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兵 >

第139章

汉兵-第139章

小说: 汉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赵院长来了。”元首府当值护卫轻声提醒道。

“哦,快请。”程蓦抬起头,眼中出现几分欢喜之色。

“不用相请,辉城自来。”一个一袭青衫,头系青色发带,气如美玉的中年男子踱进了花园,顺着碎石小径,向程蓦而来。

“飞澜,你来的正好,快坐。”程蓦展颜,命人拿过一张藤椅。

“无妨,我亦喜欢这石凳,坐之令人警醒。”赵辉城笑了笑,直接坐在了程蓦对面的石凳上。

程蓦一挥手,四周的仆役护卫悄然推下。

见四周无人,程蓦脸色转阴,呆坐那里,只是反复翻看着手中的舆情,半响无语。

赵辉城是极有耐心的人,见程蓦不语,自在一旁看着满园还很萧瑟的春景,手掌轻抚,面如止水。

“辉城,江山城里已然闹得这么大动静,你这个元老就没反应么?”程蓦将舆情拍在面前石案上,问道。

“元老?我自觉正当壮年,何老之有。”赵辉城呵呵一笑。

“唉,辉城,你就莫这般模样了,我怎么就从未看你焦急过呢?”程蓦无奈道。

“冲之,你叫我来,就是为了对我说这些么?”赵辉城忽然长身而起,面对帝国北方还有些冰冷的春风,傲然而立。

“飞澜,我是真想听的意见。”程蓦恳切道,说着用手一拿那张《江山舆情》。

“你自看,帝都各大学院的学生都自发上街游行了,无论是军民、商民、工民、农民,纷纷声援,国务院和议会却还在互相推诿,军部更是铁齿铜牙一般,死不松口,今日诸葛宇华将昨天他们在国务院讨论的邸报送了过来,已然是糊涂一片。难道就眼看这好大的江山沦落敌手么?”程蓦越说越激动。

“冲之,我只对你说一句话:此时蛰伏莫轻为,待到春雷奋身起。”

“至于军部,我自会去找关博文说,你是大人,更是我之兄弟。”赵辉城望着程蓦,英俊坚毅的面庞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

赵辉城,字飞澜,英国侯赵云之三十三世孙,性温和内敛,不失刚烈。帝国国务枢密院监察长,江山陆军高等学院院长,帝国飞虎军团军团长,帝国现任元首程蓦结拜义兄。

~~~~~~~

帝国纪元999年4月3日,帝国川陕行省川渝路和陕西路交界的深山之中。

雷东风等人已在山路上奔走三日,只觉前后皆是苍茫群山,翻过这座还有那座,若无熟悉这道路的王建堂的那些兄弟领路,怕是要迷失在山中。

至于王建堂,已经被雷东风拨给江筑英,毕竟江筑英一路奔袭,需要这个最了解情况的人来带路。

“大哥,大嫂智勇双全,又有李姑娘和荆明扬相陪,我想这世上能难住他们的不多。”张策见雷东风一直眼带忧虑,忍不住劝慰道。

“正谋,你我离开学院也有两年了吧?”雷东风忽然道。

“嗯,大哥已近三年,我却有两年了。”张策回答,心下虽然有些不明,但也禁不住回味起在江山陆军高等学院那些值得回忆的年少时光。

“当年在学院,你还记得赵院长常说的话么?”雷东风又问,近来记忆融合,他已经想起很多事情,只是有些关键地方仍然很模糊。

“当然,院长说,即为军人,就要以国为重,千难万险都不足惧,唯不能失汉兵本色。虽千万人吾往矣……”张策道。

“呵呵,想当年,你我二人被人称之为学院双骄,如今身在边缘南,却也心系国事,如若筑英不能功成,我自不会苟且……”雷东风神色坚毅。

“策自当追随大哥。”张策凛然道。

“你却不劝我再图后世么?”雷东风笑道。

“大哥无大嫂不肯独活,策无大哥,亦不肯偷生。更何况,如今我等是破釜沉舟,若不成,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张策亦笑道。

“很好,正谋深得我心。”雷东风抚掌。

其实,雷东风和张策这般外表亲和,内心骄傲的少年人,在少年得志,却中被陷害的现实下,远走塞外的情况下,他们多少有些性情上的偏激。

~~~~~~~

帝国纪元999年4月3日,帝国川陕行省潼关,风陵渡。

“杀——”司马南只觉得自己胸腔内的最后一丝氧气都快被消耗殆尽,浑身酸疼无比,手执马刀的胳膊已然抬举不起,而最后那一个“杀”字喊出,整个人都觉得窒息起来。

但,身为一军之长,司马南知道,自己此刻绝对不能瘫软下去,尽管他已经近三天,三十六个时辰没有合眼,尽管他已经指挥手下这些将士打退了敌人不下十次的进攻。

现在,司马南已经彻底和连城下的冯塞卡耗上了。

三天,司马南手下由两个二级军团的士兵拼凑的一万五千余人,加上预备役军民剩余的不足三万人,硬是抵抗住了冯塞卡四万多精锐的猛烈攻击。

司马南不能退,身后就是长安府,是近百万的汉家百姓,更是一个汉家士兵坚持的最后骄傲。冯塞卡也不能退,临战前立下的军令,和几天来死伤惨重的战斗,让这个自负的条顿骑士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面的汉兵拥有超过条顿人的意志。

