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名门 >

第262章

名门-第262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章 我的条件

今年的十一月格外寒冷,雪几天前便已经停了,长安东市中往日的喧嚣繁忙已经不见了,大街上冷冷清清,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也懒得出门,地面冻得硬硬邦邦,象银子一般白亮,所有的行人都小心翼翼地扶墙行走,不时可以看见滑倒掀翻的马车倒在路旁,长长的冰柱象水晶制成的短剑一般挂在屋檐下。

进东市大门不远便是专门贩卖珠宝翠玉的区域,这里有上百家老字号的名店,长安七成以上的珠宝销售便是出自这里,连皇宫也不例外,每一家店都十分幽深,一般而言,店的后面大多是加工珠宝的作坊。

‘吴珠越宝’是一家很普通的珠宝店,门面不大,在东市一百零八家经营珠宝的店面中只算中等,生意也十分勉强,从店名看,它经营的似乎是吴越一带出产的珠宝玉石,但实际上它所经营的货物大多来自西域。

如果再进一步来分析这家店,那它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张焕设在长安的情报中心,长安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就是送到这里,再从这里飞鸽送往陇右。

在长安,养飞鸽传递信息已经成为时尚,不仅大户人家,许多大商家也盛养信鸽以传递各地的商品信息,在一百零八家珠宝店中,至少有三十家拥有自己的飞奴,‘吴珠越宝’也不例外,不过它的信鸽却不是用来传递什么商情。

‘吴珠越宝’的掌柜是一个笑眯眯地中年人,姓胡。与人为善是他的人生信条,无论是伙计、客人,还是要饭的乞丐,他都能善待他们,在东市颇有善名。

一大早,胡掌柜和往常一样开了店门,又叫几个伙计把门前的冰面铲掉。防止客人进来时摔倒,今天生意还算不错。刚开门便进来了一个管家模样的男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年轻的丫鬟。

胡掌柜一眼便认出进来的是店里地老客,嗣盛王府中的二管家,他连忙放下账簿笑呵呵迎了上来,“这么冷地天还来,钱管家辛苦了,快请进来喝杯热茶。”

他瞥了一眼后面跟的丫鬟。虽是丫鬟,但神情却颇为傲慢,胡掌柜立刻明白过来,恐怕是嗣盛王家的小姐要买珠宝,果然,他话音刚落,二管家便挥挥手道:“不必麻烦了,后日我家长阳县主就要出嫁。需买些上好的首饰,我们来取一些带回府去给小姐挑选。”

“是!是!是!”胡掌柜满面堆笑,他刚要说亲自送去,就在这时,他一眼瞥见半空中两只信鸽正一前一后地朝这边飞来。

话立刻改了口,他急忙召来旁边的副主事道:“你速带钱管家到小库去。再把他们选中的首饰给王府送去,明白吗?”

“我明白。”副主事连忙将管家和小姐的丫鬟请到侧房去,而胡掌柜则匆匆忙忙向后院跑去,鸽笼在后院一处平台之上,刚才地两只鸽子已经飞下来,正‘咕咕!’地四处张望。

在鸽子的腿上果然绑着两管鸽信,胡掌柜熟练地取下信,细竹管上的标号都是一样,说明这是同一封信,而竹管顶端的颜色竟然是橙色。胡掌柜吓了一大跳。这封信表示是十万火急,他顿时慌了手脚。披上一件外袍便向前店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喊道:“快把马车牵出来,我要出去。”

“掌柜,外面路太滑,行马车很危险的。”坐在门口的车夫连忙站起来道。

“路滑也要走,快去给我牵马车。”

车夫无奈,只得赶了马车,马车启动,向永乐坊快速驶去。

……

今天是弹劾裴伊的次日,也是朝廷的休朝日,一大早张焕地府中便连着来了几拨朝廷官员,有来试探张焕的口风的高官,也有希望张焕能提携一把的中下层官员,还有受主人之命前来送礼的几个王府中人。

车马来来往往,昔日冷清的府前开始热闹起来,中午时分,一辆华丽地马车停在了张焕的府门前,吏部侍郎裴佑从马车走了下来,他打量一下这座新府,迈步向台阶上走去……

书房内,张焕的面前摆着一份展开的鸽信,这就是胡掌柜刚刚送来特急快信,信中说吐蕃已遣使到了金城郡,愿献吐蕃小公主嫁与张焕为妻,并陪嫁牛羊三十万头,作为条件吐蕃要求维持现状,以张掖郡为界,东西各治。

而在信的最后又补充了一个重大情况,葛逻禄人和白服突厥人联合大举进攻北庭,在安西作战的回纥人腹背受敌,极可能会撤回在安西的大军。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张焕不由陷入了沉思,吐蕃来使的时机和葛逻禄人、白服突厥人联合进攻北庭的时间上很是巧合,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巧合吗?不!应该不是,葛逻禄人与白服突厥人一直都臣服于回纥,这次南侵,如果没有外面势力地支持,他们不可能贸然反叛,如果是大食支持他们,那大食本身也应出兵才是,如果排除大食,那剩下地也只能是吐蕃人了。

