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掉天竺有莫大的好处,这是肯定的。不过,我们还要商议如何打,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只有这事确定了,方能向陛下上奏。”李昌国很是赞赏。
光有好处还不成,还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能不能灭掉天竺,要付出何等样的代价,必须要弄清楚。
“监军,这几天你就在研究天竺吧?还是你来说吧。”哥舒翰打量着李昌国,大是欣慰。
“没错,我这几天就是在研究天竺。”李昌国重重点头,道:“红山宫里有不少关于天竺的记载,我这几天看了些,总体来说,我以为天竺可灭。而且,我们的代价不会太高,因为灭天竺的难度并不大,与灭吐蕃相比,其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哦。”众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忙问道:“此话怎讲?”
“其一,天竺与战国时代一样,分裂成很多小国,彼此间互不统属,互不协调,彼此间征战不休,他们的实力有限,若是大唐打过去,他们只能各自为战,疲于应付。”李昌国眼中精光闪烁,大声剖析。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其历史大多处于分裂。著名的阿育王逝世之后,印度陷入混乱,最后分裂,遭到一系列的外族入侵,最有名的当数亚历山大的东征了。
在中国南北朝和隋代之际,印度又有短暂的统一,主要是统一了北印度。紧接着,又是外族,即白匈奴进攻印度,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其实力急剧下剧。
在如此情况下,若是唐朝大举进攻,以唐军的强悍战力,印度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哥舒翰他们重重点头,极为赞赏李昌国的剖析。
“其二,天竺各部之间不仅相互倾轧,更是腐败,战力不强,王玄策用借来的上万杂牌军就差点灭了天竺,这就是最好的明证。”李昌国接着剖析。
王玄策复仇成功,这和天竺的政治腐败,军队战力不强有极大的关系。可以想象得到,王玄策率领的不过是杂牌军,就是这样的军队,整个印度都抵挡不住,其军队战力是何等的低下。这点不仅在古代一样,就是在现代也一样,中印边界战争中,我们用四万军队就干掉印度二十二万军队。
“是啊。”哥舒翰的声调很高,有些尖细刺耳,道:“更何况,这次灭天竺之战,我会率领大唐精锐出战。大唐之军的战力,比起吐蕃和尼泊尔军队的战力高得太多了,天竺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
唐军的战力比起尼泊尔和吐蕃军队的战力强得太多了,若是唐军出现在天竺,天竺还能不大败?
“其三,吐蕃的地势高,从吐蕃出发,就是居高临下,俯瞰天竺。”李昌国再度剖析。
西藏的地势非常高,俯瞰印度,正因为如此,尼赫鲁的“大印度”构想就包括了中国的西藏地区。中国只要占住西藏,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印度。据说,一千公里射程的导弹,从西藏打出去,就会变成三千公里的射程,印度阿三岂能不怕?
“从天竺向吐蕃运送辎重,比从内地经过积石山向吐蕃运送方便得多。再者,天竺有很多大象,这是很好的运力,运得多不说,速度也不慢。”李昌国再度抛出一个好处。
经过青海去西藏这条路在历史上实在是太难走了,在清朝一段时期内,朝廷的特使若要去西藏,不是走这条路。而是坐船出海,到印度上岸,再穿过印度,从藏南进入西藏。
灭了天竺,吐蕃的后勤就解决了,从天竺运送辎重,比起从内地经积石山方便得太多了,这对唐朝来说,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六二年的边境战争,中国打完了就撤,原因就在我们的后勤实在是个大问题,只能速战速决,不利长期作战,更不利消耗战。
“唯一不利之处就在于天竺太热,可能水土不服,引发疾病。不过呢,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克服此事。”李昌国提醒一句。
“有如此之多的便利,天竺非灭不可了。”哥舒翰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发出一声巨响,振奋异常地道:“监军真是厉害啊,如此难决之事,他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了得了得!”
