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夜明 >

第515章

夜明-第515章

小说: 夜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木尔怒喝:“休要哭的烦躁”他语音阴森,问:“你要见我,就是为了此事吗?”他暗自腹诽,如你这般模样,左若不杀你,我这里也容不了你。
  来人止住哭声,道:“小人郑云来,受西安城内诸位族老所托,前来拜见大人。明贼在城内倒行逆施,士民厌之,如今明贼首左若率军北上延安府,城内守备空虚,我等愿为大清兵马打开城门,里应外合,驱走明贼”
  巴木尔大喜,问:“城内守军实力如何?”
  “五日前,明贼主力一万五千人出西安城,一直没有归来,听说正在延安府激战。城内有守军两万,都是陕西义军出身,为首者是顺贼梁成宝。虽然有明军在城内维持军纪,但那些义军贼性不改,不时有命案发生。”
  郑云来对西安城内局势了如指掌,一看便是下了功夫专门打听来得来的。
  “尔等如何能打开城门?”
  “小人有个朋友,他爷爷前行日子被左若拉到总督府晒了两个时辰的太阳,当场晕倒,回府不久后便归天了。我那个朋友平日喜欢舞刀弄枪,在守城兵丁中交了不少兄弟,且城内各家都有护院的壮丁,不敢与明贼正面为敌,但在夜里偷偷摸摸打开一座城门还是可以的”
  巴木尔将信将疑,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可信。他要再多打听几日,看看这人说的到底是否真实。
  “你且留在我兵营中,等候消息”
  面对庞大巍峨的西安城,巴木尔晕了,左若怎会放弃此城,率军在延安府那般兔子不拉屎的久留。


第613章 血诏
  大明休整一年再次出兵,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江南明军被牵制在江北扬州府。左若军北进陕西,湖北余下的兵马在新野不可进,也不能退。
  整个江南只余下宁绍总兵孟康、武冈总兵陈友龙和长沙总兵张守禄,这三人都是朝廷的二流武将。不仅如此,南直隶所有的府兵和浙江五成的府兵被调至江北,湖广的府兵缺少训练,维持地方秩序尚可,拉上战场聊胜于无。
  那么,大明的朝廷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虚弱期。
  郑芝龙近半年一直住在福州,偶尔去广东也是走海路。他这样在浪涛中讨生活的人,坐船吃到饱、睡的香。
  福州的天气比南京更热。
  郑芝龙躲在阴凉的亭堂中摇着蒲扇纳凉,外面冒冒失失闯进来一个汉子。不经过侍卫通报直接入内的都是郑氏最亲近的家人,来人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
  “王兄,我才听到一个消息,王兄听说过张瑾吗?”
  郑芝龙停下蒲扇,问:“张瑾,那个被通缉的太监?”
  大明刑部的海捕公文发往各地官府,福建和广东名义上尚是大明的省份,也接到刑部的命令。朝廷的公文口吻非常严厉,敏感性的人能嗅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正是,那个人过仙霞关来福州了”
  “来福州了?”郑芝龙瞬间觉察到什么。
  郑鸿逵的部将担任仙霞关守将,凡是从浙江进入福建的商旅百姓都要通过这座关卡,所以提前得到消息。
  “他要见王爷”
  郑芝龙猜到隐藏在张瑾身后的秘密,显出兴奋之色,起身走动,右手无意识的摇动蒲扇。
  “你说,我要不要见他?”
  郑鸿逵拱手道:“当然要见,朝廷对付一个太监花了那么多的心思,仅仅为一个小太监,值得吗?王兄见了张瑾,进可攻,退可守。先拿到张瑾手里的东西,实在不行把张瑾交给朝廷,也可借此对晋王示好”
  “好”郑芝龙手中蒲扇猛然一挥。
  两日后,傍晚时分,郑鸿逵领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走入延平王府。
  王府内红烛高照,富丽堂皇。
  张瑾蜷缩着身躯,他今日的身份是大明皇帝的秘使,但这一个月来的遭遇让他实在挺不起腰来。
  郑鸿逵在前面领路,恐吓道:“朝廷往各地发了缉捕你的公文,延平王见你也是担了不小的风险”
  张瑾看着眼前的路发呆,一路不回话。郑鸿逵演了独角戏,觉得没意思,以为这个小太监是不是被吓傻了。
  转过几道弯,迎面是一座明亮的宅子,张瑾走进门,正对面坐着一个身穿蟒袍威严的中年人。
  郑鸿逵行礼,“王爷在上”
  张瑾抬起头,烛光照亮了他的脸庞,他虽然瘦弱,但生的眉清目秀,若是不入宫,一定也是个翩翩美男子。
  郑芝龙坐在那里看了半天,见不到张瑾前来拜见,这个小太监此刻双眼中全是迷茫,仿佛忘记了自己为何来到此地。
  郑芝龙忍不住,问:“你是张瑾,从南京来吗?”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一下把张瑾从迷茫的状态中敲醒,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脱下脚上的布鞋。
  郑芝龙只当这个小太监已经得了失心疯,正在暗自可惜,见张瑾扯着鞋底使劲撕拉。
  “鞋中有东西”郑芝龙明白过来,用眼神示意郑鸿逵递给他一柄尖刀。
  张瑾接过尖刀,小心翼翼的划开布鞋,取出一份蜡封薄如蝉翼的丝布。
  他小心翼翼展开丝绸,见上面的字迹没有污损,长舒一口气,双手展开,朗声宣告:“延平王郑芝龙接旨”顷刻间,像换了一个人。
  郑芝龙稍微犹豫,并没有如正常接旨那般下跪。
  张瑾露出不满的神色,再一次重复道:“延平王郑芝龙接旨”
  郑芝龙仍然没动,这个圣旨能随便接吗?
  “张瑾,你是朝廷钦犯,怎么又来传旨?”
  见唬不到人,张瑾如泄了气的皮球,趾高气扬的神色瞬间消失不见,跪地磕头道:“王爷,救救陛下吧”
  这脸色变得真快,郑芝龙也措手不及。郑鸿逵离他近,被弄得啼笑皆非,道:“张瑾,你这是何故,有话慢慢说张瑾把手中的圣旨呈上,郑鸿逵接过来,送到郑芝龙手中。郑芝龙一眼扫过,纵使他心中早有准备,仍忍不住脸色大变。
  “陛下在宫中,已如活死人,翟哲狼子野心,朝廷诸卿助纣为虐。圣上期盼各藩清君侧如望穿秋水。”
  张瑾涕泪齐下,如杜鹃泣血。
  郑芝龙收起血书圣旨,脸上阴晴不定,道:“且扶张公公去休息”
  郑鸿逵伸手夹住张瑾的瘦胳膊,不由他争辩,拉着他往门外走去。
  张瑾犹在高叫:“王爷是天下诸藩之首,可不能辜负了圣上一片苦心。”
  郑芝龙拿着圣旨,右手捻须,双眉微皱,陷入沉思中。年初郑彩从南京回来时,曾经给他转述过儿子郑森之言,此刻又重新回荡在他脑海中。
  “唉,若郑森在此,当不会如此为难吧”
  他想的越多,顾虑重重。
  “这确实是我郑氏的好机会,但只靠郑氏一系,难以撼动翟哲在南直隶的势力。若多尔衮不对江北明军施压,若吴三桂助朝廷一臂之力,若广西的陈邦博拖广东后腿,若大西军被朝廷收服……”坐在那里,他想到了无数种可能。
  想的越多,越觉得成功的希望渺茫。
  “翟哲已经收服了忠贞营,大西贼去年也曾向朝廷求降。广西巡抚瞿式铝是东林党,广西总兵陈邦博与我仇深似海,西南一系基本指望不上。”
  想到最后,郑芝龙长叹一声,道:“我只想在海上求富贵,奈何这等事总是找上门来。”
  他才叹完,郑鸿逵从门口转进来,兴奋道:“王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休要胡说”
  郑鸿逵惊讶转身郑芝龙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王兄可是担心仅郑氏起兵,不足以对抗翟哲马?”郑鸿逵一语点中郑芝龙的心思。
  “不错这是大明朱家的事,退一步说,也是天下人的事,不仅仅是我郑家的事。”
  “王爷可让命侍卫护送张瑾到广西和四川走一趟,若这两镇都愿意起兵,翟哲的死期便到了”郑鸿逵脸色阴沉,压低声音道:“必要时刻,翟哲的对手,都是我们的朋友”
  他说的是谁,郑芝龙心中有数。


