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每艘九桅宝船除了驱轮的2000人之外,能装载8000人,还能装载大量的物资,每艘六桅宝船则装载800人,除掉划船的300人,能够作战的有500人,至于小型的战船,排水量500吨,只有六桅宝船的三分之一,但在这个时代仍然算是大型舰船,能装载400人,其中100人划船。如此一来,刘云的舰队总共有十二万六千人,总排水量高达21万吨!实际上这样的人数还是多了点,因为中国到日本距离短,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质,所以能多装点人,若是远洋航行,那么人数应该下降一半。
水上战斗,以前最重要的武器是弓箭,现在刘云的舰船上装备了许多重型弩炮。九桅宝船上的弩箭重达80斤,钢制箭头,一千米内能洞穿木制战船,多支弩箭命中后,可以打沉船只。九桅宝船上的重型弩炮有200门,算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列舰”了。其他舰船的弩炮要轻型一些,弩箭用10斤、30斤轻重两种,威力也相当大。当然还有轻型的弩机,用于近战杀伤敌人。水上作战首先以弩箭相互攻击,最后才是接舷战,接舷战是水战中最惨烈的方式。除了大小相仿的舰只让士兵登船肉搏之外,对于九桅宝船这种巨舰,以庞大的身躯直接碾碎对方舰船,这才是最好的方式。舰船上的弩炮,准头比投石机高得多,首先因为箭支都是标准化的,其次弩炮还装有瞄准装置,计算了抛物线轨道,通常发射第一次之后,就应该重新校准,这样精度就高得多了。
舰队的十二万部队中,有三万人是青岛海军基地里训练完毕的新军,他们已经成为合格的水手,和系统士兵混编在一起,就差水战的实战经验了。
实际上,对于眼前这个任务来说,面对野人一般的日本人,如此庞大的舰队实在有些多余。在九州登陆时,沿海的倭人都尖叫着逃跑,他们看见庞大的舰船,还以为遇上海上巨兽,别说组织战船对抗,就连武器也扔在地上逃跑了。事实上,现在日本的大和国只管到近畿附近的地方,九州这些地方只有一些野蛮部落而已,刘云感到十分气愤,不止是他,全体将士都感到十分气愤,一丝抵抗都没有,这还是作战吗?最后,刘云下令摧毁倭人所有的船只,包括渔船。巨大的弩箭凶猛地击中小小的木船,一下子把木船砸成碎片,刘云哀叹道:“真是太浪费了,我想我们的箭支都比他们的小破船昂贵,亏了,亏了。”
舰队在九州附近游弋时,还发现了许多海盗,这下子可有一点点战斗了,虽然这些海盗面对巨舰还是不堪一击,但总归是有战斗了。有些海盗曾经窜上东南沿海,所以这次他们死有余辜。
庞大的部队登陆了,刘云建立了几个基地作为补给站,然后就开始捕奴。刘云指挥捕奴队得心应手,因为他曾经干过这种事,不过当年是抓奴隶去卖,现在则是抓回国当劳动力。
后续船只不断地开来,只为了运奴隶回去,这次进攻日本,直接催生了两个行业,第一是人口贩卖,第二竟然是阉割业。人口贩卖则贩卖女奴,至于捕掳回来的倭国男人,为了不再生事,就把他们的祸根割了。后世的中华东洋行省的人们只有在史料里才能找到千百年前在东洋行省存在着一个极度猥琐的人种,后来因为不适应时代发展而灭绝了。
刘云攻到本州时,近畿的大和国才组织了有点像样的抵抗,但是,那些拿着木棒竹箭的“足轻”是没法对大汉的重步兵产生任何威胁的,因为他们根本近不了身,无数重弩兵的弩箭正等着他们呢,三百步外就能杀败他们,这些胆小猥琐的倭人是不可能冒着箭雨冲到汉军阵前来的。大和国匆匆组织起来的数万士兵,就这么被汉军屠杀掉了。
于是,日本岛上再也没有国家,只有一些野蛮的部落,这些部落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大汉的捕奴队掳掠回去当奴隶,为封建主义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当然,还有一部分倭人留在岛上,作为免费的矿工,采来的黄金自然统统交给大汉帝国了。这些倭人原来不知道这种地方有黄金,当他们看见炼金厂产出的一块块黄金时,眼珠都要瞪出来了。曾有数起盗窃黄金的事件,但这些盗窃的倭人直接被剥皮塞草,此后没人敢觊觎这些大汉帝国的财产了。
话说中国人民还真是勤劳,他们在日本岛上看见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而那些野人却不懂得耕种,现在许多野人被捉回中国去了,他们不忍心这里荒废,便自发组织起屯田来。刘云见那些新军自发屯田,便下令让系统士兵也参与屯田,同时从国内移民过来,一者可以监视这些还未被抓走的倭国野人,二来去开发新土地。渐渐地,上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倭国人越来越少,加上两者的科技水平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这些倭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倭人以前也建造了城池和宫殿,但汉人嫌这些东西太小气,就把他们的城池拆了,自己按照中土的样式重新建城。看来,这就是后来倭人灭亡的原因之一了。
有了数十万倭人奴隶,运河的建造进度快了许多,半年过去,南段广陵到徐州的运河已经畅通了,漕运成了重要的运输方式,大大节约了成本,徐州也因此最先发展起来。
