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北洋1917 >

第396章

北洋1917-第396章

小说: 北洋1917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府库尔斯克,其实是俄罗斯西南部著名城市,在谢伊姆河及其支流图斯卡里河汇流处。人口15万。1032年就见于史籍。1095年曾是基辅罗斯要塞,13世纪被蒙古帝国摧毁,1597年重建。1在王庚前世,1943年苏俄、德国军队在此进行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同样是铁路枢纽,重要的铁矿区。工业以机械制造(矿山设备、电机、仪表)、化纤为主。

7、察里津州,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面积1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俄罗斯人占90%以上,余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和鞑靼人等。

伏尔加河右岸为低丘,左岸为平原,矿藏有石油和天然气。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2——8℃,7月23℃。草原带占全州80%以上,东南部属半荒漠带。年降水量从西北至东南递减(450—270毫米)建有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察里津及齐姆良斯克两水库。

为俄国欧洲部分东南水陆交通要冲。工业半数以上集中在首府察里津,以电力、冶金(钢铁和炼铝)、机械制造(拖拉机、电机、船舶等)、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化工为主。

察里津州耕地约占土地半数,牧场和草场占30%以上,盛产麦、玉米和肉乳畜产品。主要城市尚有伏尔加斯基、卡梅申和米哈伊洛夫卡。

首府察里津位于莫斯科东南1000公里处,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平原上。人口50万。察里津始建于1589年,称“察里津”十八世纪起为军事要塞,水陆交通要冲和贸易中心。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凿通后,成为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水陆交通枢纽,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工业以机械制造(拖拉机、船舶、石油设备及建筑机具)、电力、优质钢冶炼、炼油(年加工能力800万吨)及石油化工为主。还有炼铝、木材加工等,有几所高等学校和多处科研机构。

8、乌拉尔斯克州最早再1868年设立,属俄罗斯草原总督区。面积32·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5万人,首府乌拉尔斯克,这里也是孙良诚部南下千里迂回后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

乌拉尔斯克在十月革命后本来同样属于哈萨克草原上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所有,后来乌拉尔哥萨克和自卫军来了,再后来苏俄红军又来了,最后是联军孙良诚部打着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旗号一举攻克了这里。

当然,此刻乌拉尔斯克州也好,乌拉尔斯克也好,都成为伏尔加联邦的组成部分,要不是哈萨克草原太大,王庚这会儿又腾不出手来,那个朝不保夕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早就被一举拿下,看在对方一直是支持协约国联军的份上,王庚把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纳入伏尔加联邦的计划暂时往后放了放。

首府乌拉尔斯克在乌拉尔河右岸。人口15万,乃是哈萨克草原上的古城之一。1613年建为要塞,十九世纪曾为贸易中心,铁路要站和河港。工业以肉罐头、鱼、奶制品等食品加工以及皮毛、毡靴,制革等轻工业为主。

一个新成立的伏尔加联邦,洋洋洒洒统辖着八个州和自治共和国,总面积达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40万,在伏尔加联邦的北面,是喀山方向的高尔察克的全俄临时政府。

在伏尔加联邦的西面,是苏俄,西南是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南面则是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领导的顿河自卫军盘踞的罗斯托夫州、阿斯特拉罕州和卡尔梅克州,因为名义上顿河自卫军也属于高尔察克的全俄临时政府,同时由于伏尔加联邦刚搭起架子来,所以王庚暂时没打算去动南边这三个地方。

第五百三十八章曙光乍现

从1918年7月17日到7月19日午夜12点,三天时间里,苏俄从萨拉托夫以南撤退了所有的苏俄红军、赤卫队、工人纠察队和当地苏维埃政府官员和家属,所有向北的列车都爆满,倾向布尔什维克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挤不上车。

多数人只能拖家带口赶着马车向北行,所有道路都被塞的满满的像蜗牛一样缓慢难行,伏尔加联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队从7月17号就陆续在苏俄政府的联络员的陪同或者是监视下进入了萨拉托夫—沃罗涅日—库尔斯克及以南地区各大城市和乡镇。

伏尔加联邦的先遣支队由联军的装甲和骑兵部队组成,为了抢时间,驻守萨马拉的孙良诚装甲第一师承担了主要的出兵任务,辅助是的乌拉尔骑兵第一师和日本第四骑兵联队的部队,不过这先遣支队肩负的并不是打仗的任务,而是监督苏俄方面北撤,并交接和维持当地的治安。

同时,也是伏尔加联邦自治政府的特派员代表的护卫仪仗队,虽然由于佩佩利亚耶夫自治政府的人手远远不足,大部分的特派员代表,都是从联军中的俄国部队中抽调而来。

进驻萨拉托夫—沃罗涅日—库尔斯克的先遣支队基本都是团级规模,一个中国装甲营、一个俄国骑兵营加一个日本骑兵中队和一个装备道奇卡车的后勤辎重营。

伏尔加左岸纵横交错发达的俄国铁路网,加上最高的铁路使用优先级,使得伏尔加联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队在最短时间内进驻到了需要接受的各大城市,至于中小城市和乡村,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折腾,且进驻不了。

