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78章

大宋金手指-第78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在工匠中如此鼓动道,这话倒未说错,在红袄军最困难之时,包括李全在内,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曾被赶入大海,不得不躲到小岛上避风头。

至于少年孩童,数量倒是出乎意料,几乎所有家中有少年孩童在义军中地将士,都想方设法要将自家小子送来,他们自己宁愿留着与鞑子决死,也希望自家孩儿有条生路。就连李全,也托刘全将自家侄儿李锐交给杨妙真,好为早死的兄长留条根。虽然二人如今近乎反目,但他对杨妙真人品还是信得过的。

到得三日之后,算出来的各类工匠与孩童少年,共有两千七百人之多,这完全出乎赵子曰料想,一趟是运不走的,便只有分作两部了。事实上这里有李全讨巧之处,他将忠于杨安儿、杨妙真姐妹的义军,也安个工匠之名送了来。

对着义军,他们都统一言辞,不说是为了寻退路,而说是将这些战斗力较弱地老少安置好,准备与金人决一死战。义军并不知流求位于何处,只知道这是海外的一座岛,至于这岛有多大,能否容纳全体义军,他们是一无所知。故此,虽说抽出两千七百余人,义军的士气非但未因此而下降,反倒隐隐有所提升。

这也与李全努力有关,既然绝了娶杨妙真统合义军的心思,他便开始用些手段,将自己亲信派出去,拉拢义军各部首领,此时他们夺来海州还未多久,各种物资都极为充足,故此大酒大肉金银财帛发了下去,义军各部首领无不对李全交口称赞了。

冷冷看着这一幕,杨妙真与刘全却不曾阻止,他们已经无心与李全争权,能将自家兄弟安全带到流求,那便足够了。

大宋嘉定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八日,年关在即,可一千五百名义军工匠、孩童泪别亲友,乘上了六艘海船。借着西北风,船很快便驶出了刘全的视线,他一个人留在码头上,向远处空旷的海天之间眺望,许久也不曾离开。

李全并未来送,他借口要防着金军偷袭,已经出了海州城,避开了这一时刻。

杨妙真站在船尾,同样望着海州城,望着城头那迎风飘扬的红袄军旗帜,直到看不见了,这才抹掉泪水回过头来。

迎面看到的却是她极讨厌的赵子曰的脸,她有些后悔,自家上船时没有注意,竟然与这个讨厌地家伙都在致远号上。

“四娘子,如今顺风,到悬岛只需四五日。”赵子曰仿佛没有看到她地白眼:“我家主人当在悬岛恭候,这一路之上如何行止,还请四娘子示下。”

“你……”杨妙真气得浑身发颤,但现在她多少也晓得些这个管家的脾气,只得自己越是生气,他只会越发得意,因此只说了一个字便止口不提。赵子曰这番话,简直就是将她当主母来请示了,分明又是在提醒她,莫要忘了自家地许诺。

“四娘子,若是你到了流求,便知道我为何会如此……”赵子曰笑了笑,他没打算继续为自己辩护,转而又想起赵与莒来,若是大郎得知自己擅自为他纳了杨妙真,还不知会如何处置他呢。

“俺如何不知道你为何会如此,不过是忠心为主罢了。”出乎他意料,杨妙真却开口答话了。又瞪了他一眼,杨妙真接着道:“你这厮是真小人,故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俺是那种没有担当的人物!”

“不过是以防万一……”赵子曰没曾料想杨妙真竟然爽直如此,再次苦笑起来。

“俺岂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物!”杨妙真仍是恨恨地说道。

“我信得过四娘子,却信不过义军中其余人。”赵子曰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在旁,低声说道:“便是四娘子自家,能说义军中人人皆可信么?”

杨妙真还待强辩,赵子曰却摆了摆手:“四娘子,我只说一事你便明白,上船时我问了,此次随船的六百多工匠里,却没有一个铁匠。四娘子,你说这是何故?”

杨妙真顿时哑口无言,李全扣着铁匠不放,不过是因为铁匠能打制兵刃,要留下来供义军之用,说到底还是为了他的私心。

“人人皆有私心,我家主人曾对我说过,世人之中圣人少而凡人多,凡人皆有私心贪欲。我以为,要防这私心贪欲化为祸端,便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得罪之处,还请四娘子见谅。”赵子曰又道。

杨妙真半晌不语,只是在赵子曰离去时才冷不丁地说道:“既是凡人皆有私心贪欲,那你呢,你便没有私心贪欲么?”

