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55章

水火中原-第55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rfulbeautiful”,总之一切正面、美好、伟大的意思的集合,是中国的那个“中”字。

有人居然说“那一年,河南人帮助日军消灭了20万国军”,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还是谎言,但是要有人反驳之,戳穿之。于是有了这本《水火中原》,也算是在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的时候纪念在那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先人。

至于1944年豫中溃败,后文将结合史料书之。任何时候腐败都是一个政权最大的敌人。只不过那个时候,有巨大的外力推动,倒塌的要猛烈迅速而已。

豫人帮助日军,天大的笑话!日本人相信吗?

这是一个以“中”为美,以“中”自豪的地方。

请大家支持!谢谢了。

  华人

正文 第七十章 巩县论“升官”

  “哈哈,老弟呀,咱们国民党信奉的是三民主义,可是你看看周围,还有多少军政官员记得三民主义为何物?大官咱们不好说,不能说,就说那个你以前的同事118团的张团长,他也是个国民党,他信奉三民主义吗?人家现在可是师长了。”

1944年的春天来临了,麦田里的青苗长了起来,生机复苏的大地给饥饿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

经过一年的旱灾和一年的蝗灾,中原大地一片凋敝。洛阳、郑州、许昌、漯河等地人市上卖儿卖女的价钱远不如骡马和牛羊。统治当局不但没有采取有力的赈灾措施,征敛也没有一丝减少。一位到河南采访的美国记者见到灾情造成的惨状以及汤恩伯军队败坏的军纪,曾当面问汤恩伯:“你的军队把老百姓的口粮、种子和耕牛都拿走了,让这些百姓怎么生存?”这位汤司令的回答让这位记者大为吃惊,汤恩伯道:“老百姓死一些没有关系,可是没有军队谁来保卫国家?”在美式民主环境下生活的美国记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口口声声要实行三民主义的政党的高官会毫无愧色地说出这样的话来,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巩县暂编第九师师部,少将副师长陈浩正在与到访的客人柳万祺一行谈话。

柳万祺:“陈老弟,恭喜了,终于晋升到少将了,年轻有为啊。”

陈浩:“陈某从军原本是为了驱逐倭贼,实现三民主义的理想,可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哈哈,老弟呀,咱们国民党信奉的是三民主义,可是你看看周围,还有多少军政官员记得三民主义为何物?大官咱们不好说,不能说,就说那个你以前的同事118团的张团长,他也是个国民党,他信奉三民主义吗?人家现在可是师长了。”

“这个人渣!”陈浩提起此人就心中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1941年秋季的郑州之战中,张团长的118团临阵脱逃,让鬼子轻易渡过黄河,占领坚固设防的邙山阵地,使得陈浩的116团两面受敌,损失惨重,最后一个相当于一个师人数的116团只剩下了不到500人。更可恨的是,战后,张团长却未受到任何处罚,汤军的宣传机器把118团临阵脱逃描述为诱敌深入,而且最后“收复”邙山阵地云云——出了问题内部消化,汤司令深通为官之道。而对独抗敌军3天歼敌人数几乎相当于敌军全部伤亡人数一半的116团,却轻描淡写为在东线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无法支持,请求撤退获准后向西转进。给人感觉似乎临阵脱逃的是116团。更让陈浩他们气愤的是116团据实上报伤亡人数,申请救济抚恤金,可是上面管事的人却阴阳怪气地说什么:“哟,陈团长呀,你们也太黑了点吧,这伤亡人数都快够一个师了,你们116团平时按2000人补给其实已经是很关照你们了。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你们平时吃肉连口汤也没给兄弟们喝过,我们也都不说什么了,可这救济抚恤的事情牵涉国家法度,却是半点马虎不得。这些钱财来之不易,都是百姓的血汗呀,兄弟们无论如何不敢乱了国家的法度。”最后只按1千人标准给116团发放抚恤金。而118团上报1500人伤亡,要求抚恤,却全部被核准。陈浩清楚,上面这些人更清楚,这118团实际仅有700人左右。这些钱哪里去了,不得而知。

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以116团实际不存在了为由,要求对该团不予补充,直接撤销番号。好在此时陈浩的部队驻扎在巩县何武庭的防区,此时蒋鼎文已经到任,正在拉拢军事将领与汤恩伯争夺实权,何武庭建议陈浩不要再回汤恩伯管辖的区域,干脆留在巩县算了。就这样,陈浩的116团残部变成了何武庭的暂编第九师三团。一支部队擅自脱离原来的序列,加入另外的部队,这在共产党的军队里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国军却是相当正常的。当年开封的警备司令王某就是在刘峙引诱下私自将队伍拉到开封后被委任为开封的警备司令的。

