胆子大到不惧怕原子弹意外失踪的地步。或许,胡广仔细一想,还真觉得站在冯?博克的角度上来看。这也不失为一种妥善的方法。
在胡广看来,支持冯?博克如此做的理由有三,首先,对于入侵者的纳粹德军而言,想要在被苏联人反复坚壁清野的占领区内找到合适的核弹藏匿点的确不易,既要足够保密又要有足够的防御力,实在难找。
无论是从“破盒行动”之前军情局掌握到的德军原子弹尺寸和重量数据,还是到其对莫斯科实施核武攻击实爆的那一枚,德国人的原子弹个头还很大、体重也不小,反正。军情局给出的重量数据达到了惊人的4吨至5吨之间。
试问,这样一个好几吨重量的大炸弹,德国人应该怎么样才可以随意扔向敌人的头顶上,显然,除了空中投放之途,是暂无其他方法的。冯?布劳恩的远程火箭还没那么强的运载能力,所以,冯?博克必须将核武器始终保存在距离可容纳大型战略轰炸机起降的机场附近,恰恰可惜的是,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数量有限,可完成核弹投放的更少,在苏联战场上,能让庞然大物的战略轰炸机驻扎的机场,梁赞就有一个,所以,这是理由之二。
理由之三,通过近一个月来,共和国空军不断称雄于其活动空域之上,不断施以猛烈的空袭,而德国空军却一再退缩,近期甚至“高挂免战牌”,所以,不排除冯?博克对德国空军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铤而走险的选择机动保存的方式来让威力着实吓人的原子弹,始终保持着机动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被共和国空军炸趴在固定地面目标上。
毕竟,共和国空军自开战至今,还尚未彻底夺取制空权,每次轰炸都是有组织、有规模的针对重要目标,如火车站、物资仓库、大规模部队集结地等高价值高回报目标,特喜欢固定不动的目标,却还不会对小规模的战术单位进行轰炸。
当然,胡广之所以会如此猜测,还是因为他换位思考,他笃定如果自己是冯?博克,也会这么干,既然没好地方可放,空军有靠不住,核弹又非得要保存在方便使用的中近前线,那何不就让它们一直处于机动待命状态,一旦时机合适,那便快速送入机场装机,实施核轰炸。
“参谋长,有所发现!”
正当胡广思索再三的时候,上尉突然出声拉回了他的思绪,转过头来看着上尉的显示器界面,胡广很惊喜的看到了两个用红线圈出来的其貌不扬的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