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段时间,广通渠抢工抢得大家十分忙碌,连寒食节许多官员都没有放假,又是新进士曲江宴,于是李治下旨,休假一天,与民同乐。才是三月末,天气还不是太热,曲江池又有许多花,开得正是炽烈的时候,春水带碧,绿草翠树环周,如同袅起的霞烟,景色是最好的时光。
于是君臣一起来到曲江池。
新进士们在饮酒作诗,不好掺和进去的,大家一起上了曲江池南边的紫云楼观看池景。
很多游人的,曲江宴又将游客推到了高潮,岸边皆是鲜车健马,或者彩幄翠帱,甚至有许多胆大的小娘子,手拿着香帕,向着曲江亭新进士们挥舞示好。这时候,曲江缓缓有三艘画舫驶来,来到池中间,三个画舫用缆绳联在一起,有几个龟奴搭起高台。
李治向戴至德问道:“这是要做什么?”
戴至德茫然答道:“臣也不知,大约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喜庆活动。”
“哦,朕看看。”
一会儿高台搭起来,走出来三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手拿琵琶,一个抚着古琴,一个站在舞台中间。一会儿琵琶声响了起来,随着穿白衣的少女弹起古琴,开始吟唱,声音很清脆,离得远,都能清晰的听到,穿红衣服的少女在舞台中央舞蹈。
李治有些不大明白,李峤解释道:“陛下,自从原来京城的三个清倌人离开后,又出现了三个有名气的清倌人,一个叫红袖,就是那个在高台中间跳舞的。一个叫翠烟,就是那个弹琵琶的。还有一个叫丹霞,也就是那个弹琴唱歌的。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城颇有声名。”
正好抬头看到站在李治背后的李威,又连忙说道:“不过她们与原来三人相比,差了不止一筹。比如今天,三人为了名声,不惜在这么多人面前抛头露面。但原来三人,品学兼优,做人低调,不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
一曲唱罢,忽然唱起了李威“写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对一个少来说,这很难唱的。不过丹霞名扬京城,倒是有些本事,声音越顶越高,竟如穿破云霄一般,略略带着一份苍凉之气。红袖的琵琶也越弹越急,似是雨打芭蕉,又似金戈齐鸣,翠烟的舞蹈同样变得刚健有力。
岸上观看的百姓响起一阵泼天般的叫好声。
李治扭头看了李威一眼。
李威没有作声,心里想到,传唱我抄袭的那几首诗歌,也不是这三个粉头,不知多少粉头在传唱。这三个粉头要唱,与我什么关系?
看了一会,李治让大家散开,自由活动。
李威径直向曲江亭走去,曲江宴嘛,后世就在传唱,他也想看看。走在路上,向刘群问道:“那三个粉头是怎么回事?”
刘群经常出宫,应当听闻了。
刘群答道:“殿下,是这样的,听闻了两位狄小娘子的事后,京城的狎客十分失望,然后不知是谁带的头,重新捧红了三个清倌人,这三个清倌人也很有意思,学着狄小娘子她们,平时算是洁身自好,又学着做一些善事。”
说着,又小心地看着李威,害怕太子又动了心思。
李威哦了一声,没有再说话了,来到曲江亭,一排石桌,还有几十个石凳,几十个进士已经喝了不少酒,脸上一个个红朴朴的。看到太子到来,立即站起来行礼。
其实好奇罢了,真看,有什么好看的,一群人喝酒,只不过是一群新进的进士。
酒喝高了,胆子就壮,那个状头郭震说道:“殿下既然来到,可否也作诗一首?”
一群进士哄然叫好,引来路人侧目而视。
李威笑了笑,道:“好,孤来献个丑。”
除了少数岁数大的,大家岁数仿佛,李威兴趣昂然,所以答应下来,然后吟道:“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古寺迟春景,梨花发南园。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拂雨云初起,含风雪欲翻。容辉明十地,香气遍千门。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梨花也渐渐少了,不过还有,也能凑景儿。
众人再次哄然叫好,郭震道:“此诗方为第一。”
不是写不出好诗,这是应景诗,就算有准备,都将心思用在考试上,因此,在场写出出采的诗不多。
李威摇头:“不算好。”
这首诗让他略略改了一下,原意没有失去,不过诗意只能算是中上,不算是特别优秀。又说道:“唐立朝以来,论好诗,孤倒推荐几首,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雨雪曲》,骆宾王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还有上官仪的那首《入朝洛堤步月》也不错的,不过因为上官仪与母亲的种种,所以没有提。
然后又说道:“但是诗赋终是小道,各位已经通过两试,即将担任官职。为官者,需要思考如何国家强盛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各位的大道。能写出好文章好诗好字,固然是雅事,但治国治民才是各位将来的根本。”
“喏!”一起正色答道。
既然看也看到了,李威立即离去。
随后吏部铨选出来,姚元崇担任中书省主书之职,从七上品的官职,主掌中书省的文书,对人才打磨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又让西门翀为太原仓丞,隋初在全国设立了许多仓储,卫州黎阳仓、荣阳洛口仓、洛州何阳仓、陕州常平仓,潼关、渭南亦皆有仓,这些仓设立是为了转运京城,与李威所提的那九仓性质截然不同,当然效果也截然不同。到了唐朝后,除了两京只留下太原仓,要么后来三门道开凿后又增有了永丰龙门二仓。但仍然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在三门,李威就给予了否决。
于是在太原仓设有仓监一人,仓丞二人,管理仓储,归司农寺掌管。后来增加九仓,太原有仓,但重新添加了新仓。这九仓当中,因为太原是龙兴之地,所以比其他各仓尤重。
做得好也是容易出政绩的。只要做得好,一两年后,调入京城就能高升。
作为一个新进士,能得到这两个职位,不仅是他们是李威幕僚,也因为裴行俭掌管吏部铨选,给了一些照顾。
……
裴雨荷坐在树下,看着几对小燕子在飞来飞去,有些发呆。
李威走了过来,说道:“裴小娘子,在东宫可感到寂寞。”
很是客气的,又用了小娘子的答呼,裴雨荷心里很苦,但却婉声答道:“不急,在家里时,我也不经常出门的。”
“如果急,你回娘家呆上一段时间。”
“不用,不用,”裴雨荷急切答道,眼水都急得在眼眶打转了。
“怎么了?”
