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463章

兴唐-第463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可是……”

“可是什么?”

“去了长安,臣妾很欢喜,就是父亲与母亲。”

“你这个傻丫头,”李威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不入东宫便罢,一入,你家也是国戚,虽未必能做什么官职,可朝廷必然授予一些散官。你家人想在青海,都不可能。”

“那么说,我一家人皆能到长安城?”

“是啊。”

话音未了,外面又禀报:“诺曷钵大汗与弘化公主殿下谨见。”

朝廷还没有说服,这两个人倒第一个要说服。但立即将桌子上信收起来,不能让这二位看到,然后站起来,不好太怠慢,迎到门口,让他们进来。诺曷钵一下子伏在地上说道:“感谢殿下替我将青海收服。”

“你先起来,”李威将他扶起来,问道:“是谁说孤将青海收服了?”

第436章 父老犹记宣和事(中)

“太子殿下,你的军队已经将吐蕃军队全部击溃,不已经将青海收服了吗?”诺曷钵眼巴巴地说道。为了等这一天,他等了很久。

“你先坐下来,听我说。”李威让他坐在椅子,然后说道:“大汗,当真收服了?那么我问你,论赞婆侥幸带着一万多军队逃向了吐谷浑城,在黑齿将军追杀之下,还有八千多人平安进入了吐谷浑城。另外,你们那个莫贺,又召集了近万吐谷浑战士拱卫王都。吐谷浑城是如何难以攻克,你是知道的。”

“但殿下,你属下包括党项士兵,有十几万将士。”

“是,若想强行攻克,绝对能攻下来。实际上若不是这次出现了一些失误,有可能论赞婆都逃不出去。可就是那样,我还不准备收服青海。”

“为什么?”

“时机未到,不相信,你到了七月底看一看。从海北到伏罗川到大非川到乌海柏海,你们吐谷浑最少有三十几万百姓吧?”

倒底有多少百姓,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是半奴隶制造成的。一户人家一个主人,有许多奴隶,今天是十八个奴隶,明天出了什么变故,有可能会变成了二十八个奴隶,或者八个奴隶。没有办法统计。这种情况在唐朝也有,不过很少了,也换了好听的说法,部曲。户部上来的人口只有三千万出头?当真唐朝只有三千万人?肯定不止的,最少在四千万左右。一些羁糜地区不能算,还有的就是这个部曲。

换成了吐谷浑,人口误差更大。不过大约的诺曷钵还是知道,这一带是吐谷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虽战到现在,三十几万百姓还是一个保守数字。道:“是。”

“现在你在召唤,还主动提供给他们粮食、衣服,青海已成了一片残芜。按理说,这些百姓会全部投奔于你吧?”

“这……”

“这不会,是不是?正是如此,吐蕃治理已久,在他们没有入侵之前,你们吐谷浑有许多人自甘坠落,宁肯受吐蕃的剥削,也不愿接受唐朝的羁縻。所以到现在,许多贵族以及他们子民,还是不愿意向大汗臣服,接受大汗的好意。看到唐军到来,他们宁肯丢下辎重,逃到山上,以山为险,继续负隅顽抗。”

这个情况在眼下的吐谷浑有,在白兰羌也有。有许多山,将山道一扼守,当然,可以攻克下来,也不是珠穆朗玛峰。可是牺牲会很重,不值。所以黑齿常之等将领,将这些百姓略过不管。本来就是以物资为主的,诺曷钵带走多少百姓有何关系。可这些人总得要吃饭,要生存,还得要返回草原,到时候可以从容掳获。

原来白兰羌更是如此,唐军一来,两边皆有大山,借山势为天险,易守难攻。而且地势更高,这个高海拨是唐军的最大短板。可朝廷呢,不顾这些部族的反反复复,要讲仁爱,又不好象李威这样,直接对物资进行破坏。所以苏定方经营数年,一度大破吐蕃军队,可对白兰羌居然无功。换成了吐蕃人,不客气了,仁爱的什么也没有了,数度攻击之下,白兰羌一部转移到伏罗川以南地带,也就是后世的柴达木盆地。还有一部成为吐蕃人忠实的狗腿子。

这个借山而守,与这个高海拨,也是李威将要面对的。

只是有一门好处,经过吐蕃的攻击,一部分百姓的转移,白兰羌大不如昔,也不是不能图。

“这样吧,只有七月一过,有二十五万百姓投奔于你,我会立即助你光复青海。”

“这……”

“这又是不可能,是不是?可是唐朝若立即助你光复原来的吐谷浑,吐蕃人会不会甘休?吐蕃本土,以及东女羌、象雄等属国,最少有将近五六百万百姓。这一战,我唐军损失惨重,虽然看似战果辉煌,可主要击毙的是你们吐谷浑叛军,以及羌军。吐蕃本土损失了多少军队,告诉,不足五万人!只要他们元气恢复过来,还可以立即组成二十多万的军队。那时候,交战的战场将全在高地。汉哭山,这个名字好啊。孤也去过,虽然没有哭,可十分难受。在这些高地上交战,我军有不有利?更况且,你们吐谷浑留下的百姓,会不会背后插刀?或者大汗自己有能力,立即将灵州的部下,以及归降的部族交给你,让你自己光复故国如何?”