赵子曰停步回首,微微一笑:“我自然也是有的。”

第二卷、沧海云帆扬 六十三、俯仰常怀仁义心

大宋嘉定十年,大金兴定元年,春正月初五午后,悬岛。

经过近一年建设,如今悬岛又有当初不同,海贼侵扰带来的创伤早已愈和,因为此处是前往流求的中转站,岛上常驻工匠、护卫,往来的沿海制置使水军,还有义学少年,全部人数相加起来超过一千。

凡是派往流求的工匠,都得先在悬岛做上三个月,经过观察不好赌、不好斗之后,才会被选用送往淡水。在这三个月中,他们主要也是在建房子,依着赵与莒的要求,房子无须美观,只要牢固,无须舒适,只要耐久。故此,这小小悬岛如今已经成了座小镇。也有些商贩贪图厚利,想将店面开到岛上来,只不过岛上土地尽数归某位赵员外所有,他们寻不着地方建铺子,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赵与莒也不曾忽视岛上民生所求,他自家在岛上开了三间铺子,供应全岛日常所需,也不求赚钱,只要能保本即可。

在江南制造局船坞之中,一艘巨大的海船已经初露峥嵘,这艘海船长足有二十丈,完全按照新式造船法建造,所用巨木,都是赵与莒花了极大价钱自湘、蜀收购而来。船上立着七根桅杆,比现在的三远船还要多出三根,长度也是三远船的一倍。这艘船最大特色便是预留了一个巨大的舱房,舱房位于船头高处,两侧开了可闭合的窗子,这是赵与莒专门要求留下地。谁也不知其功用。

除了这艘船外,江南制造局还在建另一艘三远船级别的海船,巨型海船的进度较慢,而三远级别的海船则要快上许多,几乎每两三个月,便能有一艘下海。

每每算起造船的帐单来,赵与莒便会心痛。江南制造局的刻钟与继昌隆的生丝,再加上如今在悬岛办地织坊。这三者皆是日进斗金的产业,每个月给他带来地进益不下五万贯,即便是如此,赵与莒如今收支也不过堪堪平衡,略有盈余罢了。

而且,淡水城的建设与红袄军的迁居,短时间内是见不着收益的。反倒需要不停地贴钱进去。仅仅是为了收购支撑迁居初期的粮食,赵与莒并花费了不下八万贯,如今在流求,存粮高达二万石之多。(注1)

三远船为送这些粮食去流求,来回跑了三趟。

这些粮自然是分批自两浙、两湖与利州、成都等地购来的,凭借当初开“保兴”时与行在粮商的关系,胡福郎花了绝大地力气,只说是替海商收粮。东家五百石西家三百石,才勉强凑齐的。赵与莒算过,这二万石粮食,若是省着吃的话,够两万人吃两个月,但若扣除其余损耗。能支撑一个半月便是极限了。

故此,还得源源不断地向流求送米,总是自大宋购粮,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赵与莒已经决定,新建成的三远级海船,将满载大宋瓷器、丝绸和茶叶,去交址、占城,那里光热充足,应该粮食有余。

要解决流求的粮食。最关键还在于自给自足。这也是最近两月来,赵与莒先后向淡水送去三批庄户共四十户人家的原因。

这些庄客尽数是在两淮流民中招来的。生性坚忍能够吃苦,家中有孩童在义学之中,对郁樟山庄所知甚少,赵与莒倒不怕他们向前期在淡水做活的工匠们泄露什么。

说起来也是庆幸,这半年来海上未起风暴,故此三远船往来数次,都未曾出现什么意外。不过随着天气转暖,赵与莒知道北太平洋可怕地台风会逐渐产生,到那时如非必要,三远船去流求的次数将减少,以尽可能避免遇着台风。

如此算来,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相对安全时期,必须用这时间完成运送红袄军的任务。

“大郎,此处风大,还是回屋去吧?”韩妤给他披上一件皮裘,低声劝说道。

“算起时日,子曰他们应该到了。”赵与莒淡淡地说了声。

“这几日风大,或者他们靠港避风了呢。”韩妤想起他们渡海来悬岛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道:“大郎,渡海之事,过于危险,今后还请谨慎才是。”

“我心中自然明白的。”赵与莒笑了笑,他们是正月初四来地悬岛,因为没有三远船这般的大海船接送,乘的是小船,海水几乎要灌入船舱中来,韩妤着实受了惊吓。

“大郎,还是进屋吧。”韩妤又劝道。

赵与莒向着北方望了一眼,仍然未曾见到自家的三远船,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跟着韩妤回到屋子里。但他还未坐稳,立刻有义学少年气喘吁吁地来报:“大郎,看到三远船了!”

因为赵与莒将致远、怀远、经远三船合称为三远船的缘故,义学少年如今也学着这般称呼。听得他报信,赵与莒微微点头,却不象上次听说致远号自流求回来时那般激动了。他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走,然后对韩妤说道:“我累了,要睡上一觉,子曰来了让他先候着吧。”

“是。”韩妤应了一声,赵与莒方才明明极是挂念三远船此行是否成功的,如今却要回屋高卧,韩妤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至于船上来人如何安置,便由你来定吧。”赵与莒看着韩妤笑了笑:“阿妤,你心细,定然能做好的。”

其实关于如何安置此次运来的人上,赵与莒早有安排,韩妤只须按着吩咐监督众人行事便可。但听得赵与莒如此说,她的脸还是涨红了,她性子腼腆柔弱,对赵与莒最忠心不过。一面又是羞涩,一面又怕让赵与莒失望,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应了声是。

服侍赵与莒睡下之后,韩妤立刻赶往码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三远船才靠了岸。六艘海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