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士兵已经是等于挑了又挑出来的,就是亲卫,也是经过挑选,毕竟两京需要更多亲卫拱卫,可结果只能选出一千五百名壮士适合作陌刀手。然后各分一半,一半当作了重骑,一半当作了轻骑。在终南山下扎下大营,每天训练。连同陌刀兵也要训练骑术,这是为了不拖累大军速度的。其他士兵骑术、武艺、箭术,还有实战的经验。时间短,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就象李威看地图看情报一样,练了比不练好。
练军交给了薛讷,李威继续在讨要物资。呆了十几天,刘仁轨赶到了长安。
本来是“重病”,准备留在渭州养病,听到朝廷的诏书,大惊失色,立即从渭州动身,赶到长安来。
见了面后,立即说道:“殿下,是臣害了你。”
不仅是他,这一次出征,有许多原因。但刘仁轨与李敬玄内斗,逼迫刘仁轨返回,李威与裴行俭谈论兵事时,都感到可惜。两人就谈到青海用帅的事。黑齿常之、李谨行是猛将,然而作帅不适合,一是胡夷,不放心,二是难以服众。至于其他人,能服众,李威与裴行俭都没有考虑,再服众,不是前去服众,是前去作战的。要么其他人选,薛仁贵虽败,但若不是郭待封牵制,未必会输得那么惨。这一次兵更多,将更广,又是有备而战,历史上也有著名一例,秦用孟明视。
不过也有弊端,薛仁贵个人武艺超群,这注定了他喜欢奇兵走险,容易进入行兵布阵周密的论钦陵罗网中。而且薛仁贵这种用兵方法,也不大适合统帅十几万大军。要么就是裴行俭,裴行俭喜欢等待战机,而朝廷等不及,本身威望不高,又不适合。只剩下刘仁轨唯一的一个人选,与论钦陵论战。
两人等于是空谈,这是裴行俭教导他以后若有机会为帝君,如何用将。
“孤不怪你,这一次孤答应父皇,是有原因的。”李威将前前后后发生的事,简单扼要地说了一遍。
“是何人?”
“没有想出来。”
“可殿下,此次不象上次去姚州。”
“刘相公,孤知道,至少我不会自大,也不贪这份功劳。”
“那就好,”刘仁轨还是很自责,他只是避祸,没有想到将太子拖下了水,心中十分惭愧。
“不过你来了正好,说一说你的看法。”给李敬玄在青海呆十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刘仁轨在青海,却能看到许多真相。听到李谨行使空城计时,李威愕然,道:“他胆好大。”
“此人是一员勇将,殿下前去,一定要重用此人。”
“孤知道……但孤倒有一个计策……”
……
刘仁轨又留在长安,甚至“病怏怏”地看了一下训兵的情况,然后找到李威,提一些建议。后者没有几人知道的,可李威去便装来到了胡应的府邸。
胡应离开很长时间,连李威都认为胡应在西方遇到危险,可能牺牲,或者成了某一个国家的奴隶。心中很歉疚,让人扣了扣门,门房探出头来,问道:“是谁?”
然后疑惑地看着李威:“阁下是……”
“孤是太子。”
门房慌忙地将门打开,然后跌跌撞撞地跑进去通报。出来一个青年,躬身施礼,李威将他们扶起来,走进府中,道:“你是胡应的……?”
“臣民是他的不孝犬子胡胜。”
“令尊还有没有消息?”
“没有。”
“是孤害了他。”
“殿下这样说折杀了我们。父亲虽然生死两茫,可能受殿下所托,替殿下办事,也是胡家的荣幸。”
“海外遥远,也未必悲观……孤心中有数,以后会作补偿。”
“臣民不敢。”
“孤前来,还有一件事相托,不过一次时间不会太长。”
“敬请殿下吩咐。”
“胡胜,你不用拘束,我问你一件事,你家现在与吐谷浑贵族有没有来往?”
“有,”胡胜有些茫然,他家是昭武九姓的胡人,胡应当初性情豪爽,结交了许多朋友,包括吐谷浑在内。后来朝廷开了关市,事实上以前在赤岭地区,唐朝与吐谷浑一直就有互市存在。因为律法没有规定,有些乱,后来正式开了蕃市后,虽要交纳一批税务,人身有了保障,又不会受到勒索,反而互市更兴旺。吐蕃人看到好处了,也学着照搬,然而唐朝人不让汉人出国,返回的商贾多是吐谷浑与吐蕃有势力的人,没有征到多少税,反而凭空增加了许多骚动。最后论钦陵害怕影响吐谷浑稳定,下令停止征税。
胡家在海市里占了一个份额,但根基依然在关中,不是很重视,依然从丝绸之路行商。青海的贸易,也是胡家一个重要的收入。只是不解,太子要询问这个做什么?
