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等伯英发问,孙廷敬就笑着说道:“今天是卓瑄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伯英啊,你可要多给卓瑄添菜啊!”
父亲这么说显然是不让伯英在这个时候问问题,伯英会意的点了点头道:“是,爹爹。”
家宴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下结束了,伯英把卓瑄送回房后就跑来找仲雄一起前往书房找父亲问明事由。
“把卓瑄送回房了?”伯英一进书房门孙廷敬就头也不抬的问道。
“嗯,我送她回房了。”伯英道:“爹,刚才您随那三个公公进宫发生了什么事啊?”
孙伯英一边看着手中的《孙子兵法》,一边说道:“你赶了多日的路,也不早点去休息?”
“爹!我和大哥担心你嘛!”仲雄见父亲词不达意的有些焦急的说道:“爹,我和大哥现在也长大了,也能为您分担一些事情了,您就告诉我们吧。”
孙廷敬放下书,看了看两个儿子,道:“嗯,我的英儿和雄儿是长大了。好吧,有些事情也是改教教你们了。”说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伯英把门窗都关上。兄弟俩七手八脚的把窗门都关上了,然后认真地站在父亲身旁准备听父亲说出缘由。
孙廷敬尽量用轻松的口吻把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对两个儿子说了。说完后,只见伯英皱着眉头问道:“爹,您真的答应太子啦?”
“爹,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看看局势再说啊?”仲雄问道。
孙廷敬笑了笑道:“你们不必紧张,听为父给你们解释其中的缘由。”他喝了口茶道:“我答应太子帮他是因为皇上虽然对他有些不满,但是至今都没有提过废立太子的事情,可见皇上并无废太子之心。”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没错,自从太子入主东宫后皇上对他是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特别是近几年皇上身子不好,太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监国,所以皇上对太子就显得更加严厉和疏远了。故而有人传出皇上对太子不满,而我们这位太子生性就多疑,也就对此有所提防了。”
“爹,虽然您能肯定,但是万一最后皇上有遗诏另立新君呢?到时候您还是站在太子一边吗?”仲雄问道。
“这个问题不能说没有可能。”孙廷敬回答道:“可是太子已经被立为储君多年,他日常的读书都是以一个国君的身分来教授的,而且这些年他帮助皇上监国也无过失,相反还有过几件不错的政绩。放眼众多皇亲国戚中,能有此安邦定国能力的也就只有当今太子一人,如果真的在皇上临终时发生了另立新君的事情,为父也会以国家社稷为重而辅助太子登基的。”
“既然爹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兄弟俩也坚决地站在爹这一边。”仲雄坚定地说道。但是他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同大哥的职位太低,不能相助爹爹。”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明天就会有旨意。”孙廷敬看了看伯英道:“太子会升你的官,应该不会低于中将这个职位,应该会让你负责皇宫的守卫。而仲雄本来就在守城的护军中当差,太子应该会让你管辖部分的守军。”
“我们?”伯英和仲雄异口同声地问道。
孙廷敬说道:“你们不要管那么多,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交给爹来处理。”说着孙廷敬推开了窗子,看着天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叹道:“唉~~皇上的大限也就在这几日了。”说着他突然回头嘱咐伯英和仲雄道:“你们千万记住,不可把此事告诉任何人!我不想让家中女眷担忧,特别是卓瑄,她刚进孙家不要让她过于担心。还有就是叔豪和季杰,他们两个年纪还小,我担心他们口不严。”
“知道了,爹!”
果然,第二天下午,宫里就派了人来宣读早朝时刚下的旨意,封孙伯英为御林军中将,不日接管皇宫大内的部分御林军;又封孙仲雄为参将,负责京城东南两门的防卫。就在接到旨意的当天,太子就派人催促二人上任接管了,还调派了两人的一些旧部过来协助二人。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初一的傍晚,宫里突然传来消息,仁宗皇帝赵祯快不行了。孙家父子三人赶忙各自回到军营,准备新皇登基的守卫工作。全城开始戒严。
孙廷敬赶到宫里,此时朝中的重臣们都已经聚集在金銮殿上,等候着后宫传来的消息。到了晚上戌时时分,后宫传来仁宗皇帝驾崩的噩耗众臣都伏地痛哭起来。不一会儿,后宫的内侍们就搀扶着曹皇后和太子赵曙到了金銮殿。由大学士宣读仁宗皇帝的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子赵曙,为人宽和忠孝、睿智敏达,甚肖朕躬。着,即皇帝位,克承大统。
钦此
遗诏一经宣读,众臣们就开始朝拜新君。新皇帝赵曙当场即位,曹皇后被册立为皇太后,接下来除了办理先帝的后事外,赵曙立刻召见了曹俨和张继先,让他们分头前去几个与其对立的朝中重臣家中,革去他们的一切职务后将他们及其家人一并抓捕起来,听候发落。
孙廷敬已经答应了太子相助,此时根本不能有任何的反对。太子拉拢他就是为了让孙家父子看紧京城,不让他的一切政敌有逃脱的机会。
一夜之间,军队查抄了六七个朝臣的家,抓获了数百人。看见路上陆续送往狱神庙的人,孙廷敬心中极不好受。他没有想到这位平日里战战兢兢做人的太子,竟然会如此的无情。先帝仙逝不到一个时辰,就诛杀了先帝的几位重臣。突然之间,孙廷敬萌生了隐退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新帝英宗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治平,是为宋英宗。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犒赏有功之臣,曹俨加封为太子太保,晋一品。张继先加封为太子少保,晋从一品。孙廷敬晋二品,赐御前行走参政,食双禄。
接完旨意,孙廷敬看着手中的圣旨,心生寒意。他默不作声的回到书房,写下了辞呈。写完后就带着圣旨和辞呈进了宫。
“孙将军急匆匆的来见朕有什么要事吗?”英宗问道。
孙廷敬双手奉上圣旨道:“皇上的恩泽,臣受之有愧,望皇上收回成命!”