“这……”

“我知道大汗想说什么?你对我们唐朝很忠心,我非常感谢,所以我一直对你十分迁就。”

诺曷钵十分惭愧地低下头。

“不但是现在,将来你诺曷钵,你的长子慕容忠,也将是我们唐朝最好的朋友。可是大汗,你想一想,大非川一战,我们唐朝五万大军以及五万从军,全军覆没。这一战,到现在已经牺牲了八万多将士。七月各部依然在吐谷浑继续扩大战果,一是不给叛民以及伪可汗喘息的机会,二也是进一步逼一逼,让更多百姓附投于你。可这又要牺牲……牺牲惨重啊,我们唐朝的兵力与财力,同样也有限的。想要助你立即复国,我计算了一下,最少得要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大军,才能将各处驻守。就算有功,这个后勤怎么办?或者你们吐谷浑人能供得起?”

“难道青海只能这样?”诺曷钵茫然地说道。

“谁说的?”李威瞥了他一眼,心里想到,不管是不是这样,你想恢复过去吐谷浑人阿柴时的荣光,是不可能了。不能说,继续说道:“若是这样,孤何必在此筑城建堡?青海我朝能丢,还有河西走廊,祁连山之险。可是吐蕃不能丢,他们大军来此,是一片废墟,为了得到足够的供给,只能渡过黄河,到九曲或者河湟与我军决战。在这时,地势还不是很高,又是我军经营范围,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劣势。吐蕃无功,只好退。一退,继续替大汗‘处理’叛民。数年之后,青海叛民消失,大汗率部下返回,再有我军相助,吐谷浑又可以光复。”

半真半假。也要将这位大汗安慰好,百姓杀是不能杀的,国家舆论会有反对声音,全部掳走,激起百姓死志,也要让诺曷钵带走一部分百姓,有这个大旗挡着,无论做什么,皆是正义之师,师出有名。

诺曷钵让李威说得无言以对。复国想法很美好的,可是人家说得也有道理,不可能因为支持吐谷浑复国,不顾自己的国家。与弘化公主相视了一眼,只好怏怏不乐地告辞。

还要出城,迎接受百姓,怕唐军粗暴相待,城外麦田的小麦开始有些黄色,看上去十分喜人。但诺曷钵又想到了一件事,河湟不说了,大约几年后自己回来,九曲也休想要了。党项人与唐朝有所来往,也休想对自己臣服。

想到这里,心中十分黯然。实际上何止是九曲党项之地,海北是出产青海璁最好的地区,有祁连山相阻,天气没有那么寒冷,虽然不象大非川那样广大的平原,可多有小川河谷地带,适宜种植庄稼,这个李威也没有想放弃的,还有大非川、乌海一些地区,也适宜种植庄稼。到时候皆要移民。

时间还早,那时候他恐怕也登基为帝,说话算数!

移民就会可行。

为什么非要让吐谷浑人占有,反反复复?

诺曷钵走了,党项人又来人,几十个老者,没有统一的首领就是这个样子。一来一大群人,但这个李威喜欢。有统一的首领,那才糟糕之极。其中拓跋的一个老者说道:“殿下,你要我们抽三万士兵,十万劳力,我们党项各部办不到啊。”

“怎么了?”

“若是原来还可以,战到现在,我们党项人牺牲的子弟虽不及吐谷浑人,可也牺牲了许多子弟。顶多能抽出两万士兵,然后各部要留守一部分,否则南方各羌,特别是出了西倾山的各部,与白兰羌、迷桑等羌人接近。万一他们起了歹心,我们各部将无法防守。”

此次大捷,就是白兰等羌人,也不敢生觊觎之心。但为了防止万一,李威说道:“这样吧,你们将两万人抽调出来,一万人拱卫各条道口,等到薛将军以及朝廷的军队赶赴到松州,危机自除。另外一万人,务必立即调到九曲。还有,劳力,你们必须能抽多少是多少,八月小麦成熟,还要你们协助收割。所有七月之前,将各个城堡大体的建设出来。这个时间要紧,不然我们各军有可能还在吐谷浑地盘没有回来,境风又有许多吐谷浑的降民要安置,朝廷又要派出一些将士的家属迁到青海,十分混乱。容易让论钦陵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我们最大限度抽调劳力。”

“不是最大限度,这也是为了你们筑的城。要知道为了炸毁那些道路,使你们境内安全,孤使用了多少火药。一包火药,你们知道得花费多少钱?从制成到运费,到青海成本,一包得两百多文。”

若是普通的党项百姓,不一定能知道一文钱的价值。可这些老者皆知,别的不说,一匹马大约十五文到二十文左右。一条道路完成炸毁,得要几千包火药,等于炸死了多少匹战马。然后又想到战到现在,唐军一共使用了多少包火药,这又是多少匹马,大约算不过来,肯定比党项手中的战马更贵。

李威又说道:“还有,孤问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拖延了数天时间?知道汉朝的一个故事嘛?大将军李广因为误期,最后被朝廷按律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