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伐清 >

第347章

伐清-第347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若是再有蒋国柱的下人来拜访,替我拒了他们,凡事两江官员送来的礼,也一概不要收。”

……

南京,两江总督衙门。

扬州漕运总督衙门派来一位使者,蒋国柱正在和梁化凤议事,西部一连七、八套中计的鬼话奏章递上去,他们都觉得东窗事发是板上钉钉的事,商议了半天依旧一筹莫展。最怕的就是拔起萝卜带起泥,朝廷震怒之下彻查江南,把郎廷佐那桩旧案也兜了出来,那样两人除了投邓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

听说漕运总督衙门又派来使者后,蒋国柱和梁化凤对视苦笑,知道对方这又是来江宁讨要援兵了,不过现在他们二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那还有心思管漕运总督的死活?不过对方好歹也是一方总督,官衔还在蒋巡抚之上,他也只好让卫兵把使者请进来——无论如何,场面话还是要说几句的。

进门之后,这位使者是漕运总督的标营军官,他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个千,然后对蒋国柱说道:“漕运总督大人最近写了一封奏章,打算详细地向皇上、朝廷报告一下时下的危局,但生怕管中窥豹,写的有偏差,所以就让标下送来给巡抚大人先看一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说是一份奏章,但送上来的却是厚厚一大叠文书,蒋国柱心中奇怪,随手翻开最上面的一封,赫然就是太平府吹嘘施展诈降计的那片报告,后面的一大堆也都是类似的蠢货报告。这些报告蒋国柱早已经见过,内容和送来江宁的那批一般无二,就是少了最早的安庆府、池州府、合州这三份。

蒋国柱将众多的报告书乱翻,苦苦寻找失踪的那三份,而一旁的梁化凤此时也坐不住了,上来帮蒋国柱寻找。使者一直在下面察言观色,见状连忙替漕运总督道歉,说之前一时心急,把最先到的三份送去北京了,没有来得及和两江总督衙门这里商量。

最底下的一张则是漕运总督要送去北京的奏章,蒋国柱看到这奏章基本是白纸一张,除了抬头的恭请圣安和末尾的署名外,内容是一无所有。

“总督大人说了,这份奏章是一定要和巡抚大人联署的。”使者满面笑容地说道。

“多谢,多谢。”蒋国柱从座位上站起身来,问使者道:“你此番前来,是不是还要问江宁这里要援兵?”

“啊。”听蒋国柱这么一问,使者仿佛才想起来有这么一桩事:“总督大人只是要标下来送信,但临行时总督大人说,要是巡抚大人有空,就让标下随便问一声援兵什么时候能到。”

“本官早就点起兵马,今日就要出发赶赴扬州。”蒋国柱伸手一指身边的梁化凤:“梁提督可以作证。”

“正是,”梁化凤极为识趣,立刻一通点头:“你进来前,巡抚大人和本将正在道别,本将这就回家准备一下,今天天黑前就走。”

漕运总督坐上这个位置也不过大半年而已,上任漕运总督在得知郑成功攻入长江后就投水自杀,留下遗言:不死于贼、也死于法。

现任漕运总督接任后,得知此事也不禁有兔死狐悲之感,不想他这个位置还没有坐热,就遇到了和前任一样的情况:如果漕运断绝,他固守扬州都未必能脱罪,他的职责就是要与邓名血战,保证漕运畅通。但仅凭手下的标营,别说保护漕运,就是坚守扬州都够呛,如果不想家人被牵连,学习前任自杀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起码家人还可以得到抚恤。

一开始看到安庆的捷报时,漕运总督还以为事情有了转机,喜不自胜地把报告内容转述给了北京;等池州和合州的报告先后到达后,漕运总督虽然心惊胆战,但还是老老实实地通知了北京。

可等到更多的捷报接踵而至后,漕运总督就不再胆战心惊,而是破口大骂了,他用脚后跟也能猜出这些地方官和邓名私通了。既然邓名不受阻碍地继续东进,现在江宁又拒不派来援军,漕运总督大骂之余也只好开始写遗书。

遗书写好后,漕运总督又咬牙切齿地开始写弹劾蒋国柱的奏章,可是写好后他却没有发出去。这封奏章虽然几乎肯定能搞死蒋国柱,但漕运总督肯定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他很清楚朝廷在邓名未退之前肯定不会罢免蒋国柱,而对方知道自己的奏章后,不但不会给扬州解围,反倒有可能把扬州周围的兵马强行调走。早在蒋国柱伏法前,漕运总督就得含恨上吊,而谁敢说最后蒋国柱一定不能脱罪呢?

于是漕运总督没有急于发出弹劾奏章,而是先派了这个标营卫士来南京,给蒋国柱送来一份大礼。

收下了漕运总督的“大礼”后,蒋国柱和梁化凤上窜下跳,以惊人的效率,在短短几个时辰就拼凑出了一支援兵开赴扬州。

蒋国柱一直把统帅援军的梁化凤送出南京城外,分手前,蒋国柱私下对梁化凤低声说道:“到了扬州,要让总督明白,能救扬州的不是我,也不是梁提督你,而是——”

现在蒋国柱的心态极其类似后世的传销人员,发展下线是他生命唯一有意义的事。

“你们想把老子扔下喂老虎吗?好!”受漕运总督的启发,蒋国柱灵机一动想出了捆绑战略,他心中恨恨地想着:“我就和你们死死绑在一起,你们不拖着老子跑,那大家都别想跑,一起留下喂邓老虎!”