116团的旧部有一些伤员陆续伤愈归队,这些人可都是铁了心无论多苦多难都要跟着陈浩干的。陈浩部队西撤时把收集到的一部分伤亡人员的武器也一并带来了,当年保安第四团筹集武器的艰难,陈浩他们记忆犹新。何武庭部在陈浩他们加入后已经超过两千人,后来很快发展到了3000多人,超过了116团全盛期的人数,装备在国军中也属于比较好的,而且相当多的官兵经过了战火的考验,战斗力不容小视。

当时国军很多的步兵师大致也就是这么多人,比如后来守卫许昌殉国的新29师吕公良的部队也就是3000人左右。

人马多了,一战区长官部的亲戚帮何武庭活动晋升中将。何武庭手里有军队,有地盘,有工厂,有煤矿,弹药给养均可自给,手头还相对宽裕,又控制一段陇海铁路,与汤恩伯的辖区紧邻,蒋长官有意拉拢。何武庭趁机举荐陈浩为少将副师长。一战区长官部的人对陈浩的大名并不陌生,有好事者在蒋长官面前如此这般把陈浩部队的传奇般的经历渲染一番,借机义正词严地把汤副司令用人不公谴责一番——倒不是为了陈浩,只是都知道蒋长官爱听这个。

何武庭如愿晋升为中将,而陈浩也稀里糊涂地在仕途上出现了转机。董大海开玩笑说这巩县真是咱们的福地,来此必升官。

柳万祺看到提起张某后陈浩的愤怒表情,笑了笑:“老弟不能再有这么大火气了,你看愚兄我现在就学乖多了。其实仔细想想张某人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很多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战绩或者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大战警讯

  陈浩听了柳万祺的一番宏论,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道:“老兄所论似乎有理,以兄弟而论,当初在前线带着弟兄们拼死拼活与倭寇周旋,到头来却差一点被裁撤,到这巩县驻扎,两年多无战事,却升了官,老兄的意思这次我是跟对了上司?”

柳万祺答非所问:“你说两年多没战事?边界上的摩擦少了吗?”

“摩擦?我这里已不和鬼子直接对峙,又不跟共产党的军队相邻而处,何来摩擦之说?”

“那汤司令为什么多次要求蒋长官惩处你们师?”

“你是说我们部队经常制止那些越界抢劫百姓牛马的偷鸡摸狗之徒的事情?”

“人家那边可是说是你们的部队越界扰乱治安。”

“别提了,那些家伙简直不是国军,快成土匪了。说起来让人生气。”

“人家那边也是这么说你们的。谁都知道蒋长官和汤司令不和,让你们捡了便宜。看来你小子做官现在也作出点门道了。”

“万祺老兄,也许你要说我书生气了,但是不管别人如何,我却始终是在为自己的信奉理想和主义而奋斗的,当官当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要不然只为了做官、升官有什么意义?”

“哈哈哈哈,错,老弟,大错特错。做官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是利益。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虽然现在有人把这叫腐败,但做官的可不能这样看问题,而是把这一点看作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务必要时时想到:你的上司想方设法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心甘情愿服从你,也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时时处处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对一些不义之财,万一你良心发现,自己也可以不要,但属于别人名下的你必须给。记住,一旦你把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或放弃了,你为官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如果是按照老兄所言,这个官不做也罢。”

“你不做,那些没有你老弟的信仰却很会求利的张某之辈会千方百计争官、求官。一句话,你不做,别人会争着做。”

陈浩心想这柳万祺负了一次伤之后怎么会如此性情大变?看了一眼万祺身边的申俊生,这家伙坐在那里一点表情也没有,似乎对两人的谈话充耳未闻。

“柳站长,如果大家都是按你说的这个样子去做官,那么党国将会如何?”

柳万祺站起身,眼睛看着陈浩,慢慢说出四个字:“亡党亡国。”

陈浩听他这般说话,着实吃了一惊:“柳兄不可胡说。党国今日如此强大,虽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可是比起当年前辈们奋斗时的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怎么会有你说的那么严重的事情?老兄,我知道你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老弟我受的气说实在也不比你少,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陈老弟,你以为我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心怀不满?你这就太小看愚兄了。我了解的情况比你多,现在这个状况,党国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柳兄何出此言?小弟确实没有你掌握的情报多,但是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