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凡盯着目瞪口呆的朱允炆,一字一句道:“因为忧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懈怠,不能享乐,不能掉以轻心,要消除眼皮底下的外族威胁,就必须不断进取开拓,将眼皮底下的敌人赶走,赶得远远的,令自己不再处于危险的境地下,这就是进取心,被危险的国都逼出来的进取心!这样的进取心直接造就了汉唐盛世,致令国力强盛,万邦臣服!”
朱允炆仍旧惊呆中……
萧凡缓缓道:“陛下,简单的说,所谓迁都的政治需要,主要是防止陛下的子孙当中因为日子过得太安逸,于是出了几个纨绔败家子,玩玩闹闹的把江山丢了,这样说你能明白吧?”
朱允炆点头,释然笑道:“你这么一说,我就了然了。”
“至于战略军事需要,南京地处东南沿海,臣可以这么说,未来我大明的强敌,并非来自北方,而是来自海上,南京靠海,毫无缓冲和掩护地带,作为我大明的国都,其弊大于利,而迁都北方的好处很多,不但能带动北方贫瘠的经济和商业,而且北方蒙古时常犯边,朝廷迁都有利于军事指挥和政治威慑,对蒙古各部的控制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先声夺人之势,北方诸府,最合适的国都莫过于北平,因为北平虽然也处于沿海,但北平的沿海是内海,安全方面比南京强上许多,又有辽东和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沿海纵有战事,也必须先通过这两个半岛,不至于使京师震动,而北平的北面,出了长城便是大宁府广袤的千里平原,如此便给北平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地带,纵有蒙古或女真犯边,朝廷也能从容的组织边军还击……”
朱允炆忍不住(插)嘴道:“……大宁府在朵颜三卫手里,他们都是蒙古人。”
萧凡豪迈的一拍胸脯:“一年之内,臣有把握叫脱鲁忽察尔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将大宁府还给咱们……”
朱允炆:“…………”
“……北平曾是前元的大都,曾经的燕王府便是大都皇宫,迁都北平的话,不必大兴土木再造皇宫,国库的负担会降到最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平地处边境,时常与蒙古鞑子交战,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布置重兵,而兵权是个很敏感的东西,交给谁都不放心,若是将国都定在北平,便可以由天子直接掌握兵权,不使兵权旁落,这对朝廷和天子也是大有好处……”
“陛下,迁都关系着大明的国运龙脉,臣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来的,因为这件事只有我们这一代才能做得到,到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他们便没有这种魄力去做了,甚至于我们这一代,臣也只能在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之时提出来,说句实话,臣担心陛下将来老了,失了进取开拓之心,凡事畏首畏尾,迁都之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永远都决定不下来的空话,所以,臣只能在现在提出来。”
…………
…………
君臣二人在文华殿内商议了几个时辰,这几个时辰里,萧凡将迁都的利害说得清清楚楚,随着一个个的字节跳动,一件关系着大明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大事渐渐现出雏形。
良久,朱允炆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虽然带着深思之色,却比刚才轻快了许多。
不得不承认,朱允炆被萧凡说服了。
除了那些客观存在的经济和军事需要,最打动朱允炆的,还是“居安思危”四个字。
是的,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人里面会不会出那么几个昏君暴君庸君,毫无疑问,将他们放在相对危险的地方,无疑比放在温室里细细呵护要强上许多,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不糊涂。
迁都,就是把他的后代从温室中移出来,移到阳光和风雨并存的地方,让子孙们受着阳光普照的同时,也接受雨急风骤的锻炼,这样才能使他们强壮而睿智,不至于丢了洪武皇帝辛苦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长叹一口气,朱允炆笑道:“萧侍读,为什么你总是站在有道理的一面呢?”
萧凡也笑了:“因为我一直都是讲道理的,迁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并非一己之私。”
朱允炆迟疑道:“迁都北平,可北平离蒙古太近了……”
萧凡豪迈一拍胸脯:“只要国都定在北平,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员供应,臣保证,五年内,将蒙古的草原大漠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朱允炆眼睛一亮:“此话当真?你真能征服蒙古?”
“臣愿立军令状!”
朱允炆欣喜之情乍现即逝,苦着脸道:“就算朕答应迁都也没用,朝中那些老顽固可不是省油的灯,这事若然提出,在他们眼里便是大逆不道,他们真会跟你拼命的……”
萧凡继续豪迈的拍胸脯:“只要陛下答应,那些老顽固便包在臣身上,臣有把握让他们答应!”