“怎么?孙将军觉得这个安排不好吗?”英宗笑了笑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好了。”
孙廷敬跪地双手递上辞呈道:“臣已写好辞呈,望皇上恩准臣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孙将军尚值不惑之年,何来告老?”英宗皱了皱眉头,显出了不悦。
第十章
意辞官英宗坦诚言挽留,遇国丧婚礼无奈将延期
英宗接过孙廷敬的辞呈粗粗的看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孙将军的措辞还真是不错啊!”他把辞呈往御案上一搁,道:“朕就当没有收到过这封辞呈。”说着他走下御阶双手扶起跪在地上的孙廷敬,说道:“孙将军,无论是谁坐在这个皇位上,您都是我大宋的大将军!您无需因为朕而辞去职务,这样是朝廷的损失也是我大宋的损失。”
孙廷敬抬头看着英宗,道:“陛下,臣......”
“将军要告老还乡,其中缘由朕也能猜出几分。”英宗看了看孙廷敬,道:“你对朕在先帝崩逝当晚的所为有些意见,是吧?”
英宗看穿了孙廷敬的心思,孙廷敬垂手站在一旁不言语,此刻已无需多说话了。
英宗笑了笑,继续说道:“孙将军,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您应该懂吧?”
“陛下,虽然如此,但是陛下在先帝尸骨未寒之时将朝中重臣如此赶尽杀绝,实为不仁!”孙廷敬忍不住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要知道直指皇帝不仁,这罪名可大了去了。
英宗非但没有发火,而是一笑莞尔。“孙将军终于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他绕着孙廷敬走了一圈道:“因为朕监国期间所实施的那些新政触动了那几个老臣子的利益,所以他们一直对朕深有不满。在先帝病重期间他们还不断进言要先帝废黜朕这个太子而另立他人!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朕要求助于孙将军的原因。”英宗随意的坐在了御阶上,说:“对了,不知孙将军对朕的新政有何看法?”
孙廷敬拱手说道:“陛下的新政的确有革新之意,弥补了前朝在吏治上的漏洞。”他叹了口气道:“但是陛下,您这么做实在是让人心寒哪!招人口舌不说,对陛下日后的施政也会带来阻挠的。”
“嗯,你说的很对!”英宗点了点头道:“这些道理朕都知道。但是朕不得不这么做,朕毕竟不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如若他们想在先帝崩逝当晚策动政变简直是易如反掌!朕不得不先下手为强!那几个老臣子知道朕一旦登基一定会对付他们,他们如要废黜朕也会选择在那一晚,因为他们算准了朕不会在先帝离世当晚对他们有所行动。所以朕就要出其不意!他们越认为朕不敢,朕就偏要这么做!”英宗看了一眼孙廷敬,道:“孙将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年秦王李世民为了帝位也手刃亲兄弟,朕今日所为也是为了朝局的稳定,以免带来一场不必要的政治风暴,到时候牵扯进去的朝中大臣就不止是这么六七个了......”英宗认真地看着孙廷敬,问道:“孙将军,你认为皇亲国戚中能克承大统的除了朕之外还有其他人吗?”
皇帝的突然发问让孙廷敬有些措手不及,他仔细的想了想后说道:“在年轻一辈的皇室子弟中的确只有陛下能担此大任。”
英宗听后淡淡的笑了笑,道:“不是朕自傲,朕也是这么认为的。相信孙将军不是敷衍朕,否则凭您的谨慎当时也不会答应帮助朕。朕一定要保住这个皇位,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所以朕不能心慈手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轻易放过机会,就算日后不能留名青史,朕也无憾!”说着英宗站起身来走到孙廷敬的身边,拍着他的肩膀道:“孙将军,您是朝廷的栋梁,我朝自真宗皇帝后武将乏缺,昔日的杨家也是人丁单薄,难堪重任。您是武将之中首屈一指的名将,朕真的不想为了此事而失去你的辅弼。留下来,帮助朕治理好朝政吧?”说着他转身走到御案前拿着那份辞呈走了过来,将辞呈放在孙廷敬的手中道:“这辞呈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