“孤想托你办一件事。朝廷即将与吐蕃决战,然而战马不足。灵武与陇右有马,但这些马匹到了高原之上,不能适应青海的气候,速度冲力皆不如青海马。”
“这个臣民都可以办到,不知殿下想要多少匹马?”心中还是不开心,毕竟父亲至今没有下落,可人家是太子,谦卑如此,怨气就少了些。还有梁金柱一案,太子为了力挺梁金柱,不惜掀出那么大风波,可以想像的,一旦太子即位,梁陆二人的前程。这又让胡胜心动。
“当然越多越好。不仅是这件事,大战在即,你担心有可能唐朝与吐谷浑的贸易中断,所以与人合伙,在战前募集了大批款项,带着吐谷浑与吐蕃人所需的瓷器、茶叶、丝绢,前往鄯州。但因为带的货物多,蕃市无法消化,因此你进入吐谷浑,利用你父亲在吐谷浑的人脉,游说他们发更多的马牛羊、骡驴骆驼,与你交易。可大军一触在发,许多吐谷浑贵族担心战马涌入我朝的结果,你又送出重金贿赂,拉拢关系。孤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一开始是不明白的,但说到后来,胡胜反应过来,问道:“殿下是想让臣做斥候?”
“不仅是斥候,会有重用,若你自付能办到,孤到了青海后会给你一个军职。但鉴于你父亲,孤是不会让你冒危险的。”
“臣民愿意。”
“切记,不但是马,只是马,吐谷浑人会怀疑。”
“喏!”
李威这才离开胡府。军资上不大好调,从东宫里将余款调出十万缗钱,让胡胜购买货物,并且暗派人手协助,包括提供牲畜车辆,让胡胜立即将货物带到青海。空缺只好等胡胜返回时,将本金纳还。
这件事无人知道,看到的是太子还在长安练兵,要么讨要物资,要得京城物价飞涨。幸好广通渠竣工,春水始发,漕运不停地将物资从江淮河南河北,向关中发送。就在这时候,丹水渠的中游再次竣工。李威还骑马过去看了看,河流是通航了,因为水源少,依是很浅,不过比原来好得多,甚至一千石船舶,只要小心也能顺利驶达龙驹寨。往上去就没有办法了,还继续从陆地,利用骡马,将货物拉到长安。这一批江汉货物到来,长安的物价才渐渐平息。
但时间拖长,开始有人认为太子是怯敌,到了长安变了卦,有意逗留长安不前。
就在议论声响起的时候,五月十八,一大早,城门刚开,李威带着侍卫就出了城。来到大营,迎着清凉的晨风,说道:“起营。”
训练了很长时间,真刀实枪战斗时,未必能派上用场。可练了比不练好,一声令下,三军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拨营。
一会儿,营地成了空荡荡的一片。
李威又说道:“出发!”
再不走,估计就有人在上面做文章了。
军号声开始在薄纱一样的晨曦中激昂的飘荡,一万多大军,带着必备的辎重,向西方奔驰而去。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踏碎了一地的碎米珍珠,然后一粒粒露珠滚入泥中不见。
离开的速度很快,只有少数百姓围观。本来长安城中的百姓还准备象洛阳一样,来一个夹道相送,可等到他们全部起来时,城门外什么也看不到了。
或者眼力好的,能看到远处地平线上,一条隐隐的黑线,最后变成了一个黑点,渐渐消失……
第322章 镜里朱颜都变尽
过了大震关,就到了瓦亭川,秦州城东这一段瓦亭川汇合了略阳川的河水,河面始广。
大军源源不断而来,不仅是军队,更多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发向了青海,于是在河面上强行架起了一座很宽大的木桥。所以自古以来,许多大臣反对君王开边功,唐朝与吐蕃还没有开战,国库里本来积存的一些物资财政,很快再度空荡荡的。
这些不是李威所能管的,一挥马鞭,说道:“停下。”
号角声吹了起来。
一万多士兵,立即勒马停了下来。
在长安城中战马还是缺少的,李威利用手中职权,不停地强行调来各处马匹,直到过了汧水,才勉强使每一个士兵配置了一匹战马。但行军速度依然不快,一路西上,借助各种地形,再度一边行军,一边练兵。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辎重。
这也与唐朝的府兵制有关,唐初没有大量常备军,当然节约了开支。作战时,由折冲府发府兵。这些府兵大多数是农民,每十人准备六匹马,这不是骑的,是用来运输的,根本不能指望它载着士兵冲杀,真不行,就用驴代替。然后准备吃饭的马盂,帐蓬,给马喂食的布槽,铁锹,攫、也就是后世的铁镐,凿子,这是做工事时用的。还有一个碓,舂米时用的,筐,挑东西用的,或者挑战利品,有时候大胜时挑人头,接着还有斧、钳、锯子,开路时的镰刀,两张床,马的缰绳、笼头、马蹬,兵器有短火矛、弓、箭、箭囊、横刀、磨刀石、绑腿、大觿,然后就是干粮。至于盔甲、陌刀,以及军弩等武器装备,那是集合后发放,战后还要重新交还朝廷。这与后世电视里看到是载然不同的,除了一些特殊的部队外,大多数作战没有集合前,是乱蓬蓬的一团,就象一群难民一样。
这些府兵,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练兵。因此唐朝全民皆武,身体素质也比宋朝强,也是这个原因。作战时,朝廷派将领持朝廷鱼符去折冲府征兵,一般是果毅都尉随军前往。若是大的战役,象这一次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