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42章

大宋金手指-第242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乘胜追击,光复燕云,继太祖太宗之遗志!”岳珂也是极为激动,他这兵部侍郎这些时日几乎是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想方设法自各地调集大军,或准备北上支援,或护送粮草,或拱卫京师,虽然他准备的大军中,除去真德秀部参与战斗之外,其余都未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让他觉得兴有荣焉。

这是极振奋民心士气的一次大胜,也是让赵与莒的威望空前提高的一次大胜。当初力排众议,以流求军夺取徐州地是天子,如今决胜千里之外,定下与蒙胡会战方略的依然是天子。

政略、军略,这位天子实是一只手掌也数得过来的圣明之君。

“如此大胜,当为天子加尊号才是!”礼部尚书程珌疾呼道。

赵与莒一直在大笑,当听得程珌之语时才收住笑容,摆了摆手:“上尊号之事免了,朕之意岂在虚名,此次大胜,尽为前线将士用命、后方百姓操劳、众卿勤于国事之故,朕有何功?魏卿,国库之中拿出一些来,朕内库也拿出一些来,犒赏有功将士自不必说,后方官吏百姓士卒,也当同庆才是。”

魏了翁也是笑容满面,他从未有过如此疼快地点头掏钱:“是,陛下圣明,理当如此,国库之中可挤出一百五十万贯,臣用新式记帐之法,颇为国家节余不少,臣再想想,能否再挤出五十万贯,凑足二百万贯,陛下再出三百万贯,这便是五百万贯了!”

“好你个魏了翁,说来说去,还是要朕出大头!”赵与莒笑着调侃了一句,然后深深吸了口气:“朕出了,朕出足五百万贯,加上卿出的,七百万贯,一百万贯归百官,一百万贯赐百姓,剩余五百万贯,恩赏前线有功将士,抚恤伤亡士卒,不可使前方英雄流血,后方亲子流泪!”

“此次赏钱,诸卿要传出去,谁也莫伸手来,朕即位之后,待臣子恩厚,从不擅杀,但若是有人胆敢向这些恩赏伸手,那便是挖国之基石,不以贪腐论之,一律以谋逆论罪!朕倒要看看,朕杀人之刀是否锋利!”

他后一番话出来时,神情又转为冰冷,群臣都是凛然应是。

“此战流求护卫队居功至伟,朕钦赐其名为近卫军,诸位以为如何?”等群臣静下来后,赵与莒又道。

这也是应有之意,而且在朝臣公文中,称护卫队为近卫军也有些时日了,故此并无一人反对。

“朕有意亲莅流求,以褒赏功臣将士家属……”赵与莒又缓缓地说道,群臣闻言变色,有人便想插言进谏,但一想到天子如今赫赫声威,不由得又有些迟疑。

“只是料想朕若是去流求,诸卿必不心安,故此只能遣人替朕了。朕年轻,尚无皇子,若有皇子前去,那是再好不过。”

听得天子又说不去,众臣悬着的心都放了下去,纷纷称赞天子明理。赵与莒带着笑意看了众人一眼,然后又道:“既是朕去不得,朕又无皇子可替朕去,故此只能由一人去了。”

有脑子活络的大臣立刻想到荣王赵与芮,他是天子亲弟,替天子去流求,身份正好合适。

赵与莒慢慢地道:“恰好贵妃杨氏,入宫近一年,尚未回乡省亲,朕便请杨氏替朕前往流求,抚慰前线将士妻子,分发朝廷赏赐,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又是一片愕然,原本以为会是荣王前往流求,却不曾想天子绕了个弯子,却要让贵妃杨氏去流求!

这却是无法反对的了,且不说上回宫变之中,杨妃救了太后,单说这一次击败蒙胡的又是杨妃“娘家”的流求近卫军,如此大的功劳,若是要进位皇后,群臣还会激烈反对,但只是回“娘家”省亲,却是无法反对地了。

而且天子如今声望,只怕便是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亲临,也未必能压制得住了。

第五卷、红日照大江 一九五、龙舟竞渡欢欲醉

台庄大捷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临安,就象群臣想的那样,这样扬眉吐气的大捷,让赵与莒的声望迅速攀上了巅峰,而且声望还随着消息的传播,从临安扩充到整个大宋疆域之内。

与此相应的便是大宋百姓对待流求的态度。起初的时候,赵与莒并未重视这一点,他虽然思虑全面,终究只是一个人,他没有想到大宋百姓会固执地将流求视为“岛夷”,即使是流求献土之后,因为双方在经济上的矛盾,他们对流求也更多的是提防,而不是以流求之成就自傲。但台庄之战则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形,以《大宋时代周刊》为首的官府直接间接控制的报纸,不遗余力地鼓吹之下,至少临安百姓开始觉得,“流求”便如两淮路、两江路一般,是大宋的一路,而流求所取得的一切荣耀,属于整个大宋,也包括他们所有。

就在这种醉狂的气息之中,大宋迎来了炎黄元年的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节,街头巷尾便已经满是节庆气息,各种各样的插食盘架被摆将出来,供着张天师塑像与艾蒿扎成的老虎,今年还与往年不同,除去张天师外,很多人家还加供了吕祖,据说荣王府的太妃、当今天子的生母,便对吕祖极虔诚,因为天子还在幼年时,曾为吕祖点化的缘故。

