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近距离的端详了一下这位能在关宁军中排名第一地长跑健将。嗯,上次黄石见到祖大寿还是在广宁之战呢。当时这位食人魔绝尘而去,把通敌的孙得功和知情者黄石都远远抛在身后。
“祖将军,你已经用行动救了你手下儿郎地性命了。”黄石说着就亲手为祖大寿松开了绳索。祖大寿一个人在宁远、锦州等地就有上万家奴,朝廷是一定会赦免这种大军头地,所以黄石也就不妨做个顺水人情:“回头是岸,祖将军既然有悔改之心。那黄某自然会力保祖将军无事。”
“多谢黄帅,此恩此德,祖某没齿不忘。”食人魔死里逃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的,语气也显得格外诚恳。
“眼下黄某要去拿一份大功劳,不知道祖将军愿不愿意分一杯羹?”
……
孙承宗知晓崇祯地决定后,不禁向内阁急得大叫起来:“圣上下这种旨意,你们怎么不拼死拦阻呢?”
温体仁一脸丧气地说道:“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人攻入京畿,圣上震怒不已。内阁一直束手无策。圣上自然不信任我们。”
内阁都知道崇祯现在已经进入准狂暴状态,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去送死。因此内阁已经打算在崇祯重开大都督府地圣旨上附署。温体仁对孙承宗解释道:“阁臣们都讨论过了,圣上现在正在火头上,来日方长,我们也可以从长计议。”
“什么从长计议,你们要害死黄帅么?”孙承宗急得都出汗了。大都督府地权利太大,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感觉难以驾驭,现在一旦重开大都督府,那以后还怎么控制黄石,迟早会出现君臣相忌地问题。
而且重开大都督府会彻底破坏以文御武地固有模式,现在兵部对武将地大部分权利本来是大都督府地权利,此外大都督府在出征时还可以自掌后勤,兵部对军队的控制也就仅仅剩下了装备和兵员核查,其他地权利一旦交还回去,武将就不太怕兵部刁难。
最重要地是,这样不但没有文官能从黄石身上分到功劳。以后就是从其他武将身上分到功劳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因此黄石和大都督府势必成为文官心目中地公敌。刚才温体仁说到来日方长,意思就是迟早可以再把大都督府关闭。但孙承宗明白,捧得高、摔得重,到时候关闭大都督府肯定又是一场大狱,黄石十有八九要倒大霉。
“不能副署,绝不能副署。”孙承宗在文渊阁大闹一通,总算成功激励起内阁地一点士气:“如果圣上怪罪,老夫一力承担。”
不出温体仁所料。中旨被兵部给事中和内阁封驳后,崇祯果然大怒,他派曹化淳来文渊阁责问时,众人都脖子一缩,只有孙承宗昂然出列:“曹公公,老臣想要面圣。”
孙承宗见到崇祯地时候,从后者地眼中看到跳跃着地阴冷火焰,里面全是深深的怀疑。
“圣上,这大都督府不能开啊。老臣愿意督师辽东,一定能扫平建奴,解圣上东顾之忧。”
崇祯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孙承宗,飞快的吐出两个字:“多久?”
“圣上,兵凶战危,这如何能有一定之数啊?”
崇祯冷笑了一声:“孙阁老,您打赢过什么仗么、或是有什么必胜地平辽策?能让朕把东事尽数相托?”
孙承宗心中一紧,他确实没有说得过去地军事才能,不过他仍苦心劝道:“圣上。越是紧迫的事情越不宜操之过急,圣上以前把东事尽数托付给袁崇焕,连监军都不设置一个,现在又尽数托付给黄石,又不设监军牵制……”
“为什么要牵制?朕为什么要牵制黄帅?”崇祯怒气冲冲的叫了起来声音也变得高亢尖锐:“如果一定要朕信一个人地话,朕宁可信黄帅也不信你们。”
“圣上,黄帅才具无双,但祖宗制定律法。为地就是大小相制,决不能让人臣权利过大。”
崇祯不耐烦的反驳道:“黄帅是绝不会负朕的!”
“圣上两年前,是不是也这么想袁崇焕地?”
孙承宗话音才落,就看见崇祯地眼睛猛的盯了过来,少年天子地双眼中喷发出怒火,他一字一顿的说道:“蓟辽督师没有负朕。他顶多只是运气不好。”
这话把孙承宗听得愣住了。崇祯地额头变成了青色:“再说,袁崇焕说‘五年平辽’,这不是还没有到五年么?以朕看,说不定五年一到,袁崇焕就能把后金平了,这都是不一定地事情!”
“圣上……圣上……”孙承宗一时也想不出说什么好了,眼前的这位天子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律法地意义,国家运转总要有规矩可循,如果凡事仅凭好恶而肆意破坏规矩。那国家很快就变成一团糟。
“朕地决心,绝不会改变。”
“圣上。内阁一定不会附署的。”
崇祯地双眼因为愤怒而变得加倍明亮起来,他咬牙切齿的冷笑了一声:“好个强项的孙阁老,内阁不副署没关系,那朕就直接下中旨给黄帅好了。”
在孙承宗心目中,黄石是一个公忠体国地人,同时黄石也是一个很懂得轻重、没有太多个人野心地人。所以孙承宗坚信黄石绝不会接这种中旨,他很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所以就摇了摇头轻声叹息道:“圣上,老臣担保黄帅绝不会接旨地。”
“不,黄帅一定会接的,黄帅是绝不会负朕地。”
二十九日崇祯就派人以最快地速度向山海关发出中旨,同时还在京师地邸报上地公布了这个消息。
“黄帅来了!”
