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453章

兴唐-第453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

“臣虽自幼读了一些韬略,也自认有一些微薄的本领。可是一个胡人身份,家庭又不大好。冒然投奔殿下,殿下门下一定也有一些心属继续辅佐殿下,若不立威,必然会被这些心腹所轻。”

“先生不必担心,我一定将你当作我的范雎。”

“有殿下此语,臣就放心了。其实殿下,如今做出正确的举措,并不晚。”

这是第二次说不晚了,李贤问道:“何策教我?”

“还得要退。太子如今的名声,继续呆在青海,青海一战,是与吐蕃人作战,会战到猴年马月,才能算是胜利?并不是想全功,他是太子,是将来的人君,要这个功劳有何作用?难道让上帝来封赏于他?全功无法赏,万一失败怎么办?这也是一种退啊,到了京城,天皇就会尴尬,就会难堪,危机就到来了。太子都知道退,为什么殿下不知道退?”

“如何退?”

“监国不监也罢。”

“可是张相公说不监国,父皇会失望。”

“何来此言?”段夫庆先是一愣,忽然想起来,大约一段时间这个皇子想退了,可是张大安他们又将这个皇子拉上了贼船。不能退啊,一退张大安他们将来怎么办?大笑起来,道:“真是一群蠢材,不知如何做宰相的。”

李贤不能反驳,张大安对他还是不错的,不过现在看起来,才智是差了,至少与眼前这个胡人相比,差了可不止一尺两尺。

“退就代表着不争?这是什么说法。殿下,且听我说,退,明处不争,暗处争。而且殿下一退,机会很多啊,好处很多啊。首先臣说第一个机会,一个天大的机会。只要殿下一退,雍王党就散了。是不是很可惜,错,不可惜。臣刚才说过,殿下所有这一切,是天皇赐予的。只要天皇恩准,雍王党永远会存在。但一退,朝堂的台面上只剩下天后党与太子党。好大的机会啊!”

第427章 未怕金吾呵醉(下)

说下,论钦陵政治不是短板,否则做不了多年大论。不过遇到更强悍的没禄氏,所以那个下场。书中李贤大部分心腹也是历史上实有的李贤心腹,不是很高明。我指的是心腹,不是支持的人,书中戴至德也不算主角的心腹。至于段夫庆,史上郭元振与萧嵩皆向吐蕃施过反间计,史书一笔带过,可我想不可能在青海喊一喊,吐蕃人就会自毁长城吧?不算是十分地不合理。不过是夸大了一些,小说嘛,呵呵。但也有大大的破绽,武则天与狄仁杰先后都察觉出来。

※※※

让段夫庆一“点拨”,李贤又似乎看到光亮,道:“李先生,是说……”

“殿下,你目前处境是不是只是一条潜龙?”

“是,”李贤软弱地答道。说龙夸张,自己快就要成为一条虫了。

“《易经》上是如何说的?”

这个李贤比段夫庆精通了一百倍,立即答道:“潜龙勿用……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还有呢?”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正是,看到没有,易里已经教导殿下怎么去做了。”

李贤想了一下,十分茫然,再次伏下说道:“李先生,我还是不明白,请先生明点。”

“隐而未见,行而未成,岂不正是殿下今天的处境。但不是让你真的潜下去。所以每一卦分成数爻,随着形势转变,每一爻也在转变。潜,是修身养性,坐等时机,不是不作为。”

李贤更郁闷,果然是“能人奇士”,可道理你是说出来的,但怎么去做?看着段夫庆。

段夫庆又说道:“退啊,然后真切地写一封奏折,呈到东都,向天皇天后谢罪,天皇天后必然不相信。可那不要紧,也不可能一天两天能让天皇天后转变印象的。然后再写一封信到青海,向太子谢罪。不过切记,只是隐晦谢罪,不能点明张桂东的事,否则有了文字证据,将是殿下一生的污点。”

“是,然后呢?”

“韬光养晦,闭门修书。殿下,你做的那些小仁小义的事,也停下了。能收买几个百姓,就是算你收买了几万个百姓,能不能让这些普通的百姓,将你推上太子的地位?若是那样,太子早就能得继大统。主要还是两位圣上啊。最少数月后,让天皇看你,不管是不是真心认错,可不想争了,稍稍意识到自己一些缺点了。到时候,有可能天皇反而焦急,怎么的,得有人替他分担太子压力。所以还是有机会。”

“是,”李贤眼睛更亮了起来。

“但这是明处,暗处,殿下还需去争。”

“如何争?”

“有臣在,慢慢一步步来。先安排一局。”

“什么局?”

“臣刚才说过,只要殿下一退,朝中局势只剩下太子党与天后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殿下莫要急,防止天后怀疑。先退下来,沉默,不能急。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中书省有没有你的心腹?”

