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庚甚至说服了国务总理和陆军次长,咱中国有的是人,缺的是耕地,远东的老毛子居民,愿意留下的咱欢迎,愿意往西回俄国去的咱欢送,反正土地你带不走!
中国参战军是唱着三大—纪律九项注意跨过了边界,这不意味着战争就会不留血,参战军绝不向当地居民开第一枪,无论是谁,也不管他是穿着军装还是只扛着猎枪,任何人只要敢朝参战军开第一枪,参战军就要开第二枪,还要开第三枪,还要像撵兔子一样把敌人撵的无处可逃!
1918年2月28日这一天,东线西段的参战军李鸣钟第九师也从满洲里跨越了边界,对面俄方海关驻守的一个营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第九师三个旅全线出击,第一天就占领了满洲里100公里外的公路和铁路枢纽博尔贾,沙俄守军一个步兵团负隅反抗不肯放下武器,被李鸣钟的先头旅包围全歼!
参战军一个混成旅武装到了牙齿的近万人,进攻一个只有几门火炮十几挺马克沁机枪的沙俄步兵团,天上还第一次出现了参战军的飞机助阵,典型的杀鸡用牛刀的战术。
2000多俄国俘虏直接被火车运回了齐齐哈尔去煤矿服苦役,干净俐落消灭1000多沙俄老毛子俘虏更是多达2000,让李鸣钟第九师的山东汉子们嗷嗷直叫士气大振,参战军的伤亡不过几十人而已,西线的这一战告捷比东线的进展更让王庚兴奋,这是参战军第一次全面发扬火力步炮协同和空地协同的一场战斗!
事实上当伴随着装甲营战车冲锋的步兵冲上老毛子的阵地时,被参战军的大炮和飞机轰炸扫射炸的人仰马翻的老毛子第一时间放下了武器,双方的兵力和火力相差太悬殊,远东的俄军根本没见过那么强大的火力,这仗根本没法打!
这一战全拜博尔贾驻军,那个沙俄上校团长彼索夫·尼斯拉基看不起中国军队所致!这厮当年跟着八国联军进北京大抢一把的时候还是个大头兵,日俄战争时期躲过了一劫混成了排长,等到了1918年则已经是个步兵上校,在他概念里中国军队除了脑袋后面没了辫子,其他方面还停留在满清的水平上。
由于这厮盲目自大和错误的判断,为他殉葬的则是1000多名沙俄士兵的生命!其中90%死于参战军大规模的炮击和轰炸!
李鸣钟用兵颇为大胆,满洲里西北100公里博尔贾方向他派一个旅,另一个旅则直接北上攻占了80公里外的重镇克拉斯诺卡缅斯克。
用参战督办王庚时常教导他这个第一师旅长的话来说,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东线的西路军要么不打,打出去就得把博尔贾这个交通枢纽城市和北面的克拉斯诺卡缅斯克都给拿下,要不然对第九师的侧翼威胁太大。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是俄国外贝加尔边疆区的重镇,距首府赤塔东南535公里,离中国的满洲里80公里,当地居民15,920人,这地方日后是俄国最大的铀矿,在1918年则是原赤塔州第二大城市。
在离城区不到2公里的地方,是沙俄的一个劳改营,里面关着沙皇时代1000多名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犯人,以政治犯居多!
第二百零八章吴佩孚的闪电战
李鸣钟第九师第二十五旅,旅长是江西永新人贺维珍,白崇禧保荐而来的一员虎将,和白崇禧一样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本来留校当了教官,后来王庚把白崇禧从广西挖了过来的时候,小诸葛推荐了这个还在保定军校第六分校厮混当教官的同学!
贺维珍练兵和当教官都是一把好手,名字秀气,作风却泼辣,李鸣钟的主力旅第二十五旅就被这个31岁的江西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冲锋陷阵指哪打哪!第九师越界后在博尔贾一战全歼一个沙俄步兵团,就是这贺旅长的杰作!
替李鸣钟拿下那个外贝加尔边疆区第二大城市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的,是李鸣钟第九师第二十六旅,旅长也是个江西老表,资历比贺维珍还老,在王庚前世这厮也算是大名鼎鼎,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江西义安人熊式辉!
这厮乃是李济深从滇军挖过来的,当时熊式辉已经是滇军方声涛第四师第三十八团团附,进了王庚的参战军教导团当了个营长,接着升到团参谋长,第九师成立的时候,王庚直接调他去齐齐哈尔当了李鸣钟那个师的旅长!
跟随师部行动没捞上仗打的第二十七旅的旅长也不简单,还是一个江西人,江西吉安人刘峙,熊式辉保定二期步兵科的同学,这厮今年才26岁!刘峙出身农民家庭,由祖父养育。
年幼时受私塾教育,曾东渡日本,适值日本驱逐中国留学生而回国。之后入读湖南陆军小学,进入武昌陆军中学。1914年底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毕业后到广东,先于岑春煊部下任参谋,之后又到云南滇军朱培德部下任连长。
这厮却是被熊式辉一起拉了到参战军投的军,年纪虽然轻,却智勇双全,领兵打仗好动脑子耍谋略,所以尤其得师长李鸣钟亲睐,放在身边跟随师部行动,算是半个参谋长!
