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76章

天朝之梦-第176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九龙口岸的事务很快便由他接过了。不过左宗棠也清闲不了,紧接着就当了宝安县代理县长,忙着绥靖地方。

朱济世现在要草创一国,各种规矩制度都是怎么高效怎么来,并不是盲目恢复前明那一套。比如地方政权就是简简单单的省—府—县—镇(乡)四级,没有大明朝的卫所制度,而且是军政分离,司法独立。

一省之长就称巡抚,但是只管民政不涉军务也不管司法诉讼,一府之首称知府,一县之长就称知县,一镇之长就是简单明了的镇长了——当然朱济世现在的地盘还小,没有任命巡抚、知府的条件。不过县城已经打下了两个。和历史上的太平天国不同,朱济世奉行的是占一地守一地的原则,这也是老朱家的传统。

而且朱济世还要求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宁愿少占地盘,发展的慢一些,也要把打下的地盘消化好了。绝不允许在自家地盘上有效忠满清的团练存在!而要禁绝忠满清的团练,自然就要控制好地方士绅。而控制地方士绅的法子就是两个,一是土地;二是功名。

相对太平天国所实行的体制,朱济世搞得“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显然是比较能让广东地区的开明士绅所接受的。而广东素来是天地会最为活跃的省份,“反清复明”的思想是有一定市场的。广东的绅民又长期同洋人接触,比较了解世界,对有些西化的明军也还能接受。而且满清自鸦片战争结束后,便对广东地方课以重税,使民众苦不堪言,效忠满清的市场并不大。最近绿营117位汉官集体投明的消息也时广东沿海地方人心浮动,这些都是有利于朱济世建立巩固地方政权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济世军的强大武力根本不是广东这里的地方团练可以抵抗的!所以在东莞、宝安两县建立地方政权的工作大体上还算顺利。

见到左宗棠进来,朱济世忙问道:“宝安县的地方,绥靖得怎么样了?”

“大体还算顺利,不过愚忠之辈总归是有的,梧桐山、大鹏城、南澳镇等地都有人反对大明,其余地方的士绅跑了大约三成,闭门抗拒的也有三成,剩下的都归附大明了。”

听到顶多只有四成士绅附明,朱济世还是不免有些失望。这满清到底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汉族士大夫回有那么人甘心为奴为仆呢?

“也不错了,比想象中要好。”左宗棠将一份手写的名单递给朱济世,笑道,“收了一百十三个秀才的效忠信,另有三百多家田主遣子随军。宝安县地方上的天地会、小刀会的堂口大佬全部归附,有四十一个堂口大佬才德尚可,都算是有功之臣给了些微末官职将来再分配些土地培养他们成为乡绅吧。另外,天地会、小刀会弟子从军者有一千五百一十三人,皆是精壮之士。”

“地方上的治安还行吧?”

左宗棠笑道:“治安良好,大军北伐之前大明山已经给各地的天地会、小刀会堂口打了招呼,令其约束子弟,必要时接管地方。”

此时的江湖帮会和后世的黑社会并不完全一样,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犯罪分子,而是一种民间秩序。这种江湖秩序得以存在的基础,其实是法制的极不健全朝廷统治力度不够所致。

如西婆罗洲的华人,根本没有正式的政府和法律,就靠着江湖上的规则在维持地方执行和社会运转。

而在中国国内,江湖大佬们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同士绅和朝廷对立,不过这种对立并不是绝对的。江湖大佬反士绅反朝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革命,而是要成为士绅成为朝廷大员。

事实上,由江湖大佬而成朝廷命官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现在投靠到朱济世旗下的苏玉娘、罗亚旺(罗大纲)、张嘉祥(张国梁)、冯子材,历史上都是由江湖而入朝堂,只是效忠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至于让江湖大佬替代士绅去掌控乡间,更是极为顺畅之事。因为不少江湖大佬在身家丰厚之后,也会捐个官买些田地,由江湖而入士绅的。江湖人物和士绅是完全可以相互转换的。而且士绅对乡民的压迫盘剥也是极重的,换成江湖大佬也不过如此——这个时代中国的贫农根本就在饿死的边缘挣扎,要不然朱济世在广东的事业也不会如此顺利。

而让农民困苦如此的,除了满清政权的贪婪和低效率,大概就是遍布中国的士绅阶级了!

“豁免永历201年度田赋、杂派的告示贴出去了吗?”

朱济世既然要反清复明当然不能再用满清的道光年号,他继承的是南明永历皇帝的法统,所以便恢复永历年号,今年正式永历201年。

“已经贴出去了。”左宗棠微微点头道,“免征一年田赋、杂派,当可为我朝争取到不少民心,不过真的要让小民得长远之利,还须加快建立咱们的地方吏治。满清治四万万之民人,一年才得四千余万之税,却使天下为之疲敝,问题并不是税重,而是吏治败坏。地方官吏勾结劣绅,在正项之外加派无算,让升斗之民疲于应付。”

“嗯,今天请你过来正为了这事儿,你看看这些。”朱济世点点头,就将一叠书信交给左宗棠。

左宗棠接过一看,都是明军将校写来的“劝进信”,就是劝朱济世称王称帝的信。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向野心家卖好的机会,而且又不用付出什么。

“劝进?”左宗棠看了眼朱济世,没有看出什么喜怒,便试探着道,“现在只有两县之地,称王是不是太早了?”

