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第7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沿着引桥桥面向前推进,因为整个大桥的桥面只有15米的宽度,再多的战车显然就不好腾挪了,中村则换下了伤亡近三分之一的步兵第73中队,换上了步兵第19大队第74中队这支生力军。
史青尚留了个心眼,他的第一排这3辆车只派出了正副驾驶员和正副机枪手,其余搭载的是日本步兵第74中队的步兵。事实上,联军这3辆战车上旋转炮塔上安装的M2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对付对方桥头堡机枪工事里的MG08重机枪的优势相当大,并且,后边的2辆轮式装甲战车后边直接各拖拽了1门M1918—37—AA高射炮准备抵近到桥头向死角位置的乌克兰机枪工事射口攻击。
于此同时,步兵第19大队的第75和第76步兵中队也倾巢而出,从两翼冲出森林进行佯攻,作出一副要攻到河岸边建立渡河阵地的架势来分散吸引对岸守军的注意力!
为了给这次进攻创造更好的条件,水野泰辅不惜耗费弹药,命令4个M81迫击炮排和2个75mm野炮兵大队进行了足足5分钟的火力准备,密集的炮火把对方的桥头堡和两翼阵地打成了一片火海,当然,乌克兰人那两个桥头堡用巨石垒起来的工事实在是坚固异常,这会儿除了顶层已经坍塌的部分再度被打着了火之外,下面第2层和底层依然巍然不动。
不过这5分钟的密集炮击,几乎把对岸桥头堡阵地两翼残存的机枪工事和掩体悉数犁了个遍,不少工事已经处于半摧毁的状态,进攻方营造的态势显然对夺取桥头非常有力,在嘹亮的冲锋号中,中路的3辆装甲车引导着2个中队的日本步兵向着哈尔科夫大桥发起了凶猛的进攻,于此同时,联军在河岸森林边缘高岸上的重机枪阵地也轰鸣了起来,向对岸乌克兰人阵地上任何可疑的目标倾泻着弹雨。
1918年7月31日11:30哈尔科夫城东防线乌克兰志愿者第2师师部“坏了!坏了!诺伊豪斯将军,日本人发起总攻了,连中国装甲车都出动了,我看敌人至少有1000人以上的兵力!这可怎么办?我们第一线的机枪工事除了2个桥头堡之外,几乎都已经被对方轰的七七八八不堪使用了,不行的话咱们赶紧呼叫炮兵支援吧?”志愿者第2师师长卡利廷采夫显然是真的慌了手脚,对方居然出动了一直没有动用的中国装甲部队,那炽热的大口径重机枪喷射着弹雨把桥西这边的桥头堡射口周围打的火星四溅,成片的石头甚至被削了出去形成一个个坑和凹陷……
由于有了3辆中国轮式装甲战车的掩护,这三辆轮式装甲战车几乎吸引了乌克兰守军在桥头堡里所有机枪的火力,近20个机枪射口喷射出的弹雨把300多米外引桥上发起进攻的中国装甲车打的火星四射像下冰雹一样!
第七百七十六章(六)单管高射炮发威
这个距离上MG08水冷式重机枪的7·92口径的子弹对中华FD—17II型装甲车正面超过12mm厚度的装甲无能为力,而装甲车旋转式炮塔上的M2重机枪还击的弹雨一旦射入桥头堡工事的射口中则引起一场腥风血雨。
两军交战中双方的火力总会不自觉的集中在对方冲在最前面的部队和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部队上,今天乌克兰志愿者师在桥头堡里守卫的机枪手们也不例外,差不多所有的机枪都拼命把弹雨集中倾泻到了对面打头阵的中国装甲车上,但是由于位置和角度的关系,这些子弹只能倾泻在装甲车的正面和前侧面,却无法贴着地命中装甲车的轮胎。
事实上,即使命中打爆了装甲车的轮胎也毫无用处,中华FD—17II型装甲车使用的是钢箍宽胎的结构,就是把充气的外胎彻底扒掉,只用轮子上的钢箍,装甲车依然能保持动力和行走,无非是速度变慢,钢箍磨损加剧而已。
三个中国钢铁小怪兽的突击显然让河这边的乌克兰守军乱了阵脚,两翼阵地上隐蔽起来的重机枪开始被机枪手们拖出来架设在阵地上,试图从侧翼向冲击桥头的中国装甲车开火,阻止对方的推进,而此时,埋伏在第2道城墙工事上偃旗息鼓了许久的7·6mm迫击炮开始再度轰鸣了起来,接二连三的迫击炮弹从7、800百米外的城墙上呼啸着飞了过来砸向进攻中的中国装甲车。
乌克兰人布置在第一线阵地两翼位置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在前几轮的联军炮击中伤亡惨重,倒是埋伏在第二道城墙工事上的迫击炮一直没有开火,这会儿大概近20门迫击炮开始大着胆拉上了城墙轰击拦截进攻中的中国装甲车。
对联军中国装甲部队装备的中华FD—17II型轮式装甲战车而言,MG08重机枪和7·6cm轻步兵迫击炮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旋转式炮塔的装甲厚度是18mm,而装甲车的正面装甲是12mm,由于重量受到限制,只有侧后方的装甲才是早期的9mm厚度。
如果75mm野炮或者山炮的炮弹直接命中装甲车的话,那是铁定能击伤或者击毁中华FD—17II型装甲车的装甲,但是MG08重机枪和7·6cm步兵迫击炮显然不在此列。