但,他不能退,退下去,迎接他的将是军人最大的耻辱,被撤职,被遣返回国,然后终老在公国的某个城堡。

两个都不能选择后退的指挥官,两方杀红了眼的士兵,用铁血在滔滔黄河与坚石冷璧间书写着死亡的悲歌。

正文 第十三章,战川陕(6)

“汉人都说富有的人若不上进,那么必然会衰败下去,如今我联军看似强大,却陷于此地,何其不智……”西方联军统帅,福尔斯王国公爵,大将军何塞遥望黄河对岸狼烟四起的潼关连城,黯然兴叹。

“大人,何必如此,莫若明日让我带队上阵,两日内定拿下这潼关。”福尔斯王国万夫长,有着“明月骑士”称号的阿尔斯看着亦师亦长何塞如此愁闷,忍不住道。

“阿尔斯,如果我们西陆各国能齐心共进,莫说这小小潼关,就算那汉帝国的帝都江山,也唾手可取。我本不想在这里消耗这么久的时间,可叹伦勃朗他们既想得到这关卡后积攒了千百年的财富,却又各怀心思,不肯出全力,天下哪有这般的好事?”何塞面浮讥讽之色。

“老师……”阿尔斯也是默然无语,他性格光明磊落,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本就不擅长,若说行军打仗,他自有百般策略,但对这政治角力,却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

“不过,汉帝国不也一样,若是铁板一块,我何塞纵有通天之能,也不敢率军深入至此,现在战线拉得如此之长,补给不易,单靠一路劫掠给养,早晚有失。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离开这潼关,一面进军帝国江南诸省,那里乃是帝国之粮仓,正适合大军补给。一面施压,催促帝国帝都那边尽快决断。否则,再耽搁下去,我们必然陷入泥潭。”

~~~~~~~

条顿公国条顿重装步兵团的万夫长,直接指挥这次攻打潼关战役的冯塞卡却是不知道黄河对岸何塞的感慨,现在他早已有一种骑虎难下之感。

眼前的十二连城已经几易其手,残破不堪,但汉兵还是用血肉生生将它护在了自己手里,巍然不倒。

西方联军统帅何塞,并不是那种短视之辈,虽然他并不赞同将兵力消耗拖延在这样的雄关与铁血的汉兵下,但一旦确定了目标,何塞必然要尽力而为。

而且何塞也相信,只要攻占下潼关,不单是满足以伦勃朗为首的那些权贵取得财富的愿望那么简单,更可以让整个联军从此进退自如,甚至以此为根据,牢牢占领帝国西北、西南大部。

尽管冯塞卡已经立下军令,而且眼看将近三天,他还未实现前言,何塞还是慷慨的将福尔斯王国的一个万人步兵团拨给了他,而这次何塞一共只从福尔斯王国带出了两个万人步兵团。

何塞还向冯塞卡许诺,他将说服瑞德的统帅汉斯,让他再派出一个战斧团给冯塞卡驱使。

“三天时间,再给你三天时间,还有两个新的万人大队供给你驱使,如果这样还不能占领潼关,那就请冯塞卡将军自裁吧。”这是何塞派来的信使,告诉给冯塞卡最后的命令。

“人再多,就能攻占下眼前的城池么?”冯塞卡的信心已然有些松动。

不是他不明战理,眼前的潼关,适合进攻的区域也就是十二连城前的这一片,其余地方摸不是礁石山体。

就算他手上有十万可用之兵,最多一次也只能投上去万余,其余人只能跟进,甚至等候。

所以,现在这场战是冯塞卡从军来打的最郁闷的一场,这根本就是消耗战。

在敌人坚守不出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人数、更是意志,哪一边先顶不住了,另一边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退兵,明日再战!”冯塞卡虽然心头焦虑,但却也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日眼看汉兵抵抗已然猛烈,自己这边的士兵士气已经低落下去,再打下去也是无益,与其这样不如明日蓄势再战。

“杀……”司马南在城墙上,声音嘶哑。

“大人,敌人已退,今日,又抗过去了。”见司马南犹自呐喊不停,一旁的汉兵提醒道。

司马南这才醒悟过来,望着城下如潮水般退去的西方联军士兵,一屁股坐在了冰冷的城墙上。

“命令奋武军一团、三团和军民预备二旅下去休息,玄武军川陕独立旅三团和军民预备一旅上城布防。”司马南布置完毕,这才慢慢走下城墙。

“大人,十天了,兄弟们都拼的差不多了,您才让预备军上去两个旅,这样下去,咱们奋武军就全拼光了。”一个奋武军军官迎上司马南道。

“现在还不到把他们全投入战场的时候,这些日子,他们一个旅团一个旅团的轮换,正好增加一些战斗的经验,都是很好的年轻人啊,可惜……”司马南看着撤下城墙的预备役军民,看着那些还显稚嫩的面庞,心下一阵疼痛。

在帝国昌平时,这些少年莫不在家中,求学、经商、打工,如今却要在这铁血的战场上奉献自己的生命。

司马南欲哭无泪,望着已经被硝烟遮盖的落日,悲愤莫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