第614章 大西变
  张瑾到广西和四川转一圈,至少需要两个月,等消息再传入福建又要一个月。
  三四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依照明军在江北这种拉锯战的局势,唯有陕西变数最大。如河南和江淮,短期内无法分出胜负。
  郑芝龙加紧派斥候往南京和扬州探听消息,他心中非常矛盾,希望朝廷的兵马吃一次败仗,又担心自己玩火自焚,弄翻翟哲后挡不住清虏兵马。
  扬州府。
  陕西的捷报才送到江南,翟哲正沉浸在左若攻占西安的喜悦中。他把密令发给左若后,没有对身边任何一人提及此事。独自做的决定,所有的压力由自己一人承担。
  高邮行营逢勤等诸将奉命来扬州城议事,听闻捷报后向翟哲贺喜。
  左若军善战勇猛,但做出湖广军穿越河南偷袭陕西战略决策的是大明的晋王大将军。
  稍有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明重新控制陕西的意义有多大。这实际是把西北所有反清的势力连在一起。
  逢勤道:“左将军挺进陕西,偷袭西安成功后已奠定了基础。只是陕西贫瘠,又是清虏的眼中钉肉中刺,今日的日子只怕不那么好过”
  翟哲信心十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清虏已失民心。剃发令后,汉人降将不断反正,蒙古也在草原骑兵,左若能得蒙古之助,必能在陕西站住脚跟。”
  “本王在扬州斩杀女真降卒,凌迟多铎后,谅多尔衮也不敢调淮安的兵马北上!”
  李志安拱手行礼,出列道:“王爷决胜于千里之外,吾等佩服”他此言一半是奉承,一半也是真心。
  大明的战事是各位将军和总兵一场场打下来的,但大明的战略决策全出自翟哲一人之手。
  翟哲没有斥责李志安明目张胆的拍马屁,但也没有表现的太得意。他不想给军中武将留下一个严苛的印象。
  打了十几年的仗,他越来越期盼天下太平那日。斩杀四千女真人,也挽不回扬州几十万百姓的性命。
  “左若兵进陕西,我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