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晨阳,你说的真不错,只要连下几场雨,钱塘湖中的水位肯定很快能上来,相信再过一些日子,梅雨时节来临之际,钱塘湖一定能蓄满水的!哈哈!”李弘节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李刺史说的很对,再下几场雨,钱塘湖肯定能积满水的。”王易附和着道,也很感慨地说着,“也幸亏了钱塘湖疏浚,不然这么大的雨,各处来的雨水,无法在湖内积聚,肯定会再冲进杭州城内,为百姓带来灾害的!”
今年天气也真怪,好几个月没下过大雨,一下就是这么大的暴雨,以王易的估计,至少在一百毫米以上的降水量,他府中院子里原本没有水的缸,都积了一大截的水,可以养鱼了…
“说的不错,钱塘湖疏浚后,功效已经得到体现了!”李弘节认同王易的说法。
跟在边上的诸多乡绅也跟着附和,一再赞赏王易提出此建议,李弘节能这么快决定疏浚,为杭州百姓带来了福祉,此是非常值得称诵的事。
“呵呵!”听到边上人一个劲地赞赏,李弘节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挥挥手,示意随行的人跟着他一道游湖去。
刚刚从杭州城内出来时候,是晴天,在湖边呆了一会,有几块乌云起来,在一行人沿着长堤往那个湖东岸的小岛走去时候,竟然飘起了小雨,湖面也变得阴暗,幸亏岛中的几座亭已经基本修建完工,一大群人在亭中躲雨。
看到氤氲的湖面有水汽漫上来,一种朦胧的美不知不觉产生,王易心头很自然地冒出一首诗,因这诗他也想到一件事,当下便对兴致勃勃观赏湖光山色的李弘节说道:“李刺史,在下觉得,钱塘湖疏浚后,已经焕发新生,应该为其另取一名,更能表现湖光山色的美丽,钱塘湖这名除了让人知道这是钱塘境内的湖外,无法让人想象到其有多美…”
“哦?!”李弘节有些惊讶,想了下后也点头称道,“说的在理,钱塘湖之名只是表示钱塘境内一湖,让人想象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晨阳莫非有绝佳的湖名想到,今日杭州的群贤皆在这里,你就说出来让大伙听听如何?”
李弘节话刚说完,一大帮“群众演员”立即鼓噪,让王易这位名声越来越响亮的才子把想到的名称说出来。
王易当日送赠给苏燕的那首《玉楼春》,苏燕谱了曲后,得王易同意,回到水云阁演出了一曲,更加引起哄动,“红杏枝头春意闹”及“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等佳句韵意非常不错,一下子在杭州城内传唱开来了,王易的名声也越加的响亮。
连一向对王易有点看不顺眼的周端也不得不对王易敬佩进来,派儿子李道素调查了几个月,也没查清楚王易身份的李弘节,在感慨王易是个真正人才的同时,对他越加的刮目相看。
见到几名属下演戏已经非常逼真,王易也就顺着大家的意思,对身边的李弘节,还有崔知年、周端等人行了礼后,朗声说道:“李刺史,崔别驾,周县令,春秋时古越国有一美丽女子唤西施,此女曾到过钱塘湖边,在此驻足过,西施又称西子,西子姑娘自那以后成为佳人的代名词,钱塘湖真如西子姑娘般美丽,我们可以用西子之名来这此湖命名…钱塘湖在杭州城西面,在下觉得,也可以称之为西湖,西湖即西子湖,西子湖即西湖,以西子湖、西湖之名称钱塘湖,韵意为上佳,令人一听就就知道其中的美丽,并能联想到更多,不知各位觉得此名如何?”
王易在诸人听了他的话后脸上有讶然进来时候,趁没人反对之际继续说道:“今日我们赏湖光山色,刚刚到湖边时候晴天,现在天降小雨,但风景却更佳,在下以西湖、西子之名想到一诗。”王易说着抬头挺胸,用非常自信的语调大声吟道:“水光敛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易接连吟念了两遍,在众人还在回味此诗韵味时候,继续大声说道:“以西子之名用在此湖上,用西湖、西子湖之名改称钱塘湖,在下觉得再恰当不过了,不知各位觉得如何?”
第二卷 西湖之春 第五十七章 运作的很成功
(周一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票、三江票!)
穿越人的无耻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王易就这么厚脸皮地把苏大侠的千古名作据为已有了!
“好!好!好名字,好诗…”王易诗刚吟念完,几位群众演员马上大声地叫好了,每个人脸上都有激动的神色露出来,仿佛真的领会到诗中的真意,理解西湖、西子湖之名韵意一般。
李弘节和周端等真正读过书的人在听明白了王易所吟诗的内容后,脸上惊讶的神色越加的浓厚进来,李弘节在沉思了小半天后,脸上终于露出赞赏的笑容,点点头道:“晨阳所做诗非常的精彩,所提的建议也是绝佳,‘欲把西湖比西子’,哈哈…说的非常好,西湖,西子湖,这名字好,好…好!以‘西湖’、‘西子湖’相称钱塘湖了,真的非常贴切…”
站在一边别驾崔知年在思考一番后也点头称道:“李使君,下官觉得王公子所提之议非常恰当,此湖位于杭州城西,以往时候坊间一些百姓私下有将其称为‘西湖’,今日听王公子此诗,以‘西子’诠释‘西湖’之名,实是最恰当不过了!”
