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说道:“不但是我,等到我的几位皇子略略长大,我还要将他们准备放在贫困百姓家中生活一两年,暗中派人保护,让他们自幼就明白民间的疾苦。这样以后,才能保证出昏君的机率减少。只是事务多,我一直没有提议。裴卿,你饱读诗书经义,应当知道孟子说过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才是国家最尊贵的。”
这一句,几乎是振聋发聩。
放在《孟子》里一摆几千年,但有几个帝王敢公开将它说出来。李世民做得不错,也不过说了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又说了一句,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也没有胆量公开说出,老百姓比皇帝还要尊贵。
说完后,朝堂上几乎鸦雀无声。
李威又说道:“论钦陵与我两次论酒,说天下豪杰,唯有我与他二人耳。我不才,天下英雄豪杰不知凡几,这个夸奖更是不敢受。但至少我现在不算昏庸,还想有作为。可你们不能误导我去变得昏庸。”
又十分有含义,表面是很谦虚的说法,实际上很骄傲的。论钦陵雄才大略,唐朝君臣,已经默认了这一事实。这样的人物,说天下英雄仅李威与论钦陵二人,并且不惜动了近三十万将士围剿杀。对李威是何等的看重。
但有没有提起你裴炎?
“这些年我身为太子,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百姓。我朝立国已有了好几十年,但还有许多百姓过得很苦,有的连饭都吃不饱,大冷的冬天里,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有时能活活冻死。我不忍心啊。再看看我身上穿的,所进的食物,所住的宫殿,所用的宫娥内侍。我不忍心啊。边关将士在边关一驻守就是好几年,经常浴血奋战,还要忍受妻离子散之苦。却连一个俸禄都没有,有的家人还在后方过着苦难的生活。我不忍心啊。若不是为了这个尊卑有序,我恨不能将东宫的费用裁去一半,将宫中的所有宫婢与内侍释放回家,合家团圆。”
三个不忍心,终于使许多大臣动容。
李义琰已带头伏下抽泣道:“陛下不用自责,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千古帝王,单论仁爱子民,无几人能及。”
一边抽泣,一边又说道:“几年来臣一直听民间议论,说陛下是好太子,仁太子,终于看到陛下长大了,文武双全,对百姓依然是赤子之心,这是上天宠爱我大唐,要使大唐昌隆万年啊。”
不但李义琰,狄仁杰、朱敬则等人,也一个个举袖垂泪。
裴炎已经无言以对了,正如李威所说,仁爱到了极点,反而是一种严威。
李威一拂衣袖,说道:“散朝。”
大臣各怀心思地鱼贯退出。
有的心中忧虑,有的却是眉开眼笑。特别是刘仁轨,看着裴炎,满脸的喜色。不是想要刁难皇上吗,反而让皇上一顿话,更博得了许多大臣的心。
裴炎闷哼一声,扭头离开,不理不睬。
……
一简便,出行的速度就很快,第三天就要离开洛阳。
武承嗣来到武三思的府上,武三思大开中门,迎了出来:“大兄,何事亲自登门?”
“三弟啊,皇帝要巡查河南道。”
“我听说了。”
“要不要……”
“不知道皇帝巡查多少天?”
“不知道,他又没有说。”
“让我再想一想,”武三思将武承嗣迎到府中,坐下来,让下人倒上茶,说道:“朝堂中发生了许多事,我也听说了。太后与皇帝有了分岐,在这种情况,先有为,反而皆是不容易。”
“三弟,你说得对啊,难怪这时候皇帝要出巡。”
“出巡恐怕还有其他的原因,但这时候皇帝出不出巡,对皇帝影响不会很大。”
“那么三弟,太后与皇帝最后……”
“大兄,不用想得乐观,也不用想得悲观。他们眼下是争,但争得有分寸。说明皇帝还想着孝道,太后心中还有一份慈母之心。刘仁轨与裴炎等人的争执,不会起大影响。这二人皆是智慧高绝之人,不是雍王,其他人不易影响其心志。”
“三弟,你这一说,我茅塞顿开啊。谢过谢过。”
“我们是嫡系的堂兄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何必说谢这个见外的词?喝茶喝茶,让我再想一想。”
武承嗣呷了一口茶,武三思又道:“因此,形势不大清晰,我们不能表态。但是皇帝对几个妻妾,听说很宠爱。”
“是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必然会带她们出行。”
“大约会吧。”
“那么我们就进谏吧。”
“我也是这样想的,有了名份出巡,东宫几个妃子也有脸面。”
武三思笑笑不语,又拉来了武攸暨等堂兄弟,十几个诸武,奔向天津桥。刚过天津桥,从四方馆走出来一个妙龄少女,身穿着唐朝的仕女服,一头金发象波浪一样散披在两肩上。随着风,头发与裙袂飘扬。走着小碎步,每一步均匀有致,即便是唐朝那些世家女子出行,姿态曼妙还要逊色三分。
武承嗣看了眼睛一直。
第498章 为问花何在(下)
李威低估了唐朝人对异国风情的接受程度。
李贺的《龙夜吟》中起首四句就是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写的正是北欧人种,竭尽赞美之词,并没有《聊斋》中罗刹的说法。
看着这个美人越来越近,武承嗣又喜欢美色,不由问道:“这个小娘子是谁?”