“我也觉得太早了些,不过下面的人提出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朱济世皱眉道,“我现在的明公是兰芳君主的称号,兰芳还是英吉利的属国,再用这个称号是不大妥当的。而且所谓的‘缓称王’无非是不想搞得目标太大,引起强敌注意。这个在我来说根本无所谓,反清复明的旗号早就天下皆知,没有退路了。不如早点称王开府,这样也能有个颁布号令的名号。”

这就是想早点过大王瘾?左宗棠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也行啊,那就在东莞称明王吧。不过这仪式……”

“仪式从简,就是一个行政的名号罢了。”朱济世摆了摆手,“拜祭天地的一套,到了广州再补也行。不过王府要提前建起来,这样各项制度也能正式建立。比如新的《大明科举制度》、《大明文官制》、《大明军官制》、《大明历法》都要正式颁行……还有大明科举所要考核的项目,涉及的书籍都要提前公开,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的时间,明年也就是永历202年6月底之前,一定要举行广东省的第一次全省县试,选出一批可用的秀才来。”

左宗棠想了想道:“科举这倒是正事儿,否则一省上百个县,近两千个镇,没有上万官吏根本顾不过来。”

第244章 先入京师者为君?

“这朱逆在东莞称王了!区区两县之地竟也敢称王?”

道光皇帝接到广东方面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之后很有些纳闷,原本朱济世夺九龙、占虎门,席卷宝安、东莞的消息传来之时。他这个大清皇帝还是颇为紧张的,一连串的剿匪圣旨当天就发了出去。不仅责令洋务衙门迅速同英夷交涉以断朱逆后援,迅速向法夷购买洋枪洋炮。还调集湖南、广西、江西、贵州四省绿营增援广东。又命令穆特恩、徐继畲在闽粤边境严加布防,不让朱逆贼匪流窜入闽。最后,还给赛尚阿和僧格林沁下旨,让他们“小心应付,务求稳妥,不可冒进”甚至还许他们在必要时放弃广州。还给了两人一道密旨,封僧格林沁为荆州将军,赛尚阿为湖广总督——这是免了两人死守广州的封疆之责。

可就在道光皇帝伸长了脖子等着前方捷报或是败报传来的时候,那朱济世居然占了俩县就“不思进取”,还在东莞称了“明王”,建了王府,封了百官,还公布了个什么《大明科举制度》,好一阵热闹,就是没有北渡东江去和僧格林沁决战的意思。

这算啥米情况?预备过把皇帝瘾就死?拜托,您朱大反贼现在是在造反!能不能认真一点?

但是看到赛尚阿在奏折中提及的《大明科举制度》,道光却也忍不住感慨起来。这朱济世果是有旷世奇才啊!之前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就直指大清根底。这一次又抛出“秀才为官”和“科举进级”两个制度,不仅可以革除大清吏治之最大弊端,而且还能收天下士人之心。怪不得会有那么多汉人武官和士绅投靠他,这朱济世才是真的要和士大夫“共天下”的。

不过此人的行事却太保守了一些,比之当年的吴三桂更加不如——道光皇帝是不敢将朱济世这个级别的反贼去和白莲教对比的,后者就是帮没文化的乱民,朱济世可是才高八斗的两国翰林啊!不幸中的大幸就是,朱济世的行事不够果决,求稳有余,而进取不足。若200多年前明朝的皇帝给他做,大清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但是开国之君,却不是他这么当的。如今大清江山大体上是河清海晏,乱的只是广东一隅。大清自可调动举国之兵,严加痛剿!任凭这朱济世的治国手段如何高明,也不可能用一隅抗全国。

想到这里,道光皇帝长出口气,只要这大清的其他地方可以保持安宁,就不怕朱济世逆天……

“广西急报!永安州境内出现乱民聚众,人数多达数万,打出的旗号是‘人王’和‘上帝次子’,该是响应朱逆的匪类,还打败了梧州协派去剿匪的一营兵……”

穆彰阿那低沉阴冷,有如报丧的嗓音响起,将道光皇帝方才提起来的心绪一下打落。“有人在广西造反响应朱逆?什么时候的事!?”

“是两广总督赛尚阿和广州将军僧格林沁的八百里加急,应该六天前发出的,交战的时间可能还要早几日。”

“可曾增调大兵弹压?”

道光皱着眉追问道。

“已经由广西巡抚郑祖琛亲自督军前往围剿了。”

穆彰阿平静地说着,像是胸有成竹一般,道光点头。

“再调四川提督向荣带兵往广西应援,也归粤海大营统辖。拟旨,告诉赛尚阿、僧格林沁,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