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405章

兴唐-第405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李谨行答道,同时挥了一下手,身后的两千士兵开始脱下皮袍,冷啊,只好掳掠了大量皮毛,裹在上身上保暖。若不然,这一行到了这里,会有更多的士兵活活冻死。冷到什么地步,士兵小便,前面热气腾腾地到了地面,后面就结成冻块。仅几天功夫,李威手上都长了冻疮。

可作战了,这些厚实的袍子,裹在身上会使身体笨重。

吐蕃人到了眼前,别的不说,可以看到他们身体素质耐寒性,许多人只穿着一件兽皮,还光着膀子,领首的吐蕃大将芒囊甫看着唐军,愣了一下,他之所以率乌海之兵前来,也是反复考虑过的。

到了乌海,海拨较低,气候也变得温暖。可逃走不是办法,于其这样,不如主动到汉哭山上一战。汉人不耐寒,又会中高海拨的气瘴,虽然兵力少些,自己却有着优势。

可看到唐军严阵以待,还是出忽他的意料。但到了这时候,退也不行,喝道:“杀!”

两千吐蕃士兵猛扑过来。

“杀!”张虔勖、辛承嗣与骆务整齐喝了一声。

亮晃晃的陌刀举了起来,张虔勖看着吐蕃人,已到了眼前,说道:“砍。”

陌刀砍了下去,有的吐蕃人生生被劈成了两半,辛承嗣与骆务整一刀挥了下去,连带着,吐蕃人的战马都劈开了。可是吐蕃人还在继续往前冲,有的士兵被撞到悬崖下面,有的士兵被活活践踏于马蹄下。

张虔勖又喝道:“砍。”

第二刀又落了下来,吐蕃人又被砍死几十人,可也有士兵被吐蕃人的直剑削去了脑袋。这场遭遇战,纯粹是刀与刀的碰撞,一点技巧都取不到。在这个地带,气温有可能是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几度,弓箭失去了作用。正如岑参所写的,将军角弓不得控,不是手冻得不能控制,是弓箭在这种极低的气温下,失去了韧性,连角弓有可能一拉就断裂了。

冲破了辛承嗣与骆务整组成的第一道防线,来到张虔勖第二道防线前,经过数轮的砍杀,吐蕃人的速度终于缓了下来。张虔勖喝道:“砍!”

亲自上前,一刀下去,连人带马劈成两半,血花喷射出来,溅满了他的盔甲。几百名陌刀手随时陌刀落了下来。

唐朝人凶悍如此,芒囊甫终于有了退怯之意。

“再砍!”

芒囊甫扫了一眼,只是短暂的拼杀,虽然击毙了多名唐军,可是自己牺牲的人更多,只是一会儿,大约五六百名手下被唐军活活砍死。略一沉思,说道:“撤!”

自己拼过命了,到大论面前也好交待。否则再杀下去,后面还有几千唐朝军队没有动,两千唐军骑在马上,正虎视眈眈。咱还是乘机溜吧。

李谨行在后面喝道:“杀!”

李威亲自吹响了号角,即使是吹,也很吃力的。

“闪!”张虔勖与辛承嗣、骆务整立即喝道。残存下来的三百名唐军闪到一边,李谨行骑马冲了过来。吐蕃人意识到不妙,此时这个山道虽大,但挤满了人,关健一边有大山相阻,一边是悬崖峭壁,想挪身都不可能。一个个拨转马头,可来不及了。李谨行上来一刀击毙了一名吐蕃士兵,两千唐军随即杀了上来。

有的吐蕃士兵凶悍之极,仍然在负隅顽抗,有的见势不妙,在后面将马头一拨,向南逃去。

“撤!撤!撤!”芒囊甫连连喝道。自己一拨马,往回就跑,心里面还想着,是那个浑蛋吐谷浑人起的名字,说汉人到了此地,只有哭泣的份?奶奶的,比我们吐蕃士兵还要凶悍嘛。

主将一逃,终于所有吐蕃士兵失去了作战的勇气,一个个拨马就逃。

“杀!”李谨行喝道。带人追杀下去。

其实按照常理,这种追击战,要派出人,看一看局势,敌人是真败还是假败,也不能随意追的。追得不好,就能中伏击。但这时候李谨行看都不看,即使有,又如何,前有伏兵,后有追兵,那样的话也是死路一条。

这一追,整好追出了汉哭山,逃回去的吐蕃士兵不足三百人,仓惶继续向南奔去,吐蕃大将芒囊甫也被细封雷追上,一刀击毙。

埋葬了士兵的尸体,缓缓出了汉哭山,不远处就是乌海。能闻到乌海湖水的气息,可是李威心中还是有些茫然的,大非川一战,在路上又攻克了两个吐蕃人的关卡,汉哭山一战,此时身边仅剩下七千四百名将士,一半人都不到了。

其实应当幸运,论钦陵低估了他的勇气,否则提前派驻五千士兵到达乌海,此时局面更加糟糕。

到了乌海,这里的环境稍稍好一些,下令安营扎寨,休息了一夜,李威说道:“骆务整、辛承嗣、张虔勖、细封雷,你们各带一千人,将周边所有人清扫。另外所有牦牛、马匹、皮毛一起带过来,特别是药材,看看有什么药材,也要留下来。”

“喏!”四人答道,都明白清扫的含义,但不大明白李威需要大量慢速度的牦牛,是何用意。还有皮毛,所带的皮毛已经够多的了,为什么还要皮毛?