这时一名很有名望的“乡绅”,名王远者也上前,向李弘节、崔知年及站在一边神情很复杂的周端,还有神情淡然的王易作礼后说道:“李使君、崔别驾、周明府,在下觉得,王公子所提之建议实是非常好,‘钱塘湖’之名本就只表示地域之意,以后若是‘西湖’、‘西子湖’冠其名,再有王公子如此出色的诗作称赞它,想必随着公子所作之诗的流传,‘西子湖’的名声会越加的响亮,杭州之名也会随着‘西湖’‘西子湖’的名声起来而被世人所知的…”
这名乡绅的话说完后,有更多的乡绅跟着附和,一个劲地称赞王易的诗及所提的名非常的好,若不采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此名此诗确实不错!”
在王易说完后,李弘节已经出口称赞了,原来想表示一下反对的周端也没有开口,王易所提的建议,还有这首诗实在是不错,再加上跟随的诸人都交口称赞,他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跟随而来的这些乡绅在杭州一带民间影响力不小,即使官方不认可‘西湖’、‘西子湖’之名,但只要这些人传言出去,再把王易的这诗传给其他人听,民间士子及百姓在传唱王易这首佳作之时,也一定会以‘西湖’、‘西子湖’之名相称钱塘湖的。
李弘节抚着胡须笑呵呵地说道:“崔别驾,周明府,某觉得晨阳此议甚好,以‘西子湖’命名钱塘湖,实起到占睛之意,再加上有此好诗称赞钱塘湖之美色,‘西湖’一定会因此而名声雀起的,这样吧,我们也同样张榜公布一下,让坊间的百姓评判一番,看看此名是否会被百姓接受…”
-----------
王易回到府中后,马上将刚刚发生的事与王复说了,王复听了后,也立即派人去留意查看,并安排手下的人在官府张榜公布后,采取对策,一定要让王易所提之名得到认可。
第二天,天气放晴,王易关心着庄内占城稻的事,带着王复等人回到了庄内。
在占城稻种育秧时候及发芽后,王易曾数次回到庄内,亲自查看育秧情况,田间管理方法,秧苗生长情况,这稻种到底是从近万里之外的交州林邑一带取回来的,能不能适应杭州一带的土壤情况,产量如何,在抽穗以前还是个未知数。
—文—如今稻种发芽了,生产情况也良好,秧苗长的近十公分高度,气温也转暖,待种的水田都耕犁好,正是快可以移种的时候,不过前天遭到这么大的暴雨袭击,王易也怕稻秧受损,也想在知道情况后看看需不需要采取对策。
—人—深知道这种作物一旦种植成功,大范围推广的话,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非常大作用的王易,自然把占城稻种植的事看的非常重要,数次回庄查看稻子生长情况,看重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书—情况还好,因为留在庄内的王作在大雨将至时候,派人将秧田里的水全部放掉,虽然因为大雨降临时候,一些秧苗受到损害,但总体的损害并不严重,不影响夏播,这让王易放心大半。
—屋—也就是在王易带着王复回庄查看情况的当日,因为下雨水田中积水很多,再加上太阳又出来了,非常适合稻秧移种,王作也带着庄内的人,将所有稻秧都移种到选定的田里。
王易是站在田头看着庄内人将秧苗移种完毕的,他在看到绿油油的秧苗以一定间隔被插种时,心中油然生出一丝感慨来,也生出非常大的希望来。
王易非常希望在王作派人带来那几名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占城稻这个全新的稻种能成功栽培,并带来丰产,能提供更多的种子。不到百斤的稻种若是能栽培成功,那收获的种子将会有几十倍,可以进行下一季的栽培种植,很快庄内所有的水田都可以种植上,直至在杭州一带推广种植。
如果这种稻种确实成长期短,产量高,病虫害少,上报朝廷后,李世民这个现在勤于政事的皇帝,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的,那就可以在大唐境内大范围推广,天下百姓吃饭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贞观初年,百姓的吃饭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因为粮食产量不足,在一些饥荒年份,朝廷时常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赈灾,导致流民不断,这些事王易在查看一些记载唐代的历史书中时有看到,他希望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能用后世所知道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如今天下间广泛推行一年种植一熟的时代,要大幅提高粮食的产量,确实不是太难的事,采取精耕细作技术,广种水稻,推广占城稻,建议稻麦复种,一年几熟,即使遭灾,一般农户也不会没有饭吃的,毕竟现在每个农户家里的田地比后世时候多多了。
王易也非常想直接向皇帝李世民建议,让朝