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6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后,若是将来皇帝年幼,太后处掌后宫,也学习太后立庙号。又没有太后的才干与品德,什么事情都有发生。太后,不可不防。”
武则天嘴角扬起一丝冷笑,玉辇已热,宝座已稳,又岂是你们三个小小宰相能阻止的。
不听。隐入帘后,丢下诸位宰相离开了。
第二天继续议政。
武则天精力很好,处理政务不算最勤快,但也不算懒惰。
其实做一个好皇帝,很是辛苦。李威就身有体会,每天三省送上来的邸报奏折不计其数,心里还要想着整个国家的将来。甚至连全国的死刑案都要拿过来查看。就凭借三省递上来的奏折,如果一一审阅批处,整天整夜都有可能休想睡觉。这就是以一人治天下人的弊端。
不知道母亲为何对权利如此迷恋。
如果做一个有地位的太后,多好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做皇帝,要花去多少精力,每天要死多少脑细胞?而且自己再三地做出承诺,并不是让你做一个无聊的太后,我还想请你站在我后面替我≮我们备用网址:。。≯做参考。然而母亲对权利的渴望到了病态的地步。
实际上若有可能,李威很想做一个逍遥的王爷。或者做一个傀儡皇帝也不错的,毕竟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知道是不可行的,母亲掌控的权利越多,野心与欲望越来越大,在这条权利之路上,所有妨碍她的人,必杀无疑。自己就是甘心做了傀儡皇帝,因为声名在外,早晚会被莫明其妙的干掉。
所以听纳了没禄氏这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一次议政,是处理了两个人。刘景先首倡先河,对她公开反对,贬为吉州长史,魏玄同贬为岳州刺史。
诸相愕然,太后这是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
倒是狄仁杰眼巴巴的看着帘后,你也贬我啊。呆在洛阳,俺们很不放心。不是刘景先,与陛下没有瓜葛,一旦太后想对自己动手,只有死路一条。贬到地方上,反而变得很安全。
武则天看着狄仁杰的神情,觉得很古怪,一会儿就明白过来。美丽的嘴角扬起了一道弧线。不过笑容立即失去,因为看到裴炎脸上堆起了阴云。这时,裴炎终于有些不满。
自己没有反对,刘魏二人反对了,力度也不大,太后的处置过重了。而这两人与自己关系莫逆,一贬,自己在朝堂上少了重要的两翼。难道太后最后也不放过我?
这又使他清醒的想到了一件事,皇帝回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青海西域诸将士还在继续坚持。可一旦皇帝真的没有生机,他们再勇猛,没有大义支持,也什么都不是。
那么朝堂上权利的分配,一个在太后手中,一个在自己手中,矛盾迟早会激化。可他想还击,却感到已没有还击的可能性。并且,皇帝音讯没有落实之前,也不敢还击。
美好的合作了近一年,终于产生了微微的缝隙。
武则天心中冷哼一声,继续下旨。
连罢两名宰相,武则天不足惜。想要人,朝堂上不要太多,想了想谁听话,于是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凤阁舍人李景谌为中书门下三品,正谏大夫崔詧与沈君谅为同平章事。
正谏大夫也就是原来明崇俨担任的官职。也就是只要你听话,那怕你是四品五品的小官,照样可以做宰相。
几人对视了一眼,觉得这简直是儿戏了,可就是这种儿戏,却让他们感到了浓浓的威胁。不听话是吧,想上位的人不要太多。
武则天视线这才盯着了狄仁杰,对这个大臣,武则天十分欣赏。朝堂中大臣不少,要么象裴炎那样,有才气,却没有骨气。无论吏治多能,才学多好,武则天始终看不起,这种人只能当作棋子来用。要么少数的人,有骨气有品行,可缺少了才气。两者兼备的人屈指可数。
没有得到儿子下落之前,狄仁杰也不能随便动。他的后方是强大的帝党,这个党不在政事堂,是在中低层官吏当中,是在将士当中,是在老百姓心中。况且还有刘仁轨在西京虎视眈眈。这是其一。
况且还有先帝的遗诏,才下葬没有多久,就将他罢废了,民情议论声会很大,这个结果,也不是她想要的。
当然,还有裴炎。
于是又说道:“着狄仁杰为纳言。”
也就是顶替了刘景先的官职,门下省的首长。
说完后,又扫了一眼裴炎,裴炎势力大,需要人掣肘,虽然一口气提拨了四名宰相,这些人才干欠缺,因此,需要一个得力的大臣,与裴炎形成平衡。
然而狄仁杰不乐意了,伏下说道:“太后,臣才能浅薄,升迁过望,不敢受之。”
做到这个户部侍郎,不对,是天官侍郎中书门下三品的职位,都是如坐针毡,现在又提拨为侍中,岂不是要害我?