此刻,张焕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清晰地战略推演图,在安西和河西两条线的战役同时爆发之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正身陷吐火罗的困局之中,而后勤九曲地区又被唐军所占,逻些的援军无法支援,但就在这时寒冬降临,战事不得不暂停,这就给了吐蕃人一个残喘的机会,吐蕃人在援军无法抵达安西之际,便策反了葛逻禄人与白服突厥人,命他们从后面进攻北庭,这样一来,进攻安西的回纥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北撤。安西之危得解,但河西地局势对吐蕃也十分危急,为了争取时间先解决安西困局,再对付河西,于是,吐蕃的和亲方案便顺应而生。

想到这,张焕已经完全能判断出吐蕃的战略企图。很明显,他们是想以和亲为饵拖延时间。一旦他们稳住安西局势,必然会反扑河西。

张焕在房间里背着手慢慢地走着,夺取河西是他早就定下的既定战略,不会因什么吐蕃公主和一点牛羊而改变,他之所以停兵张掖,一方面是冬季来临,而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希望得到朝廷的正式授权。把收复河西、安西上升成为国家的意志,使他的征西之战变得合理合法,正好孤守疏勒地唐军派来了曹汉臣一行,这就给他出兵寻找了借口。

但时间已经不容许他再久拖不决,此事可在争取朝廷支持与河西作战之间同时进行,张焕又沉思了片刻,毅然对身边的亲兵下令道:“传我地命令到陇右,命裴明远为主谈判人。和吐蕃使者协商敦煌郡的归属,再令贺娄无忌部在十日内大举进攻酒泉郡,命王思雨部从敦煌郡出兵配合,务必在新年前全歼河西吐蕃军,不得让他们逃回安西。”

亲兵领令转身跑出去了,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孙管家的声音,“老爷,吏部裴侍郎来了,可要见他吗?”

张焕精神一振,他立刻放下了西域的思路,命道:“快将裴侍郎请到我书房里来。”

张焕今天哪里也没有去,就是为了等他,他知道裴俊必然要和自己谈判,片刻,裴佑在管家的引导下来到了张焕的书房。一进门他便呵呵笑道:“贤侄的新府邸果然不错。连老夫也羡慕不已啊!”

“裴二叔取笑了,一座百年旧府。不值一谈。”张焕连忙笑着将裴佑请进来坐下,随即两名丫鬟进来,奉上了热腾腾地香茶,裴佑呷了一口热茶,又笑道:“你可别小看这个府邸,它可是位于长安的九五之位上,当年张説就因为它可没有少受人弹劾,连裴相现在的府邸,也就是当年杨国宗的府邸,也不得不向南移了不少位置,太后却把它赏给了你,如此恩典,你可要记住了。”

张焕恍然,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我才疏学浅,这些都不知道,难怪太后总问我住得如何?原来这座宅子竟有这么深的背景。”

裴佑摇了摇头,淡淡一笑道:“其实你也不是什么才疏学浅,当年你在太原北都书院求学时,我听说可是年年第一,只可惜崔庆功之子冒功一案让你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真正的才疏学浅者应该是你弹劾的科举作弊者裴明典才对。”

三言两语裴佑便绕到了正题上,两人都沉默了,房间里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良久,张焕笑了笑道:“裴二叔可是希望我撤回弹劾?”

“不!不!不!你误会我地意思了。”裴佑连声否认,他郑重地对张焕道:“我这次来是受你岳父,也就是裴相国的委托和你谈一谈此事,另外,我个人也希望你与裴相之间公事归公事、私情归私情,千万别因政见不合伤了翁婿之情。”

“好!”张焕点了点头,爽快地说道:“我也不喜欢绕弯子,那裴相国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请裴二叔明言!”

裴佑沉吟一下,便道:“裴明典科举作弊是真,但裴伊和此事确实没有关系,当时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元载,是他点了裴明典的进士,应负有失察之责,相国的初步意见是革去裴明典灵台郎一职,永不再用,元载负失察之责,贬为九江郡司马,不知贤侄以为如何?”

张焕不禁暗暗冷笑一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裴俊舍卒保帅,巧妙地将矛盾转移了,虽然结果有点委屈元载,将来有机会再用他吧,关键是自己的目地也已经达到,他也不希望将事情闹大,张焕微微一笑道:“难得裴相国不徇私情,我完全同意他的决策。”

裴明典作弊案只不过是张、裴之争的引子罢了,所以,张焕的态度完全在裴佑的意料之中,他来找张焕也并非真是为了谈此事。既然双方都心知肚明,裴佑的话便慢慢地向今天地主题靠拢了。

“现在朝中的乱局许多人都说是裴相架空中书省导致,其实不然,主要是税赋锐减、民生凋敝所致,大的不提,就拿长安米价来说,斗米二百八十钱。可前年才是斗米六十钱,翻了近五翻。长安百姓苦不堪言,但要溯其根源,首先就是崔家之变,导致崔庆功南下占据江淮,阻碍了江淮钱粮入京;其次是蜀中朱泚长期推行暴政,致使蜀中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大量难民逃入关中。增加朝廷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朝廷失去了蜀中的税赋之源,虽然贤侄已将朱泚赶出巴蜀,令朝中上下鼓舞,但要恢复从前景况,尚须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