随着新技术不断从基地流向民间,中国北方也迅速发展起来,才数年时间,就有许多城市繁华起来,这也是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新型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水力机械、新型农业工具、耕种技术、新的炼钢技术、水泥、玻璃、橡胶、造船术等等,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中国。这些技术也随着南北交流而部分带到南方,南方百姓听说北方已经安定下来,而且人民富足,个个都十分羡慕,人心思归。特别是以前战乱时期逃难到南方的百姓,他们更加迫切想回到故乡,就连一些南迁的世家大族也在怀念旧日的荣光。可以说,从人心方面,统一的条件已经开始具备,但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时机还不成熟。所谓最小的代价,是指对南方最小的破坏,对百姓最小的影响。当然,北军的战斗力极强,伤亡方面已经是次要的,相反刘云考虑更多的是南军的伤亡,毕竟都是内战,不必追求最大的杀伤,只求更迅速统一。
时间很快到了344年,此时全国的交通已有较大改善,水泥道路已经很普遍,许多地方虽然没有胡人奴隶或倭国奴隶,但百姓也自发组织起来修建水泥路,毕竟方便的是自己,若是等“国家建设队”来修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施科举制已有三年,大量寒门士子跻身官场,大大打压了豪门士族,刘云的出现,使得这个过程提早了数百年。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僚阶层,这个官僚阶层的特点是无论你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子弟,只要通过了特殊的途径,例如科举,就能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的一员。这样的制度比之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先进,至少目前弊端还不明显,所以整个政权是健康的。
另外,科学已经不是什么旁门左道,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说得实际一点,就是科举设有相关科目,如果通过考试,那么就可以做官。虽然现在农、工、理、丹(化学)四门学科出来的进士的官职不如正统渠道出来的高,但好歹也是官僚,也算出人头地了。要知道,从前进行相关研究的人,都被人看成是不务正业,做的是下等的“奇技淫巧”,不被人口诛笔伐就算好了,哪有精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块,总结过去的成就,形成一个系统学科?现代人埋怨中国古代科技虽然发达,但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除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科学从未受到重视。反观西方的学术氛围就自由得多,这也难怪文艺复兴后他们就迎来近代科学的大发展。现在,刘云的“学生”已经很多了,他已经不用亲自教学了,教学的任务自然就交给“古代科学家”,刘云现在都被称为“百家之师”了,这让他得意了许久。
王猛的弟弟王韬现在已经十四岁了,十二岁时他便开始从政,其实是做些“助理”工作,这种工作并非严格的,而目的是在工作中学习。这王韬除了很有天赋之外,还乐于从刘云那里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刘云认为这是小孩子接受能力强,如果对一些七老八十的家伙宣扬什么“地球是圆的”,那些老家伙若不是忌惮他的身份,非跳起来打他不可。可以说,王韬的观点是最接近现代人的,而且他对刘云既尊敬又依赖,几乎想要每时每刻都跟在他身边。
“小韬,昨天布置的作业——弹道计算,你完成了没有?”刘云如平时一样检查王韬的学业。
“是的,陛下。”王韬道,“关于我军弩炮、投石机和井栏的射程计算那几道题已经完成了,您检查一下。”王韬年纪渐长,变得成熟多了,也不敢直愣愣地称呼“大叔”了。
刘云大略检查一下,发现他使用符号和代数式进行计算已经相当熟练,这得益于他没有受到旧的知识的影响,很容易接受各种符号。那些数学家们还有一部分人不习惯符号运算,还在用旧的一套东西,或许他们这代人很难转变过来了。不过,符号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的发展必须使用符号。当然,刘云不会说“这是拉丁字母,这是希腊字母”之类的话,而是说这些符号是“天书符号”,反正日后中华文化占主导的时候,谁能分辨哪个是“正版”呢?
刘云道:“做得不错,不过你不必在这方面下太多功夫,这些应该是工程师做的事情,你应该学着把数学用到政事、军事和生活中去。例如财政收支和税务政策,行军与粮草、军器,作战的时间差等等,必须清楚地知道你所面对的事情的状况,不能听别人三言两语就轻信。”
王韬点头道:“我明白了,陛下让我在工作上不能轻信小人之言,必须真实地了解情况。”忽然,王韬想起这几年来刘云对他的恩情,从济南城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