蒋国柱没有明言谁才是扬州的救星,只是抿着嘴,把手指朝着西边长江上游方向指了一下。

梁化凤心领神会:“巡抚大人放心,末将一定办得妥帖。”

虽然蒋国柱没有用语言说出来,但通过手这么一指的一个简单动作,就让梁化凤完全领悟了他的捆绑战略——不是说我们通邓么?好,要通大家一起通,谁也别想不湿了手,到时候要死一块死,要活一块儿活。

目送着梁化凤远去,蒋国柱心中仍是忧虑得很:“一个总督,一个巡抚,这分量还不太够啊。嗯,还有江西,张朝和董卫国肯定也通邓了,那就是一个总督,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十几个知府。”

蒋国柱眉头紧锁,朝着西方极目远眺,突然,又有一个灵感猛地生出来,在那一刹那,蒋国柱感到自己深邃的目光好像刺破了千山万水,一直射到了武昌:“不对!胡总督被邓名刺杀一事,也未必是真的,就好像郎总督也不是真的叛变了,这事得查!”

心脏剧烈地跳动着,蒋国柱被自己迸发出来的灵感刺激得全身发抖:“等我当上了总督,那就是三个总督,一群巡抚,不计其数的知府、知县。还有重庆那边也难保没有什么花头,也得派得力人去转转……这就是四个总督了。来吧,不就是通邓嘛,这还算事吗?这不叫事啊……可惜闽浙总督不靠着长江,邓名没有海船去不了,得想想办法,让他也通一把邓。”

第三十六节 施琅

北京。

漕运总督和江宁巡抚联名上书,称池州等地的官员中了邓名的计,现在川贼已经直逼江宁、扬州,舟山寇也绕过苏州直扑镇江——这是南京周围的清廷官员首次称邓名所部为川贼而不是虁东贼,他们已经开始将两者分开视之。

对顺治来说,事情恢复了正常,江南官员虽然反应有些迟钝,但最终还是识破了邓名的计谋。发现这个事实后顺治有些苦恼,这证明他在智谋水平上并不比邓名强——如果不是更差的话,一开始顺治和那些江南官员一样没能识破邓名的计谋。

“都是这些无能的蠢货,牵连朝廷。”作为皇帝,顺治每天都享受着臣子们的奉承,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皇上(主子)圣明这种话听得多了,当事人也就信以为真了,视之为放之于全宇宙而皆准的真理。因此顺治才有“智谋不及邓名”这种念头冒出,就迅速地被自己否认了,因为这和他心目中的宇宙真理是相违背的。

既然深信自己乃是圣贤,那顺治现在就只能从江南官员身上找原因,如果没有他们的误导,那即使隔着千里之遥,顺治也绝不会在智力交锋上落在下风。找到了罪魁祸首后,顺治就琢磨着将来等邓名走了,就把着帮连累皇帝丢脸的官员们都办了——虽然不久前顺治还没有惩治他们的心思,但人心是会变化的,这些小官不值得顺治去认真权衡利弊——他们让皇帝不痛快了,不办他们怎么能出得了这一口恶气?

接着顺治又感慨起邓名的好运气来,他身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关乎天下,不能轻易离开紫禁城以免天下亿万官员、百姓惶恐不安,所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邓名去欺负他手下这群不长进的笨蛋奴才——要不是重任在肩,顺治早想亲自前去江南,把邓名这个狡诈的家伙生擒活捉了。

对于自己的军略,顺治比智计还要有自信,据臣子们说,比起他去世的祖父努尔哈赤、父亲皇太极,顺治或许要差上那么一点点,但差距也小到了可以认为不存在的地步。至于那个狼心狗肺的多尔衮,要是真刀实枪的干,顺治绝对能一个打他十个。一开始顺治还有些不信,因为在他亲政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对他说过,但后来不由得他不信,因为不但索尼、鳌拜都这么说,连那些两白旗的家伙们也都持有相同的看法。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后,两白旗的大臣们才经常来拜见皇帝,等他们对顺治的了解多起来之后,都崇拜他崇拜得不行,说本来在他们眼里多尔衮跟神差不多,等见了顺治后才明白泰山和土丘的差距,和皇上一比那多尔衮和废物也差不多了。

不仅八旗的人这么说,汉人也都有同感,就比如那个不得好死的洪承畴吧,顺治亲政后常常来拜见皇帝,每次顺治一谈起军事方略和设想,洪承畴就会立刻震撼莫名,崇拜地望着皇帝,眼睛里都快蹦出星星来了。

不光满汉大臣有这种共识,连桀骜不逊的流寇也无法否认顺治是个千古罕见的军事奇才,就比如那个南朝投降过来的孙可望吧,张献忠的义子,赫赫有名的西贼四大头目之一。以前索尼、鳌拜、洪承畴谈起此人时,都是一副神色郑重、如临大敌的模样,闹得顺治也曾因为他是个英雄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