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枭臣 >

第758章

枭臣-第758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淮东在会稽境内的兵马分南北两营,南营以敖沧海为主将,以长山营三旅九千精锐步卒为主要战力,在老塘浦以南筑营,以备浙闽军在山阴的兵马。

北营林缚亲自主持,集结包括唐复观、张季恒、陈渍、韩采芝、陈魁立、左光英诸将在内,包括崇城步营两旅精锐、浙东行营军三十营步卒以及靖海第三水营三营水军,以会稽城为重心,沿镜湖北岸筑营,以备浙闽军在萧山集结的兵马。

林缚临时将府衙征用为行辕,夜深之时,官厅里灯光通明——战事一兴,除了兵事之外,粮秣、军械输送,最是累人。

梁文展也赶到曹娥江西岸来,与高宗庭、叶君安等人连夜不休,在行辕官厅里处置政务,勉强将会稽的形势稳定下来。

城外战鼓擂动,萧山集结的浙闽军不停派兵向会稽境内渗透试探,小规模的接触连日不断。要尽快开掘出贯穿曹娥江跟镜湖的水道,但时为炎夏,江湖水盛而雨频发,挖掘河道远不及秋冬枯水季便利——此趟收复会稽,暂时并入明州府管辖,静宁地方,甚至能让地方势力迅速为会稽战事出钱出力,梁文展还有诸多工作要做;叶君安代林缚草拟好给江宁奏报会稽战事的折子,高宗庭先看过,觉得无碍,与叶君安一起到偏厅来见林缚。

林缚说是躲在偏厅里研究兵事战形,高宗庭过来一看,差点气笑,林缚早就歇下力,拉傅青河对案而坐,手谈消遣,棋盘上已经下成残局。

内典书宋佳穿着一袭素衣,坐在林缚的侧后,拿着团扇替他扇风。

“折子拟好了?”林缚看到高宗庭与叶君安走进来,捏着棋子停下手来,将叶君安代拟的折子接过去,示意他们坐下等候。

军政事务日益繁重,紧张时,每天从林缚这边直接传出的令函就有十数封之多,以及各种信件,都是典书要承担的责任。

高宗庭善谋略,但日常繁琐政务都压在他头上,压力也是极大。故而林缚这趟将有四明先生之雅称,擅政务谋算的叶君安调到身边,分担典书之职事,也算是将作为浙东地方势力代表的叶君安正式列入淮东核心人物。

叶君安写一手好文章,林缚看过一遍他所草拟的折子,说道:“道墟埠之挫,教训深刻,军司内部要总结;但毛腾远死于战事,向朝廷请功,不宜将他漏去……傅叔,你觉得呢?”林缚将折子递给傅青河。

常理说“兵贵精而不贵多”,林缚也一向走精兵策略。

但除了精锐战力用于战事攻坚之外,随着淮东控制区域的扩张,还需要大量兵马卫戍地方。

林缚单独设置行营军,混编水步骑诸兵种,作为卫戍地方所用,但在投入的兵甲、军械、马匹等资源方面,都要逊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

林缚实际是将行营军定位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与工辎营之间的次级兵种存在。

这也能保证淮东能更合理的配备军事资源。

依照林缚的设想,行营军主要责任是卫戍地方,在重要战役上,配合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作战。这次为了配合陈西言将董原调出浙北,林缚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很突然的调兵进入曹娥江西岸作战。

无论是长山营还是崇城步营两支精锐,都来不及调动进入预设,林缚只能完全让浙东行营军顶上当进攻的主力。

事实上,林缚不仅优先将兵甲、军械供应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也优先将优秀的将领编入军司直辖,行营军将领则多少有些良莠不齐。

唐复观是从东闽战事里成长起来、素来给虞万杲依重的优秀将领,甚至随他从建安军残部一起投附淮东的诸多部将军事素养也很过硬,毕竟是尸山血海里成长出来的将领,总不能差不到哪里去。

韩采芝、陈魁立出身上林里乡营,又随流民军征战天下,最终投附淮东。在流民军里,他们军事上的素养,实要逊过张苟、陈渍,更不能跟孙壮、刘妙贞相比了。

左光英原是在地方上捕盗捉贼的武官小吏,在浙南抵抗军里,势力最弱。当时淮东不给刘文忠、叶肃所重,只能尽力拉拢左光英,左光英也得以成为浙东行营军的重要将领。而实际上,左光英麾下李白刀、耿文繁两员部将,倒是更引起林缚的注意,有意加强培养。

毛腾远本是投附奢家的明州府校尉,正由于他的投附,淮东军才能在去年春后刀不血刃的拿下明州府城。战后叙功,也是拉拢、取信地方,林缚将毛腾远列为四校尉之一,也没有将其部属解散,还由毛腾远率领。

种种因素,造成即使在浙东行营军之中,毛腾远所部战力也是最弱的现实。

在瞬时万变的战场上,毛腾远在击溃最初拦截的守军之后,看到又有援军奔袭而来,意志不够坚定,出现犹豫,未能果断将兵力展开而遭致惨败,细想想,也不是那么令人意外。

要追究责任的话,林缚也难脱其责。林缚就当时诸部所处位置进行部署调整,而没有认真去考虑诸部之间的战力差异,也是考虑不周。

毛腾远战死不说,三千余卒大多数人都没有接战,就在混乱中给赶下曹娥江。

幸亏有战船正掩护侧翼而运兵木船也没有远去,及时参与搜救,才避免三千余卒淹毙曹娥江的惨剧发生。但即使如此,也有六百余卒来不及搜救、溺水而亡,而往道墟埠逃散的兵卒,也在混乱中给杀两百余人,浙东行营一旅编制近乎给打残,殊为可惜。