他很清醒的,推得越高,跌得越惨。
“狄卿,你是先帝遗诏着重提及的大臣,都不敢受,置先帝于何处?”武则天森冷地说。
狄仁杰吓得一哆嗦,不敢言。
武则天又说道:“哀家提拨你为纳言,那么你也要忠心替哀家处理国政。”
这句话要这么听的,处理国政未必,我赏识你,提拨你为侍中,让你变成真宰相,那么你要对我忠心。就不要再想着我儿了,否则后果自负!
第618章 春雷(五)
提拨了四名听话的宰相,权利进一步,牢牢地抓在武则天手中。
大封祖先了,五代祖武克己为鲁肃公,高祖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作五代祠堂于文水。
然后大肆封诸武,武三思迁为夏宫(兵部)尚书,其他诸武先后再次提升。民间的说法,好的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坏的说法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有心人不是这么看的。
诸武得到提升,环绕于朝堂之上,武则天用起来会很放心。不然,她还会继续借裴炎这个轴点控制朝堂,那样的话,对武则天很危险。
为了正名,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
追尊老子之母为先天太后,册像于老君庙受人拜祭。
这一招宛若天外飞仙,流星贯空。全国百姓为武则天的神来之笔目瞪口呆。
老子很幸福,死去了一千多年,突然间被人加冕为太上玄元皇帝,冒出来一大群孝子孝孙,如今他的母亲也要受凡人祭贡。
武则天不会胡来的,这是进一步为自己掌权正名。李唐可以认老子为祖先,她尊崇一下老子的母亲也无可非议了。那么国家教主与母亲先天太后并尊于天上的庙堂,自己与皇帝是不是可以并立于人间的朝堂?
朱敬则找到了狄仁杰,没责问狄仁没有在朝堂上反对,而是问道:“狄相公,那些坊间的消息是真是假?”
狄仁杰没有回答,反问道:“陛下临走之前,向你说了什么?”
“陛下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要臣低调行事,不要得罪了小人,以免贻害自身,等他回来时,手中无人可用。”
“那你就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做吧。”
“你是说……”朱敬则眼神中闪过喜悦的神情。
“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陛下。”
“是。”
两人做了简短的交谈,立即离开,非常时刻,作为李威原来的六大金刚,两人会谈时间若太长,有心人肯定会注意。
武则天的种种做法,终于激起了一件大事。
……
北风南下,吹落一地碎叶,杀气森森。
扬州城来了一群人。李绩的孙子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与弟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少了杜求仁,多了刘绍之、庞中泰,数人会坐事,李敬业贬柳州司马,敬猷罢官,骆宾王为临海县丞,庞中泰与刘绍之亦是如此。
贬职了,就要赴任,但这时候没有火车没有飞机的啥,往往到遥远的地区,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不想赴任,刻意在半路上逗留。数人会于扬州。在扬州还碰到另外一个人,被黜的监察御史魏思温。几人相谈之下,情投意合。
魏思温又让好友监察御史薛仲璋求职于扬州,再令韦超诬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囚之。过了一段时间后,又矫诏说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发扬州兵讨之。开扬州府库,就钱坊,录工匠囚徒授甲,夺城,开三府,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立为扬州大都督,匡复上将,唐之奇、刘绍之为左史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庞中泰与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起兵讨武。旬日之间,得兵十几万人。
而且扬州与史上扬州不同,因为航海的出现,扬州更加富裕。
虽说朝廷是在苏州设港的,这时候因为后世的上海与苏北南通等地,大多数在海面以下,扬州离海口很近,海潮影响明显,船舶可以借助潮水来去自如,节省人力帆力。同时扬州又有大运河之便,处于海运与漕运的交叉河上。一直到唐末,瓜洲江沙增多,船舶的卸载才渐渐转向润州。相对而言,苏州就没有扬州那么多便利。因此许多船舶在苏州港做了检查后,连货都不御载,直接就驶到扬州来了。
李威听后,那个肉痛啊。
没有办法,是母亲嘛,这是大义所在。母亲辛辛苦苦地为朝廷处理了近二十年的政务,无罪,自己不好将母亲怎么样的。只好采用了没禄氏的苦肉计。然而牺牲太大了。
李敬业又找了一个与李贤相像的人,冒充李贤,说李贤没有死。
这也能理解。
虽然李贤做了一些不好的事,可他终是正牌皇子。
就象西汉时,准南王刘长杀宰相,在封地胡作非为,然后又要谋反。汉文帝拿这个弟弟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流放到蜀地做一个平民百姓,吃点辛苦,磨练一下,过几年懂一点事了,再召回来。
刘长当年远比李贤恶劣多了,汉文帝做法很是仁义。可刘长这小子认为自己造反了,还有理了。在路上用拒食抗议,活活饿死。于是民间有说法,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只好做深刻的检讨。
这就是现在百姓的看法。
当年有错,可关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