“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陛下,臣没打算说服,但臣能保证让他们屈服!”
ps:说句题外话,书评区里,对明朝迁都一直有争议,所以我不得不在章节里把迁都的必要性写出来,本来准备了一大堆的资料,但是我发现如果全部列出来的话,就难免有粘贴资料骗字数的嫌疑了,我是个厚道人,不喜欢干这种事,这章5900多字,硬是咬紧牙关不超000,由此可见我人品的坚挺,至于迁都,书友们看过便算,历史从来不是一家之言,我所说的便是我所想的,只是如此而已。
第三百一十五章 满堂倒彩
说服与屈服,两个词最后的结果都一样,但过程绝对不同,前者温和,后者多少带了几分强迫的手段。
萧凡是个懒人,也是个聪明人,从古至今,聪明人好象都是很懒惰的。
关于迁都,萧凡只在意朱允炆的态度,只要朱允炆对迁都没意见,其他的都是浮云,他懒得跟那些顽固古板的大臣们摆事实讲道理了,雅士对着一群牛弹琴,牛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多蠢的雅士才能干得出这种事?
出了皇宫回府,萧凡吩咐侍卫递名帖,请茹瑺,郁新,解缙,齐泰等奸党成员过府一叙。
迁都一事,开始正式付诸于行动。
茹瑺等人来得很快,英国公正式递帖邀请,众人纷纷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他们很清楚这位奸党首领惹事的能力,近日朝堂无事,天下太平,不甘寂寞的国公爷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萧府花厅内,众奸党齐聚一堂,笑容满面的互相寒暄闲聊,这两年奸党在朝中呼风唤雨,长势喜人,新皇登基更让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当然,油水也越捞越多,权力和财富的增长,让这些人深深感觉到,原来当奸臣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诱人的利益让他们愈发坚定了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
萧凡走进花厅的时候,便看到眼前一幕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群人坐没坐相,口沫横飞的讨论着哪家青楼姑娘的胸大,昨天我那败家娘们儿又买了什么价值千金的碧玉花簪,前天跟某翰林学士对诗,我写了“山下一群鹅”的千古名句等等……
萧凡笑容不改,心中却哀叹不已。
为什么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总是一副乌烟瘴气的景象?风景怡人的花厅被他们这一闹,搞得跟黑社会开的赌场似的,那叫一个妖气冲天,群魔乱舞……
见萧凡进来,众人立马端正态度,纷纷站起身,恭敬的朝萧凡拱手见礼。
萧凡很和气的一一还礼,袍袖轻卷轻舒,举手投足尽显风流,却又气度巍然,令众人不由愈发欣赏诚服。
年轻英俊已是不小的本钱,更要命的是,这位年轻英俊的公子还是手握重权的朝堂第一人,这些耀眼夺目的光环,给萧凡卓尔不群的外表更添了几分使人迷醉的独特魅力。
宾主各自坐定,萧凡笑容满面与大家闲聊寒暄,花厅内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惯例的聊了一阵闲话,萧凡伸手端过身侧的茶盏儿,眉眼低垂,仿佛漫不经心的轻轻吹拂着茶盏飘升而起的热雾,烟雾缭绕间,萧凡那张俊朗的脸也似乎变得深不可测了。
众人互视一眼,厅内顿时静谧无声,人人带着一脸恭敬,小心的瞧着萧凡,众人都知道,该说正事了。
朝堂风起云涌,这位左右朝堂风云的年轻国公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主张?
轻轻搁下茶盏,萧凡一脸平静的笑道:“各位大人,有没有发现京师的治安越来越差了?”
众人发呆:“…………”
嘛意思?你要搞严打吗?
茹瑺最先反应过来,国公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京师治安不好,那肯定是不好,好也得不好。
“国公爷所言甚是,京师泼皮无赖充斥市井,偷盗抢掠时有发生,良民百姓多有怨言,民怨颇重啊!”
众人回过神,纷纷点头附和。
萧凡悠悠道:“本国公的夫人江都长公主怀了孩子,这个你们也都知道了吧?”
众人又是一呆:“…………”
国公爷的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吗?没头没脑的,他到底想说什么?
萧凡面色沉重的叹了口气,道:“京师治安这么乱,本国公的孩子生下来,若不小心被人绑了票,或者从小不学好,绑了别人的票,都是悲剧啊!……本国公现在忧心如焚呐。”
众人纷纷用沉默的方式表达对国公爷疯狂的想象力的赞叹……
解缙眼珠子转了转,立马讨好的道:“下官明白国公爷的意思了,下官回去后联络翰林学士和各位御史大人联名上疏,请天子下旨对京师市井进行大整顿,出动应天府捕快衙役,还有锦衣亲军,将那些不长眼的泼皮无赖们一网打尽,让京师恢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纯朴风气……”
萧凡赞赏的瞧着解缙,这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的程度还是差了点儿……
轻轻摇头,萧凡一脸悲天悯人的模样,皱眉道:“那怎么行呢?咱们大明是讲文明,讲人权的礼仪之国,泼皮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权,我们怎能为了一己之私而伤害那些无辜的泼皮?”
众人再次呆住:“…………”
人权……是个什么东西?脸厚心黑手辣的锦衣卫指挥使居然讲起了慈悲,难不成他最近改吃素了?
解缙呆楞半晌,吃吃道:“下官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