但能走到今天,全是太子殿下的谋划,一个个不敢质疑,领命下去。

李谨行问道:“殿下,是打算走党项道?”

乌海有道通向党项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黄河北岸,积石山之南,但要翻过数座大雪山。这些大雪山夏天积雪都不会融化,况且这是冬月。因此,莫贺与论钦陵交谈时,自动将这条道路忽视。

“是啊。”说着,李威扭头看着东北方向的积石山,山势高大巍峨,每座山上皆堆满了皑皑的白雪,低声道:“虽说吐蕃人不畏寒冷,可这时候从这条道路,也不利于大军行走。正是我将论钦陵追兵甩开的大好时机,否则走且末道,又远又艰难,等我们到了且末,人家早就悠闲地将大门关上。”

“但若是走党项道,向北不大可能,此时会全被吐蕃大军看守各个要道,虽然河湟只是在眼前,我们人少,又是从此道艰难行出,士兵疲惫,还是冲不过去。若是走积石山,论赞婆必然会派驻一支军队拦在前方。”

“是,可是论钦陵此次对孤势在必得,哪里没有布下天罗地网?”

李谨行不能言,过了一会儿问道:“那么殿下此意是?”

“不断地调动,将敌人军力分散,我们走的地方越多,论钦陵越不好用兵。他手里只有三十几万大军,不是三百多万大军。而且这种恶劣的天气,单是后勤供给,此次追击下来,有可能使吐谷浑与吐蕃两国国力大伤。”

“那么殿下打算从哪儿突围?”

“不知道。”

“不知道?”

“嗯,”李威终于得意地大笑起来,道:“若孤有一个确定的计划,必然向这个计划靠拢,论钦陵的能力,就能看出来。可孤心中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围,论钦陵还能猜中么?”

第383章 气开山崴(上)

某人说我在写玄幻小说,郁闷了,本书主角也没有太多金手指。于是在想写下面一章合不合适。不管了,一群亡命之徒,应当能做出常人无法完成的壮举。况且我还是考证了无数资料,按照严格的唐道青海路线去写的。不服的反驳一下,查一查我写的路线哪里错了?

就是二月河的正统历史小说,也有一点传奇色彩吧。晕。

※※※

扭头看了一下身后,乌海已缈不可见。

对李谨行说道:“这一回孤也让钦陵会发愁了,说不定孤来一个四进乌海。”

指的是乌海的地形,往南就是柏海,然后是河源,就是黄河的尽头之地名称。乌海四周地形坦荡,有许多平川大原,不是石城山,想要将这个地区完全封锁起来,论钦陵不知派了多少大军过来,可这些大军乖乖地呆在乌海。否则分出军队,马上就会出现空隙,让他们逃脱。

李谨行不言,事实围着党项两道,就在这里兜圈子,论钦陵都会发急的。或者不顾一切,再调派十万大军过来增援。可是想到这两道……李谨行只能沉默。

山脚下放起大锅,锅里熬着各种肉食,牛肉、羊肉、马肉,吃得腻了,可进食这些肉食,身体就能产生更多的热能,能更好地抵抗寒冷的天气。但有一个不好的结果,所有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腥膻味。

马牛在远处啃着黄草,但很多士兵看着不远处的雪山,眼中闪过担心。

夜色降临,很快一夜过去,第二天天蒙蒙亮,又开始进食,然后李威说道:“出发。”

大队人马蜿蜒向山上爬去,两座雪山翻过来,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上方是阴暗的天空,晦涩不明,呼啸的山风不停地刮过,象是狼嚎,象是鬼哭,除了雪还是雪,看不到一棵树,一株草,甚至连苔藓都看不到。就象这里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死亡世界,没有一丝生机。

李谨行小心地搀扶着李威,只是第二座雪山,李威都没有力气走路。尽管身上披着厚厚的兽皮,可是锋利的山风吹来,似是无孔不入,寒气象刀子一样从兽皮与盔甲里钻进来,身体都冻得象是一根棍子,不听使唤。

一声低低的惊呼声传来,李威眼前一个士兵身体摇了几摇,倒了下去,伏在雪地上一动不动。

艰难地走了过去,李威将他眼睛抹上,可身体站起来时,又有一个士兵倒了下去……

……

论钦陵的大军来到乌海。

迎接他的同样是一个死亡之地,乌海上有一些耐寒的候鸟还在飞舞翔集,草地上还有牛羊,以及一些唐朝换下来的伤马与劣马,在悠闲地吃草,失去了主人,开始自由自在。可它们若有智慧,同样在迷茫,白天还好些,夜晚没有一个棚子,它们如何躲避寒冷?

论钦陵大笑道:“这个太子终于开了窍。”

指的是李威清空手段,战争嘛,很现实的,慈不掌兵,乃是千古第一定律。

但他还是不能确定的,李威走的是党项道,或者白兰道,或者且末道,甚至有可能直入吐蕃?清空的好处就在于此,没有牧民,也就没有一个活人看到唐军最后去向。

只好派人打探,几天后,斥候一个个回来。

且末道没有看到唐军行踪,白兰道也没有看到唐军行踪,吐蕃道同样没有看到唐军行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