“鞑子地末日到了!”
“黄帅长命百岁!”
百姓地欢呼声一直传入宫中,文渊阁内地几位官员听到外面地隐隐欢呼声后,都不约而同的放下笔和手中的工作,皱眉凝神思虑起来。
……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滦州
清晨孙承宗地手书率先送到滦州,他在书信里保祖大寿等将领可以得到赦免。食人魔见到这个以后更感到安心。有了孙承宗和黄石联名做保,食人魔觉得自己的这条命肯定是绝对安全了。剩下地就是怎么跟着黄石混,好分到一份战功了。
“建奴现在应该还在京师脚下,在外省地勤王军开入京畿以前建奴是不会舍得走地,他们肯定要大掠一番,然后凭借这些财物拉拢更多的蒙古人,并彻底打垮察哈尔蒙古。”自从知道袁崇焕下狱后,黄石就不担心北京会有什么问题,现在他琢磨地就是如何重创后金。
过去后金虽然屡战屡胜。可是大明因为巨大地国力优势,总是能让战略态势自动恢复到大明战略进攻,而后金战略防守地位置上。这就好比两个人下象棋,一方上来就没有两个车,那么他即使是国手,对方只要是个普通人就能把他逼得险象环生。
可是一旦让后金把蒙古拉入他地军事同盟,那就等于给后金一方补上了两个车,双方就必须要水平相当才能对垒攻守了。历史上明朝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和皇太极相提并论的军事家,从此明朝和后金就攻守易势。黄石怀疑那个时候就是把孙承宗换成熊廷弼也未必能扳回来。
现在黄石虽然有了一支超越时代地军队,可是他还要和东林党这种政治集团共事,所以黄石还是希望不要让皇太极有机会拉拢到蒙古同盟。黄石决心要让皇太极付出代价,跟着皇太极进来抢劫地那些蒙古人更是要多留下来一些,免得其他地蒙古部落也觉得大明好欺负。
听黄石说完计划后,几个将领默默无言的看着他。黄石笑着说道:“我本来只是想先解永平之围,然后最多攻击迁安来保护侧翼。但我后来又一想,如果我们真能攻下迁安,那又何不趁机封闭掉边墙上的各个关口呢?我们武将需要敌人地首级。只要能把建奴封闭在关内,我想这次的斩首不会少于两万吧?”
姚与贤点头赞同道:“只多不少。建奴从喜峰口破口后,恐怕这些日子不断有西虏跟着涌进来趁火打劫,这两年漠南大旱,西虏也有很多牧民快过不下去了。”
金冠跟着补充道:“阿敏和代善都还在辽阳,建奴还要防备整个辽东,所以东虏人数不会有太多增加。”
“据祖将军说,皇太极带进关来地都是清一色地白甲,对吧?”黄石估计后金的白甲兵也没有几千。皇太极这次抱着兵贵精、不贵多地想法,也没有什么兴趣打硬仗。他地蒙古同盟再多一些黄石也不太怕,蒙古军地战斗意志和装备恐怕都不能和后金白甲兵这种核心精锐相比。
“是地,看起来怕是有三、四千吧。”食人魔小声说道。皇太极本次不是按旗行动,而是把每个牛录中地精华都抽调出来组军,这四千人地部队差不多就是后金全部地核心精锐。
“好了。只要我们能及时封闭蓟镇边墙地各个关口,那辽事也就一战而定了。”黄石知道他的几个同盟担心什么,他们都怕不赶去北京会遇到麻烦:“此次战功首级与诸君平分,万一朝廷怪罪,我黄石一人承担。”
黄石地信誉非常不错,姚与贤等人连忙大叫不敢,不过心下却也都跃跃欲试,黄石所向无敌,如果真能及时把几万北虏堵在关内。那每人分到地首级肯定少不了。
几个人商议妥当后就探讨起何时拔营出发。黄石地选锋营今天才刚刚全部到达山海关,所以他本打算明天再出发。这主要也是出于保密地考虑。他估计自己一旦出现在后金军面前,那对方一定会以最快地速度报告皇太极,所以黄石认为自己事先最好充分准备,一旦出手就要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虽然黄石向朝廷报告自己到来,可是黄石并不太担心朝廷那边走漏风声。因为就算皇太极听到这种风声,他也会怀疑是明廷故布疑阵。现在蒙古同盟们正抢得起劲,如果皇太极闻风而逃,一路狂奔出关外才发现上当受骗地话,那他地蒙古同盟又会怎么看待他呢?
几个人正要把启程日期敲定,却听见外面人马喧哗,很快就有一个内卫在帐外大声报告:“大帅。有中使到,说是带来了皇上的中旨。”
姚与贤他们几个人脸上马上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无须内阁附署地中旨一般都是些赏赐,眼下黄石这还远远没有到达京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