不过乌克兰人很快醒过神来,开始放过前面这三辆钢铁小怪兽一样的装甲车,而是把火力倾泻到了躲在装甲车后边跟随进攻的日本步兵上,好在联军的炮兵和重机枪都没有闲着,森林里32门M81迫击炮的威力和射程都在对方城墙上的20多门7·6cm步兵迫击炮之上,加上6公里之外联军2个炮兵大队16门75mm野炮的密集而准确的炮击。
敢于露头反击的乌克兰人的迫击炮阵地很快就灰飞烟灭,不少乌克兰炮手甚至都没来得及调整好手里的炮口,就连人带炮被联军呼啸而来的反击炮火给送上了天。因为迫击炮射击需要向上的开口,事实上就造成了迫击炮无法像机枪射手一样躲在坚固带顶棚的工事里射击和开火。
这是一场双方重火力之间的较量,唱主角的是双方的炮兵和机枪射手,战斗的结果以联军3辆装甲车冲上哈尔科夫大桥的东侧而暂时告一个段落,桥面的铁丝网和壁垒阻塞了装甲车一口气行军的通道,战斗演变城桥头堡里残余的乌克兰MG08机枪和桥这边的装甲车上M2大口径重机枪的对射,噼里啪啦打的相当热闹。
乌克兰人在第二道城墙工事上投入的20多门迫击炮炮手伤亡惨重,因为射程的关系,最大射程仅1公里的德制7·6cm轻步兵迫击炮既威胁不到至少在1500米之外向自己开火的联军隐蔽在森林里的M81迫击炮阵地,更无法对抗6公里之外森林里的联军野炮阵地。
如果不是哈尔科夫大桥桥面上的壁垒和铁丝网障碍,联军装甲车一口气冲上大桥冲到桥西都未必不可能,不过对方桥头堡工事里的密集机枪火力还是压制了紧跟在3辆装甲车后边进攻的步兵第74中队,至于步兵第75中队,则连桥头都没接近就被撤了下去。
中村大队的步兵第74中队的日军步兵开始在3辆一字排开的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始破除挡在桥面上的路障和铁丝网,由于对岸桥头堡中的MG08重机枪火力始终无法被彻底压制,因此不断有日军步兵被打的血肉横飞断送了性命。短短几分钟时间,中村的步兵第74中队至少伤亡了30多人的兵力。
好在,联军那两门冒着枪林弹雨被拖上去的M1918—37—AA高射/反坦克炮终于在三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展开了阵地,这也意味着150米外的桥头堡里的乌克兰机枪手们再也不能通过不断的替补伤亡的射手来维持拦截的火力。
协约国东线联军最新装备的中国M1918—37—AA高射/反坦克炮终于在日军炮手的操控下露出狰狞的面目。
在中国宣化兵工厂研制的三种新型37MM系列炮中,最后研制成功的是定型为M1918—37—AA单管高射炮,安装在可以360度旋转的专用底架上,作为单管高射炮加入联军部队编制的这门炮当然比单一功能的M1918—37—AT反坦克炮的性能要强的多,AT反坦克炮的有点是重量轻,只有450公斤,缺点是功能单一,只能当反坦克和攻击对方工事用,所以联军打量装备的是高平两用的M1918—37—AA单管高射炮。
当然,此刻用来攻击乌克兰人的桥头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2个桥头堡全部是巨石垒成,面向桥面的机枪射口很难在河对岸的高岸森林地段瞄准集中,只有桥的这头才能有最佳的射击位置。
第七百七十六章(七)弹药犀利无比
和联军装甲车上的M2大口径重机枪不同,M1918—37—AA高射/反坦克炮的威力比单纯的12·7mm重机枪子弹威力要大的多,因为这门炮可以使用如下的配套研发和生产的弹药:37MM炮配有兵工厂同时专门研制的37MM口径的M1918—APC穿甲榴弹和M1918—HC高爆榴弹。
M1918—APC穿甲榴弹的参数如下:1、全长337mm,全重1·32kg,弹头尾部有曳光药管;2、弹头涂黑色,长98·98mm,弹体直径36·75mm,弹带直径38·15mm,底部直径13·05,底部到弹带距离14·27mm,3、弹头重681g,其中装药13g,成分为黑索金高爆炸药,弹体上有红色标记注明是穿甲弹;4、药筒长247·65mm,瓶颈直径38·1mm,斜肩直径41·27mm,底缘直径51mm,5、发射药有2种:一种为是二乙撑二甘·醇二硝·酸酯(diethylenediglycoldinitrate)和硝·化棉(nitrocellulose);另一种为177gmNgl·R·P管状药,成分是丙三醇三硝酸酯(nitroglycerine,俗称硝·化甘·油)和硝·化棉(nitrocellulose);重量均为188gM1918—HC高爆榴弹的参数如下:1、全长343mm,全重1·29kg,弹头尾部有大型曳光药管;2、弹头涂银灰色并有一道黄圈,长129mm,弹体直径36·78mm,弹带直径40·61mm,弹带宽度8·38mm,3、弹头重617g,其中装药23·2g,成分为黑索金高爆炸药,引信为AZ—18—1型(黄色弹尖)或者AZ—18—2·型(红色弹尖);4、药筒长247·65mm,瓶颈直径38·1mm,斜肩直径41·27mm,底缘直径51mm,5、发射药成分是二乙撑二甘·醇二硝酸酯(diethylenediglycoldinitrate)和硝·化棉(nitrocellulose),重175g2门M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