“殿下,你不能赶我走。”
“孤不是这个意思,是让你回家省亲,是好心。”
“不用,不用,”裴雨荷又连忙说道。回家后,父母又要问长问短,又不好回答,不如不回去。省得他们担心。
“你不想回去也罢,如果急闷了,可以与碧儿她们一道出宫转转。不要误会孤,孤虽然读了一些礼书,可不喜古板的礼制,平时也不用那么拘束。”
“殿下放心,臣妾性子喜欢安静,倒也呆得住。”
她不愿意出行走动,李威也没有强劝,回到屋内继续读书。
忽然金内侍闯了进来,说道:“殿下,殿下。”
“何事?”
“殿下,奴婢听闻因为皇后进奏,陛下下诏让武元爽之子武承嗣从岭南回京,袭爵周公,拜尚衣奉御。”
很是担心的,上次正是因为太子与外戚发生严重冲突,导致许多事发生的,包括废去杨家小娘子的太子妃。
李威也皱了一下眉头,这是父亲对自己渐渐日重名声忌惮的,所以答应母亲的要求,分自己的一些权势,维持一个平衡。当然,母亲也需要,在朝堂上她比较势薄,有了外戚,能助长一些权利。但李威心里说道:终于开始了。
不仅如此,武承嗣还没有到京城,又下了一份诏书,迁为宗正卿。宗正卿掌管皇族九族六亲纪律纲常的,一般都是宗室老臣担任,武承嗣才二十六岁,有什么资格担任宗正卿。
听到后,李威只是苦笑。
第265章 天下
李威也不急,历史已经在改变,母亲对自己,肯定不象历史上的母子关系,应当相处还算是不错的,有时候母亲甚至对自己多少有些袒护。但也不能不防一手,可还是不急。
梁陆二人派了人航海去了,早起的雀儿有食吃,准备比其他商人充分得多。很早就派人到泉州下了订单,皆是最大的船舶,对船的载重吨位,李威一直狐疑。比如象郑和下西洋的船只,有人说能载重两三万吨,大约不可能的,有人又说唐朝的船只只能载重一百来吨,更是瞎说的。自己下订单才知道,依泉州现在的能力,能造近两万石船,也就是将近一千吨。还是原始的三帆船,一个主帆,两个能活动的侧帆,主帆十分巨大,能张四十多块帆布。
然后又派人通知胡应的侄子,让他做向导。但主要不是针对大食,而是南海诸岛,南海诸岛也有一些国家与部族,马六甲航道因为船因船往,文明尚可。但吕宋群岛依然十分落后,目标就放在哪里,这些岛屿盛产香料,象在唐朝卖成天价的黑胡椒、肉豆蔻、松香、毕澄茄、丁香等等,在哪里有很多,甚至产黄金、宝石与珊瑚。有可能这些珍贵的香料,在这些岛屿上会当作草来烧。
还有,就是一块地盘,放得有些深了,一下子放在棉兰老岛上。这就是为了以后做最坏打算的,就是父亲怎的,顶多将自己流放,一流放自己就离开唐朝,到海外做一个逍遥王去。
当然,这些地方极其不开化,说服为主,交易为主,也要以征服为辅,因此,让梁陆二人安派了许多精壮勇士,或者买来一些悍勇的部曲上船,备上大量武器。其他的人也没有全部到大食,有的只打算到罗越国、个罗国,有的打算到佛逝国,有的打算到骠国,或者到天竺,或者到师子国,甚至有人打算到日本与新罗,甚至有人拿着李威印刷的海图,准备到琉求岛上转一转。两京的大部分商人出了钱后,居然动都不动。不是他们麻木不仁,对航海不懂,船舶也要钱的,象一艘两万石大海船,造价得上千缗钱。于是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