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406章

兴唐-第406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末道没有看到唐军行踪,白兰道也没有看到唐军行踪,吐蕃道同样没有看到唐军行踪。但吐蕃道却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芒囊甫两千精骑几乎全歼,只剩下三百余人,逃到南方,看到论钦陵斥候到来,才凄凄惨惨地与斥候一道回归。

“好一个唐太子!”论钦陵嘴巴抽搐了一下。

与唐朝开国时一样,虽是多次对外发动大战,可动用中原的兵力很少,大多数以胡对胡,因此无论国家与百姓压力不重。吐蕃与唐军交战,亦是如此,象前几年与薛仁贵的交战,或者这一次与唐军交战。本土兵力也不过动了十几万人,其他大多数来自吐谷浑、白兰羌、党项羌、或者其他部族的战士。实际上就是吐蕃本土的士兵,也分成几等,最核心的是匹播城到逻些城的臧江流域一带百姓,这是吐蕃的本源。然后是羊同、苏毗、多弥、象雄等部族。

为了拱卫根本,参战的核心地域将士实际上很少,但皆是吐蕃最精锐的部队。

大非川城一战,大多数就是吐蕃的核心地域将士,乌海乃是通往吐蕃的重要咽喉,留守的也是吐蕃最核心地域的将士,原来是四千士兵,抽调了两千。这些将士,在论钦陵心中比黄金还要珍贵。

尽管早知道这两千人挡不住唐军,但知道结果,论钦陵心中还是痛疼万分。

“你们集合吧,”没有斥责,让他们下去。然后看着地图,喃喃地说道:“果然是党项道啊。”

正在苦思计策时,又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论赞婆送来的,是封锁起来,可一些大事情还是能探听到的,送来了李治那份罪己诏。迅速地看完,论钦陵脸色大变,低声道:“这一手好啊。”

轻轻地一个推手,自己布置的大好棋局立即化解。

“这个皇帝不昏啊,可为什么屡屡犯下低级的错误?不对,是那个女人!”

脑子灵活之极,立即想到了武则天。但是他能与李威论英雄,可能与武则天论英雄么?两人碰不到面,就是碰到面,让论钦陵举起酒杯,说道:“来,来,大唐皇后,天下英雄唯我与你儿子,还有你这个妇道人家三人耳!”

心中十分后悔,早知如此,不如不写这封信的,立即将那个太监的供词乘长安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到处张贴,打唐朝那对夫妇一个措手不及。沉思了一下,只好吩咐道:“你立即回去,对赞婆说,让他立即将那个太监拉到唐军青海各个关卡前喊话,将真相说出来,一个一个关卡说,动摇唐军的军心。”

只好将这个废物发挥最大的价值了。

……

又是一个山头翻过来,骆务整指着远方说道:“殿下,你看。”

李威眯起眼睛,向远处看去,远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一丝黑线。扭头看着几千名属下,说道:“各位,请看,我们将要出来了。”

所有将士抬头看去,一起欢呼起来。

到了这里,冻死了数百匹战马,还有一百多名士兵,或是受伤,或者体弱,长久地眠于此地。其他人体力也达到了极限,这一线黑线,却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速度再次快了起来。

翻过了两个矮小的雪山,终于大团大团黑色的原野,进入众人的视野。

李威说道:“斥候,立即前行,打探消息。”

按照常理,吐蕃人不会在此埋伏军队的,这也是因为地形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乌海设伏,大非川道与乌海道同时堵上,那么才是这一支军队最危机时刻。可堵大非川能办到,堵乌海却很难办到。

乌海路远,又是在后方,居民少,吐蕃就地征不到军队。从积石山东麓绕过去,时间来不及。要么派一支轻骑直插乌海,象那个吐蕃大将一样,在唐军刚要出汉哭山的时候,迎头拦上。这才是最凶险的布置。然而论钦陵没有做,倒不是他疏忽了,是没有想到莽坌达败得如此之快。若不是败得这么快,只要在后面咬紧,那么在汉哭山道上,芒囊甫前面堵截,莽坌达后面掩杀过来。那时候,唐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是这一次逃亡过程中,李威最幸庆的事。

要么还有一个布置,让论赞婆分兵,从白兰羌与党项部乌海道出口处拦截。可这也不实际的,与乌海性质一样,入口处宽大。论钦陵分了兵在后面追赶,论赞婆还要分兵,有可能夺下南九曲三城,或者还要派兵驻守,所调动的兵力并不多。因此只能利用西倾山与积石山、紫山的地形,在通往唐朝松州境出口的狭隘处狙击。

所以李威也没有一个计划,只知道不停地运动,不让吐蕃人纠缠起来,活动的范围越大,吐蕃人必须要不停地分兵。最后因为兵力因素,就会露出空隙出来,这才是生机所在。

裴行俭也说过类似的话。

不是大草原,青海的道路就是那么几十条,容易堵死,况且还是名将论钦陵指挥。想要逃出生天,机会只好自己来创造。

但预防万一,还是派斥候出去看一看。

渐渐出了雪山的边缘,斥候回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党项人的老者。

走了过来,几个老者立即伏下,大哭起来:“殿下啊,没有想到还能看到你活着啊。”

这都是什么话?

