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大战,唐朝并不满足于击溃吐蕃大军,而是要歼灭吐蕃有生力量。只有如此,吐蕃才会安定,才会稳定,才不会有后患。
为此,李隆基增调了二十万大军,加上参与河湟之战的唐军,驻扎在这里的唐军共计三十万。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已经是一片兵的海洋。
唐军到来之后,并没有歇着,而是安好营寨之后,冒着风雪,顶着酷严,开始训练。谁都知道,吐蕃的环境与内地大为不同,要想在吐蕃境内大战,必须要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是以,哥舒翰发布军令,凡到达这里的唐军都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这道命令被很好的执行了,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吼声如雷,惊天动地。
王维看在眼里,热血激荡,长啸一声,感慨无已道:“我今日方知兵之重也!”
似乎这句感慨不够,略一停顿,接着又道:“有如此大军,何愁吐蕃不破?我王维有幸参与此战,夫复何求?”
“是啊!”李昌国也是热血激荡,笑道:“如此大战,平生能遇几回?有一次就不错了!此生无憾矣!”
“监军!”一个雪人快步过来,冲李昌国见礼。
李昌国一瞧,正是李白。此时的李白,浑身上下全是冰雪,乍一看跟冰雕似的。
“李翰林,你成了冰人?你这仙气了得,竟然还是不能掩盖。”李昌国笑着调侃一句。
“呵呵!”李白一阵畅笑,扶着李昌国下马,笑道:“监军,你此行长安,大功告成矣!将士们都在赞扬你了得,竟然请来如此之多的援军!”
拿下大非川后,唐朝肯定要与吐蕃大战一场,增兵也就是必然之事了。依哥舒翰他们的估计,唐朝能增加十来万就不错了。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竟然增兵二十万,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把这一功劳归功于李昌国。
“不敢当!”李昌国谦逊的笑笑道:“这都是陛下一心要灭吐蕃,把吐蕃这个华夏千年死敌摁死!”
“陛下英明!”李白不得不赞叹一句。
李隆基雄才大略,志吞四夷,早就想灭吐蕃了,却一直没有机会,眼下机会来了,他自然是不会错过如此良机的。
“王维见过李翰林!”王维对大名鼎鼎的李白早生仰慕之心,忙上前见礼。
“原来是王摩诘,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王维的名头虽然不如李白响亮,也是大诗人一个,李白早闻其名,一见其人,大是欢喜。
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一段佳话!
“监军回来了!”这消息一传开,将士们欢天喜地,赶过来与李昌国相见,个个打量李昌国跟见到老祖宗似的。
哥舒翰他们得到消息,飞也似的赶来,不由分说,把李昌国抬起来,一路抬进帅帐。
一进帅舒,哥舒翰递过一盅热茶,不容李昌国喝茶,赶紧问:“兄弟啊,这次长安之行,收获颇丰,二十万援军啊,你了得!快,给我们说说,你是如何向陛下说的。”
增兵二十万,远远超出了众人的想象,虽是好事,却也好奇,李昌国是如何说服李隆基调派如此之多援挥的。
“对呀!”众将齐声附和。
“这个么……”李昌国不怀好意的眨眨眼,卖起了关子。
“这……”众将大是意外,又是心急,齐声指责:“快说!莫卖关子!”
“容我喝了茶再说。”李昌国驾起二郎腿,摇摇,一副轻松惬意之状。
众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是无可奈何。
“你再不说,我写文章骂你。”李白捋着胡须,威胁起来:“天下间,谁个不知,哪个不晓,我李白的文章不差。”
他的文章岂止不差,那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翰林,你写吧!王摩诘在,我请他写文章赞扬我。”李昌国调皮的笑笑。
李白有些无奈了,只好闷声不说话。
“行了。他是用心险恶,不把我们的胃口吊足,他是不说的。”郭子仪也来数落李昌国。
李昌国喝了几口热茶,这才把去长安的经过说了。至于见李隆基一事,更是重点说明。不过,关于谋划一事,仍是不涉及,因为这要保密,这里的人多。
事以密成,不得不如此做。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赞扬李隆基。
眼下的李隆基虽然不再勤政了,耽于享乐,其精明仍在,一旦涉及到破灭吐蕃这等大事,他的精明一面就表现出来了,一举派出二十万大军增援,实在是出人意料。
对这赞颂,李昌国也是认同,微微点头。
接下来,李昌国把雪橇和睡袋之事一说,众将既是欢喜,又是好奇,吵着嚷着要试试。
雪橇有好几百,众将一人一个都不是问题,倒没惹出什么风波。
睡袋却是不多,众将大是新奇,谁都想体验一番,你争我夺,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帅帐里嗡嗡声不绝,引得帐外的唐军兵士不住探头探脑,还以为李昌国他们又在商议大计。
好不容易,帅帐总算是安静下来,众将对雪橇和睡袋是赞不绝口,信心满满,有了这两样物事,这次进军吐蕃就会减少很多困难。
睡袋是王维的巧思,因这事,众将对他是礼敬有加,王维万分欢喜。
“好了!”哥舒翰双手一压,似意众将安静,道:“闹也闹过了,松泛也松泛了,该说点正事了。兄弟,你说,以哪支军队打头阵为宜?”