道墟埠之挫,因素很多,林缚也不会将责任都推到毛腾远一人身上;再说毛腾远亡于此役,当世有讲究“入土为大”的规矩。

傅青河大略看过叶君安拟的折子,说道:“请功折子是不能将毛校尉漏了,不然会寒了人心……”

“我这就去添上……”叶君安说道,他因与毛腾远同出明州地方,为避嫌,才刻意将毛腾远的名字从请功名单里漏掉,毕竟道墟埠之挫,也败得太难看了些,很难替毛腾远推脱责任。林缚亲自说添上毛腾远的名字,叶君安自然照办。

叶君安拿着折子去修改,林缚又拿起棋子,继续跟傅青河下棋,还与傅青河、高宗庭分心说事:“这一战,我们赢得有几分侥幸啊,看来以后我们要坚定在正面战场投入精锐战力作战的决心……”

“也是,要是韩采芝所部在湖塘头抢滩受阻,第一次渡江很可能就无功而返。”高宗庭说道。

林缚说道:“我打算对浙东行营军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调唐复观任崇城步营副指挥使,将进入会稽的陈渍、张季恒所部都调给他统一指挥;提拔冯衍、黄祖禹二将为指挥参军暂代旅帅职,调陈白刀、耿文繁二人及所部加强冯衍、黄祖禹两部战力,各任营将,将在会稽的崇城步营扩编到四旅二十营,这样我在北营也有一部能直接调用的精锐战力存在……”

“不等这一战打算再调整?”傅青河问道。

“奢家两位公子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不足以强攻我,”林缚笑道,“我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也不足以强攻他们——难不成他们还要指望我这时候将兵马拉出去跟他们野战?如今情形,无费是耗着,他们能耗得过我不成?”

“得了便宜便应要卖乖,”高宗庭说道,“于镜湖之北,会稽地势要远重于萧山,守军在会稽城储备军粮达十万石,萧山所储,就应该远少于此数;如今奢飞熊率四万兵马集于萧山,军粮会很快耗光——到时且看他们动作即可!”

第136章 屈意逢迎

时至六月下旬,正值伏夏天气,江宁城如蒸如烤,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的看去,城头似乎有热汽蒸腾而出,使壮哉巍峨的东华门城楼看上去也有扭曲。有闲来好事者将鸡蛋磕碎抹晒石上,须臾间即熟。

除了河畔柳荫偶有行人歇脚外,东华门外的驿道半天都看不到车马的影子经过……

这时候,远远的腾起烟尘,虽隔着远还听不到声音,但有经验的守城老兵晓得有快马从远处驰来,心想:这么热的天气,还如此纵马而行,便是人吃得消,马也吃不消。

五匹快马由远驰近,蹄声急于奔雷,五人皆是褐甲挎刀、背负大弓,兜鍪系了一圈青黑带子,甲下着土色兵服,是从外地进京的传驿快骑——看着驿骑来势如此急,只当是又有噩耗传来;当值的小校不敢怠慢,忙下城门楼到城门前查验,问道:“敢问这五位军爷从何地而来?”

驰到城门楼下,为首的驿骑下马来,从怀里掏出黑黝黝的铁牌子,递过去,说道:“淮东侯、浙东、淮东制置使有专折进京呈奏圣上,请将爷行个方便……”

“莫不是淮东侯在浙东又打胜仗?”

“前些天才传过捷,这年头胜仗哪这么容易打得?”为首的淮东驿骑笑道。

“都在说淮东侯是武曲星转世,是我大越朝的军神,手下将校个个都是天兵天将转世——我看可不假。旁人想打一场胜仗就是使出吃奶的劲也得不到,但淮东侯领兵去,跟从自家兜里掏东西一样容易,”城门小校听到是淮东的信使,心思才稍定,咧嘴露出黄牙,眯眼笑脸,巴结说道,“军爷你也不要觉得我说得夸张,我守这东华门也有些年头了,从别外传来,有多少不是让人听了丧气的事儿,可就巴望着各位淮东军爷能往江宁多走两趟哩……”

这时候有一辆马车出城去,马车仪制不凡,遮阳华盖还有轻纱垂下,只隐约能见车里坐着两人,马车后还有四名挎刀扈从相随;听着城门口的对话,马车里有轻轻的冷哼声传来。在静寂只有蝉鸣声传来的城门洞里,冷哼声倒是显得清晰,好像对城门小校那一番恭维淮东侯的巴结话颇为不屑——城门小校看着马车及随行扈从气势不凡,知道江宁如今成了帝京,贵胄多如过江之鲫,都是他所得罪不起的人物,谦卑的与淮东驿骑避让开,让马车先出城去。

马车出城门而去,在给晒得滚烫的硬土路快驰起来,呼起风的将垂纱吹开,在车厢里对座的二人却是刚刚卸去浙北制置使之任、进京述职的兵部尚书右侍郎董原与新任知濠州事的余辟疆。

这年头最莫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