当然,要广而告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改天换日的时刻到了,有更快捷的办法,联军航空队的飞机在这94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和乡村上空撒下了无数的传单,传单使用了俄文、中文、日文三种文字。

这传单上告诉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老百姓,根据和苏俄政府达成的正式和约,这里已经属于新成立的伏尔加联邦,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愿意加入伏尔加联邦老百姓,即日起,他们的人身安全、私有财产都受到伏尔加联邦政府的保护。

传单上特别强调,这片土地上所有之前被苏维埃没收的土地、宅院、工厂和矿山,都将被伏尔加联邦政府发还给原来的财产所有者,与此同时,伏尔加左岸的萨拉托夫州、沃罗涅日州、库尔斯克州和察里津州,将和伏尔加联邦其他几个州一样,同时执行《三七五减租条例》和《伏尔加联邦土地管理办法》传单上同时说明,由于欧洲范围内的战争尚未结束,因此伏尔加联邦的行政,短期内将执行军政合一的战时管理办法,联邦政府鼓励有名望、有能力的当地人主动到联邦政府登记并申请成为公务员,帮助联邦各级政府更好的为联邦人民服务。

除了宣布联邦政府向原有的业主发还被苏维埃没收的土地和财产之外,伏尔加联邦三年内免除所有田赋的政策和粮食由政府专卖的法令,让转换了新东家的俄国老百姓们既惊又喜,不用给公家交粮食显然是前所未有的善政。

但是不少人也在疑惑,如果今后农民的粮食只能被联邦政府收购,政府会不会把收购价压的太低,等同于原来苏维埃的余粮征集制?而城市居民要跟政府的粮店买粮食,会不会零售价又抬的过高让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不堪重负?

伏尔加联邦政府打消老百姓疑虑的办法就是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屡试不爽的粮食券政策,农民向政府的收购点交粮食,除了根据收购价换取售粮款之外,还可以选择换取实名制的粮食券,注明交售的粮食品种、品级、数量。

凭这个实名制的粮食券,农民可以避免粮价浮动给未来带来的不确定性,就是说,不管粮价跌还是涨,如果你现在手里持有的是100公斤上等小麦的粮食券,那么你随时能从政府的粮库里用这个粮食券换回100公斤的小麦来,这其实是政府建立了粮食银行,农民把粮食存进去,虽然没有利息,但可以保证粮食不会损失。

当然,农民交售粮食时,102公斤的小麦才能换取100公斤的粮食券,这多交的2%属于仓储损耗和保管手续费,这一点对历来被政府和地主盘剥的苦难深重的农民来说,绝对可以接受。

至于地主和富们,由于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们阶级斗争的存在,在苏俄境内的地主和富农阶级大部分被从肉体上消灭了,少部分在被剥夺了没收了一切后,被流放到偏远地带极北之处的集中营和劳动营服苦役。

在1918年7月下旬,能活着看到伏尔加联邦政府和军队到来的农民,绝大多数是富农以下的中农和贫农,粮食银行和粮食券的诞生对苦难深重的俄国人民来说,无疑和三年免田赋一样,成为史无前例的政府施加的善政。

加上伏尔加联邦政府背后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军先遣支队的震慑力,萨拉托夫等地治安情况迅速稳定下来,老百姓们的情绪也在谨慎中带着巨大的期望,夏粮已经长的五六分熟了,要是到了秋天打下来的粮食都归了农民自己,农民们心里幸福而惶恐的简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担心。

当初那些苏维埃政府的官员和各级政委指导员们,包括那些布尔什维克积极分子,在仓促北撤的时候都曾经挥舞着拳头威胁自己的老乡,“等着吧,那个伏尔加联邦狗崽子们的兔子尾巴长不了,你们就乖乖的把地种好了,等着我们杀回来把你们一网打尽!走着瞧!”诸如此类的威胁等等。

对成为了伏尔加联邦公民的这些俄国农民们来说,种地的自信心是绝对有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历来是全俄粮食基地,土地肥沃雨水丰沛河流纵横,如果没有战争的连续摧残,根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粮荒,土地只要不撂荒,这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还怕种不出粮食来?

当然,农民交售粮食时,如果选择收钱的话,中国那漂亮的纸币中元是首选,由于伏尔加联邦政府的新卢布尚未发行,也可能根本就不发行,因此来自于中国的中元成为1918年最硬挺的流通货币。

对伏尔加联邦的新公民们来说,要是政府自己发什么联邦卢布,一时半会老百姓还真不敢相信和接受,谁知道你这个伏尔加联邦政府能存在多久,如果协约国联军日后撤退了,你这个新成立的伏尔加联邦没准不是被北面的苏俄打回来消灭了,就是被南边的顿河自卫军北上给吃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