所以参战军第九师是32岁的河南籍师长李鸣钟,手下三个江西老表正经的保定军校科班旅长,熊式辉才25岁、刘峙26岁,就是贺维珍比李鸣钟小几个月,32岁。
王庚这参战模范军的师旅长们年纪普遍比较轻,旅长们多数有保定军校或者日本士官学校的教育背景,反倒是师长们很可能只是讲武堂毕业从16混成旅靠实战打出来的本事。
博尔贾是俄国外贝加尔边疆区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博尔贾河(黑龙江支流)沿岸,首府赤塔东南349公里处,这里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赤塔折向中东路满洲里支线的第一个铁路枢纽,往西南则有一条公路通往外蒙古的东北,当然,在1918年这条路还只修了一半。
博尔贾往北方向,则有公路通向北面200公里之外的尼布楚,那也是李鸣钟师的目标之一。
博尔贾的居民人口不多,大概13000人不到的样子,这让中国参战军官兵见识了啥叫地广人稀,1918年的西伯利亚人口,能上五千的就是大城市,当然,这里除了商人之外,最多的移民是当年被沙皇发配到西伯利亚之后留在了当地的政治犯的后代们。
1918年2月28日这一天,除了东线的东路军和西路军推进迅速之外,西线吴佩孚从恰克图的出击也相当顺利。
吴佩孚的参战军第三师算的上参战模范军中的头等主力,和王庚的第一师不分上下,论实战经验和吃的苦,还得算600里挺进拿下库伦,一周扫平整个外蒙主要城市和据点的第三师,第三师的主力旅第七旅旅长孙良诚,字良臣,天津静海人,虽然只有25岁,却是老资格的陆大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2年就入冯玉祥部当兵。
在王庚前世,这厮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在吴佩孚出神入化的用兵和调度下,这厮发挥的淋漓精致,整个第七旅属于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头等主力旅。
吴佩孚的西线出击时的打法又和东线的东西两路军有所不同,这厮把第三师的师属轮式装甲团、加上三个旅抽调的轮式装甲侦察营,再加上第七旅的旅属炮兵团和工兵营和辎重营,组成一支纯机械化的装甲旅交给孙良诚打头阵!
给孙良诚的装甲旅侦察护航的,是2个SE5战斗机中队和3个DH4侦察轰炸机中队。
孙良诚临时编组的装甲旅,出了恰克图就直奔北面100公里之外的古西诺沃斯克,那小城只有沙俄驻军一个营,居然不肯投降,躲在镇公所大楼里凭马克沁机枪顽抗,孙良诚留了一个轮式装甲连监视,一边又呼叫空中支援准备炸平对方。
而装甲旅大队人马马不停蹄穿镇而过,直扑北面120公里外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贝加尔湖东主要枢纽站乌兰乌德!
俄罗斯西伯利亚这地方,小镇子和居民点的原住民已经没有了当初他们祖先万里迢迢来西伯利亚开疆拓土的血性,很多人就是个伐木工和农民,不少人还是苦役犯的后代,中国参战军飞机播撒的传单,在这贝加尔湖畔的说辞却又不一样。
除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外,出兵的理由是老掉牙的“鉴于苏俄国内局势不稳,中国军队是来保护自己在贝加尔湖畔的侨民来的!”这大西伯利亚的原住民可能有达斡尔人、蒙古人、其他游牧民族的后代,可汉人的血统绝不会是占大头,反而是俄罗斯族没准人数更多点,这帮西伯利亚的二代三代继承者,除了知道沙俄现在不叫沙俄了,沙皇被赶下台关起来了,其他该干嘛还干嘛,至于战争,被征兵出发到东线跟德奥死拼当炮灰的自然不少,可从来没人想到过战火会从中国烧到了自己这边!
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可能会给德国鬼子占去了这能理解,毕竟当年拿破仑不是也占领了莫斯科么,可谁能打到西伯利亚来?谁会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除了树木森林就是冻死人的天气,这会儿要不是2月底天气略暖和了点,中国人别说莫名其妙的冲过来,光是封路的积雪就够他们扫半年的!
好在从沙俄到苏俄,十月革命到1月流血,这会儿海军上将高尔察克正在乌拉尔地区的乌法谋划成立新的临时政府,事实上在前世1918年3月高尔察克就被任命为临时政府的军事部长,当然,等到了11月,这厮会发动政变推翻临时政府,宣布自己是最高执政官,对抗西边的苏俄新政权。
高尔察克算的上这时代沙俄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虽然在日俄战争中这厮在旅顺曾当了俘虏,但不妨碍他后来成为俄国黑海舰队司令,去年苏俄二月革命后他宣布支持临时政府,之后去美国流亡了两个月,十月革命后假道日本赶回了国内,等立宪会议被取缔之后,这厮公开号召建立新的临时政府,保卫地主和资产阶级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土地和财产!
正因为如此,西伯利亚的民众心思乱成一团麻,佃农们对苏俄政府的土地法令存有一丝向往,却又不明白,怎么就能把富农和地主的地分给自己?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