“灭天竺这事,只等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可以出兵了。”李白也是振奋不已。
“我们先向陛下上奏,禀明此事。”郭子仪大气的一挥手,此事就决定了。
第九章 阿布·穆斯林的愤怒
龟兹,高厚的城墙已经变成了黑褐色,城下堆积的尸体厚厚一层,还有一个巨大的血湖,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说不出的妖艳。
自从大食把龟兹围住后,就发起了进攻。阿布·穆斯林原本以为凭借他的兵力优势,发起轮番进攻,拖也把唐军拖垮了。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先拖垮的是大食军队,而不是唐军。在长达近一个月的轮番进攻中,大食军队没有丝毫停歇,一副不把龟兹打下来不罢休的样儿。结果却是,龟兹城仍是没有被攻破,反倒是大食军队疲累不堪了。
不得已,阿布·穆斯林只得下令停止进攻,龟兹终于可以喘一口气。
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阿布·穆斯林一声令下,大食军队对着龟兹再度发起进攻。这次,大食军队不再是轮番进攻,而是时不时的进攻一次就成。
战事到了这种地步,阿布·穆斯林已经非常清楚,龟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只能采取长围久困之策了。
大食这次东征,战果不凡,西域除了安西四镇以外,其余之地全部落入了大食之手。然而,阿布·穆斯林不仅没有欢喜,反而更加愤怒了。
因为,西域最有价值的目标就是安西四镇了,至于其余地方,绝大多数为荒郊野外,不毛之地,很难见到人烟,即使大食全部占领了,也是于大局无益。
偏偏最有价值的安西四镇,唐军守得铁桶一般,无论大食如何进攻,都不能打下来,阿布·穆斯林尽管足智多谋,面对如此坚城,也是束手无策。
是以,大食这次东征看似战果不错,攻占数千里之地,实则战果并没有多大。
在这之外,还有让阿布·穆斯林更加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封常清在他的后方大肆滋扰,打击他的运输线,攻击他的辎重队。
在遭到封常清最初的攻击后,阿布·穆斯林改变了策略,派出重兵护卫辎重队。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封常清的队伍壮大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他派出的重兵固然不少,却是远远不如封常清的壮大来得迅猛,他的辎重队照样被封常清干掉。
最初,封常清只能干掉他的辎重队,对他的军队还无可奈何。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封常清不仅把他的辎重队干掉了,还对他的军队下手,往往打得他的军队大败亏输。
至此,阿布·穆斯林方才明白过来,封常清队伍的壮大速度远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他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却是为时已晚,派出军队去清剿封常清,要么找不到,要么就是被封常清钻了空子,打他个措手不及,往往伤亡惨重。
这不能怨封常清,只能怪阿布·穆斯林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他用暴力推行伊斯兰化,压迫别的种族改信伊斯兰教,无故树立了太多的敌人。
问题是,他若不这么做,就不是伊斯兰教徒了,就不是大食了,明知道会树敌,却不得不做,因为这是大食立国的根基。
经过一番思索,阿布·穆斯林决定把安西四镇围住,然后兵发河湟之地,抄征吐蕃唐军的后路,再剑指长安,逼迫唐朝就范。然而,他还没有行动,就得到消息,王忠嗣复职了,率领重兵镇守在河湟之地,堵住了他东进的道路。
对于王忠嗣,阿布·穆斯林太熟悉了,那是他的老对手啊。天宝元年,大食和吐蕃组建联军,攻打小勃律,不就是败在王忠嗣手下吗?
对这个强劲的对手,阿布·穆斯林也是无可奈何。东进已经不可能,只能先把安西四镇解决了,解除了背后的威胁,再集中兵力进攻河湟之地。唐朝与吐蕃大战,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分出胜负,他还有机会。
他的盘算很好,却是不久就接到一条让他发狂的消息:吐蕃被唐朝灭了。
“这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阿布·穆斯林在他的帅帐里跳脚大吼,声音如同雷霆,震人耳膜。
众将低垂着头颅,大气也不敢出,暗中嘀咕:“这消息早就被证实了,你竟然还不相信,这是自欺欺人。”
吐蕃被灭掉的消息最初传来时,所有人都不信,一口咬定,吐蕃是大国,哪能说灭就灭了。即使唐朝很强大,唐军战力惊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灭掉。就算唐军围住逻些,没有一年半载也不可能成功。
然而,接二连三传来相同的消息,吐蕃被灭的情形一点点被廓清,所有的迷雾散尽,众将虽然很震惊,却是不得不信了。
唯有阿布·穆斯林一口咬定,那不可能,吐蕃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被灭。
不是阿布·穆斯林顽固,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这消息对他来说是灾难性的。
吐蕃被唐朝灭了,唐朝远征吐蕃的数十万大军就要回师。这支军队,唐朝会投入哪里?这不需要想的,肯定是投入西域。
阿布·穆斯林眼下在西域虽然占到上风,却是并没有多大战果,若唐军数十万大军突然杀来,他的所有谋划都成了泡影,他的一切努力只能付诸流水,他谋划的东征不仅不可能成功,反而会大败亏输。
东征,打进中国,是大食数十上百年的梦想,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次机会,若就此失去,他能甘心吗?
阿布·穆斯林宁愿相信安拉死了,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要他不跳脚都不成。
“呼呼!”阿布·穆斯林如同风箱般直喘粗气,胸膛急剧起伏,形成一片波浪。
好不容易,阿布·穆斯林这才恢复平静,眼睛一翻,大声下令:“传令,日夜不停,轮番攻城,不打下安西四镇绝不停歇!”
他很清楚,一定要趁唐军西进之前,打下安西四镇,拔除这四颗钉子,他才能与唐朝周旋。不然的话,安西四镇未下,唐朝大军打来,他就是腹背受敌,不能集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