这一天又恰值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正是农家忙碌的时节:要给早稻追肥。要播种晚稻,自流求来地种植在旱地的早玉米可以收获了,而那种可以移插的红薯——这也是目前流求传来的海外农作物中产量最高的——也要赶紧移植。

无论是城里还是农家,或者是新近开始崭露头角的那些在流求工厂做工的工户,总少不得花钱买上各种吃食。托前线将士地福,台庄大胜后天子恩赏天下,每家每户都分得一些糖果点心。特别是流求来的各式糖果,莫说小孩子家。便是大人嗅得那甜香也禁不住要咽上几口唾沫。

这便现出富户与贫户地差别了,即使都是小户人家,工户们家家都称了是往年份量一倍的大肥肉,用稻草串着,放在砂孟里炖得烂熟,“东坡肉”的香味,从临安城一直可以飘到附近州府的乡野。淮南来的鸭蛋。几十个几十个地向家里买,也不见着这些往年都唉声叹气地迎接端午之人皱眉,仿佛个个都一夜间暴富了般。更让不是工户人家既羡且妒的是,他们讨生活的工厂里,竟然还每人发了些流求货儿,说是“适值大庆,聊发福利,以为众贺”。那可不是一般地玩意儿!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子装着的水果罐头。也有咸鱼咸肉罐头,或者是可给家中在工厂子弟初等学堂里上学的孩童们发的书包铅笔,甚至还有干脆派发流求金元券的。这些印得花花绿绿的纸片,如今已经深得临安百姓信任,在许多场合,它们已经取代了铜钱的作用。

端午节里最重要地吃食是粽子。最重要的活动是赛龙舟,以临安之俗,各户人家都在门前放着大盆,种着艾、蒲、葵花,挂着五色的纸钱,摆设果粽,贫家虽穷,也是如此。这些果粽被堆成不同的形状,有楼台轩宇,也有舟船车辑。

方枋抚了抚肚子。觉得都要被这些美味的粽子撑坏了。

他原是书香世家。父祖辈出过不少秀才,甚至还有一位进士及第。但到得他手中,因为不善营生的缘故,家产迅速败落,他如今四十有二,但上次这般过着端午地时日已经是二十年前了。

“这方是人过的日子,这二十年……当真猪狗不如!”他有些愤愤地想道。

儿子方知行默不做声地从他身边行过,手里拎着两个粽子,方枋吼了一声:“去哪儿?”

“看龙舟去。”方知行同样吼着回答。

“今日不上工么?”方枋不满地道:“莫要偷懒,若是为看龙舟……”

“今日星期日,原本休息!”方知行回头大声道。

他原本对自家父亲很是畏惧,在父亲面前说话也是低声细语,只不过这半年来,这种畏惧慢慢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嗓门自然也大了起来。方枋习惯了,唯有苦笑,儿子心中有怨气,他自然知道,但怨气有什么用,再有怨气,能抵得饭吃么?

方知行是半年前在临安城中开办的“商务印书局”工人,临安米贵居之不易,方家祖上传来的家当如今已经吃嚼得差不多了,方枋自己屡试不中,早绝了功名之心,加之在天子脚下见多了朝中风云之变,便令儿子弃文从工。毕竟只能读些诗书,却填不饱肚子,但若是去什么砖厂水泥厂的,以方知行的身子骨又做不下来,方枋是托了人才为方知行在“商务印书局”里寻了一个校对的活儿,不仅薪资丰厚,而且还比较轻松。

这半年来,“商务印书局”印了大量书籍,既有国朝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有自《大宋时代周刊》中汇编的海外杂谈,前些时日便印了时任提举福建路市舶使兼南外宗正事、权兼泉州市舶使地赵汝适伯可地《诸蕃志》,介绍大宋周边诸国情形,那书方知行自己也买了一本,看得津津有味。

他对于父亲不让自己入仕倒没有意见,原本他就对圣贤{文}书没有多大兴趣,但同时他也不想{人}象父亲一样,一辈子局限在临{书}安这一处,他的梦想是{屋}行遍天下,不仅要去《诸蕃志》中所载地诸蕃国,还有流求人秋爽风清的《东游记》中记载的东胜洲、新洲。

出得家门,他招来一辆马车。临安城的车夫也是一个新地行当,硬化路面铺就之后,除了马车,还出现了人力拉的二轮车,一些进不得工厂的心实力大的汉子,便也有了生路。不过去远的地方,还是马车方便些。方知行要去湖畔观赏龙舟,自然是要乘马车的了。

此时西子湖畔早已经是人头攒动。白堤、苏堤这两道名堤,还有环湖的大堤,都已经铺就了水泥。暖风熏然,柳条摇曳,放眼望去,一派生机盎然。方知行下得车,付了车资之后。就嗅得一阵香风飘过,他回过脸来,一个女子微笑着向他微微颔首,然后涨红了脸快步与同伴离去。

这是一群女孩,年纪都不算大,约是十五至二十之间吧,都打扮得花姿招展。有两个甚至穿地是流求洋服——方知行认得,那都是家中没了父母管束的。她们身上洒了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