“还是龙武军吧。”对这事,李昌国早就想过了。
“我赞同!”众将齐声赞同。
龙武军是唐朝最精锐的军队,个个千挑万选,人人英雄,个个豪杰,把打头阵这等紧要事派给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我也赞同!”哥舒翰重重点头:“这次,陛下给我们再度增调两千龙武军,加上参与河湟之战的龙武军,共计五千人!有他们在,上策的成算更大!不过,要对他们进行训练!”
第二十六章 舒莱克
大非川,青海湖附近一个山塬上,龙武军集结在这里,正在进行训练,一派热火朝天气象。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因为摔跤摔得特别棒。
“砰!砰!砰!”
沉闷的摔跤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龙武军兵士成片成片的摔倒,个个滚得跟雪人似的,一身的冰雪。
“这叫雪橇?应该叫摔跤撬!”
“我从未摔得如此惨过!就是当年入选龙武军也未如此凄惨。”
“你着实够惨,摔成这样,你妻一定不识得你。”
尽管龙武军的军纪很严,此时也是不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龙武军尽管了得,可是第一次接触到雪橇,还是不会用,不适应,给摔得七荤八素,不辨东西南北。
“监军,我们只要能坐在雪橇上滑到山下就成,不必如此吧?”有龙武军兵士实在是忍不住了,向李昌国大声提议。
“是啊!这东西学会了也没多大用处呢。不就是省点力气么?我们坐在上面,滑下去不就成了?”立时有兵士附和。
李昌国把龙武军兵士一扫视,笑道:“好吧,我让你们知道为何要你们学会滑雪。拿枪来。”李昌国一声令下,康德忙把李昌国的长枪拿来。
李昌国接在手时,站到雪橇上,道:“你们小心了!”
脚下一用力,雪橇好像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手中长枪舞动,斗大的枪花出现,在一个龙武军兵士肥屁股上一拍,这个龙武军兵士象皮球一般滚了出去,摔在数丈外,顺着山塬滚了下去,一条深深的雪印出现。
“这个……”龙武军兵士想不明白,为何李昌国说动手便动手。
李昌国却不理睬他们,冲入龙武军队伍里,手中长枪上下翻飞,龙武军兵士碰着就滚,挨着就摔,只一会儿功夫,就有十几个龙武军兵士滚到山塬下,个个跟雪人似的。
“监军……”龙武军兵士大骇,纷纷闪避。
就在这时,李昌国却是停了下来,冲他们道:“你们都看见了,要是在下山之际遇到吐蕃狗,你们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还想省力气,丢人!”
龙武军兵士明白过来,个个一脸的羞愧,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道:“监军请放心,我们练!一定苦练!”
雪橇是为了节省体力的,下山或者遇到山坡,只需要坐在上面滑下去就成了。
可是,万一遇到吐蕃军队,与吐蕃军队遭遇的话,龙武军不会滑雪,与吐蕃人交战就要吃亏。
更重要的是,在雪地里,雪橇是很好的工具,若是龙武军掌握了的话,一旦与吐蕃军队遭遇,借助雪橇的便利,可以更有效的杀伤吐蕃军队。
正是从这点考虑,李昌国才要求龙武军必须掌握熟练的滑雪技巧。
龙武军明白过来,不再有异议,在李昌国的率领下,开始苦练滑雪技巧。
滑雪对于龙武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们初学之际,摔得那个惨,让人不忍卒睹,个个跟雪人似的,身上厚厚一层冰雪,却是没人叫苦,没人叫累。
受伤对于龙武军来说,那是家常便饭,不受伤还能叫龙武军么?
他们自然是不当一回事,咬牙苦练。
不得不说,龙武军的素质非常好,不过一个时辰,就能滑雪了。当然,仅仅能滑雪与借助雪橇的便利作战,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能滑雪了,龙武军的兴致大起,对滑雪特别喜好,拼命的训练,恨不得不吃不喝不睡。
接下来,李昌国教他们利用雪橇进行战斗的技巧,龙武军学得很快,进步极大,李昌国大是满意。
康国为大雪覆盖,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鸟兽绝迹。
在康国东北的旷野间,正有一队人踩着冰雪,艰难的行进。领头的是一个跛子,走路一跛一跛的,不是别人,正是封常清。
风雪太大,迷住了眼睛,连马都不能骑,只能步行。唐军紧跟着封常清的脚步,却是无怨无悔。
“还有多远?”
封常清吐出一口热气,瞬间变成冰晶,白蒙蒙一片,很是好看。
“大人,就快了!再有十来里路就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胡人小心翼翼地回答。
“带路!”封常清一挥手,喘着粗气道。
“大人,请随我来!”这个胡人依然小心翼翼。
一行人在胡人的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