武攸宁道:“她就是那个法兰克王国的公主。”
“不象啊。”
“以前穿的衣服布料粗鄙,大兄也许没有注意,今天不知为了什么,换上了我们唐朝的宫装。”
“果然是一朵奇葩,以前淹没于尘埃了。”武承嗣盯着香黛,又赞叹了一句。至于法兰克王国公主的身份,他自动忽视,那么遥远的地方,又是一个傀儡国王,还是一个落后的夷人国家的公主,又能有什么?
香黛紧锁着眉头,已经走了过来。
武承嗣笑嘻嘻地迎了上去,说道:“请问小娘子,你是不是那个香黛公主?”
“是,”香黛警觉地看着这一群人,来到唐朝也有一段时间,知道通过官服能看出一些官员的地位。眼前这个中年人身穿着大紫的官服,非富即贵,不能慢怠的。
“为什么你也来到我们唐朝?”
香黛没有回答,心里想到,我来到唐朝关你什么事?但越加警觉,她作为一个纯正的天主教徒,心性还算纯净的。不过自幼成长的环境,与经历,待人处事,也不简单。已经从武承嗣眼中看到一份贪婪,三份色咪咪的眼神。
武三思替香黛答道:“大兄,我倒听说了一些,这个公主被国内宰相(宫相当成了宰相)所逼,要她当宰相的情妇,此女不从,于是逃到我们唐朝。”
“这么漂亮的小娘子,怎么可能做一个情妇呢,要做,也要做本公的媵人。”
“大兄,不用媵人,若大兄愿意,开一个口,将她纳为小妾自可。”
做媵人,会有争议。香黛在武三思心中地位,竟然差到如此地步。
香黛唐朝的官话,如今说得依然不是很流利,但能听懂大部分唐朝的官话,甚至还可以写出近千个汉字。几人对答,全部进入她的耳朵,不悦道:“我好歹还是一个公主,即便是流亡,也是公主。如果想娶我,只有你们大唐的皇帝,才有这份资格。”
武承嗣与武三思皆是大笑。
香黛的话也不矛盾,西方的国家分分裂裂,即便是今天逃亡,说不定明天又迎了回去,重新做了国王。这一点颇象中国的春秋时代。但中国早过了春秋,一个国家灭亡了,什么身份也就不是了。
武承嗣与武三思哪里知道这份过节,还认为她很狂妄。武承嗣说道:“公主,好好考虑一下,跟着本公,保你吃香的,穿好的,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还有许多仆役伺服。”
“对不起,我只知道你们唐朝有一个皇帝,不知道什么本公外公。”香黛脸色一寒,推开武承嗣,向天津桥南走去。
“居然不识相!”武承嗣愠怒道。
武三思一把将他拽住,说:“大兄,这里是天津桥,有许多眼睛盯着……还记得上一次的事?她还在东都四方馆,无路可去……正事要紧。”
“暂且放过她!”但是武承嗣还在看着香黛消失的背影,留恋不舍地道:“没有想到这群夷人,居然也有这样俏丽的娘子。”
这才离开天津桥,诸武也没有将此事当作一回事,就是武承嗣强行将这位公主拉回府中,又能怎么着?难道遥远的那个小法兰克王国,还敢向大唐开战不成?或者有什么大臣,要替这个公主主持一个公道?
进了上阳宫。
武则天很是惊讶道:“你们为什么全部来了?”
几年来朝廷的分分合合,武家捞取了最大的好处,几十个侄子,先后授了官职。有的在外州县担任地方官员,其他的皆在京城供职。但武则天做得很小心,所授官职皆是不高,只有武承嗣袭了贺兰敏之的爵位。可是今天,在洛阳所有的武家弟子,一起到来。
“启禀太后,我们来是有一件事进谏的。”
“嗣儿,你也会进谏了,说来听听。”武则天开心地说道。
“太后,太子已经登基为帝,侄儿以及与诸位兄弟作为外戚,心中又喜又惊。”
武则天更来了兴趣,问道:“惊是何处,喜是何指?”
“古今往来,外戚的下场,无非有二,第一是大富大贵,依据宗室享受荣华富贵。第二个结果却不是很好,往往招惹君王动怒,动辄灭族。这是侄儿惊的地方。喜的地方是大唐后继有人,太子在太后与太上皇的教导下,终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但我们内心却不安,特别是新帝登基,东宫之中所有妃嫔没有加封,怕皇帝心中幽怨。他日皇帝因此生气,武家的下场……我们共同进谏,恳请太后与太上皇册封东宫妃嫔。”
“这是谁的主意,说!”武则天听完后,脸色一变,厉声道。
这中间的关健,休想瞒住武则天的。
“是侄儿的主意,”武三思老实地答道。
“为什么那么急!”
“侄儿也是为家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