不过李威没有计较,将他们扶起来,说道:“想杀孤,不容易的。”

“是的,是的,太子是天下星星下来的,又岂是噶尔钦陵那个粗人能杀死的?”

“……”

“可是殿下啊,形势不大好啊。你从河西逃走后,吐蕃人用你们唐朝的武器攻城,连续攻下了洪济、宛肃与百谷城。唐军又退守到了浇河城。”

李威点了一下头,退是上策,兵力大损,战线拉得长,容易为论氏兄弟钻空子,有可能损失更重,道:“还有呢?”

“还有就是各个关卡皆有吐蕃大军把守,连西倾山皆驻着一支吐蕃大军。殿下,想冲出去,还是很难啊。”

实际上向南渡过黄河,离莫门道不远了,或者越过西倾山,离松州也不远了。但就是这薄薄的一层,比石女的那个还要坚硬,除非带金刚钻来钻,可自己这点人马,又经过大雪山的折磨,休说金刚钻,木头钻也称不上。但这在李威意料之中,又问道:“还有呢?”

“各部商议过了,怕那个李敬玄害了我们子弟,而且九曲三城落在吐蕃人手中,又有许多大军入驻我们党项,怕泄露风声,因此将子弟一起撤了回来。”说到这里,小心地看着李威的脸色。

“撤就撤吧,”李威无奈地说。这一撤唐军兵力更加吃紧,但党项人也要看,若是朝廷保护不了他们,他们也不敢出死力,顶多不与唐军作对,算是很客气。

“另外我们还听到一条消息,朝廷派了一个叫裴什么俭的替换李阿婆。”

“这太好了。”

“殿下,此人很了不起吗?”一个老者看着李威欣喜的神情,奇怪地问道。

“岂止是了不起,孤的军事知识,全是他教导的。”

“那真太好了,我要回去通知各部所有族长,”几个老者同样欣喜若狂。在他们看来,不认为太子是战败的,全是那个李阿婆误的事。若不是李阿婆,论钦陵根本就不是唐太子的对手。

这个想法……嘛……

那太子的师傅过来,岂不是更牛!于是后面有许多误会发生,还有许多不满发生……

高兴了一会儿,一个老者又开口道:“刚才我们在路上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吐蕃人一直不将我们党项人当人看,那怕立了战功,也不封……”

停下来,赏字没有说,为什么立战功?还是不帮助吐蕃对付了唐朝?

李威知道,可打压了赤岭西的吐谷浑人,不能再打压党项,打一手,拉一手。党项人的境遇,也容易拉拢。就当没有听见,老者停了一下,继续说道:“他们对我们党项人不是很注意。带殿下所有的属下离开,我们族人没有这本事,可带几名人,化装一下,还是有能力,带到浇河城的。”

也就是李威丢下这几千名将士不管,就能逃出生天……

第384章 气开山崴(下)

“殿下请答应,”李谨行伏下说道。

之所以论钦陵调动了这么多大军堵截,正是因为太子啊。

又说道:“这一支军队暂且由臣率领,只要殿下能逃出生天,那怕臣遭遇到不测,殿下也可以在日后为臣等报仇雪恨。”

几个党项人也殷切地看着李威,希望他答应,路上反复商议过的,只要太子能逃出去,论钦陵何足惧哉?那么党项人那个美好的未来依然在等着他们。

李威心中很是心动,真怕死的,一路吃了这么多苦,可不正是为了想逃出去。可是他看着几千双眼睛,心中清楚地想到,不能逃啊,特别是丢下这几千与他生死与共的将士,只顾自己逃出生天,传出去,世人如何作想?

心中在犹豫不决,脸上却看不出来,转过无数的念头,看到远处几十个伤兵,医官正在医治,许多地方皮肤都冻肿了,眼神空洞无力。可以想的,在这个四面是伏兵的情况下,这些伤兵的命运!忽然坚决地说道:“孤不能走。这里有大量的物资,还有一些战马受了冻伤,以及牦牛会拖累行程,孤将他们给你们的族人,分配一下。但是孤有一个请求,这些伤兵你们部族能不能悄悄地收留下来,将他们转移到积石军?”

“殿下啊,不可啊,”不但李谨行,骆务整等人,一起跪下说道。

几名党项人长老也一个劲地劝说:“殿下,虽然诸位将士忠心耿耿,可殿下是龙体。”

几十名重伤的士兵听闻后,也立即艰难地走过来,说道:“殿下,我们的生命哪里能与殿下相比。请殿下收回成命。”

这一劝,李威心意反而更坚决,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说道:“孤曾经说过,孤,还有你们,不管你们是汉人、党项人、铁勒人、突厥人、靺鞨人,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大家的生命一样的金贵,特别是你们,一个个生命更是价值连城。孤从河西突围出来,既然大家活着,是用同袍的生命换来的,孤就要将你们想办法带出去,不是几个人,是所有人。若违此誓,当如此箭。”

说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