“有。”

“那就好办,让他与你做出划清界线的样子,这时殿下正是低谷之时,许多大臣与殿下划清界线。”

李贤脸一红,十分羞愧。

“他划清界线不会有人怀疑,脱离了殿下,必然又要站队,要么相帮太子,要么相帮天后。太子在朝堂上的力量十分雄厚,可也不一定,天后的力量在皇宫,在天皇,诸多外戚进入朝堂,甚至一些宰辅也是出自天后门下,还有大臣投靠的。殿下只要让此人,向王德真进谏,外戚单薄,只有一个武承嗣,起起落落,并且只担任了太常卿。因此,必须进一步提拨武三思、武攸宁等人。王相公必然同意,一旦他将此议提出,郝相公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李贤并不傻,一听想了想,道:“妙啊。”

“若是不妙,臣怎么敢口出狂言,前来投奔殿下,”他称呼也改了,从在下改成了臣。

两人相视一眼,然后大笑。不过笑声中,还有很大差别的。

这一笑,不仅是张桂东,李贤也多少上了论钦陵这条贼船。不过眼下段夫庆这条计策恶毒之极,对李贤确实有很大帮助,最少比张大安出的馊主意管用。

立即从王府中腾出一间别院,让段夫庆安顿下来。将张大安、高政等心腹喊来,做了引进,然后又将段夫庆的话说了一遍,当然,做了一些细微的修改,比如段夫庆骂张大安等人的话节过不提。张大安低下头,细想了一下,主意很高明,倒没有什么吃味的想法。雍王党如今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有“能人”相助对自己也有益,站了起来,举起酒杯,说道:“阁下果然是殿下的狄魏,某敬你一杯。”

“不敢。”

但张大安又问道:“请问阁下原来何处高就?”

未必善长权术,就能当很大的官,一要机缘,二要处理政务的能力,三要门第,不过以此人的能力,不可能会默默无闻的。所以有此一问。

“四海为家,漂泊不定,不过忽然思念红尘,想学一学王猛。”

王猛没有遇到桓温与符坚之前,外人来看,一个地道的又邋遢,又没有用的酸秀才。直到遇到符坚,忽然从一个顽石变成了十六国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一。

是有本事,可你想比王猛,未必太狂妄,然而此人所言,无不切中弊病,张大安不能言。

过了一会儿又问道:“那么向王德真进言后,又该怎么做?”

“张相公,下雨天出行要不要打伞?”

“要的。”

“可是天气宜人,春和景明,阳光妩媚,能不能打伞?”

“这个不能。”

“那就是了,王相公提出来后,各位宰相有何反应,能不能准确料到?况且我只是一个百姓,能听到的能看到的很有限,仅凭一些传言,能不能真正掌握这些相公的性格,能不能料到他们具体的反应?”

张大安又让这一句问倒。

“张相公,容我再说一句,凡事要顺势而行,水者遇阻堤积而溢,遇缺即走,所以上善者莫若水。我只能看,只能听,看更多的,听更多的,再细想出下一步计划。但我已替殿下,做出最大的顺势而行。张相公,可知道这天下最大的势?”

“何?”

“天皇很睿智,然而有两处不好,是一恋权,所以殿下不能争这个实权,这就是大势之一。”

张大安脸立即憋红,不管段夫庆是出于何心,凭借这一点,胜过张大安的。张大安的做法恰恰相反,是想办法让李贤争权。当时不觉,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胡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就是有病在身,虽然睿智,已不如往日。有一个比喻,黑齿常之一刀名闻天下,乃世间罕有的勇将。然而让他醉得如同烂泥一样,这一刀下去,还有没有往日的勇猛?陛下已经醉了。”

这是一个比喻,然而却是一语中的。

房氏本来无精打彩的,可听到最后,也终于心动,在旁边弯了一下腰,道:“李先生果然是奇人也,谢过李先生相助我家殿下。”

“不投,臣自会看云起云落,逍遥自在。即来投,替殿下分忧解难,是臣的责职所在,王妃勿得相谢。”

高政已忍不住问道:“那么这个势又在何处?”

“好大的势,高使君没有看到吗?无论是雍王殿下,或者是太子,或是天后,权利还是天皇所赐。若是天皇一心想收,太子的权,都能收回来。难道那一天真的到来,太子敢起兵谋反不成?可是天皇醉了,不是昔日的天皇,权利不要争,至少不与天皇去争,已赢得天皇三分欢心。天皇醉了,但天后智慧天下罕有人能及。对天后,天皇又是倚赖,又是防备,这十几年间,一直在反复,也不是没有缝隙。今天太子势大,天后势大,天后又支持太子,并且让最亲近的内侍,前往青海扶恤太子,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

听到此,再不懂,撞墙去死!

房氏一双秀眸又亮了起来,奇人哪!

看到各人嘴唇都张开了,段夫庆又说道:“别急,一切等殿下退出来,再说,天后啊。”

众人会意。

这一天晚上十几人觥筹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